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市经济开局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较高增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6.3亿元,增长12.0%,财政总收入31.9亿元,增长26.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8亿元,增长41.6%。考虑到主导全市经济运行的工业、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很大,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初步判断上半年全市经济仍呈平稳运行态势。
一、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一)三次产业中一产业平稳、二产业提速、三产业回落。一产业平稳运行。尽管开春以来的低温阴雨天气对农业生产不利,但在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应对下,农业生产受其影响较小,农村经济运行平稳,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9.2亿元,增长3.9%,增速比去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畜牧水产平稳发展,一季度全市出栏肉猪208.8万头,增长3.2%;家禽出笼2240.2万只,增长2.4%;水产品10.9万吨,增长6.4%。
二产业提速。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在骨干企业和重点产业的支撑下,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完成增加值204.9亿元,增长22.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烟厂完成产值(现价,下同)142.7亿元,增长35.8%,完成增加值123.1亿元,增长25.8%,占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六成,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1个百分点。从支柱产业来看,绝大多数产业发展速度快,烟草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食品产业、建材产业、医药产业等7个产业产值增幅均超过30%。新入规企业有一定拉动作用。中联重科汉寿分公司、常德市三一机械有限公司、常德精品福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等新投产入规企业,一季度尚无基数,三家企业实现增加值2.0亿元,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0.9个百分点。
三产业增速回落。受房地产市场偏冷,汽车、家电消费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全市三产业增速出现大幅回落。根据相关指标测算,一季度全市实现三产业增加值170.6亿元,增长7.2%,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增速大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影响三产业回落0.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50.5%,比上年同期回落69.4个百分点,影响三产业回落1.5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税下降2.6%,比上年同期回落50.6个百分点,影响三产业回落5.3个百分点。
(二)三大需求中投资提速、消费平稳、外贸大幅下滑。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提速。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8亿元,增长41.6%,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9.8个百分点。亿元以上项目支撑有力,一季度亿元以上项目114个,较去年同期增加22个,完成投资29.14亿元,增长45.7%,其中工业项目43个,完成投资17.22亿元,沅水水电站、中联重科起重机项目和晟通科技铸轧二期分别完成投资2.04亿元、1.22亿元和0.73亿元。重点领域投资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工程完成投资33.3亿元、28.93亿元、6.7亿元、4.33亿元,分别较去年增长41.1%、80.5%、79.1%、114.3%,均保持快速增长。水利、交通分别完成投资12.9亿元、6.8亿元,分别增长60.6%、53.2%。部分新开工项目启动迅速,全市新开工的267个项目,已有191个开工,其中环洞庭湖基本农田示范工程、山塘清淤整理工程、湖南航天集团重型钢构及磁电生产线建设工程、常德经开区尚德路建设工程、中联重科汉寿配套产业园建设工程等37个项目投资已过半。部分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重大前期项目中,大部分项目的前期工作开始启动。农村危房改造、林伯渠故居基础设施建设等19个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或已开工建设。
消费总体平稳,但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亿元,增长15.2%,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部分优惠政策取消以及优惠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是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从2011年开始,国家恢复小排量汽车附加税10%的税率,加之石油价格上涨、城市交通拥堵,全市汽车消费增速逐步放缓,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销售额3244.8万元,增长21.9%,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限上企业家电销售额3.2亿元,增长11.2%,增速回落35.4个百分点。
外贸大幅下滑。受世界先进经济体经济不景气影响,全市外贸出口出现一定程度下滑,1—2月,全市出口2610万美元,增长2.1%,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51.2个百分点,进口1996万美元,下降48.1%。全市外资到位出现下滑,一季度全市外资到位5454万美元,下降2.7%。
(三)节能降耗形势暂时较好,后期压力仍较大。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5.5万吨标准煤,增长5%,工业用电量增长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9%。节能降耗形势较好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能耗低的产品如卷烟高速增长;另一方面是部分高能耗产品如电解铝、火电、水泥熟料和浆纸增长缓慢,增速分别为3.5%、5.8%、3.7%和3.3%,远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平均水平;部分高耗能企业如汉寿长江化肥、澧县骏鹰陶瓷等企业停产检修也是全市能源消耗增速减缓的原因之一,如这些高能耗行业或企业恢复正常生产后,全市节能降耗仍面临较大压力。
(四)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1.9亿元,增长26.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5亿元,增长31.9%,其中税收收入13亿元,增长11.3%,非税收入8.5亿元,增长84.3%,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其它非税收入大幅增长是非税收入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据抽样调查,一季度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83元,增长22.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933元,增长21.5%,家庭经营性收入1056元,增长27.4%,外出务工人员工资标准提高和部分农产品价格上涨是农民现金收入上涨的主要原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405元,增长14%。
