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汉寿工业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中小企业)发展趋于稳定,但仍存在规模不大、发展不平衡、质量与效益不高等问题,规下工业企业表现尤为突出。为更好地把脉中小企业,促进县域经济超常发展,笔者在今年5月对汉寿县76家(42家规下工业企业和34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问卷及电话调查。通过此次调查,比较客观地掌握了全县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政府增强对中小企业服务的针对性、提升服务的效能。
一、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
基本单位名录库数据显示,2010年末全县工业企业法人934家,比2008年末仅增长4.24%,企业总量不大、发展缓慢。调查显示,多数中小企业能保持稳定的生产经营状况。但由于受融资困难、人才缺乏、服务欠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普遍对生产经营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强,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1、抗风险能力较强,但发展极不平衡。抽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认为在金融危机后企业效益与危机发生前相比基本相同和差别不大的占61.84%,说明大部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强。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企业都是面向本地市场和国内市场,属于内向型企业,只有10.53%的中小企业面向国外市场。再加上企业的资金来源53.95%都是自筹资金,资金链断裂风险较小。但是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企业规模等原因,规下与规上工业的发展速度极不平衡,影响了我县工业的发展。今年1至5月规下工业抽样数据显示,规下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速仅为5.67%,而同期规上工业增速达52.05%,接近规下的10倍。
2、增速较快,但质量和效益不高。今年1—5月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27.35亿元,同比增长52.05%,但产值主要由农副产品加工业与棉麻纺织业这两大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行业构成: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6.47亿元,占总产值的23.66%,棉麻纺织业产值6.97亿元,占25.48%,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医药制造业及通用设备制造业的产值及占比分别为1.98亿元、2.34亿元,7.24%、8.56%,大大低于农产品加及棉麻纺织。规下工业产值构成不合理性更为突出,农副产品加工业的产值占整个规下工业的51.28%。
3、资金来源渠道较少,但已显现多元化趋势。资金来源问题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中小企业转型扩规的必要环节。本次抽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方面虽然自筹资金占首位,占整个资金来源渠道的53.95%,但已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民间借贷占整个资金来源渠道的23.68%,银行贷款占18.42%。
4、市场潜力巨大,但营销手段有待提高。就销售市场而言,仍以内向型经济为主:48.68%的中小企业面向本地市场,39.47%的中小企业面向国内市场。营销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电话营销(占42.10%)、上门推广(占19.74%)和定向供货(占25.00%);而现代化的推销方式网上推广(占9.21%)和媒体广告(占3.95%)占比太小。在企业自身的宣传或在产品宣传的投入方面,常年做广告(5.26%)和偶尔做广告(17.11%)的只占22.37%,从来不做广告(56.58%)和基本不做广告(21.05%)的占77.63%。这三类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市场空间潜力巨大,现代化的营销观念亟待加强。
5、对政府、社会服务水平期盼很高,但政府作为有限。抽样调查显示,中小企业对政府和社会服务的期盼很高,要求加强政府扶持的针对性。详细情况如下:
调查数据表明: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与政府作为偏少的矛盾。
6、发展环境明显好转,但仍需进一步改善。通过企业与政府沟通成本、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效率是否满意、当前中小企业的政策环境如何这三方面的调查,表明全县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已明显好转。数据显示,68.42%的企业与政府沟通中花费的成本很少,有17.10%的企业没有花费成本,回答花费成本较多的占10.53%,很多的只占3.95%;企业对部门效率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占64.47%,感觉一般的占35.53%,没有不满意的;对当前中小企业的政策环境评价认为好及较好的占59.22%,一般的占32.89%,较差的占7.89%,很差的没有。但这些好结果是在基础水平低的情况下取得的,在选择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途径时,仍有46.05%(35家)的企业认为减少税负及各种不合理的费用摊派是解决发展难题的途径。
7、解决发展难题意愿良好,但方法欠科学.就解决中小企业发展难题方面,企业的回答积极性最高,大部分企业均做了详细的解说,说明中小企业都有好的解决意愿,但接近一半的企业把解决难题的方法放在扩规、减税费、政府扶持、市场四个方面,对于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创新营销手段关注不多。具体情况如下表:
由此可见,广大中小企业主认识到解决自身困难还是从自身着手,“从来没有救世主,只有靠我们自己”,只是方法欠科学。没有认识到: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拳头产品、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扩大规模只能解决一时的危机,不能维持企业的长远发展,政府的扶持也只能解决近忧。
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
就当前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而言,抽样调查显示主要集中在融资困难、人才缺乏和政府服务不够等三个方面。
1、融资困难。此次调查有67.11%的企业反映企业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存在企业自身、金融机制、政府政策三个层面的原因。
