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视角下的财政增长是喜,还是忧?

——新三年永兴财政增长突破4亿元的现实潜力及预测

来源: 时间: 2004-04-3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大干新三年,实现新跨越”的号角已经吹响,永兴县各项经济目标的定位和宏伟蓝图的描绘催人奋进,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阶段性变化即将拉开序幕。财政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未来三年其增收潜力有多大,展前景如何,增长目标能否实现?本文站在统计的角度对此予以透视。是喜,还是忧,历史自有论断,未来足以崐见证。

一、永兴县的财政增长喜从何来,忧在哪里

     (一)从财政收入总量及历史发展情况来看。财政总收入及地方财政收入连续几年位居全市前列,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上升之势。2001年至2003年,永兴县财政总收入分别完成17446万元(位居桂阳、资兴之后),20130万元(位居桂阳、资兴之后),24468万元(位居桂阳、资兴、宜章之后),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306万元(位居桂阳之后),16364万元(位居桂阳、宜章之后),19531万元(位居桂阳、宜章之崐后)。财政总收入以年平均18.42%的速度增长,而相应永兴县GDP则以年平均10.24%的速度增长,财政总收入的年均增速高出GDP的年均增速8.18个百分点。2003年,永兴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横向比位居全市倒数第四,仅高于北湖(4.1%)、苏仙(6.6%)、安仁(5.7%),纵向比2001(5.8%)、2002年(6.4%)分别上升了1个和0.4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县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正逐步得以提高。

     (二)从财政收入的项目构成来看。工商税收所处的财政收入的主体地位发生改变,“农业四税”同以行政收费收入和罚没收入为主的“其他收入”与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企业收入和专项收入有所增长,但所占比重处于低迷状态,地方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有所提高。2003年,地方财政收入5大构成中的工商税收5225万元,农业四税6754万元,其他收入6896万元,企业收入433万元,专项收入223万元,同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8.3%、1.15倍、14.7%、-23.8%、8.3%,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6.8%、34.6%,35.3%、2.2%、1.1%。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2116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2.03%,比2001年提高4.01个百分点。

    (三)从财政收入的产业构成来看。第一产业是基础产业,社会效益高,但其增长带来的财政收入增长相对较低,第二产业仍占较大优势,第三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将越来越大。2003年全县税收收入完成1938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5446万元,第二产业8510万元,第三产业5425万元,一二三产业税收结构分别为28.1:43.9:28,与GDP产业结构21.4:38.3:40.3基本相对应,但第三产业因税收征管体制和经济单位纳税意识淡薄等症结,造成第三产业对税收贡献不大,导致与经济结构不相一致。地方税收占全县税收比重为62.5%,表明财政可用财力还有限。
    
    (四)从财政收入的所有制构成来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使财政收入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国有经济的财源主体地位得以改变,非公有制经济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依托。2003年国税、地税税收收入12627万元,其中内资企业税收6478万元(含国有2061万元,集体338万元,股份合作1785万元,联营31万元,有限责任公司249万元,股份有限公司898万元,私营企业1107万元,其他9万元),港澳台投资经济4万元,个体经营6145万元,在总计中,来自乡镇企业的税收5337万元。2003年我县的工业总产值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已达9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已达77.6%。但由于现行税制尚未覆盖经济活动的全部,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太相适应,税收对非国有经济收入再分配领域的调节手段和力度不够,个体私营经济纳税意识淡薄,加之税收征管方面的漏洞,使非国有经济的地位和其对税收的贡献不太相称。

   (五)从财政收入的行业构成来看。农、林、牧、渔业对永兴县财政收入的增长的贡献最大,虽说全县小煤窑一再整顿,但采掘业仍是创造并实现财政收入的主要行业,是支撑永兴县财政收入的主要力量,其他行业相对薄弱。2003年,全县税收19381万元,其中农林牧渔业5446万元,采掘业3080万元,制造业2787万元,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497万元,建筑业1148万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342万元,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1419万元,金融保险业274万元,房地产业1924万元,社会服务业458万元,其他1006万元。

