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优化升级是临武尽快摆脱资源依赖,增强发展竞争力和后劲的战略选择,是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击经济风险能力,促进临武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临武县要抓住省市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契机,发挥自身区域、资源等优势,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一、临武县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1、工业成为临武经济发展的支柱,财税的主要来源,但工业总量还是较小,占GDP的比重依然较低。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91894 万元,同比增长24.6 %,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52 %。分别在全市排第8 位 、第3位、第6 位。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83439万元,同比增长36.22 %,总量在全市排 8 位。
2、制造业有很大的发展,但产业结构依然不合理。2009年,临武县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 14.8 : 44.6 : 40.6 。一方面工业所占比重偏低;另一方面工业内部特别是规模工业内部采掘业比重仍然偏高,达到61.8 %,而制造业比重依然偏低,仅为37 %。临武县79 家规模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只有 19 家。多年来,临武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有君婚纱、新盛兴等一批外向型加工企业,做大做强了舜华鸭业、金福薯业、小徐瓜瓜、舜丰源芋业等一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做强了湘桂、香锡公司,引进了湘香锡业、聚鑫锰业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但这样的企业还是不多、规模相对较小。工业结构层次低成为制约临武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导因素。
3、重工业占绝对优势,轻工业比重低。2010年上半年,临武县规模工业重、轻工业增加值分别为695487 元和 4663 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1.72 %和 47.46 %。其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93.72 % ,重工业已经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4、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目前,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仍以有色金属冶炼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主,产品还处于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产品少,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高新技术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76 %。
5、大中型企业少,大都为小型企业。在现有79个规模工业中,大型企业没有,中型企业3个,小型企业76个。2010年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小型企业总产值分别为30998万元和17581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4.72 %、85.87%。其比重分别为15%、85%。我县以小型企业为主,但更要发挥大中型企业的优势带动小型企业尽快地发展壮大起来了。
二、加快临武县工业结构调整的着力点
十多年来,临武县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工业结构层次比较低,发展的后劲不足,特点是离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先行先试、敢闻敢干的勇气,利用我县加快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契机,促进我县工业结构调整。
(一)着力构建以汾市、水东区域为中心的有色冶炼园区,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业。
2009年,我县有色矿产品主要产品年产量分别为锡精矿11619吨、锡锭4805吨,铅精矿1286吨、锌精矿1747吨、钨精矿1948吨。有湘桂公司、旺发公司两家冶炼企业和新上的湘香锡业。而旺发公司、属高污染企业,已淘汰停产,湘香锡业又未正常生产。要培植我县重点税源,必须发展有色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我们要协助湘香锡业理顺关系,办好手续,尽快正常投产,在等量资源的基础上达到财税增收目的。
(二)着力构建以城南工业园为中心的农副产品加工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农产品加工是我县的传统产业,目前已拥有国家、省、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五家,特别是舜华鸭业公司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舜华牌”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对县域经济发展有较强的带动力。公司始终坚持“公司+协会+农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使我县传统产业焕发生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新上配套项目,延伸产业链。利用舜华公司的鸭毛创办羽绒制品厂,生产羽绒服、羽绒被等产品;二是利用废弃物,发展循环经济。用舜华鸭业公司的废弃鸭骨、金福科技公司的废弃红薯渣等作原料新建饲料加工厂;三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小徐瓜瓜厂房建设,帮助有君婚纱、新盛兴针织、创建电子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临武紫光单采血浆站、金阳电器有限公司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利用国家扶持政策,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支持。
(三)着力构建以武水、同益区域为中心的物流园区,为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
在武水、同益区域着力构建物流园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原则,创办集储存、运输、销售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企业,园区提供优质服务、提供土地租赁,为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园区物业管理中心利用规模大、功能全和分工专业、细化管理的优势,解决单个企业花费太多时间、资金跑调运的问题,特别是有针对性地指导煤炭销售企业开展煤炭营销,全力帮助各类企业解决销售问题,使企业有时间和精力抓质量、抓效益。
(四)着力构建以东山区域为中心的选矿工业园,促使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为彻底解决东山河、腊水河、铺下河区域的环境问题,着力构建以东山区域为中心的选矿工业园,实现“三河”区域采选分离。临武县选矿工业园2006年动工兴建,工程内容包括公路、供电、供水、尾矿库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选厂建设,工程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矿石量6000吨,尾矿库总容量达345万立方,总投资94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00万元,选厂建设资金80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由县环鑫有色金属加工开发有限公司承担,2009年入园选矿企业12家,实行“政府引导、部门配合、市场运作、业主负责”的管理模式,“三河”区域设施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的原有选厂,或取缔或拆迁,对非法选厂按照“七个不留”的要求进行整治,新上选厂一律入园,确保“三河”流域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根治,实现县域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一致。
三、加快全县工业结构调整的途径
(一)加快全民创业步伐,形成全民创业合力。
为加快推进全省、全市全民创业步伐,掀起全省、全市全民创业高潮,省、市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全民创业的决定》,县委、县政府要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全县实际,尽快制定加快推进全县全民创业的政策文件,发动、鼓励城乡群众不拘类型、不拘形式开展创业,扶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各类科技人才自主创业,支持、鼓励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资金入股、挂职锻炼、停薪留职、辞去公职、提前退休等形式走向发展第一线,带头兴办、领办各类经济实体,在全县上下形成“干部职工干事业、经济能人办企业、广大群众创家业”的好局面。
(二)排除体制机制障碍,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以及省、市制定的配套实施意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同时,根据省、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排除体制障碍,撤除限制门槛,以敢闯敢试的勇气,全力帮助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允许非公资本进入电力、供水、金融、市政等部门和行业,实现非公有制企业“非禁即入”,为全县承接工业转移提供广阔空间。
(三)打造公共服务平台,优质服务转移产业。
全县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县中小企业培训中心2005年县编委批复成立,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2006年工商部门注册,县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2006年在民政部门登记,但政事、政介、政团尚未分离,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得到发挥,要调整工业结构,承接沿海产业转移,需要有更好的服务质量,更快的服务效率,更高的服务要求,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真正实行分离,直接服务于转移产业。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属中介服务机构,2009年已挂靠市担保公司,要按照企业管理、市场调节模式运作,自主开展信用担保业务;县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属社会团体组织,要按照章程来管理企业家队伍;县中小企业培训中心属事业单位,要解除行政替代行为,自主开展培训服务。
(四)精心包装招商项目,落实投资鼓励政策。
近年来,全县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建立了招商引资项目库,组织参加各种招商引资洽谈会,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调整工业结构,开展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工作,交通、区位优势并不明显,而且三个省级承接示范县是宜章、资兴和桂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用优于别人的优惠政策来鼓动人,用精心包装自己的招商项目来吸引人,为了加快我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制定了《临武县政府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我们要按照文件规定,狠抓落实,同时,主管部门要开展招商项目的调研,精心包装自己的招商项目,舍得让赚大钱的优势项目与工业转移相对接,乘势而上,放手发展。
(五)强化工业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改特别要加大高新技术的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做大存量。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装备和工艺水平,提高技改的科技含量,引导和支持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二是依据中央、省市对欠发达地区产业导向政策,结合本县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实际,深入调研,超前谋划,开展项目包装和储备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市项目库,努力争取上级更多资金扶持。三是鼓励企业进行管理创新。通过鼓励企业开展认证和品牌建设等工作,把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引入企业进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对外招商、资产重组、股份转让等形式,建立和完善法人结构体制创新,增强企业活力。把临武的工业做强、产品做大、结构调优,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供稿:临武县统计局唐华]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