一是中小企业自有资本不足、盈利能力差,今年1至5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率只2.55%,银行在单独面对这些自有资本偏少的企业的经营风险时,一般采取较为谨慎的对策和措施,有46.05%的企业因为无有效的资产抵押,导致不能贷款。二是银行贷款手续复杂、成本偏高,有46.05%的企业由于贷款手续复杂而放弃了银行贷款,转向民间高息借贷,加重了企业的利息负担;另一方面通过对贷款企业的调查,普遍反映贷款历时长,花费成本高,76家企业共贷款43590万元,共历时约900天,与银行沟通消费约9.8万元,平均贷款100万元需历时2.1天,花费225元。三是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政府在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上仍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是没有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担保公司;再就是政府为中小企业的服务仅仅停留在一般层次,在引导企业通过相互参股、兼并等方式来帮助中小企业融路子还不宽,在帮助龙头企业低成本扩张和上市融资,从而实现以资本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探索还不够。
2、人才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有68.42%的企业主重视人才工作,但中小企业人才现状是本身人才缺乏,现有的人才又很难留住。中小企业人才缺乏和留不住人才有多种原因。
一是中小企业福利待遇偏低。调查显示,53.95%的中小企业难以提高薪酬和福利,50.00%的认为本地区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工资待遇低。二是社会对中小企业及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偏见。优秀毕业生宁愿在大型企业做苦工也不愿与中小企业共同成长,熟练工向往沿海发达地区的待遇高。调查显示,有30.26%的企业是因为社会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与偏见导致人才缺乏,有14.48%的企业由于社会对欠发达地区的偏见而留不住人才。三是中小企业内部用人不当。一些中小企业往往采取家族管理的模式,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调查显示,11.84%的中小企业认为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发挥的舞台。四是人才自身需求不断提高。中高级人才早已超越了薪酬、生理等需要,他们更看重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关注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机会和前途,中小企业发展前景的好坏成为他们去留的关键。调查显示有15.79%的企业人才缺乏是因为没有好的前景。
3、服务不够。尽管汉寿县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小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仍需进一步改进。在抽样调查中小企业获得过政府什么帮助时,有47.37%的企业没有获得什么帮助。有90.79%的企业要求政府直接担保或搭建金融、投资机构与中小企业信息交流的渠道帮助企业融资,但只有23.68%的企业获得过政府的融资服务。无论是政府服务还是社会服务,对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健全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
三、破解中小企业发展困局的对策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活力的源泉和重要引擎。目前汉寿县中小企业发展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积极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积极举措,中小企业发展仍大有可为。
1、搭建好融资平台。解决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健康快速地发展,也关系到今后地方经济竞争力。要解决融资难:企业要加快发展,切实提高盈力能力,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和方式;金融机构要解放思想积极创新,逐步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抑制及偏见;政府要完善政策法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制度支持和金融扶持力度。
一是加强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要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加强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对企业发展方向和经营情况进行充分的沟通,使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前景有足够的信心。二是银行要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业务中心,要对企业金融业务进行财务独立核算,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银行下一步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要充分发挥银行在信息、人才和技术上的绝对优势,直接参与企业的融资项目决策和分析、资金的使用和结算、原材料的采购和产品销售等,充当企业的财务顾问,为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三是政府要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资信评价体系和信用担保机制,加强企业诚信信息管理,真正建立起宽领域、宽覆盖的社会信用制度;创新信贷管理体制,激活民间资本。
2、完善好人才机制。一是完善企业用人机制,做到 “用制度留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中上层骨干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二是建立公正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用优厚的待遇挽留人才。三是完善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机制,注重从企业自身产生人才。四是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机制,增强主人翁意识。
3、健全服务体系。政府部门要及时出台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加强协调强化管理,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法制和政府中小企业工作体制,提高办事效率,规范收费行为,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现代工业集群区。
[供稿:汉寿县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