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郴州城市建设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然而,城市化进程却滞后于现代化的发展速度。认清城市化现状,揭示城市化缓慢的主要原因,寻求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对策与途径,对于加快郴州城市化进程,完成“十一五”工作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郴州城市化进程现状
(一)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发展速度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郴州城市化率稳步上升,由2005年的36.76%提高到2009年的42.36%,提高了5.60个百分点。郴州城市化率自2003年突破30%,一个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超过30%后,其城市化进程即呈加快趋势,一直到城市人口超过70%以后才会趋缓。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由2005的169.42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200.74 万人,增幅为18.49%,年均增加7.83万人。
(二)城市扩容提质步伐加快,城镇功能不断提升。2009年,全市强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7亿元(含省分配跨区高速公路项目59.8亿元),增长99.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5.3亿元,增长109.2%。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完成投资163.3亿元,增长60.8%,其中,交通投资111.6亿元(含高速公路),增长331.7%,武广高铁和永安、嘉新、汝广、嘉宁等6条干线公路开通运营;民生投资34.7亿元,增长6.85倍;生态环保投资37亿元,增长14.33倍;77个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34.7亿元,是郴州城建史上投资规模最大、项目个数最多、建设速度最快的一年。桂阳县认真抓了舂陵大道系列工程、省道公路改造、欧阳海大道延伸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永兴县启动“百亿投资计划”,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13亿元。宜章县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举全县之力办好“一区三园”。桂东县实施“东扩、西提、南延、北改”的发展框架,着力打造桂花城。汝城县以“拉大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打造亮点”为指导思想,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安仁县全年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16个,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72亿元。临武县全年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6个,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41亿元。资兴市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31个,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3.85亿元。嘉禾县全年城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24个,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82亿元。
(三)努力扩大投资融资,城镇生存环境不断改善。2009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抢抓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城投平台作用,多渠道筹措资金。郴州市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积极争取银行贷款、社会融资30.69亿元,成功发行城投企业债券20亿元。其他部门争取到位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和棚户区改造资金2.1亿元,中央、省补全市城镇污水处理“以奖代补”资金6798万元。由于资金组织及时到位,有效推进了城镇建设。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市新建廉租住房项目35个,建筑面积43.4万平方米,累计解决了2.1万户城市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占省政府下达任务的175%,完成4.9万平方米危旧公房改造任务,受惠家庭达到1027户。抢抓省委、省政府赋予郴州“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郴州出口加工区、宜章、永兴、汝城等地积极开展园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工作,不但有效解决当地城镇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而且还为进城农民工、企业员工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郴州市共有批建和在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23个,总面积35.65万平方米,计划竣工面积22.6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9.07万平方米,占省政府下达郴州市年度计划的214%,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建设了一批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市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91.7%。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为5.8万吨和5.1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3.64%和9.61%。
二、郴州城市化进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化水平仍然不高。郴州市域面积19317万平方公里,辖管十一个县市区。截止2009年,郴州全市总人口473.86万,其中城市人口200.74 万人,乡村人口273.12 万人,城市化水平为42.36%,低于同期全省0.84个百分点。按照省、市“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十一五”规划期末,郴州市城镇化水平要达到45%,郴资桂一体化区域城镇化水平要达到70%,要完成此目标,到2010年底,郴州城市化率将比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郴资桂一体化区域城镇化水平将比上年提高13.51个百分点。据近几年的城市化率提高速度来看,要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城镇体系结构不平衡。郴州现有两个市辖区,一个县级建制市,86个建制镇。其中,郴州市中心城区属于中等城市;10—2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2个,即资兴市区、桂阳县城;5—10万的县城6个,即宜章县城、永兴县城、汝城县城、嘉禾县城、临武县城、安仁县城;其余多为人口在5万人以下的城镇,而且相当大一部分建制镇的镇区人口不足0.5万人。2009年底,第一大城市郴州中心城区的城市人口为43.16万人,第二大城市桂阳县城的城市人口为18.82万人,规模相差不是很大。可见,郴州中心城区实力不强,中等城市发育严重不良,小城镇基础较差、发展十分缓慢,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不平衡。郴州大城市与小城市间的断层极大地抑制了各城市间、各城市与周边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梯度扩散。
(三)城镇地域分布不合理。郴州城镇的地域分布差异明显,主要城镇集中在以中心城区为圆心、半径50公里的区域内,这里集中了城市规模前5位的所有城市(即市中心城区、桂阳县城、资兴市区、宜章县城、永兴县城),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而市域东南部(桂东、汝城、资兴东部地区)、东北部(安仁)、西北部(桂阳北半县),经济较落后,很多属于“老、少、边、贫”地区,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基础设施差,城市化水平低于20%。郴州城镇空间布局还具有典型的线形分布特点,90%左右的城镇是沿境内交通干线密集分布,这种空间布局结构无疑将进一步加大郴州核心地区与边沿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造成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失衡。
