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年数据比较看常德中小微企业发展

来源: 时间: 2012-11-0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为了解常德市中小微企业发展趋势,笔者对近五年全市中小微企业主要统计指标逐一进行比较。对比显示,全市中小微企业呈现了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贡献不断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总体发展态势

  1、总体规模快速扩大。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共计19269 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95%,较2007年增加10754 家,增长126.3%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134.39亿元,较2007年增长135.7%,年均增长23.8%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增加值708.79亿元,占GDP比重为39.1%,较2007年增长127.6%,年均增长22.8 %(见下图)。

  2、社会贡献逐年增强。随着中小企业总体规模的快速扩张,中小微企业税收也稳步增长,对财政支撑作用逐年增强。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完成各项税收共计70.56亿元,较2007年增加38.2 亿元,增长118%,年均增长21.5%。中小微企业的快速成长也使其改善民生,创造就业的作用更为凸显。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59.16万人,较2007年增加9.48万人,增长19.1%,年均增长4.5%(见下图)。

  3、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近几年来,中小微企业的产业结构不断地优化,呈现了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领跑整个中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2011年全市工业中小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8.27亿元,占全部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的57.08%,较2007年增长167.2%,年均增速27.8%,年均增速高于全部中小微企业4个百分点;2011年,以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科技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3.99亿元,占全部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的5.31%,较2007年增长180.7%,年均增速29.1%,年均增速高于全部中小微企业5.3个百分点。

  4、融资状况逐年改善。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30亿元,较2007年增加122亿元,增长112.96%,年均增长20.8%2011年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78.24%,较2007年提高了20.2个百分点,除2010年比例较低外,其余年份均呈上升趋势;从贷款看,第三产业贷款余额最多,为106亿元,占全部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46.1%,较2007年增加40亿元,增长60.6%;从增幅方面,第二产业贷款余额增速最快,2011年较2007年增加了65亿元,增长191.2%(见下图)。 

   5、技术创新日趋活跃。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专利申请量达742项,占全部企业专利申请量的85.8%,比2007年增加685项,增长12倍;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共获得专利授权494项,占全部企业专利授权量的87.7%,比2007年增加445项,增长9倍;2011年中小微企业专利授权量与申请量之比为66.58%,高出全部企业1.5个百分点(见下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近五年全市中小微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规模、成长速度、社会贡献、技术创新等方面与全省平均水平以及部分市州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从横向比较看,2011年,全市中小微企业个数占全省的10.2%,但增加值仅占全省的8.7%,低于长沙、岳阳、衡阳、郴州;增加值增长速度低于全省8.1个百分点,企业获得专利授权量仅占全省的7.7%

  2、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近五年,虽然经过不断的调整和发展,常德中小微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的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优产品少,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从产业结构看,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结构,二产业约占68%,服务业所占不到32%;二产业中,轻工、纺织、化工、机械、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中,传统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约占40%以上,而信息、旅游、物流、软件等现代服务业所占不到20%。大部分中小微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弱,升级换代慢,产品技术结构落后,技术含量较低。

  3、企业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近五年来,虽然金融机构逐步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缓解。商业银行由于规避风险等原因,将客户主要锁定在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从银行获贷的成本也远高于大型企业,银行方面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50%,并且服务费用、理财费用多,中小微企业的信贷综合成本达到了10%13%。而作为中小微企业资金主要供给者的地方性中小银行发展相对较慢。

  4、企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外部环境对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常德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仍相对滞后,尚不能满足中小微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的需要。主要表现为:服务网络尚不健全,布局不合理,覆盖面小;服务机构能力欠缺,不能完全满足中小微企业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服务不足,服务缺乏基本规范和标准;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亟待加强;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缺乏社会参与和政府整体联动,企业服务资源整合不够。

  三、对策建议

  1、积极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提高管理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基础管理,降低成本,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研发、管理、制造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2、切实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政策性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村镇银行;强化小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市场定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采取风险补偿,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3、大力完善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对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建立管理咨询服务平台,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咨询和研究机构建设;完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加快发展政策解读、技术推广、人才交流、业务培训和市场营销等重点信息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合并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审批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

  4、着力建立健全中小微企业运行监测监控体系。建立和完善全市中小企业运行检测监控工作机制,定期对中小企业运行情况开展分析,建立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形成比较完整的数据信息库,为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符志勇 莫钦文]
 [审稿:陈思]
[责编:张艳]

从五年数据比较看常德中小微企业发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