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德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认真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全市经济开局平稳,并呈筑底企稳的发展态势。但外部宏观环境依然偏紧,全市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筑底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经济开局总体平稳。一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47.7亿元,增长7.1%,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分产业看,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2亿元,增长2.7%;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5.6亿元,增长4.1%;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73.7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8.1:44.2:47.7调整为8.8:41.2:50,一产业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2.3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首次达到50%,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大,拉动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
(二)农业生产稳定增长。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7.6亿元,同比增长2.7%,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长,预计早稻播种面积373.5万亩,比上年增加1.4万亩;生猪供应相对吃紧,一季度出栏生猪197.1万头,下降5.3%,生猪价格涨幅较大,4月初价格同比上涨55.4%。蔬菜量价齐升,总产量75.81万吨,增长10.47%,价格普遍上涨。水产品产量15.7万吨,增长5.45%。
(三)工业生产缓中趋稳。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4.6%,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但较1-2月回升0.5个百分点,呈现缓中趋稳态势。主要行业中,食品、通用设备、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速相对较快,分别增长25.7%、25.2%、20%,电力热力生产业、印刷记录媒介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烟草制品业增速出现负增长。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增速相对较快,一季度小微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0.5亿元,增长10.6%,比大中型企业增速高出6.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到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3.9%,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了4.5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长相对较快。一季度,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6亿元,增长15.3%,虽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然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位居全省第5位,分类别看,基础设施投资、国有投资增长相对较快,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大幅回落。一季度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完成国有投资69.6亿元,增长29.4%,增速高于民间投资增速30.3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投资55.9亿元,下降16.8%,完成民间投资109.7亿元,下降0.9%,为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负增长,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54.9%,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运行平稳。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5亿元,同比增长11.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2个、0.3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全市消费市场运行较为平稳,并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乡村消费增速持续快于城镇。一季度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3亿元,增长16.1%,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2亿元,增长10.5 %,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城镇快5.6个百分点。二是限上法人企业商品零售额增速明显快于限下部分。全市限上法人企业完成零售额55.5亿元,增长15.2%,增幅较上年同期提升3.4个百分点,较限下部分快6个百分点。三是新兴消费增长快于传统消费业态增长。互联网+消费、“美丽经济”持续升温,一季度限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增速达到117.5%,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接待旅游人数883.6万人次,增长18%,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亿元,增长26.9%。四是日常消费品增长快于耐用消费品。一季度全市限上粮油食品类、饮料类、中西药品类、化妆品类消费持续火爆,增速分别达到31.4%、42%、31.1%、29%,家电音像等耐用消费品开始降温,一季度家电音像类增长1.3%,较上年同期回落7.5个百分点。
(六)财政金融运行稳健。一季度,全市完成财政收入57.7亿元,增长13.2%,较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全省增速高9.1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省第7位,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增长13.3%,增速位居全省第6位。信贷投放增速提升。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58.8亿元,同比增长20.1%,增速创三年同期新高,贷款余额1151.5亿元,同比增长19.4%,存贷款增幅均比上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
(七)房地产市场去库存成效初显。一是房地产销售大幅增长。受楼市升温影响,加之上年同期基数较低,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大幅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53.1万平方米,增长58.7%,商品房销售额24.4亿元,增长87.7%。 二是房地产投资明显升温。受2015年房地产销售回暖,特别是今年年初楼市销售“开门红”鼓舞,房地产开发投资明显回升,一季度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6.8亿元,增长1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升12.6个百分点。三是商品房待售面积继续下降。3月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175.1万平方米,比去年年末减少7.2万平方米,环比2月末减少0.4万平方米。
二、经济发展需关注的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稳增长形势严峻。受烟草行业触及“顶板”、部分行业跌至“地板”、工业投资“短板”的“三板”制约,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长4.6%,增速位居全省倒数第2,创近三年同期最差开局,工业下行压力较大,稳增长形势较为严峻。
