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地处湘南,位于骑田岭北麓,湘江上游,毗邻两广,历史上一直是湖湘一粤的通瞿要道,素有“三湘之屏潘,两广之管钥”之称。桂阳历史悠久,秦末汉初设郡,有“千年古郡”、“楚南名区”之美誉,四大发明有桂阳(蔡伦造纸),四大名著有桂阳(赵子龙特别是取桂阳并任郡太守),现代英雄有桂阳(欧阳海),世界冠军有桂阳(李萍)。全县辖14个镇25个乡,总面积2953.67平方公里,总人口81.21万人,县内物产丰富,享有“有色金属之乡”、“烤烟王国”之美称。
县域经济发展主要特点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特大冰雪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紧紧围绕“二四三”发展战略构想和“追赶长浏望 领跑大湘南”宏伟奋斗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呈现出科学跨越率先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64.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23亿元,年均增长13.1%,其中:一产业增长5.9%,二产业增长14.2%,三产业增长15.5%。人均GDP由8995元增加到17184元,年均增长13.1%。财政总收入由4.75亿元增加到8.03亿元,年均增长1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3.47亿元增加到5.08亿元,年均增长10%。经济综合实力增强。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跻身全省经济20强行列,2007列第13位,2008年列第14位。2009年,桂阳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市年终综合考核排位中跃居第3位,这是桂阳继2008年排名第3后连续两年创造的历史最佳成绩。
二、经济结构逐年优化,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明显提高。三次产业比重由2005年的26.4:36.9:36.7调整为2009年的17.7:44.2:38.1,一产业比重下降8.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7.5和1.2个百分点,说明桂阳非农产业发展速度加快。
1、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业增加值由2005年17.02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1.79亿元,年均增长5.9%。按照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围绕粮食、烤烟、生猪、水果、茶油等优势产业,先后发展了太和辣业、鹿峰米业、济草堂、成氏面条等一批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2009年,全县种植烤烟22万亩,收购烟叶62.5万担,实现烟叶税1.035亿元,取得了连续三年过亿元的佳绩。桂阳金叶成为全省县级唯一年产值过5亿元、税收过亿元的单个特色农产品。生猪规模化养殖快速推进,全县500头以上规模猪场300家,2009年生猪饲养量148.78万头,比2005年增长18.8%,年均增长4.4%;其中生猪出栏92.02万头,增长19.4%,年均增长4.5%,桂阳在全省率先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引进广州巨象、湖南武陵源、郴州宏润等10家龙头企业实施20万亩油茶基地开发项目。2009年全县1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0.68亿元,增长87%;实缴税金839万元,增长114.6%;实现利润7303万元,增长64%。
2、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主导地位增强。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坚持“工业强县、园区兴工”道路,打造产业链条,提高科技含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近年来,围绕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先后开展了“园区工业跨越推进年”和“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年”活动。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按照“两年大建设、三年大变样、五年大成效”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打造一流的工业园区平台。近两年投资近3亿元新修园区主干道路8条共26.5公里,建设标准厂房17.4万平方米,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大大增强,“一园六区”(长富、宝山、共和、芙蓉、燕山、舂陵)基本形成了区区路相连、区区有项目、区区共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县“一园六区”大工业园区共聚集规模企业68家,初步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石墨建材、食品加工、电子机械、轻工制造为主导的五大产业集群发展态势。2009年全县工业增加值51.17亿元,比2005年增长73%,年均增长14.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36.51亿元,比2005年增长153.9%,年均增长26.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33.8%提高到41.6%。
3、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打造郴州市次中心城市和湘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以县城为中心,流峰镇为次中心,8个中心镇为重点,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2006年—2009年,全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9.73亿元。抓住桂阳境内新建“两纵两横”高速路网的重大发展机遇,全面启动实施了“1115”工程,即建设100公里高速公路和铁路,改造100公里干线公路、100公里通乡联网公路、500公里通村公路,掀起了大干交通、大上项目的新高潮。全县交通建设三年大会战80%以上的建设项目已开工,武广高速铁路竣工通车,厦蓉高速、衡武高速桂阳段建设进展顺利,最近郴桂大道改扩建工程也已动工。特别是通过大幅提高通村公路改造补助标准,极大调动了村组集资修路的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全面推进的浓厚氛围。全县共改造通村公路334公里,涉及127个村组惠及10余万农民。县城按照“东进西绿、南延北扩、开发新区、提升老区”的发展思路,先后启动了舂陵大道、骏马大道、珍珠大道、欧阳海路延伸段以及污水处理厂、三水厂、生活垃圾填埋场、蒙泉学校等一批重点市政工程项目,特别是以欧阳海广场和县四大家办公楼为中心,周边建成或正在建设锦绣华庭、丽景花园、蓉信世家、城领国际、高星级酒店、林场大厦、广场明珠、广电大厦等一大批高档住宅区和高层建筑,逐步形成了颇具现代气息的城市新中心,芙蓉新区8平方公里建设框架全面拉开。目前县城面积已扩大到2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7万,在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县城、卫生县城的基础上,又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县城。同时,继续大力实施“1+9”重点区域率先发展战略,积极支持流峰、洋市、飞仙、荷叶等区域中心镇建设,城镇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城镇化水平由2005年34.97%提高到42.25%,年均提高1.82个百分点,4年时间城镇人口净增6.96万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服务业水平全面提升,以旅游、信息、物流业等为亮点的新的发展行业引领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3.66亿元增加到46.82亿元,年均增长15.5%。
