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11-06-1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宜章县自2000年开始有计划种植烤烟,十多年来宜章县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烟草产业摆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位置来抓,坚持科学兴烟的思路不动摇,加强基础,完善政策,调节结构、优化布局,促进了烟草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为实现宜章县烤烟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们就对影响宜章县烤烟产业发展的诸多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一、宜章县烤烟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一)自然生态条件

  1.土壤条件。宜章县有耕地面积43.01万亩,其中水田28.85万亩、旱地14.16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72亩,主要耕地面积分布在海拔150—1000米之间,占总耕地面积的86%以上。山区、半山区面积大,坝区、低热河谷区面积小,绝大多数耕地坡度在5度至20度之间,坡地、轮歇地面积大,平地、固定耕地、水浇地面积小。全县总耕地面积中,适宜种烟面积有23.28万亩,完全可满足到2015年12.95万亩的烤烟种植轮作用地。

  2.气候条件。宜章县最高海拔1902米,年均降水量为1023毫米,年均蒸发量1126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85%,年均干燥度为1.6℃,属湿润地区。降水多集中于4—6月,积雨量618.8毫米左右,占全年的56.2%.宜章雨季年均日照时数835.6小时,占全年可照的42%;干季年均日照时数1236小时,占全年可照的59%;光能充足,太阳辐射能的可利用时间长,光质好,光照条件有利于烟株生长和提高烟叶品质。

  3.水利条件。宜章县有中小型水库126座,总容积8681万立方米;有坝塘14516座,总容积8681万立方米;2010年末全县有效灌溉面积26.54万亩。在发展烤烟生产中,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对规划种植区域内的水利设施、交通条件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4.生态条件。宜章县动植物资源丰富,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和茂密的森林,使宜章县成为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森林、矿产、水能、土地、热区资源,有林地面积201.66万亩,活立木储量170.9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3.19%(莽山林场除外),是市内林区县之一。优越的自然条件,使宜章具备了发展新型特色优烟叶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全市发展新烟区优质烟的重点地区之一。

  (二)社会经济条件

  1.社会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宜章县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励精图治,真抓实干,使全县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农田建设、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全县烤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条件。

  2.农业产业结构。2010年末宜章县实有耕地43万亩左右,种植粮食作物72.7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2.20%,产量24.01万吨;种植烤烟2.3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35%,产量3241吨;种植薯类8.12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8.88%;种植蔬菜19.5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5.53%。从全县农业产业分布情况看,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热区作物和水果蔬菜为主,烤烟种植主要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宜章县烤烟产业发展空间极大。

  3.农村劳动力资源。全县辖27个乡(镇),347个村(居)委会,3566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 59.64(按户籍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7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78.37%,农村劳动力总数32.12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8.72%。全县总耕地面积4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72亩,劳均耕地1.34亩,与每个劳力负担4亩耕地的标准比较,劳动力相对充足略有剩余。农村劳动力按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24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7.69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1万人。从劳动力结构分析看,从事农业劳动的占57.72%,主要从事种植业,有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可保证足够的劳动力投入。

  (三)烟叶质量及经济效益

  1.烟叶质量。根据2010年随机抽取各乡(镇)不同海拔,不同地块生产的多个烟叶样品送郴州市烟草质检站化验分析,总糖量25.94%—42.22%,还原糖20.49%—36.73%,糖碱比6.01%—29.43%,氮碱比0.5%—1.1%,总氮1.3%—2.23%,尼古丁1.43%—3. 7%,钾2%—3.28%,蛋白质5.9%—10.05% ,施木克值2.95%—6.79%。宜章县烟叶和桂阳县等主产烟区烟叶质量比较,其质量特点主要表现在,外观质量:以桔黄色组为主,叶片疏松、厚薄适中至稍厚,富含油分、弹性好。内在质量:含糖量偏高,烟碱蛋白质含量适中,内在化学成分协调。使用质量:显著的清香型特点、香气质有至有+、香气量有至有+、气味醇和、燃烧性好、烟灰灰白。完全符合卷烟工艺配方对优质烟叶的要求,为宜章烤烟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市场机遇。