二、当前永兴财政增收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潜力之一,经济发展为财政拓宽了增收空间。经济的高速增长是财政增收的根本潜力所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实现产业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环境四大新突破,着力推进“三化”进程,崐这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财政增收拓宽了空间。随着项目型财源的培植,资产型财源的挖掘,崐效益型和资源型财源的不断开辟,将为我县财政增收提供潜在的动力。

    潜力之二,统计视角下的流失税收成为财政增收〖JP3〗的现实税源。2003年永兴县GDP完成360846万元,同崐比增长12.8%,位居全市第二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JP3〗,排全市第八名(位居桂东9.6%,宜章9.4%、崐桂阳7.5%、资兴7.5%、嘉禾7.8%、汝城7.5%、临武8.6%之后),分别低于全国(18.6%),全省(10.4%)、全市(9.0%)、崐11.8、3.6、3.2个百分点。这种情况一方面足以说明永兴县GDP应该是经济发展较为真实的反映,另一方面反映永崐兴县还存在大量潜在的税收或者说是税收流失较为严重。仅以经济条件与永兴县相近的宜章、临武两县来作一推算,假如说永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临武8.6%或者宜章的9.4%的水平,那么2003年永兴的财政收入应该为31033万元或33919万元,而2003年永兴实际实现财政收入为24468万元,这意味着永兴还有6565万元崐或9481万元的税收流失。

    潜力之三,煤炭、冶炼、水电三大产业的巩固和拓展成为财政增收的有力支撑。2003年,永兴县煤炭产业实崐现税费7123万元,冶炼产业实现税收4000万元,水电产业实现利税2600万元。作为煤炭这种资源型财源,通过建立财税征管新机制,实行税费过磅据实征收及一票制统征,为永兴县财政增收发挥了重大作用,煤炭税费由2000年崐的5021万元增加到2003年7123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达19.1%。如果按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来讲,煤炭税费这种崐征管方式仅仅停留在煤炭销售这一环节,而煤炭生产环节的税收大大流失了。以个人所得税为例,作为煤炭业主崐可以讲没有上交一分钱个人所得税。按2003年煤炭产量304万吨,每吨煤炭纯收入为60元计算,全县个体煤炭业主可计征税额达18240万元,按最低5%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全年可新增税收912万元。因此,煤炭这种资源型产崐业在现在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征管新机制还大有潜力可挖。冶炼行业,作为中国银都的永兴,年白银产量达1500吨,黄金5吨,还有其它有色金属,据统计年产值达30多个亿,而这一行业实现的税收仅4000万元,这说明还有大量的潜在税源。如果从长远看,冶炼行业通过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冶炼初级产品经过加工成工艺产品,其附加值还会更高。因此,这一行业通过不断打造运作必将成为我县未来财源上的一大亮点。水电行业通过资本运崐营,对外扩张,也必将成为永兴县财政增收的主力军。

三、未来三年永兴县财政收入增长的可能情景

    永兴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全县财政收入增长的目标,2004年力争突破3亿元,2006年力争突破4亿元,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我们站在统计的角度,采用增长速度这一变量和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这一简单的数学模型,来预测财政收入增长的三种情景。    

    (一)低调情景。低调情景突出强调未来三年永兴县财政增长的一些主要挑战和风险。一是全县经济发展缓慢,产业项目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投资、需求、净出口方面增幅不大,“三化”建设未取得明显成效,全县的综合经济实力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二是财政经营不活,财政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不强,新的支柱财源不多。三是资本市场发展缓慢,从而导致在未来三年或今后更长的时间里,在资本使用方面的低效益继续存在。四是财政税费征管改革未取得更大的突破,财政的监督机制未得以创新,造成大量的税费流失。五是国家的财政和税制改革方面的政策未充分把握,在农业税等各种制约因素导致财政减收的崐情况下,永兴县未采取良好的应对措施等。未来三年永兴县财政收入增长要达到4亿元,则意味着永兴县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要达到17.8%,而在财政收入增长低调情景中,财政增速不可能达到年平均增长水平,最多只能在崐10%-15%之间,如果以县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2004财政收入增长13%的目标,作为年平均增长速度,那么2004崐年永兴县的财政收入可能为27649万元,离3亿元的目标还差2311万元。到2006年,我县的财政收入最多只能实现35305万元,离4亿元的目    