三、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经济质量稳步提升。近年来,桂阳县委、县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促进合理利用能源,走循环经济发展路子,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全县节能降耗工作,节能降耗成效显现。2006年—2009年,按照国家、省市要求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企业20家,其中4家砷制品厂,15条粗铅冶炼生产线和一家水泥生产企业,坚决遏制了高耗能行业的盲目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县的节能降耗工作。在做好高耗能企业的关、停、整工作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探索并指导企业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万元GDP能耗、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GDP电耗3年累计分别下降15.62%、30.77%和15.82%,。
四、外向型经济发展良好,支持县域经济能力提高。继续坚持开放首选战略不动摇,强力实施“开放兴县”战略。把招商引资量化到各乡镇和部门,与乡镇和部门签订责任状,实行奖惩责任制,外向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2006年—2009年,全县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0个,累计利用外资1.52亿美元;内资项目255个,累计利用县外境内资金46.79亿元;进出口总额8550万美元,其中出口5839万美元。
五、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质量大幅提高。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财政效益的提升,城镇居民工资福利待遇提高。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1元,比2005年增长54.9%,年均增长11.6%。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起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机补贴、生猪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大,库区移民补贴、高速公路补偿等转移性收入高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4177元提高到5913元,年均增长9.1%。居民收入的增长促使购买能力的提高,消费水平提升。200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亿元,比2005年增加20.3亿元,年均增长19.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068元,比2005年增长55%,年均增长11.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83元,比2005年增长25%,年均增长5.7%。表明城镇居民消费趋向饱和,农民消费的空间较大。特别是国家推出汽车、家电下乡政策将进一步刺激农民消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差距逐渐缩小,商品房、小车和一些高档家电产品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庭,居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主要措施和经验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探索符合县情的发展路子。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对县情的把握,在2008年提出并实施“二四三”发展战略(把桂阳建设成郴州市次中心城市和湘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把桂阳打造为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基地、矿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新型劳动力培养基地,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转变、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转变)的基础上,2009年又提出了“追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前列”的宏伟奋斗目标。围绕上述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继2008年深入开展“园区工业跨越推进年”、“县城扩容攻坚年”、“干部素质提升年”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后,2009年又以“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年”、“发展环境治理优化年”活动和交通建设、城市建设两个“三年大会战”为载体,全面启动了“200亿投资计划”,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二、坚持实施投资拉动和开放带动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促进多区域合作。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作为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提出“要把上项目、抓工业摆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的观点;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没有项目建设的大力度就没有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的理念,紧紧抓住桂阳被列为全市唯一的“湖南省出口基地县”机遇,建立健全向上争资立项和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全面推行“定项目、定任务、定进度、定措施、包发展环境”的“四定一包”责任制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项目建设呈现出风起云涌的良好态势。同时,坚持开放带动战略不动摇,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抢抓桂阳被列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的机遇,用好用活郴州先行先试“34条”,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良好平台。实践证明,桂阳近几年之所以能稳居全省经济强县行列,投资拉动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推动力。
三、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理念。我们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经济富民,解决问题安民,执政更强调问计于民。我们坚持不断加大投入,对城乡交通、水利、电力、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改善,尤其是在县城建设中,不断推进扩容提质,城市品位明显提升。我们坚持全面落实富民政策,放手搞活城乡经济,促进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家庭财产普遍增多。我们始终坚持贯彻中央、省、市部署,不断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近年来防汛、抗旱、抗冰灾均取得重大胜利,受灾群众均得到妥善安置。
四、坚持走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围绕打造“两个中心”目标,按照“东进、南延、西拓、北扩”的总体规划,高标准抓好城市规划,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严肃性,使城市建设不留败笔。按照提高品位、突出特色、完善功能、合理布局的要求,高起点规划县城建设,合理确定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在搞好县城建设的同时,加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力度,加快中心示范城镇的规划修订和建设步伐,增强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供稿:桂阳县统计局 李小毛]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