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再次明确提出“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按照以人为本、更加关注民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消费水平乃是题中之义。分析郴州市消费需求变化情况,协调好投资与消费的增长,实现未来经济又快又好增长,促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需要。本文就郴州市从投资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简单对比、地改市以来的消费增长情况、制约消费增长存在的主要障碍等方面作粗浅分析。
一、近十年来郴州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
马克思认为“消费的需要决定生产”,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人们通过消费满足了,又产生了新的需要,新的需要推动生产不断向前发展,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地改市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理念不断更新,催生了新的消费需求,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稳定在60%
投资、消费、净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反映这三大需求的指标分别是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和净出口。一般来说,在三大需求中,消费占据主体地位。一个国家或地区新创造的财富中,大部分都用于消费。这可以用消费率来反映,消费率是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郴州经济消费率基本保持在60%左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近年有所下降,消费率最高从1997年73.4%下降到2004年的58.0%。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年翻了两番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城乡居民购买力的增强,全市消费品市场迅速发展,1995年到2005年10年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8. 9亿元增加到177.8亿元,总量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 11.7%,高出GDP年均增长11.2%的速度;2005年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3858元,比1995年增加了2514元,年均递增251 元。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极大地刺激了生产,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发展。
3、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了郴州市产业结构调整
从整体看,目前郴州市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现代型过渡阶段,传统的衣食温饱问题解决后,以住宅、汽车、旅游、信息通讯等为代表的新型现代化消费热点已经形成,居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推动了郴州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郴州市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娱乐文教、交通通讯、旅游等消费占比重增长较快,而其中的汽车、电讯消费可以拉动几十甚至上百个产业的发展,可以产生突破一点、收获一片的效果。旅游和娱乐文教等个性化的时尚生活消费的增加,则带来了第三产业的层级变革。到2005年,郴州市三次产业的构成已由1995年的 30.97:32.24:36.19调整为17.4:47.4:35.2。
二、郴州消费增长的不平衡性
十年来郴州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需求也保持了较快增长。1995-2005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2005年人均GDP达到11197元,突破万元大关;全市最终消费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9.3%。但是,从与全省平均水平、消费主体、消费范围、消费内容看,郴州消费增长不平衡的特点仍然明显。
1、从与全省比较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郴州市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看,近几年中总量列全省第六位,增长幅度为2005年比上年增长13.8%,2001-2005年年均增长12.1%,两个增速均列全省第四,但分别比全省低0.6个和0.1个百分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到长沙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比重大、增幅大大高于全省的影响;另一方面则郴州市相对长沙市,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均较慢,购买力相对较弱也不无关系。
2、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消费低于投资
从地改市以来的经济增长情况看,郴州基本上是货物与服务净流入地区,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多数年份为负数,而净流出年份其总量也不大。按支出法核算,2004年全市货物与服务净出口仅为4.29亿元,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很小,因此,真正拉动郴州经济快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消费这两个轮子。
(1)消费增长慢于投资,但消费率基本上高于投资率
地改市以来,郴州市通过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强化项目建设措施,以项目建设促经济发展。因此,投资增长快于消费便在情理之中。1995-2005统计数据表明,除1998、1999年,资本形成总额增速稍慢以外(分别同比增长11.8%和同比下降1.1%),其余年份基本保持在16%以上水平,高于消费增幅近1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截至2005年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91.8亿元,比1995年增长7.2倍,年均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7.8亿元,比1995年增长2.0倍,年均增长11.7%。消费增长明显不如投资。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例看,地改市之初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比例为49.4%,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例仅为19.7%。经过几年的大量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例开始超过消费, 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比例已上升到42.9%,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比例则下降到37.3%。
从消费率和投资率来看,郴州市消费率已从1995年的68.3%下降到2004年的58.2%,相对应的投资率(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却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已从1995年的28.3%上升到2004年的40.9%。
(2)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弱