(四)城镇产业结构不优化。2009年,郴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3.3∶50.1∶36.6,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各级城镇,尚未完全形成较为合理的“三、二、一”产业结构,对周边中小城市和乡村的辐射能力不强,而且大多城镇建筑密度过大,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较严重。工业基础仍然较差,大多为本土资源开采型,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一些工矿型城镇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不配套,自我发展能力弱。城镇特色不足,缺乏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特别是各县市区的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趋同,重复建设现象较为普遍。
(五)城镇建设较为混乱。由于经济实力不强,特别以前规划意识不强,规划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郴州城镇建设总体仍显混乱,盲目建设、低档次建设严重,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无法形成良好的城镇景观风貌。
三、郴州城市化进程缓慢的原因分析
(一)“二元”经济社会制度制约城市化进程。郴州的城市化建设受“二元”经济社会制度制约,主要表现为:第一,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农民工进城设置了较高门槛。第二,相当一部分城市在农民工子女教育方面存在歧视性规定,农民工只好将子女留在农村上学,农民工依然很难在城市真正安定下来。第三,从社会保障情况来看,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而外来农民工只有少部分享受。
(二)城市化水平跟不上工业化水平制约城市化进程。2006年,郴州工业化率为45.42%,比城市化率高6.61个百分点;2009年,郴州工业化率为46.18%,比城市化率高3.82个百分点。由于改革开放30年来,郴州也延续了工业化超前而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城市化创造消费需求不足,工业化创造供给产能过剩。当前内需不足就是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协调的必然结果,也是制约郴州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
(三)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制约城市化进程。郴州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造成的污染也较严重。城市化需要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造成对能源电力、矿石、原材料等的巨大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能源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能源资源日渐减少。同时,这些资源的开采使用,会带来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对大气、土壤和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
四、加速郴州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规划,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打好坚实基础。城市化进程要科学决策,避免大起大落。加快城市化进程要以促进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不是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更不是为了一时的政绩搞形象工程。当前,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规划》,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了《郴州市“两城”建设战略规划》和《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对郴州未来城市规模、职能、发展方向作出了战略部署。对市域城镇体系发展和中心城区建设作出了科学规划。要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专业人才,加强规划和建设实施的监督和管理。
(二)壮大新兴产业,加快项目建设,为推动城市化进程提供动力。应把新型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建立在新型工业化纵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城市规模的扩大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郴州的城市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带动力强、先导作用明显,对其他产业发展具有保障、支撑功能的基础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科技前沿正在取得重大突破即将引发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信息)的提前布局,为跨越式发展抢占制高点。要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加快节能减排,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抓好循环经济试点。通过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郴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34条”政策,依托武广高速铁路郴州西站、107国道绕城线和厦蓉高速公路西互通口的交通优势发展武广新区,建设客运服务、站前服务、旅游中转、温泉度假、商业金融、高新产业和高级住宅区。依托京珠高速公路、郴资桂城际快速路、槐万公路的交通优势和公路口岸、供港澳农产品查验场等开放平台建设的湘南国际物流园。加快柿竹园有色金属产业园和长冲湘南高新园建设。加快下湄桥老工业区改造,将骆仙铺片区建设成生态休闲和高档居住区。通过项目建设有力带动郴州的社会经济和城乡建设大发展。
(三)统筹城乡一体化,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强化城镇群核心区的建设。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让农民充分享受城市化进程的便利与成果。一是注重中心城区与城市规划区内镇乡村一体化建设。郴州在城市建设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不少的城中村,如罗家井、四普庄等,这些城中村存在建筑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差,消防、治安隐患多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主要是通过政策调整引导农民有序建设。二是注重中心城区与卫星城镇的一体化建设。如郴州市的石盖塘、万华岩等乡镇是城市的工业、物流、仓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卫星城镇,要通过政策、资金扶持尽快形成规模。三是注重中心城区与郴资桂一体化建设,构建大郴州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有助于增强彼此的发展实力,形成经济互补关系,有助于推进中心城区产业升级,服务业发展,以及商务中心建设,同时桂阳,资兴又可为中心城区提供广域的发展腹地。
(四)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保障。在郴州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情况下,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进而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进步更多地通过第三产业在社会各领域的全面渗透来实现。第三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城市化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化的持续发展需要就业大军的强有力支撑,必须设法增加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就是吸收就业最多的产业。为了促进城市化的持续发展,在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同时,更要通过有效措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欧阳丽]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