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关于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10-09-0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当前,新一轮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正在加速,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竞争力增强,是永兴县“率先发展、科学跨越”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分析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基础上,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从永兴县实情出发,剖析现状、趋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力图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有效途径,提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特征

  总体上看,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呈现出以下个特点:一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二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三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四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五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目前,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渐成气候,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种趋势还会继续加强。一是产业转移的层次会逐步提高,产业转移的重点由以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向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二是生产能力转移不再是个别企业的孤立行为,产业转移从原来的单个项目、单个企业,或者说是单个产业,转变为包括产业的整体性转移。不同产业之间的相互整合,也从单纯的制造业向制造业、服务业和研发业转移,转移的领域更宽、更大;三是产业转移的主导角色转变,从政府的主导作用向企业主导作用转变,企业主导作用越来越强;四是产业转移既给中西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传统产业采取梯度方式,主要着眼于劳动力优势与区位优势;而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型产业转移以跨越方式,更注重承接地的技术、人才、研发能力等综合优势与信息基础设施、体制条件等,这使得承接地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永兴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主要措施及问题

  (一)现状

  目前,永兴县共有承接产业转移上规模企业主要有5家。①郴州威旺打火机厂。由陈辉投资400万元兴建,位于油市镇内。②湖南亿诚有限公司。由广东亿诚与杨国辉合资10000万元兴建,位于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③泰宇化工项目。由蔡星皓投资4000万元兴建,位于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④香港快美佳礼品公司。由香港客商张爱斌投资2000万元兴建,位于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⑤深圳美海斯公司。由深圳美海斯投资2000万元兴建,位于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

  (二)主要措施

  一是领导重视,招商引资氛围更加浓厚。近年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人武部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亲自找项目,引资金,搞服务。由县级领导带领的招商小分队,先后赴安徽、上海、广西、广东、香港等地上门招商。各级各部门创新形式,全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同时,县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调度”,加强了对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考核和督促,营造了“上上下下重产业转移、齐心协力抓产业转移”的浓厚氛围。

  二是加大投入,承接产业转移载体更加优化。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永兴县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推进园区配套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一是加大财政投入。2009年县财政在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已经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扶持标准厂房建设。二是引进资金投入。引进了湖南金邦投资公司对循环经济示范园基础设施实行整体开发。引进广东亿诚、华大礼品等公司投资3350万元进行标准厂房建设。目前,县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标准厂房建设进展迅速,并已引来一批项目陆续进园落户。同时,油市、塘门口、太和、柏林等乡镇工业小区,也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配套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了园区的硬件条件。

  三是积极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更加多样。一是请进来谈。2009年春节期间举办了“春回故里、相约银都”专题招商活动,参加客商达109名。另邀请了16批、283名客商来永兴县实地考察。通过考察,广大客商对永兴县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二是走出去招。永兴县组团参加了湖南郴州(东莞)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珠洽会、中博会、港洽周等招商活动。自主组团3次,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开展招商活动。通过走出去招商,提高了永兴的知名度,引进了资金和项目;也与各地客商建立了友好关系,为二次招商奠定了人脉基础。三是以乡招商。今年初,在广东省东莞市成立了“永兴(广东)商会”,参会同乡达295人,此举为全市首创。该商会成立后,举办了永兴(广东)商会回乡投资项目推介会,并6次组团回乡考察洽谈项目。永兴县以永兴(广东)商会为中介,已成功引进了金驰环保、汀兰嘉苑、永兴冶炼废渣处理中心、李卫国冶炼项目、雄风有色精铋加工等5个项目,合同引资额达3.3亿元,目前共到位资金1.1亿元。四是以商招商。今年来,通过银邦公司引进了北美工业园项目;通过雄风有色金属公司引进了湿法制铋生产线项目;通过湖北宝坤公司引进了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

  (三)存在的问题

  1.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少,实际利用资金规模小。全县只有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个,且规模不够大。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中,500万元以下的项目1个,2000—3000万元的项目3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个,总的来说,投资金额不大。

  2.物流成本较高。永兴县物流业规模小、形式单一,且局限于整个流程某一段,缺乏一体化服务供应商,没有形成社会化供应链,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京广铁路作用发挥不充分,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较为滞后,永兴物流业发展的硬件“瓶颈”明显存在。由于远离沿海港口,公路、铁路出海路程较远,物流成本明显较东部地区高,加上铁路搬运、装卸等服务收费较高,更增加了外商投资的成本,使很多外商望而却步。

  3.综合配套能力不强。虽说永兴在企业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成本方面的具有一定优势,但产业整体实力仍然较弱,缺乏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在着力培育的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软件、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更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力强、配套企业相互衔接、关联企业紧密对接的完整产业链。许多外商反映,转移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套企业,一些当地的产品或原料又常常达不到转移企业的要求,企业所需的零配件仍需要到东部地区或国外采购,这必然增加企业负担。同时劳动力也缺乏专门培训和专业素质,需要提高,特别是高端的技术、管理、金融、经贸人才十分匮乏,制约了高端产业的发展。