在项目建设带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等诸多条件下,郴州投资增长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多数年份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高于消费,不难看出郴州经济的“投资拉动型”特征越来越突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固定资本形成与上年比的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15.7%上升到2004年的31.5%,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终消费与上年比的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已从1995年的76.4%下降到2004年的34.7%。
3、从消费主体看,政府消费增长快于居民消费增长
1995-2004年政府消费需求年均增长14.1%,居民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2.4%,政府消费增长比居民消费快2个百分点左右。从长期趋势看,政府消费增长和居民消费增长均呈减速状态,但政府消费增长近年来均高于居民消费2个以上百分点。
4、从城乡消费情况看,城市居民消费增长快于农村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以及农村小城镇的消费环境大为改善,城乡消费均呈现良好增长势头。地改市以来的十年,农村居民消费除2003年外均实现了5%以上的增长,年均增长9.6%;城市居民消费年均增长12.1%。相比较而言,城市居民消费增长明显快于农村(如图所示)。
5、从消费内容看,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快于农村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带动了城乡消费结构的升级转换,但城市的消费结构升级比农村要快一个节拍。
2000-2005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3%,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0.8%。其中,食品和衣着开支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逐年下降,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已经由2000年的38.6%下降到2005年的33%。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划分的标准,已经步入富裕阶段;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居住类开支的比重逐年增加,其消费结构正从基本生活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
同期,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6%,处于温饱走向小康的前夜阶段。近年来,农村居民在交通和通讯、教育娱乐文化服务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年均增长10.4%和11.8%,高于其收入增长;而用于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以及居住类的支出呈现出不确定性波动特征。
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比较,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更为明显。现阶段,城乡居民家庭基本普及了电风扇和电视机,其中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分别拥有电风扇210、166台,彩色电视机116和77台。冰箱、空调、洗衣机、淋浴热水器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家庭必备家用电器,而对于农村居民家庭来说才刚刚起步。截至2004年末,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冰箱92台、空调61台、洗衣机92台、淋浴热水器70台,而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冰箱18台、空调0.4台、洗衣机21台、淋浴热水器4.8台。当照相机、抽油烟机、组合音响、中高档乐器、家用电脑等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品逐渐步入城市居民家庭,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还称得上是奢侈品。
6、从消费热点看,住宅消费如火如荼、汽车消费热潮回归理性
在住房制度改革推动下,住宅消费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热点。2005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2.76平方米,比1995年净增14.11平方米;全市商品房消费9.8亿元,是1998年的10倍,占城市居民消费总量的比重也由1998年的1.1%上升到5.5%。由此带动了关联产业的需求增长,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汽车消费也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但与前几年相比,全球能源价格暴涨,汽车油耗成本大提高,加上前两年汽车销售高速增长后,受基数和新增需求影响,汽车消费逐渐回归理性。据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统计,2005年汽车类销售额到达3.83亿元,同比增长84.1%,增速比2005年回落了163个百分点,截至2006年一季度,汽车类销售同比下降32.6%,比2005年底回落了116个百分点。
三、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对于投资需求而言,消费需求增长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相对于政府消费而言,居民消费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消费市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当前提升消费需求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1、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
2000年到2005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0.3%和7.6%,但低于同期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1.9%和20.7%的增幅,从而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和购买力相对减弱。
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收入是影响消费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收入越多,消费越多。然而,专家研究表明,越没钱的消费倾向越强,越是有钱的消费倾向下降,现实生活中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不如低收入者,而低收入者又受制于收入,使得消费需求难以扩大。2005年全市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达到6045元,收入比由2000年的2.42:1提高到了2.74:1。城乡内部收入差距也比较悬殊。根据抽样统计,2005年全市城镇居民10%的最高收人户与10%的最低收入户之间的收入人均相差达15642元。
3、居民消费倾向降低,储蓄倾向有上升趋势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加之还存在看病贵、上学贵的问题,使人们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充满不确定性,因而导致了消费倾向降低,储蓄倾向不断上升的趋势。2005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由最高时1997年的108%下降到87%;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则由最高时1995年的103.4%下降到78.8%,而且边际消费倾向近年也呈不断降低趋势。
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储蓄倾向由1995年的5.6%上升到13%;农村居民家庭储蓄倾向更高,平均储蓄倾向由1995年的-3.4%上升到21.2%。数据表明,城乡居民的边际储蓄倾向也较高。
4、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
