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建设南方重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11-05-2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围绕 “两城” 建设发展战略,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全市建设成为“林邑之城、休闲之都”,旅游业战略定位为建设成为南方重要的休闲度假旅游城市。近期强势推出代表郴州形象的“绿动郴州” 城市LOGO标志,以及下半年将隆重举行 “郴州国际旅游节”,一系列大手笔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和与时俱进的旅游发展新定位预示着郴州市旅游业发展将进入一个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为此,笔者尝试对郴州市建设南方重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做作些浅显的分析与思考,并通过与周边城市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比较分析,就郴州市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些探索性建议。

  一、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趋势和地位作用

  休闲旅游是以休闲度假为目的旅游,是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以实现其学习知识、增进友情、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的过程。根据国内外发展趋势,旅游业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异地观光旅游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本地观光休闲度假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度假旅游市场的全面凸显。根据郴州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定位,属于逐步进入第二阶段,策划加快向第三阶段发展态势。

  (一)国际、国内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闲暇时间的增加,休闲度假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都在快速发展着。

  一是西方发达国家已进入休闲度假时代。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休闲时间超过工作时间,1856年-1985年英国、德国、法国、美国国民一生中用来工作的时间由50%减少到20%。自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外出休闲旅游日益成为西方国家重要的生活方式,成为生活品质提高的重要特征,旅游业在1997年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如休闲度假推动的经济模式已成为美国第一位的经济活动,美国人有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1/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来发展休闲产业。

  二是我国休闲度假时代即将来临。我国自1995年起实行5天工作制,1999年起实施 “三大”黄金周长假制度,2008年开始形成“两大” (国庆、春节)、“四小”(五一、清明、端午、中秋)黄金周长假制度,同时开始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全年休假约125天,在不到20年时间就完成西方国家花100年才拥有的休假权利,其中还有些群体休假时间更多,如教师、学生、退休人员、机械化程度高的农民。2005年我国的旅游休闲业总收入已达10000亿元,旅游休闲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新亮点的新支柱产业经济。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势头,保持着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的地位。

  三是我国城郊休闲度假发展初显端倪。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从市区到近郊非常便捷,近郊休闲作为休闲的一种新兴形势深受广大城市居民欢迎,在我国城市周边发展迅速,并在城市周边形成了游憩密集带。如北京郊区、成都郊区、长沙郊区休闲旅游开发先后形成自己的模式和特色,城市周边乡村休闲游成为我国休闲度假主要形式之一。

  (二)休闲度假旅游的地位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今后l5年全球参加社会工作的人们每年将有50%以上的时间用于休闲,休闲经济将在旅游产业体系中占据首位,休闲旅游产业将是第三产业中第一重要的产业”,对社会经济的的拉动作用有以下四点:

  一是有利于增强集聚融合效益。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就是集聚人流,现代服务业的核心是为人服务,有人流才能够带来资金流和信息流,拉动文化流和科技流,创造物流和商务流,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生产生活性的活动。

  二是有利于发挥带动提升功能。旅游业是基于三次产业基础上的提供增值服务的产业,是人们追求差异化生活的行为方式,它的社会化程度高,综合性强,涉及了14个产业,47个部门,具有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特殊性,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性,以及其系统性、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岗位,可间接带动5-6个人就业。

  三是有利于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二十一世纪世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有助于提升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开拓力、市场垄断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世界各知名旅游城市都十分重视城市旅游形象的塑造、维护与更新。在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转向休闲旅游的形势下,作为最早与国际接轨的行业,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能够提升城市功能的国际化、城市设施的景观化、城市服务的规范化、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提升城市的开放度和知名度。

  四是有促于构建和谐社会。休闲旅游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不仅能满足人的感官需要,更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可以说休闲旅游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是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