1、烟草产业初显“顶板效应”。从2007年起,全国卷烟产量增速开始逐年回落,2014年全国卷烟产量触及“天花板”达到26098亿支,2015年首次出现负增长,比上年下降0.8%,烟草产业发展触及“顶板”,行业“拐点”日益逼近,特别是2016年年初的卷烟销售黄金季节里,市场表现疲软,春节节日拉动效应较弱,卷烟生产与销售较上年均有所下滑,工商库存增加。我市情况大体类似,卷烟产量增速从2011年的18%回落至2015年的2.9%, “增长速度回落、卷烟库存增加、结构空间变窄、需求拐点逼近”已成为全市烟草产业发展面临的“四大难题”,行业“顶板效应”明显。
2、部分行业呈现“地板效应”。受需求低迷、产能过剩影响,近几年来,全国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跌跌不休,2016年3月份全国PPI同比下降4.3%,部分有色金属产品价格跌到“地板价”,甚至跌破盈亏平衡线,受此影响,全市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一季度大幅下降17.3%,虽然近期价格所有反弹,但在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反弹持续性仍有待观察,企业短期内还难以完全走出低谷。
3、工业投资面临“短板效应”。受投资效益下滑影响,全市工业企业投资意愿普遍较弱,投资增速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投资55.9亿元,同比下降16.8%,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22.2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低35.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1.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短板”明显,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二)工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结构调整阵痛开始显现。各个时期各地的经济发展均存在结构性问题,但是表现程度不一,常德市工业经济发展受结构性影响特别明显。全市工业“一烟独大”的结构,使得全市经济“跟跌不跟涨”逐渐显现,在经济上行、烟草产业高成长的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省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反而从2002年全省第3位滑落到2012年第4位。在经济下行期、烟草产业成熟期,全市工业经济出现明显“跟跌”现象,2013年至2015年烟厂增加值增速回落至个位数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2年15.3%逐年下滑至2015年的7.1%,增速在全省的排位从2012年的第4位下滑至2015年的第8位,今年一季度,烟草首现负增长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更是下滑至4.6%,位列全省倒数第2,“一烟独大”带来的结构调整阵痛越来越明显。
(三)非住宅商品房去库存压力相对较大。一季度住宅待售面积占全市房地产待售面积的71.4%,但成交占比却达到92.4%,住宅库存去化周期为6个月,非住宅项目(包括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及其他)待售面积占全市房地产待售面积的28.6%,但成交占比仅为7.6%,而且非住宅项目投资还在不断增长,非住宅项目去库存令人担忧。
(四)农业生产滞后于市场需求。突出表现在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市场信息不对称、供需衔接不到位,一季度全市生猪、蔬菜价格均出现明显上涨,4月初,育肥猪平均出栏价格达到19.9元/公斤,同比上涨55.4%,蔬菜价格同比涨幅也创近年新高,但与此同时生猪存栏、出栏却出现明显下降,一季度全市生猪存栏297.3万头,同比下降5.6%,生猪出栏197.1万头,同比下降5.3%,市场供求出现脱节。另外,粮食面积、产量虽不断在增长,但受粮价下调、成本上升影响,种粮效益却不断在降低,农业生产仍然没有走出价格暴涨暴跌、农户盲目跟风的怪圈。
三、后段工作建议
(一)取长补短增后劲。一是发挥优势扬长板。把握战略机遇,抓住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改革、海绵城市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对接,争取重大项目,主动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积极融合周边城市形成泛湘西北城市群。把握生态优势,通过生态优势打造后发优势,在绿色发展上走在前、领在先,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等绿色产业,打造绿色食品、绿色能源基地,建设海绵城市、美丽乡村。把握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非金属加工业和我市具有成本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针对薄弱补短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对“十三五”确定的我市境内铁路、高速公路、港航设施、城市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项目等,能开工的尽全力开工,能加快的尽可能加快,特别是高铁项目应全力推动,争取早日开工,补齐高铁短板。补齐县域经济短板,加快推进津澧融城,加速推进沅澧新干线建设,推动区县市融合发展、联动发展。补齐开放型经济短板,抓住长江经济带下游产业向中上游广阔腹地转移的机遇,积极争取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与湘南示范区形成南北呼应、两翼齐飞的格局。
(二)提质节支增效益。一是抓好提质升级。抓好园区提质,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整合工作力度,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推动澧县、津市工业园区整合,加大纺织、造纸、食品等传统行业整合。抓好城市提质,加快万达商业中心、河湖连通工程、常德湘雅医院、职业教育大学城建设等项目建设。抓好企业提质,重点抓好烟草产业提质增效,加强协调调度,支持烟厂产品结构调整,分步采取措施去库存、稳增长,力争二季度实现止跌起稳、三季度发力回升。二是降低各项成本。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合理调节最低工资标准增长,降低企业招工成本。降低税负成本,全面实施“营改增”,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财务成本,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加强沟通协调,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低要素成本,常德作为电力大市,一方面电力企业开工不足,另一方面企业用电价格过高,应积极推动企业与用电大户直接交易,提升电企产能利用率,降低骨干企业用电成本。
(三)加减乘除增动力。一是引进增量做加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落实德商恳谈会成果,对在我市有投资意向的重大项目,明确专人负责,尽快帮助完成前期审批,尽快开工建设。二是优化存量做减法。做好去产能工作,以稳增长为前提,以保民生为根本,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法治化思维、差别化施策做好去产能工作,切实保障就业稳定、社会稳定。做好去库存工作,落实中央、省里去库存政策,打好城市提质战役,加快棚户区改造安置,合理适度安排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控制商业地产开发规模,特别是要立足城市环境好、外出务工多的现实,出台鼓励外出人员购房措施,吸引外出人员返乡置业。做好去杠杆工作,加强金融风险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集资。三是创新引领做乘法。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创新基金,重点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常德有优势有基础、处于起步阶段的创新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加快职业教育大学城建设,引进一流师资力量,配备一流教学设备,培育一流职业技能人才,以高技能人才吸引高科技企业落户。四是简政放权做除法。全面排查、清理、精简权力,推进权力清单公示,推行服务流程、服务标准公示,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对民间投资要加大服务力度,出台专门鼓励支持措施,扩大民间有效投资。
[供稿:常德市统计局 叶征鹏 孙忠恒]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