    (二)基准情景。基准情景强调的是永兴县经济仍保持在目前的发展水平上,在财政经营、支柱财源建设,税费征管等方面仍保持在现有的水平。在基准情景中,一方面,假如财政收入增长只能达到年平均17.8%的增速,那么2004年我县实现的财政收入增长只能为28823万元,到2006年可能达到4亿元。另一方面,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来预测,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到2006年GDP要达到55亿元,要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在不考虑物价指数上崐升或下跌的因素,则年平均增长速度要达15.2%。在基准情景中,未〖JP3〗来三年全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仍保在6.8%,GDP的增速能达到15.2%,那么,2004年永兴县的GDP可实现415695万元,则2004年永兴县的财政收入可完成28267万元,到2006年,如果GDP能实现55亿元,那么,永兴县的财政收入也只能实现37400万元。

    (三)高调情景。高调情景的前提是永兴县在未来三年,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增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支撑力量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硕果累累,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资本市场异常活跃,对外开放度迅速提升,民营经济发展升级等,在经济增长的新基础逐步形成,导致财政增长的后劲不断增强,在这种情景中,设想永兴县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速达到23%,〔2003年永兴县财政收入增长率为21.56%,地方财政收崐入增长率为20.2%,排全市第八名,位居北湖(33.29%)、资兴(28.17%)、苏仙〖JP3〗(27.02%)、桂阳(22.11%)、宜章(22.06%)、临武(21.34%)、桂东(20.45%)之后〕,那么,2004年我县的财政收入可完成30095万元,到2006年可实现财政总收入45531万元。2003年永兴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6.8%,比2002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随着今后几年征管质量的不断提高,税收潜力的不断挖掘,新的财源亮点的不断培植,在高调情景中,未来三年,永兴县财崐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假设按每年增加0.5个百分点,GDP可保持15.2%的年平均增速,那么2004年,全县财政收入可崐完成30346万元,到2006年,永兴县财政收入可望实现45650万元。   

四、为实现财政收入增长目标,近期应做的主要工作

    凭永兴县现有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基础,要确保全县财政收入增长目标的实现,应该是有信心,但未来三年也存在一些可预计或不预计的制约财政增长的因素,因此,对良好前景的实现也不容太乐观。当然,只要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奋发图强,4亿元的财政增长目标应该离我们不会太远。

    (一)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提高微观经济运行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财政收入的增长除与经济增长速度有关外,现在更越来越依赖于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和企业效益的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不提高,效益不改善,财政收入增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003年,永兴县实现GDP360846万元,包括上划中央两税在内的全部财政收入为24468万元,每亿元GDP实现的财政收入为678万元,而同期全国、全省、全市每亿元GDP实现的财政收入为1860万元、1040万元、900万元。永兴县的GDP虽然总量在全市排名第四,增速位居第二,但GDP提供的财政收入还是较少,这说明我县经济运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而调整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现实途径。因此,未来三年乃至以后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要继续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城镇化崐进程步伐,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在对外开放过程中,不但要优化环境引进资金,更重要的是鼓励技术进崐口,作为经济的主体要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自觉性和能力,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流程,作为政府要多方引导,提高宏观调整的新理念,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此促进永兴县产业结构的更大调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速度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而保障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二)准确把握财税政策,精心谋划应对措施。今后几年,税制改革将稳步推进,部分税制调整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经过几年的试点,税费改革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国家将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降低农业税税率,每年减少一个百分点,五年内取消农业税,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从2004年起,平均出口退税率下调3个百分点,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将探索如何由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鼓励企业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推进其他各项税费改革,创造条件尽快统一企业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等等。对于这些新的财税政策即将出台,我们要很好地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立足县情,抓住机遇,促进发展。一是面对农业税逐年减少乃至五年内将取消的政策,我们要更进一步树立工业强县的思想。工业是创造并实现财政收入的主要行业,工业生产的景气与否对我县财政收入的增加起决定性作用。据有关资料对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弹性测算也表明,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的税收增长弹性最高,即第二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可带来0.54个单位工商税收增长,第三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值,可带来0.43个单位的工商税收增长,第一产业是基础产业,社会效益高但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崐政收入增长相对较低。因此,未来三年我们应着力巩固发展现有的冶炼、水电、煤炭等工业产业,突出冶炼的加崐工行业,把其链条拉长,把水电行业进一步扩展,把煤炭行业进一步做大提升,同时,要把烟花爆竹、木材加工崐等工业行业做大做强,使其对财政贡献有所增长。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优化经济环境,举全县之力引进国际国内品牌制造业落户永兴,这将是我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财政增收的最捷径、最现实的有效途径。二是要把握出口退税政策,充分认识“退税增加——出口增加——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增加”这种传导机制。未来三年要加大冶炼行业的初级产品向工艺产品的转换力度,提高冶炼产品科技含量,通过产品的质量认证和对外的协调宣传,打造“中国银都”品牌,扩大我县冶炼产品的出口配额,提高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度,促进财政增收。三是面对财政因政策因素减收的情况下,更要进一步强化征管。对冶炼、煤炭行业要进一步。

