常德: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来源: 时间: 2011-05-3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01-2010年,汉寿县认真贯彻实施省、市、县《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简称《两纲》),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着力解决妇女儿童事业在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县妇女儿童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广大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的权益得到了较好保障,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一、经济发展,基础夯实

  十年来,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高,为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地区经济总量快速增加。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373元,比2000年基期相比增加10485元,增长269.7%。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3.2亿元,增长4倍;卫生经费投入0.1亿元,增长1倍;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1715万元,增长9倍。经济的快速增长,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对推动《两纲》的顺利实施,促进妇女儿童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96元,比2000年增加10096元,增长210.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48元,比2000年增加3803元,增长186%;农村贫困人口5.4万人,比2000年减少4.9万人。三是人口增速趋稳。2010年末,全县实有人口82.3万人,比2000年末增加6.1万人。其中,女性39.9万人,占总人口的48.5%;育龄妇女人口(15-49岁)20.5万人,比2000年增加3.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000年的3.2‰上升至3.32 ‰。

  二、《两纲》实施,效果显著

  (一)妇女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1.农村卫生环境明显改善。2010年末农村改水收益率达93.4%,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8﹪。

  2.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目前,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73个,比2000年增加233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1348个,比2000年增加1111个。

  (二)妇女劳动与社会保障权益得到逐步加强

  全县加大了对妇女就业的扶持力度,拓宽了就业渠道;加大了对女性就业技能的培训;消除用工单位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同时加强对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的查处,有效地遏制了使用童工的现象。

  1.妇女就业人数不断增加。2010年,全社会就业人员40.7万人,其中女性从业人员达19.7万人,占总数的48.4%,比2000年增加2.6万人。

  2.妇女儿童社会保障程度有新的提高。通过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妇女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上升,权益得到进一步的维护。2010年女性参与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7万人,占总数的44.9%,比2000年增加1.6万人,增长147.7% ;女性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万人,占总数的47.5%,比2001年增加1.7万人,增长726.1%。女性职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1万人,占总数的42.5%;女性参加失业保险人数0.9万人。占总数的49.4%。

  (三)妇女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均明显增强

  2010年,全县共有省(区、县)人大代表278人,其中女性58人,占20.9%,比2000年提高5.1个百分点;县政协委员253人,其中女性48人,占19.0%,比2000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为100%;汉寿县公务员总计0.2万人,其中女性0.03万人,女性占15.9%,比2000年提高3.3个百分点。村(社区)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妇女儿童受教育程度提高

  10年来,汉寿县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为重点,以推进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为抓手,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平台,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办学设施,优化育人环境,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促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8.0%,比2000年上升5.9个百分点。

  2、义务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5年巩固率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1.2%,十年来,每年都维持在99.5%以上;初中三年巩固率98.3%,由于初中三年级分流等因素,导致此指标比2000年仅上升0.3个百分点。

  3、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扩张。全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1%,比2000年上升32.4个百分点。扫除妇女文盲工作力度继续加大,成人识字率(15岁以上)由2000年的98%提高到100%。

  (五)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随着卫生和医疗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全县在不断健全医疗制度、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医疗保健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进一步强化疾病预防和各种突发病变事件的应急保障措施,妇女儿童的健康得到了保障。

  1、妇女儿童卫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全县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3.3%,其中城市99.1%,农村93.0%;儿童保健覆盖率达72.2%,其中城市72.0%,农村72.2%。住院分娩率100%,比2000年提高27.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与农村均为100%。孕产妇死亡率2001年为60.1/10万,其中城市0/10万,农村63.4/10万。

  2、儿童健康状况和防疫水平得以提升。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逐年下降,分别从2000年的29‰、20.9‰下降到10.6‰、7.9‰,在2001年的基础上下降了近1/3。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1.5%下降到2010年的1.3%,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0年的4.8%下降到2009年的1.6%。全县“五苗”计划免疫工作明显增强,接种率由2000年的93.2%上升至99.7%。

  3、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和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大幅度提高。2000年全县妇女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为75.3%,通过努力,2005年该指标就已达100%。

  (六)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10年来,全县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加强执法检查,加大打击各种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行为,初步建立起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社会管理制度,使妇女儿童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截止2010年12月,全县已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31个,共援助妇女249人,得到法律援助机构援助的未成年人达到229人。2010年,全县破获强奸案件4起,破获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妇女卖淫案件数3起。

  三、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2001年以来,全县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深入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妇女儿童生活环境有缺陷

