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郴州市承接农业产业化项目转移的思考

来源: 时间: 2010-10-2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做了大量细致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市主动承接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完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配套能力,致力构筑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郴州市承接珠三角加工贸易转移亮点纷呈,如火如荼。现就郴州市农业化项目转移的情况分析如下:

  一、现状与特点

  1、比重不大,来势渐强。承接珠三角农业产业化项目转移,郴州也是“桥头堡”。从目前所承接的全部转移项目中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比重看,前年底,郴州市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主要是在电子信息、服装、皮具、玩具等加工贸易领域和有色金属、非煤矿产品等传统优势资源加工领域,有110个规模以上的转移项目,其中农业项目仅8个,占全部转移项目的7.3%。但去年以来加大了农业项目引进力度,产业转移正在向农业产业化领域渗透、延伸。截至目前,全市176个上规模的转移项目中,农业项目已达19个,占10.8%,

  2、承接转移,各显优势。从承接项目的区域分布来看,近水楼台先得月,汝城、宜章等与广东接壤的县、区以及北湖、苏仙、资兴等具有明显区位、交通优势的县市区已先行承接,所承接的项目占转移项目总数的大部分。紧随其后,安仁、嘉禾等县也陆续有转移项目入驻。

  3、行业分布,突出“米菜”。从转移项目的行业分布来看,在19个转移项目中,有果业项目3个、蔬菜项目4个、畜牧项目5个、水产项目2个、林产项目2个、粮油项目3个。其行业分布虽广,但除2个林产项目和1个工业中间体项目以外,其余16个项目都与“菜篮子”、“米袋子”有关。

  4、业内领先,带动力强。从产业链的纵向分布来看,这些转移项目中,种、养、加、物流兼而有之。如港商投资1000余万元的宜章万丰隆供港蔬菜基地;投资过5000万元的嘉禾香满楼畜牧发展公司;年出栏2万头的苏仙九泰公供港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50万头生猪的新湘农项目;广铁货运处与广东客商联合投资近亿元的义捷粮油物流园项目;拟投资过亿元的宜章冷鲜肉项目;广州鹭业投资1800万元的东江湖渔业项目;富华公司投资过2000万元的麦芽糖项目等,这些项目大多面向粤港澳市场,又因其港资、粤资背景,都体现了较强的技术、管理和物流优势,项目跨越种养、加工、物流各环节,或种养、加工一体,或种养、物流一体,或加工、物流一体,农工贸一体化、产业化水平较高,示范带动作用强,对郴州现代农业发展有很强的带动力,将成为加速郴州农业产业化的“动车组”。

  5、拟建项目,来势强劲。从目前在谈或拟建的项目来看,投资规模及其发展潜力更为可观。如拟投资过亿元的宜章冷鲜肉项目,将发挥宜章毗邻广东的区位优势,依托并放大宜章、桂阳、苏仙等养猪大县的优势,带动提升郴州生猪养殖业发展。尤其是已经省政府批准立项的湖南省供港澳农产品集中验放场,将依托正在建设的郴州公路口岸,实现湖南供港澳农产品在郴集中交易、集中验放、直接通关出口港澳、东南亚市场,而无须再经由深圳、珠海口岸检验通关。该场的建设,将极大地吸引泛珠三角区域农业产业化项目向郴州转移。藉此,郴州将成为中部地区最大、距离广东最近的农产品集散地,郴州作为湖南南大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桥头堡”的优势将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招商的氛围欠浓厚。从我市招商引资的项目来看,主要集中在矿产品的加工等项目上,尽管农业化项目近年有所突破,但是这些承接项目既有自身努力的成分,更有“水往低处流”、产业发展梯度推进的客观性,涉农部门招商引资力度仍然欠缺,主动性不强。

  2、农业招商的载体欠完善。除资兴市东江开放开发区、北湖区石盖塘省级乡镇工业小区自发集聚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未经规划自发形成的农产品加工园初具雏形和桂阳县农产品加工园建设刚刚启动以外,其他县、区和市里没有规划建成专门的农产品加工园区。

  3、农业招商的政策欠具体。从省市到县,农业招商和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难以落实,“真金白银”少,没有专门就农业产业化领域承接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有针对性地制定操作性强的政策。

  4、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欠缺。从现有承接的项目来看,加工项目太少,精深加工项目更少。除1家生产工业中间产品的企业外,大多是“菜篮子工程”和初加工产品,基本上没有高增加值率、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项目,产业链延伸不长。

  三、对策建议

  1、创新战略,把承接转移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一要务来抓。郴州提出并实施以矿业经济与加工贸易“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一度促进了市域经济的发展;与时俱进,还要明确将推进农业产业化确定为矿业大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此基础上,把承接珠三角农业转移作为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第一要务来落实,以湖南省供港澳农产品集中验放场建设为契机,致力将郴州打造成中部地区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粤港澳农产品供应基地。涉农各部门要有专人抓招商,要有招商的具体目标任务,要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考核激励机制,市对县、对市直涉农各部门要有承接农业产业化项目转移的专项考核。与发展战略的调整相适应,要强化农业产业化工作部门的职能,比如,在承接沿海农业产业化项目转移的重点市县,对其农业产业化工作部门,可以赋予农产品加工园区管理职能,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农产品加工园区管委会与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合署办公,配强其机构,改善其工作条件。

  2、创新载体,着力构筑农业产业化发展低梯度区域中的“高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梯度推进,就是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向精深加工业的发展。要根据资源禀赋以及产业转移的形势,调整完善农业产业发展的规划布局,按照发展规划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承接转移,重点承接畜禽、粮油、果蔬、竹木等产业化项目。鉴于郴州矿产品加工企业布局凌乱,要在矿冶企业布局整合的基础上,根据农产品加工项目的环境要求,准确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特色园区,以增强对转移项目的吸引力,同时建设一批标准厂房,鼓励企业入园入区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引导产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结构。靠承接项目和产业要素量的累积,谋求质的提升,进而成为下一轮产业转移的高梯度区域。

  3、创新政策,着力突破农业产业化领域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当今世界,产业转移已打破了梯度过渡的规律,转移是必然,但转移到哪里,就要看谁的政策环境优越。产业转移的机遇稍纵即逝,时不我待,如果用常规的办法可能就会错失机遇。所以郴州务必通过政策的创新,打造产业集聚、要素集聚的“洼地”。省里已明确郴州为湖南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第一个试点,并要求“以深圳和东莞为参照系,由郴州先行先试,除中央有明确规定不能试的以外,沿海地区能进行的一些做法,都可以拿到郴州来试验”。通过政策创新,重点突破资金、土地、物流等方面的瓶颈,真正把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加快自身发展的紧迫感和主动性落实到政策操作层面。从承接珠三角农业产业化项目这一块来看,积极争取在郴州创建一个高标准的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园,争取相应的配套政策,特别是在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重点扶持。

  4、创新服务,着力加快湖南供港澳农产品集中验放场的建设。现代企业要求的服务,不仅仅是降低成本的问题,还有国际化理念的问题。要抓紧探索建立专业化代理服务体系;特别是湖南输港澳农产品集中验放场的建设,本身就是优化服务、快速通关、加速物流的首创,务必抓紧该项目的招商引资和建设。要积极争取将其列为商贸领域的重大项目,以获得国家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的大力支持。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李诗军]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