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两城、创建三城、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扩内需、惠民生,坚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平台,促使全市服务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一、服务业发展总体向好
服务业包括全部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共有15个行业门类和1个行业大类,具体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资源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服务业。2010年郴州服务业发展总体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一)服务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全市201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0.6亿元,增长11.4%,占GDP比重33.3%。其中: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快,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完成增加值78.21亿元、28.41亿元,分别增长11.6%、10.3%。现代服务业总量扩张,金融、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16.24亿元、23.03亿元,分别增长4.8%、9.8%。
(二)服务业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服务业提供的税收已成为全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0年,全市服务业完成国税收入36.8亿元,占全市国税收入的61.6%;完成地税收入16.6亿元,占地税收入的51.3%。其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创造的地税收入居服务业的前3位,分别完成4.46亿元、3.17亿元和2.22亿元。
(三)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不断扩大。近年来,全市为推进劳动就业制定了政策、采取相关措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现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行业。2010年末,全市社会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01.02万人,增长6.3 %,占全市社会从业人员的34.1 %。服务业吸纳了更多富余劳动力就业,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限额以上服务业稳步发展。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是指上年度营业收入(企业)或全部收入(事业行政单位)在规定标准(教育、卫生行业为500万元,其他行业为2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单位为本年限额以上服务业统计单位。 2010年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376家(不含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49.2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4.65亿元,同比增长12.0%,企业盈利情况好转,企业亏损面有所下降,由上年亏损企业47个减少到37个。吸纳从业人员6.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6%。限上服务业单位实缴各项税金之和2.76亿元,同比增长10.1%。分行业来看,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贡献最大,分别占总数的48.9%、20.6%%、17.0%。
二、服务业发展亮点纷呈
(一)商贸市场持续活跃。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逐步加强。2010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4亿元,同比增长19.3%。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313.1亿元,同比增长18.3 %;住宿餐饮业完成零售额72.5亿元,同比增长26.8 %。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指导下,汽车消费显著加快,成为城乡消费市场的一大热点。2010年,全市汽车类单位实现零售额24.87亿元,增长44.2 %,汽车销售出现了明显的升温势头。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继续保持火热,同比增长41 %。
(二)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蒸蒸日上。教育基础和师资力量更趋合理。2010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283所;其中:普通高校2所,成人高校1所,普通高中40所,职业学校41所,初中246所,普通小学1418所,幼儿园535所,比上年增加123所,教职工5.19万人,在校学生81.56万人。文化机构、娱乐设施更加完善。2010年,新增演艺中心1个,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比上年增加2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6个,增加1个,文化站256个。医疗卫生更上水平。2010年,全市有医院83个、专科医院23个,卫生院250个,增加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96个,妇幼保健院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7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9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0.57万人,执业助理医师0.79万人,增加100人,注册护士0.73万人,增加600人。体育事业更加发展。2010年,全市共有体育场19个,体育馆17座,新增大型体育馆1个,运动场288个,游泳池10个,各种训练房29个。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96项次,比上年增加46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5万人,增加2.9万人,全市运动员参加国家比赛获金牌总数16枚,比上年增加4枚。参加省级比赛共获奖牌129枚,其中,获金牌49枚,银牌35枚,铜牌45枚。
(三)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2010年,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公路建设投资60亿元,新建改建完工公路1071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02公里。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1.63亿吨,比上年增长19.2 %,货物周转量227.67亿吨公里,增长23.6 %。公路客运量7408万人,增长8.6 %,客运周转量30.4亿人公里,增长9.7 %。邮电通信业实现快速增长。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6.46万户。全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50.74万户,同比增长19.8%。其中,本年新增移动电话用户41.49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20.45万户,同比增长24.3%。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同比增长22.4%,完成电信业务73.3亿元,同比增长28.5%。
(四)房地产业较快增长。2010年郴州市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增长,住房消费成为消费热点,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8.68亿元,同比增长61.5%。其中住宅投资完成55.28亿元,同比增长79.7 %,2010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24.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7.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15.64万平方米,同比增85.4%,商品房销售额48.35亿元,同比增长119.4%。