  二、郴州市建设南方重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优势分析

  一是拥有浓厚的旅游业发展氛围和良好的产业基础。近年来,郴州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创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目标,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战略,积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旅游项目和旅游精品建设,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全市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社会整体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称号,成为省内及珠三角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区域性旅游热点城市。2006年-2010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580.31万人次,年均递增20.59%;旅游综合收入366.09亿元,年均递增20.56 %,其中,2010年全年接待各类游客达到1589.2万人次,同比增长28.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6.4亿元,同比增长25.9%,相当于全市GDP总量的10%,与长沙市旅游业综合收入总量占GDP比重接近,旅游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二是拥有极为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具有发展休闲旅游的比较优势。郴州市旅游资源集山水洞泉石之精华,凝奇险秀美幽之神韵,拥有众多的观光旅游资源,如东江湖、苏仙岭、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飞天山、便江风景区;具有独特的专项旅游产品,如漂流探险、温泉健身、五盖山狩猎等;有着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市内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62.8%,是湖南省四大林区之一,苏仙岭、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五盖山国际狩猎场的森林覆盖率达98%,含氧“负离子”极高,均在10万个以上;有着巨大的休闲度假旅游潜力,如汝城热水、苏仙天堂、北湖仙岭、永兴悦来温泉度假、东江湖、莽山水库湖泊度假、五盖山、仰天湖高山度假等。全市具备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有100多处。目前已开发成型并正式营业的旅游区(点)共30处,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座;拥有等级旅游景区(点)21家(其中国家4A级7家、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1处、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处、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处(湘南起义指挥部旧址);旅游产品涵盖了观光休闲,漂流探险,温泉健身,水上娱乐,民俗风情等10多种类型。而且大体沿京珠高速公路和资郴桂嘉高等级公路,呈“大十字”走廊分布。旅游资源数量之多、种类之全,组合条件之好,在省内乃至全国实属少见。

  三是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较为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郴州历来被称为“楚粤之孔道”,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纵贯南北,北上长沙、武汉,南下广东、香港,均可朝发午至。已运行的武广高铁和在建的厦蓉高速公路,打通了郴州南北向和东西向出省通道,将一步缩短与粤港澳、闽南及台湾的时空距离。以郴州市为中心,方圆500公里内有湘、粤、桂、赣、闽等省40多个中心城市,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紧挨着井冈山、桂林、韶关、南岳等国内知名旅游城市,尤其是毗邻我国入境、国内旅游的重要客源地粤港澳以及湖南经济发达地区长株潭,同时还毗邻全国三大国际空港之一广州新白云机场,距郴车程为3个小时左右。

  四是拥有悠久丰厚的人文底蕴。郴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湖湘文化和岭南文化的融汇地。自秦置郴县郡始,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迹,神农作耒耜,苏耽跨仙鹤,赵云智取桂阳,岳飞驻军郴州,留下了无数神奇传说和千古佳话。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秦少游、周敦颐等墨客骚人,留下了众多绝句佳篇。郴州是人文荟萃之地,是东汉尚书胡腾、唐代宰相刘瞻、五代十国“天策十八学士”刘昭禹、明代工部尚书曾鉴,清代儒家名流喻国人、现代著名女作家白薇、全国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古华等文人名士故里;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源地、蔡伦的故乡。郴州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口头文化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发源地,昆曲口头艺术源远流传,“晋简”、“三绝碑”、义帝陵、叉鱼亭、剑泉是郴州历史文化的最好佐证,为郴州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五是邻近的珠三角引领我国休闲旅游市场。近年来,中国主要客源产出地的三大经济区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人均GDP均已超过4000美元,郴州市人均 GDP已超过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居民消费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消费结构升级将逐步加快。珠三角的城市中70%的经济水平已经达到休闲旅游以上的需求水准,加上广东省率先作为全国国民休闲试点改革区,休闲度假旅游已成为这些地区居民更高层次的旅游消费。在珠三角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出现了周末郊区度假游,郴州凭借毗邻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将成为珠三角居民的休闲好去处。 

  六是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提供人流客源支撑。郴州作为全国首批沿海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基地,目前,全市已经建设了一个国家级承接示范园和一个湖南省示范区(郴州经济开发区),其他7个省级产业园区产业转移承接如火如涂。园区先后引进了高斯贝尔、伟晟电子、嘉玛服饰、郴丰鞋业、台达电子、莱富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云南锡业、中信集团等大企业、战略投资者。据统计,在郴的外来企业高管、专业人才近万人,频繁的商务活动,必将带动旺盛的人员流动,创造大量的休闲度假、游览观光、康体娱乐的市场需求,增加旅游消费的市场份额。