  2. 烤烟经济效益。烤烟与主要农产品经济效益对比:在宜章县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分析:根据2010县统计局统计结果,除粮食作物以外,主要经济作物在全县农业产值中的比重如下:烤烟15.9%,茶叶5.3%,薯类13.9%,甘蔗1.7%,蔬菜24.13%。从历年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烤烟产值在全县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越来越明显。

  (四)生产技术条件

  通过近十多年的烤烟种植历史,宜章县广大烟农经历了烤烟生产发展壮大的历程,同时也学习掌握了较全面系统的烤烟种植技术;县烟草分公司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掌握系统生产技术的技术骨干,为宜章县烤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影响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综合生产能力较弱,难以适应烟草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宜章县农业基础实施相对落后,全县耕地有效灌溉率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遇干旱等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减产;烟区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既不适应当前生产,更不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烤烟收购站点建设标准低,功能设施不够完善,难以适应烤烟生产发展的需要;由于历史原因,烟农烤房建设标准低、建盖分散,老烤房改造任务重,制约了烘烤水平和烟叶质量的高。

  二是烤烟生产的技术力量不足,劳动者素质偏低。农村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低,部分烟农思想观念保守落后,市场经济意识和科技意识不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技术力量不能满足当前生产规模的需求。

  三是烤烟生产机械化水平低。宜章县的烟地基本上是山地,进行机械化耕作的条件较差,加之烟农的经济力量薄弱,烤烟生产所需的农机数量较少。

  四是烤烟种植的比较效益不太明显。虽然宜章县烤烟内在品质较好,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但烟用物资和劳动力价格的涨幅较大,烟农单产收入普遍不高,烤烟种植的比较效益不太明显。

  三、烤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烤烟产业的领导。烟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各级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必要而且重要,尤其在政策支持、组织协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性。首先,解决分散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烟叶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之间的矛盾,离不开作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各级政府的支持。其次,烟叶生产离不开良好的政策支持,在国土、水利建设等具体问题上,由各级政府来统筹各项工作,能够更为有效地运用涉及烟叶生产的各方面经费和资源。从调查情况来看,乡镇党委政府对烤烟生产的行政管理力度不一,个别乡镇疏于管理,烤烟生产发展不平衡。  

  (二)按照现代烟草农业的理念,合理调整种植布局。当前,各家各户分散种植的小农生产仍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烟叶生产的主要模式,不利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利于技术指导。要彻底改变分散种植的局面,必须按照“一基四化”的要求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要有长远的设想,要充分发挥烟草部门的技术优势和规划经验,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生产任务,合理规划基本烟田;二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土地流转和烟田集中连片的组织协调工作,乡镇党委政府、村、组都要切实履行职责,要当作中心工作来落实,要整合国土整治、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科学规划基本烟田。通过典型示范户的影响,尽量动员连片区内的农户种植烟叶,扩大连片种植规模,从而实现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目标,使烤烟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

  (三)加大综合投资力度。一是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力度,按照烟草部门要求,对全县基本烟田集中的区域合理规划水利工程,力争水利覆盖率达90%以上,提高基本烟田抗旱能力;二是加大机械化投入力度,整合农业部门的补贴政策,大力推广符合镇沅实际的农机,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烟叶生产比较效益。

  (四)抓好烟农队伍建设。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烟叶生产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烟农队伍建设是关键环节。在烟农队伍基本情况不能有效改观的情况下,扎实地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对提高烟农整体素质和保持生产顺利开展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生产档案,掌握烟农的技术措施落实情况,为搞好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创造条件;其次是加强烟农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形式,把技术传授给烟农,争取每户都有一名熟悉生产环节的能手,全面提高烤烟质量;三是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处处为烟农的利益着想,不断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种烟的比较效益,稳定烟农队伍,为烤烟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其四是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受训人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横向交流,提高培训档次,使全县业务指导力量满足技术发展的需要。

  (五)保证烟农随时能得到基本收入。按照上级部门要求,成立烟叶生产协会投资设立烟叶生产风险保证金,增强烟农防灾抗害的自信心,保证烟农在遇到灾害或意外情况时能得到基本收入。

[供稿:宜章县统计局]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