二、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税收收入增幅回落较大,财政“两难”问题更加突出。虽然一季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达31.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但是其中的税收收入只增长11.3%,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3个百分点,营业税、城市建设维护税等大税种的增幅均低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契税、耕地占用税、印花税等税种负增长;非税收入8.5亿元,增长84.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非税收入高速增长。财政“两难”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增收难,财政减收因素叠加,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楼市降温使得开发商不敢拿地,消费者不敢买房,与之相关的房地产税费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企业效益下滑导致应缴税收下降,结构性减税、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以及个税免征点提高,个体工商业户的营业税起征点从月营业额5000元调高至20000元等影响财政增收。另一方面,财政刚性支出大幅度增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求财政支出更多向社保、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水利等领域倾斜。减税因素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与刚性支出需求增大叠加使得上半年财政压力较大。
(二)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欠优,持续高速增长压力大。一季度,全市产业发展投资完成33.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6.7%,增长41.1%,比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的增速分别低39.4个、38个和73.2个百分点,产业发展投资增速偏低必然会影响到今后全市经济发展后劲。虽然一季度全市投资增速仍保持较高增速,但是大项目少,投资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并未根本改变,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中仅5个亿元项目。市本级的项目因种种原因进展不快,市本级的96个重点项目中,38个新开工项目仅4个开工建设,14个项目受征地拆迁影响较大,文化教育科技园、常德大剧院、达门船舶有限公司游艇及商务艇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前期进展不快,石长铁路、在建三条高速公路等项目受资金影响较大。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对全市投资增速影响较大,投资趋缓,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13亿元,增长11.6%,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37.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20.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0.5%,销售额6.7亿元,下降39.6%,销售面积、销售额双双走低。
(三)规模以上工业保持高速增长难度大。目前全市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仍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目前左右常德工业经济形势的大企业主要有三,第一是烟厂,烟厂每年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因此烟厂的发展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增速。据了解,今年烟厂卷烟生产计划比上年增加20万大箱,产值增加65亿元,烟厂全年增速预计在17%左右,在第一季度已经实现25.8%的速度之后,余下三个季度的增速将明显回落。第二是中联,由于行业特点,中联的发展与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形势密切相关,全国投资势头减缓可能对中联今年的生产形势造成较大影响。第三是创元,近两年创元的产能已发挥到极限,如果创元的产业链没有延伸,没有深加工项目,预计今年创元的增量也微乎其微。另外,新入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也不乐观,年初新入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绝大部分为规模以下工业成长起来的微小型企业,没有一家大型企业,新入规部分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很有限。随着基数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较大的增量纳入,规模以上工业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显而易见。
三、工作建议
(一)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坚持产业链招商、园区合作招商,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招大商、招好商,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下功夫,加强与央企、省企、全国知名企业的对接合作。突出集约用地、投资强度、税收贡献、科技含量和环保要求,坚持挑商选资,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做到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建设、竣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效。
(二)强力推进工业转型,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规划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努力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坚持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紧密融合。
(三)强化目标管理,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针对上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总结经验,并对照今年目标任务,将经济指标、项目推进、招商引资目标进一步分解落实,按照推进责任制要求,狠抓落实,狠抓督查,确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叶征鹏 成树节]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