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常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8000元,达到8023元,比上年的6663元增加1360元,增长20.4%,增速排全省第二,增加额和增速均创历史新高。
一、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023元,比全国、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106、283元。常德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近20多年来首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年来再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除石门县外,各区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势强劲。武陵、鼎城、澧县、汉寿、津市、临澧、桃源等7个区县市收入增速超过21%,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安乡县的增速为19.9%,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石门县的增速为10.6%,比全市平均水平低9.8个百分点。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变化的主要特点
(一)农民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快速增长,呈现出“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2012年农民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为3295元,比上年增加736元,增长28.8%,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4.1%。家庭经营性收入人均为4092元,比上年增加565元,增长16%,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1.5%。人均获得的转移性收入为508元,比上年增加86元,增长20.5%,对纯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3%。
(二)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结构也逐步优化,家庭经营收入比例继续下降,工资性收入比例继续提高。2012年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49.7%,比上年下降3.2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占40%,提高1.6个百分点。
(三)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高7.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连续四年下降,由2008年的3.2:1下降到2012年的2.5:1。
三、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工资性收入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工资涨。2012年,18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随之水涨船高,加上企业用工需求旺盛,农民本地劳务收入大幅增加,外出务工收入持续增长。
(二)家庭经营性收入稳定增长。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得益于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棉花、畜产品、水产品等全面增产。国家还不断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大幅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市场粮价总体呈上涨趋势。
(三)转移性收入的快速增加。由于国家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使得农民得到的补贴金额继续增加。
四、2013年农民增收前景展望
近几年来,全市农民收入虽然保持了快速增长,但今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较大,2013年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业生产效益有所下降。二是土地租金和农村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
(二)生猪生产效益欠佳。近几年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给养殖户造成消极影响,加上饲料价格高位运行和人工费用的大幅上涨,进一步挤压了养殖户的养殖利润,大部分规模养殖户对扩大生产规模持谨慎态度,散养户退养现象仍比较普遍。
(三)农业产业化、标准化水平较低,缺乏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大支农力度,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大对种粮大户、龙头企业、规模养殖户的支持力度,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调动基层政府和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尤其要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农业和农民的能力。
(二)继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深挖农业增收潜力。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为增加农民收入开拓新的渠道。继续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粮经作物结构,发展高附加值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三)进一步解决好农民的转移就业问题。一是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就业信息服务。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不断培育特色劳务品牌。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二、三产业,鼓励本地企业吸纳安置,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