    创新征管思路。冶炼行业要加强国税和地税的合作,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根据入库的增值税,交纳个人所得税和城市维护税。煤炭行业要强调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建立 帐册和向税务机关报送报表,以此加大对煤炭业主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度,杜绝煤炭行业生产环节税收的流失。对于建筑和装修行业,税务部门要更新征管模式,加大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力度等等。  

    (三)搞好资本经营,建立良好的县域资本市场。资本和资金、资产有着本质的区别,资本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金可以是资本也可以不是资本,只有当资金投入到价值增值过程中,这种资金才是资本。资产也是如此,只有当资产变为增值的手段时,资产才成为资本。财政增收离不开资本经营,高速的财政收入增长是建立在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中。因此,未来三年要确保财政高速度的增长,必须立足搞好资本经营,建立永兴良好的资本市场。一是搞好银企合作和财政经营。一方面,建立永兴商业银行和企业的良好关系,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扶持和发展民营经济不仅可以解决就业,增加税收,拉动需求的增长,而且由于一些民营企业产权关系明晰,发展民营经济可以重建我县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构筑市场经济的新型产权制度,使我县经济发展、财政增收获得长远的持续动力。而民营企业单纯依靠自身的积累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中,就难于抓住发展机遇,因此,必须借助于金融手段。而当前,由于诚信等各方面原因,商业银行“惜贷”现象严重,这样导致我县冶炼行业等一些企业得不到银行的扶持,依靠民间的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月利率高达2-3%。作为政府虽然不是市场的主体,但可以通过宣传引导教育,逐步建立良好的诚信环境,通过建立中小企业担保风险基金,降低银行贷款风险等一系列手段,鼓励我县商业银行的资金向效益好的民营企业,对税收贡献大的项目倾斜,以减少民营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财政要搞好资金经营,要全力支持财源项目建设和县域重点项目建设,在保证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的情况下,财政可采用贴息、参股、控股等方式引导民间资金向符合国家产业的方向进行投资。同时要为全县“两个盘活”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二是盘活县内资产,使优势资产转化为资本,转化为财源优势。一方面要善于把旅游、烟花爆竹、木材、煤炭和国有资产等一些有形资产经营好,同时做好城市资产这篇经营文章,使存量资产和一些不良资产得到充分地开发应用,使之转化为资本,成为财政增收的亮点。另一方面要善于把人文、中国银都品牌、永兴冰糖橙品牌等无形资产经营好。永兴县有大量的海外华侨和在外工作的永兴籍英才,我们要充分崐把握这些无形资产,通过加强联系和沟通,充分运用好有关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争取有利于永兴县经济发展的各种生产力要素,同时要全力挖掘中国银都和永兴冰糖橙品牌的潜在财源,促进永兴县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

[郴州市永兴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