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增创发展优势,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步伐

来源: 时间: 2011-09-0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郴州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已成为全市科技开发与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创新意识逐步增强,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科技产出不断增加,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本状况

  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61家,企业年平均从业人员为58516人,比2009年增长2.7%;完成总产值244.6亿元,增长34.2%;主营业务收入233.6亿元,增长37.3%;实现利润24.5亿元,增长47.6%;资产总计261.9亿元,增长22.1%;完成出口交货值8.0亿元,增长56.9%。

  1、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增加。经费是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随着科技意识的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筹集经费,结合本企业的产品特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2.6亿元,比上年增长36.8%。其中,R&D经常费支出2.3亿元,同比增长43.7%。R&D资产性支出0.3亿元,增长9.9%。

  2、科技创新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活动人员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至2010年末,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部科技活动人员1723人,同比增长20.1%。其中,R&D人员997人,同比增长23.4%。参加R&D项目人员908人,增长30.3%;R&D研究人员508人,增长6.7%;R&D全时人员581人,增长63.1%。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制造业创新人才增幅较大,有R&D人员794人,增长95.1%;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内资企业增幅排前,有R&D人员954人,增幅为18.1%。

  3、科技创新机构进一步完善。截止2010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拥有科技机构21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73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0.53%和63.1%。在全市61家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开展R&D活动的企业22家,开展新产品开发活动的企业17家,占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36.1%和27.9%,比上年提高了3.8%和1.7%。

  4、科技创新产出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大中型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积极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7.0亿元,增长42.8%;新产品产值为 42.7亿元,增长34.3 %,占全部大中型企业总产值的17.5%;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40.1亿元,增长38.3%;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1.7亿元,增长112.5%。

  二、存在的问题

  1、创新载体“孵化器” 运作力度不强。企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创新不同于单纯的技术研究和试验,其涉及面广、时间性强,要求企业应有常设性专门机构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让企业充分发挥其产品、技术和人才孵化器的作用。据统计,至2010年底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仍有65.6%的企业没有专门的科技开发机构,即使已成立的科技开发机构,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很难适应企业科技进步等多方面的需求。

  2、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郴州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总量虽然呈增长趋势,但从全省情况来看,仍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全市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2%,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与新型工业化的高速发展相差甚远。低水平的R&D投入,导致多数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着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3、科技活动地区发展不平衡。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地区差异大。中心城区集中了全市大部分的科技资源,多数县处于弱势的格局。2010年,北湖、苏仙两区科技活动人员占全市的55.3%,R&D经费支出占51.8%,新产品产值占67.5%,科技创新实力在全市占有绝对优势。郴州科技活动地区差异悬殊,将阻碍全市总体科技竞争力的提升。

  三、几点建议

  1、推动企业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合作。要在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吸引更多的国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来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创办各种形式的研发机构,参与重大项目开发和科技创新活动。紧密结合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求,着力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在提倡自主创新的前提下,促进企业间、企业与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进行广泛合作,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后达到双赢效果。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化研发投入机制。要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通过各种形式设立研发机构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自主创新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引导企业紧紧围绕产业需求和行业特点,在重点行业领域大力开展行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研发,努力实现产业优化和产品升级。

  3、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在科技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的观念,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要注重引进和培养紧缺、急需的高端创新人才,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积极研究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政策,大力引进创新性人才,帮助、指导企业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各类人才,真正实现“招知引智”,让人才成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的重要力量。 

  4、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协调发展。郴州区域科技实力相差悬殊,影响全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实现。建议在抓好中心区科技发展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推动贫困县的科技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先进带动落后,推动全市各地科技实力均衡协调发展。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欧阳丽 刘洋]
[审核:张映欣]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