  三、郴州市建设南方重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面临的挑战

  一是旅游产业规模相对较小。近几年来,郴州市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以成功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为标志,实现了旅游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创业。但从客观上分析,全市对发展大旅游,尤其对旅游产业在服务当前“两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尚有一定差距,大旅游大产业观念树立还不牢,发展合力不足,旅游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且发展不平衡,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大旅游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在旅游经济总量和增幅上,与毗邻赣州市、清远市、韶关市、衡阳市相比有一定差距。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方面清远市共接待2169 万人次,比郴州市多580万人次;衡阳市共接待1969.75 万人次,比郴州市多380万人次,比郴州市快3.44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方面,郴州市旅游总收入增幅低于韶关市23.75个百分点、低于清远市 18.5个百分点、低于衡阳市 11.9个百分点。在产业规模上,赣州市拥有等级景区26家,比我市多5家,其中国家4A级达10家,比郴州市多3家,旅行社有58家,比郴州市多25家,;韶关市拥有等级景区32家,比郴州市多11家,星级酒店达54家,比郴州市多24家;衡阳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1家,而郴州市还没有,星级酒店达36家,比郴州市多6家,旅行社是有55家比郴州市多22家。

  二是旅游精品名牌不响。郴州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已日渐被市场边缘化,不少旅游产品对游客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力,缺乏像周边的南岳、丹霞山这种在国内叫得响的休闲旅游精品。近年来,全市虽采取了灵活有效的办法,有机地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打造了一批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但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个性不够鲜明,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挖掘,缺乏文化资源与休闲项目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也没有对传统的文化资源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创新性组合开发,未真正体现出郴州作为全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和品位。因此,真正让游客留流忘返的休闲度假区还不多。同时,整个城市的休闲氛围不浓,中心城区宜居宜游指数不高,旅游产业链短,综合消费不高,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文化。

  三是整体宣传促销力度不大。近年来,郴州市围绕“福城郴州,山水含福”这一宣传主题,不断加大市场促销力度,使全市旅游在湘粤港澳等客源市场有一定的知晓度和影响力,但受促销促销手段趋于单一等因素制约,宣传促销的开放性、立体性、长效性和潜移默化性不够,整体宣传促销的气氛和特色还没有真正形成。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滞后。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过去全市在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中起点较低,力度不大,导致景区(点)间的通达性不强,可进入性差,全市网状旅游道路尚未形成,旅游标识系统不完善,适应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方式的配套服务功能不全,资源和信息共享难度大,整体效益难以得到有效发挥。

  五是周边市州同质资源的激烈竞争。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地位确立后,旅游业的全局性发展已带来全方位竞争。郴州市旅游业虽然有资源品种丰富的强势,但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几个大的旅游区域之间,如在温泉旅游资源与周边的韶关市、清远市、咸宁市同质化,在山水旅游资源等方面与南岳、张家界、丹霞山资源类似度很高,且在知名度方面处于劣势,因而郴州发展休闲旅游业面临着周边市州同质旅游资源的激烈竞争。同时,近年来广州已成功运行“康体度假休闲模式”、长沙已成功打造“中国娱乐休闲文化之都”,这些既为郴州市建设南方重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提供宝贵经验,同时也将形成竞争的强大压力。

  六是本市休闲度假意向实现率偏低。近年来,本市居民的休闲观念有较大的改善,人们普遍意识到休闲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守卫自我家园的同时,人们承受着来自家庭、社会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在闲暇时间不断充裕的同时,确少有闲适自在的从容心态,闲暇时间和个人收入任然是影响郴州休闲消费的主要因素。总体上居民休闲时间普遍增加,但是,部分职业的闲暇时间在减少,如公务员、外企和事业单位员工和学生(大学生除外),而目前全市休闲场所价格普遍偏高,休闲消费的主体仍是中高薪阶层,而有钱与很忙往往成正相关,客观上,休闲意向的实现还存在障碍。

  四、郴州市建设南方重要休闲旅游城市,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一)高起点规划休闲旅游城市产业发展目标