  4.开放意识有待深化。一些招商活动“雷声大、雨点小”,协议签了一大堆,但许多资金和项目却迟迟难以落地。一些乡镇、部门对招商引资的热情不高,准备不足、力度不大、措施不力,不愿主动走出门,缺少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气魄、大步伐。

  三、推动永兴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当前,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燎原之势,外资西进、内资西移,外资看好西部,永兴县正面临着通过吸纳国际国内生产要素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但是,这一机遇具有较强的时限性和空间选择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次性洗牌”的性质,持续时间并不会很长,机遇稍纵即逝,失不再来。如果坐失良机,永兴在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就可能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进而促进“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总体部署的全面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关键在于全面提高永兴县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

  (一)思想观念要“新”

  网络时代的竞争是思想的竞争,思路决定出路。永兴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可以说,解放思想的空间有多大,扩大开放、改革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地区都不可能在封闭的环境中发展,只有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我们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才能承接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近几年来永兴发展很快,横向比差距越来越大,永兴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永兴“率先发展、科学跨越”中必须创新突破,走一条超常规发展道路。只有在改革创新上“率先”,才能在加快发展上“跨越”。要勇于突破思想观念上的桎梏和条条框框的束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对待改革创新不争论、少争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多干少说,干了再说,把解放思想动力真正转化到具体实践中,体现到扎实的效果上。创新需要智慧和勇气,更需要海纳百川的胸怀,对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基础设施项目和公共设施产业中国家法律政策没有明确禁止的,地方国有金融企业在国家限制政策之内的,一律对外开放,以大开放促进永兴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环境要“优”

  要从“率先发展、科学跨越”的战略高度,深化对投资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大力倡导环境竞争力决定着发展的竞争力,抓环境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当前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矛盾已从硬环境逐步转向软环境。改善投资环境,必须高度关注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过程中的作用。从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态势看,我国不但存在产业由东向西进行梯度转移的问题,在观念和政府行为模式上也存在梯次传播和学习的过程。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进一步加强审批事项改革,减少政府审批项目,优化办事流程。深化投融资、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体制改革,为市场主体和资源、信息、技术、人才、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畅通流动创造条件,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积极利用各种有利政策,抢占承接产业转移先机。对已出台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整合,使之产生叠加效应,同时加强督查,确保已出台的各项政策逐一落实到位。针对新形势新要求,认真研究永兴县产业发展现状、特点、趋势和国际国内大企业的投资动向,出台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新政策,特别是围绕引进大项目、大企业、大投资,强化政策支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使永兴县成为郴州市乃至湘南地区的“政策洼地”。

  (三)招商引资要“专”

  依托园区实行专业招商、网上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招商方式,积极构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网络。着眼于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基础设施建设、传统产业改造、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发展,按照大产业链策划一批大项目,以大项目吸引大资金、配置大资源、发展大产业、打造大集团。对重大项目实行分级跟踪负责,对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成功率,实行绩效评价。强化产业链招商,达到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效果。建立招商引资网络信息平台,将一些重要国家、地区的知名企业名单、市场信息、投资项目、投资意向面向社会发布,促进双方合作交流。组建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招商队伍,推广专业小分队招商方式,实行专业化招商,并在一些重点国家和地区建立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充分发挥县政府驻外办事机构招商引资作用,帮助提供招商引资信息,为投资合作牵线搭桥。在财政预算中列出招商引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组织招商活动、搭建招商信息平台、建立项目库、扩大对外宣传等方面。

  (四)承接产业转移要突出“特”

  承接产业转移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合理引导外资流向,促使产业项目布局、园区发展与各地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形成地区间产业合理分工、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格局。围绕永兴县五彩产业、发展规划和完善城市功能定位,列出产业配套“清单”,有针对性地引进缺失链条、补强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强调走专业化、规模化道路,细分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或某一产品为主攻方向,通过内联外引促进形成一批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关联度大、带动力强、辐射面广、集约化高的优势产业集群,促使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提升永兴产业的综合实力。

  (五)园区招商要体现“集”

  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思路,以永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为龙头,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和投资强度,促进优质资源、先进要素向功能区聚集。鼓励园区承接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发挥以商招商作用,以大项目、大企业带动产业链的转移,引进与之配套的中小企业和关联机构,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对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和明显集聚效应的开发园区,优先纳入县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在重大项目推荐和配套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支持,对推动形成产业链的关键企业或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土地按规定公开出让,根据外资到位额或注册资本大小给予优惠或补助。积极探索新的办法,创造新的优势,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各类投资主体来永兴兴办产业园区,建立“飞地经济”,建设标准厂房。通过政策扶持和生产要素倾斜配置,努力承接产业链或产业集群整体转移。

[供稿:永兴县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