  由于汉寿县经济相对落后,在经济与环境的取舍上更注重经济利益的获取,导致妇女儿童的生活环境存在缺陷。一是全县农村人口安全饮水人数17.4万人,仅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5.4%。二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过低,2010年,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仅25.4%,不及《两纲》要求的60%的一半。三是城市绿化覆盖率偏小,城市绿化覆盖率的高低是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及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外学者认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0%时,可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尽管《两纲》放宽要求,仅需达到35%,但汉寿县24.1%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也与需求相去甚远。与此同时,森林覆盖率过低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仅27.6%。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百名女婴所对应的男婴出生数。根据国际上长期的观察,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一般在103-107之间,而汉寿县目前的113.7大大偏离了这一正常范围。若不对这一现象进行严格的控制,二十年后,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女性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机构改革和企业改革的全面深化,女性职工失业、下岗问题仍然成为影响城镇妇女发展的一大难题。2010年,全县城镇登记失业女性由2000年的0.02万人增加到0.1万人,解决女职工零就业任务逐年增加。目前还存在以下因素:一是汉寿县属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低,劳动者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一时难以缓解,加上失业人员的技能与新增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存在无技能人才富于、有技能人才短缺的并存现象,女职工这方面的情况尤为突出;二是用工环境复杂,权益保障难到位,特别是女职工超时加班、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供求匹配难均衡,随着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妇女流向服务业的人数逐年增多,造成工业企业女职工用工的短缺,“就业无门路、招工找不到”的矛盾比较突出,一边是大龄下岗女工和农村闲赋妇女找不到就业门路,另一边是企业需要的年轻女工找不到,由此造成妇女就业的结构性短缺。

  (四)卫生保健存在薄弱环节

  由于经费不足,设备简陋老化,人员素质偏低,乡村保健人员不稳定等原因导致农村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平衡。同时还有以下问题:一是孕产妇死亡率控制不稳定,呈反弹趋势。二是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呈上升趋势。2010年,全县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例数18例,比2009年增加7例,比2000年增加16例;其中女性11例,比2009年增加6例,比 2000年增加10例。三是婚前医学检查率相对落后。2000年全县城市婚检率为69.0%,农村婚检率为78.6%,2010年全县城市婚检率仅0.6%,农村婚检率仅0.7%。受《新婚姻法》影响,强制婚检取消后汉寿县婚检率趋近于0。2010年市、县实施免费婚检后,婚检率才有所提高。

  (五)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程度不高

  从目前来看,尽管汉寿县女干部的选拔任用与以往相比有所改变,但情况仍不容乐观。一是女干部人才匮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汉寿县女性大多喜欢选择教育、卫生等职业,以家庭为中心,淡化政治进步,主动参政议政的意识不够。二是女干部素质有待继续提高,新形势对各行业管理人员学历、修养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女干部群体综合素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使管理层尤其是女性领导干部配备受到影响,女领导干部候选人缺乏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县以下基层尤为突出。目前,汉寿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总量较少,且存在副职多、虚职多、正职少、实职少的现象。

  四、对策与建议

  1、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妇女就业。劳动就业部门要努力构建妇女平等就业平台,消除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使妇女在就业选择上与男子有平等的权利,拓展就业服务,巩固和完善女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同时要引导妇女多形式、多渠道灵活就业,如兴办私营、个体企业等。

  2、树立科学的性别文化观念。要大力宣传,彻底改变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完全树立男女平等的思想,消除性别歧视,落实各种控制性别失调的政策措施,努力保持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

  3、建立健全女性定期健康体检制度。子宫内膜癌、宫颈癌、乳腺癌是女性死亡的三大杀手,已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因此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已刻不容缓,要建立健全健康体检制度,卫生、民政、妇联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大宣传,简化手续,降低费用,确保每个妇女都能定期参加体检,每个新婚女性都能接受婚前医学检查,使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两纲》要求的城镇95%、农村80%以上的目标。同时要加大打击力度,规范妇女病普查市场,确保真正的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4、重视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工作。加大宣传,转化观念,不断增强女干部参政议政意识,优化女性参政议政的社会环境。各级党政机关要根据女干部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培训,要把培养和选拔女干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实行领导责任制。大力选拔女干部特别是有发展前途的女干部到重要岗位、综合部门任职,通过多岗位、多层次、多领域的锻炼将其培养为复合型人才,充实实职岗位和正职岗位的女干部,为德才兼备的女干部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妇女参政议政和参与社会管理,更好地发挥“半边天”作用。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