  要坚持把旅游产业作为推进“两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抓旅游产业,推动“两城”建设中的三要素—经济、城市、人文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一是高起点编制《郴州市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在景点规划上要着力构建“一个中心”(市城区)、“两大精品”(东江湖、莽山)和以东江湖为龙头,飞天山、苏仙岭、天堂温泉等景区组成的生态观光休闲游(东线);莽山为龙头的莽山一六原始生态休闲游(南线);仰天湖为龙头,万华岩、宝山工矿、阳山古村、北湖区小埠古村等景区组成的南方高山草原工矿民俗风情体验游(西线);便江为龙头,永兴一线天、千年古樟、安陵书院等景区组成的丹霞观光休闲(北线)四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板块,并将矿山、健身旅游规划涵盖其;二是高起点编制《郴州市休闲旅游市场建设发展规划》,在休闲市场培育规划上要根据休闲活动方式的场所和休闲方式,分类规划歌厅休闲、酒吧休闲、洗浴休闲、农家乐休闲、体育健身休闲、广场与公园休闲等六大休闲市场和场所的培育建设,按建设南方重要休闲旅游城市目标高起点规划休闲市场建设。

  (二)高品味打造经典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品牌

  郴州市生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要高品位打造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品牌,一是着力抓好生态观光休闲产品建设。要加快东江湖、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苏仙岭、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等现有景区的扩容提质,科学策划、整体开发、做大做强,打好生态观光休闲“国字号”牌。二是着力抓好山地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要针对莽山、仰天湖景区海拔均在1300多米以上,宜于开发夏季避暑度假、冬季滑雪、赏冰挂等特色休闲旅游,五盖山山高林密、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适合发展以狩猎探险为特色、适应高端客人需求的专项休闲体验旅游,打好山地休闲度假旅游这张“区域牌”。三是着力抓好乡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要重点开发建设好北湖区梦里故乡生态观光园、北湖区小埠古村生态休闲健身、市林科所植物园、北湖区华塘生态农业园、苏仙桥口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及东江湾、便江、资兴黄草等地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打好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这张“地方牌”。四是着力抓好漂流探险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要做好漂流探险旅游总体规划布局,包括客源市场安排、旅游线路设计、接待规模和能力、旅游品牌与形象设计等,开发提升全市漂流旅游项目的四个重要河段即东江湖上源的东江漂流、莽山珠江源漂流、汝城热水漂流和耒水上游的注江漂流四处专项旅游产品,打好漂流探险“专项”牌。五是着力抓好温泉度假旅游产品建设。据不完全统计,郴州市有8个县(市区)有天然温泉出露,水温在26℃以上的温泉有38处,水温在34℃(手有温感)以上的温泉有28处,水温在40℃以上且流量在10升/秒以上的大流量热泉有16处,年总自流量达2300多万立方米。要充分利用郴州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温泉之乡的优势,对现有的几大温泉度假区实现扩容提质,切实打好“温泉健身”牌。           

  (三)大手笔营销提升旅游品牌建设

  坚持“立足湖南省、主攻粤港澳、延伸东南亚、开拓华中华东华北”的总体宣传促销思路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整合资源、互利共赢”原则,实施整体营销战略。一是鼓励旅游企业利用市场营销策划的商业手段炒作提升知名度。敢于推出震撼性效果的大营销策划活动,像张家界“飞越天门山”、黄龙洞“定海神针亿元投保”、凤凰“南方长城围棋赛”之类旅游业界的营销大手笔创新事件。同时要善于将全市精品景点组合,着力打造1-2条震撼国内外游客的黄金线路,大手笔营销提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二是对郴州旅游资源进行高档次包装和整合利用,制作拍摄郴州整体形象宣传广告片,与中央台、凤凰卫视或广东卫视等主流媒体寻求长期合作,加大在国内外对郴州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三是加快郴州城市国际化功能建设,尽可能多地吸引和争取相关的国际和地区性会议、展览、文化体育交流、艺术访问、美食节庆、休闲旅游活动等在此举行,以提高城市的国际地位和知名度。四是充分利用郴州市“有色金属之乡”丰富的工业旅游资源,加快全市工业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新建有色金属展览馆、奇石展览馆等有色金属展览设施,增加郴州市旅游新的亮点和吸引物,邀请国内外顶级策划机构对节会活动进行科学策划,打响中国有色金属博览交易会暨矿山旅游节会品牌,提高郴州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深内涵挖掘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品牌