(五)金融保险业市场运行稳健,存贷款余额增加。至2010年底,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946.4亿元,比年初增加146.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各为157.4亿元和653.0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0.6亿元和94.2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74.59亿元,比年初增加58.8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56.41亿元,中长期贷款210.6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2.1亿元和34.18亿元。
三、当前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郴州市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特别是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小、占GDP的比重低。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360.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4%,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低9.6个和7.4个百分点,比我省经济发达的长沙市低8.6个百分点。比郴州相邻的衡阳市低2.5个百分点,比永州市低5.4个百分点。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14个市州的第10位。
(二)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少、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
2010年,全市共有限上服务业企事业单位376个,占全省13257个的2.8%,比长沙少1885个,比株洲少99个,比相邻的衡阳少249个。各县市区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市区多,偏僻落后的县少。北湖区111个,苏仙区54个,资兴市45个,宜章县37个,永兴县32个,桂阳县30个,安仁县17个,嘉禾县15个,临武县14个,汝城县13个,桂东县8个。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多的地方经济发达,少的地方经济落后。
(三)限额以上服务企业呈小、散、乱状态。近几年,全市服务业规模化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服务业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整体呈小、散、乱状态。特别是一些新兴行业,不但整体规模小,占服务业的比重低,更缺乏龙头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强。2010年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共计376家,共实现营业收入149.2亿元,户均营业收入为3969万元,比全省的户均营业收入低1481万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51家,营业收入5.79亿元,户均收入1134万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24家,营业收入5.46亿元,户均收入2277万元;居民服务业法人单位14家,营业收入0.79亿元,户均收入567万元。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技术、人才问题的制约难以得到有效解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朝开夕闭”,难以发展壮大。
(四)旅游产业规模相对较小。旅游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且发展不平衡,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大旅游格局尚未真正形成。在旅游经济总量和增幅上,与毗邻赣州市、清远市、韶关市、衡阳市相比有一定差距。2010年,接待国内外游客方面清远市共接待2169 万人次,比郴州市多580万人次;衡阳市共接待1969.75 万人次,比郴州市多380万人次,比郴州市快3.44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方面,郴州市旅游总收入增幅低于韶关市23.75个百分点、低于清远市 18.5个百分点、低于衡阳市 11.9个百分点。在产业规模上,赣州市拥有等级景区26家,比郴州市市多5家,其中国家4A级达10家,比郴州市多3家,旅行社有58家,比郴州市多25家;韶关市拥有等级景区32家,比郴州市多11家,星级酒店达54家,比郴州市多24家;衡阳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1家,而郴州市还没有,星级酒店达36家,比郴州市多6家,旅行社有55家比郴州市多22家。
四、进一步加快郴州市服务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及早规划,促进服务业有序协调发展。目前郴州市服务业都是一些中小企业单位,因此要用活用好省里对郴州34条优惠政策,以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为契机,及早着手制定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注重服务业各专项规划和行业规划,要做大做强服务业,指导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中,各部门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合理布局,准确定位,防止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的协调发展。
(二)社会各界多给力,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要把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来抓。发改部门要担当统筹协调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职能,要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构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形成抓好现代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合力。
(三)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考核评价。加大对服务业特别是服务业中小企业的资金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对于服务业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要在财政、税收、信贷、审批、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其健康快速发展。要制定服务业评价考核体系,按照部门职能分工,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要制定对限上服务业单位增加的县市区给予加分,对限上服务业单位减少的县市区给予扣分的奖惩制度。
(四)着力发展郴州旅游业、打造郴州旅游品牌。郴州发展旅游业有以下优势:一是郴州先后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称号,成为省内及珠三角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区域性旅游热点城市。二是郴州旅游资源集山水洞泉石之精华,凝奇险秀美幽之神韵,拥有众多的观光旅游资源。如东江湖、苏仙岭、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飞天山、便江风景区。三是郴州有着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市内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62.8%,是湖南省四大林区之一,苏仙岭、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五盖山国际狩猎场的森林覆盖率达98%,含氧“负离子”极高,均在10万个以上。四是郴州拥有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郴州的武广高铁、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6国道、107国道纵贯东西南北,北上长沙、武汉,南下广东、香港,坐高铁均可朝发午至。郴州要利用好以上得天独厚的条件,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创造出全省、全国的旅游业品牌,吸引全省、全国甚至于全世界的人们来郴州旅游休闲观光,带动服务业的发展。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周炳盛]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