目前农村商品性消费率不高,自给性消费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农村消费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农村消费市场难以启动,其症结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缺陷,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及其与之配套的养老、医疗、失业等“城乡二元化”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加之土地流转制度尚未形成,事实上的“机会不均等”导致农民进入市场经济的成本过于高昂,由此形成农村经济市场化的巨大障碍,既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也制约了农村消费总量的扩大。
5、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困扰消费增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市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急速攀升,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快。2005年65岁及以上老人达到36.62万人,比2000年增加5.23万人,年平均增加1.05万人。老年人口比重达8.42%,与2000年的6.93 %相比,提高了1.49个百分点。而且,全市老年人口社会保障覆盖率低,随着2015年全国老年人口高峰期的到来,郴州市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逐年增加,老有所养的矛盾日渐突出。
6、消费品供给结构不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
当前商品供求结构中,大部分消费品均处于供过于求的市场饱和状态,但仍然有一部分商品及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产品、公共交通等服务性产业发展滞后、供给不足,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增长。高昂的教育收费、居高不下的药品价格便是明证。加之市场秩序不规范,社会诚信机制尚未建立,假冒伪劣商品还比较盛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四、几点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加,蓄积已久的潜在消费需求能量终将会释放,促进消费与投资并进,对于保持郴州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如何针对制约郴州市消费增长的因素,扩大社会有效需求,我们建议抓好以下方面:
1、统筹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离开发展谈消费,是不现实的。现阶段郴州的经济实力较弱,加快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缩小收入差距。郴州现阶段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城乡差距有扩大之势,因此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通过提高发展的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全市经济的总体水平,才能为最终解决城乡差距及城乡内部差距奠定基础。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城乡之间、包括城乡各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有利于维护经济发展的环境、巩固经济发展的成果,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也有利于消费需求的扩大。
2、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是扩大消费需求的最终解决办法。农村人口众多,消费市场方兴未艾,大有可为。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过程中,要着重做好以下三点:一是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直是要坚持贯彻对农民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三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另外还要通过制度变革与创新,使“二元”特征的城乡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急需有所突破。不断降低农民进入市场的门槛,促使农民收入实质性地持续增加,为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提供制度保障。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稳妥落实各项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郴州市应加大为民办8件实事的力度,在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失业保险、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强引导,使广大消费者形成更加乐观的未来预期,增强其消费意向。而在另一方面则可直接提升市场的消费能力,扩大市场消费规模。
4、协调投资和消费增长,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十一五”期间,郴州仍然处于“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负重前行的重要时期。投资在推动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方面面仍将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特别是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暂时还无法逾越(或替代)投资。但是,消费是投资和生产的目的,是社会再生产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强调消费需求增长,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对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因此不可只强调投资或消费的某一个方面,而应调整投资结构,实现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静态的看,投资与消费是此长彼消的关系,实际上,就长期而言,通过调整投资结构,改革供给,既有利于投资效益的提高,也有利于促进消费。加大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就能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的投资,就能改善人们的消费预期,提高消费倾向;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增加中、低档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规模,就能扩大住房消费,等等。因此政府要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鼓励企业根据不同区域和城乡的特点,科学调整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引导和促进消费的主体作用,实现投资与消费的良性互动。
5、改善消费政策环境,刺激居民消费欲望。“十五”期间,大额消费如小轿车、住宅及装修、旅游等成为消费的亮点,但受到的限制过多,消费的政策环境不尽如人意。对此必须继续推行积极的消费政策,刺激居民的消费欲望,扩大潜在的消费需求。一是要坚决取消汽车、住房、信息消费中的不合理收费,降低这些新兴消费品的门槛。二是要破除垄断,依靠竞争的市场规则来提升有效供给的质量,吸引更多的消费。三是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生产者的权益和消费者的信心。四是努力创造便捷合理的消费方式,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快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同时大力宣传倡导现代的消费观念,改进人们的消费行为。
[郴州市统计局 罗玉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