  挖掘郴州市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应重点打造八大品牌:一是要弘扬“神农创耒耜文明”精神,打造神农文化旅游新品牌;二是追溯道教渊源,打造“三仙”(即苏仙、王仙和骆仙)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三是要修复古战场遗址,打造“三堡”、“一寨”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三堡”是指宜章县境内的黄沙堡、栗源堡和笆篱堡,“一寨”是指苏仙区的喻家寨,这些地方均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塞;四是要挖掘郴州历代名流的文化内涵,打造文人故里、文化风采等名流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比如修建刘瞻宰相故里、周敦颐讲学的濂溪书院,将爱莲湖打造成中心城区以廉政文化园为主题的核心人文景区;五是要收集整理地方民风民俗,着力打造地方民俗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六是要依托革命老区、革命历史纪念地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红色旅游品牌。重点建设好以市城区湘南起义纪念塔、宜章湘南起义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桂东《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地和永兴黄克诚故居等为代表的湘南红色文化展示基地;七是要挖掘地方美食文化内涵,打造郴州美食文化特色旅游品牌。主要是将临武鸭、东江鱼、栖风渡鱼粉等地方特色美食,在提升品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包装,做成品牌,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市场销售量;八是要弘扬“中国女排精神”,打造“女排”体育基地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五)高素质建设旅游人才队伍

  要按照打造南方重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的要求,着力培养一批专业从事休闲旅游的企业和一批极具专业素质的人才。要建立健全实施休闲度假旅游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推出针对休闲产业的人才引进政策,加强人才储备。加强与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好的地区的联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方式,提高全市休闲度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要加强校企合作,利用湘南学院、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提高全市休闲度假旅游所需的各类人才素质。要不断加强行业管理,引导、教育各旅游企业共同遵守国家对旅游行业的有关法规,形成旅游市场公平竞争的良好秩序和环境,不断提高全市旅游行业和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整个城市及市民的文明程度,进而提高整个城市的形象。

  (六)高涵盖构筑电子信息平台

  建设“数字”郴州,呼唤郴州信息化水平的加快发展,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其行业发展更需要高水平的信息化建设做保障。一是要积极加入国家有关旅游电子信息平台。要有序组织郴州市景区景点积极加入国家性数字景区平台管理,增加景区网站吸引力;要有序积极组织加入国家性网络管理平台,实现旅游业管理标准化,采用联网方式构建跨区域的平台规范人、财、物的管理,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要有序积极组织加入国家性电子营销平台,提高产品销售的便利性。二是要建设好本市自己的电子平台。目前,郴州市已有的电子平台及其功能与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市主导的高涵度的信息电子平台,既要承载郴州市旅游企业的全部资讯,又要展现全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惠的旅游产业政策;又要定位在为旅游企业服务、为旅游者服务的目的,又要涵盖政府、企业、旅游者三方面需求信息的电子平台。

  (七)高效率建立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政府的扶持有利于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的升级。全市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增加对旅游发展的政策性资金投入,制定涉及旅游发展的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和投资政策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开发俱乐部形式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郊区高档休闲度假产品,打造一批高质量的休闲度假旅游项目。要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郴州市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和线路,尽快形成中心城区与重点旅游城镇、旅游景区及旅游景区内的直达旅游公路网络,完善与旅游景区(点)配套的道路、码头、停车场、给排水、公厕、垃圾及污水处理、供电、通信、消防、游客中心、安全防护等基础设施,消除通信盲区。加强城市和景区(景点)的导向系统建设,按照国家标准,全面升级市内主要旅游景区(景点)、道路、码头等场所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要加大对休闲旅游市场的开发投入,改善食、住、行、游、购、娱的环境和设施,为提升品味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建立休闲旅游市场促进机构,成立相关行业协会,整合资源,给予政策性和技术上的指导,加强行业合作和区域联合,推动全市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徐建萍]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