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郴州市消费品市场发展回顾及2012年展望

来源: 时间: 2012-03-27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郴州市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的带动下,全市消费品市场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2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居全省前列,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比衡阳、永州分别高0.1个和0.2个百分点,高出邻近的赣州市和韶关市0.8个和1.2个百分点。

  一、 2011年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

  (一)消费总额稳步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2亿元,同比增长18.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总量比2005年增加305亿元,增幅达1.7倍,这是继2006年突破200亿元大关,2008年跃上300亿元,2010年突破400亿元后的又一个新台阶。“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3.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1倍。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轨迹看,全市消费品市场总额呈稳步增长态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日益增强。

  (二)城镇仍是全市消费市场主体

  按照全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开放崛起、转型发展、着眼国际化、建设新郴州”的总体要求,科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心。2011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4.6亿元,与上年比增长18.0%,对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贡献率达95.4%,拉动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8个百分点;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7.4亿元,与上年比增长18.4%,城乡市场均实现平稳发展。但相比而言,城镇仍是全市消费的主体,其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和增量均大大高于乡村。

  (三)限额以上企业拉动作用明显

  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2011年实现零售额219.8亿元,同比增长40.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5.6%,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增长较快,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贡献率达50.3%,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个百分点。

  (四)结构升级形成诸多消费热点

  随着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的后续作用以及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居民逐步转向健康、时尚、休闲式消费。根据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类值统计,2011年,全市各类商品销售热点纷呈,吃穿用类商品保持增长30.3%;家装、家居类增长33.5%、时尚、保值类商品备受青睐,文化类商品增幅加快、汽车类商品消费增幅1.5%,同比回落23.5个百分点。从城市住户人均购买商品来情况来看,用于教育培训、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和参观浏览等新型消费的开支均有大幅增长。

  (五)郴资桂郴永宜城镇群优势明显

  2011年全市各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心城区的苏仙区和北湖区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2亿元和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和18.4%;桂阳县、资兴市、宜章县、永兴县2011年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5亿元、42.3亿元、44亿元和41.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18.4%、和18.0%,郴资桂郴永宜城镇群零售额占全市的比重达87.7%。 

  二、影响全市2011年消费品市场变化的因素分析

  2011年全市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利益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促进,主要有:

  (一)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是支撑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2011年,郴州市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为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6元,同比增长14.1%。由于劳动力市场由危机后一度出现农民工返乡潮变成“招工难”,部分领域劳动力供应紧张,农民工的劳动报酬出现较快增长趋势。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30元,同比增长19.6%。农村居民收入加速增长是乡村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快于城镇消费品零售额的根本原因。

  (二)城镇化率的快速提高是拉动消费品市场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随着郴州市城市扩容建设的加快,2011年市城镇化率达到43.3%,比2005年提高6.6个百分点,2011年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8亿元,近三年城区面积由41平方公里扩大到68平方公里,是郴州城建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速度最快的时期。同时郴州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的品位大大提升,加快了城镇消费的增长。

  (三)消费环境不断改善和“万村千乡工程”成效显著是重要保证

  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万村千乡工程”继续推进,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连锁经营网点遍布城乡,规范发展消费信贷,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整顿规范市场秩序等措施的实施,为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有效地刺激了消费需求和消费增长。2011年全市建设标准农家店650家,覆盖所有乡镇和92%以上的行政村,有力的促进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四)各类节会的开展及旅游与休闲的相互推动是拉动消费的有力支撑

  郴州市成功承办第七届“湘台会”和购物消费节、美食节、房产交易会等节会的相继举办,带动了粮油食品类、服饰类、金银珠宝类、五金电料类、住宿餐饮类、建筑装潢材料类的效快增长,同时元旦、春节、五一、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消费、旅游休闲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

  但一些制约郴州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也还存在,具体体现在:

  一是部分刺激消费政策到期终止降低了消费需求。近两年来,为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消费增长,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力度较大的刺激消费政策,对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2011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回升和常规性增长的实现,对一些刺激政策进行了调整。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到2010年底终止,政策调整直接影响了汽车、家电类消费需求增长。

  二是消费环境隐忧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者信心。消费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一直是影响我国消费扩大的重要因素之一。2011年消费不安全的重大事件频发,双汇瘦肉精、锦湖轮胎、染色馒头、地沟油等事件先后曝光,暴露出我国食品消费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农村市场设施落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售后服务不到位等,导致居民对国内部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使居民消费安全感进一步降低,导致消费者心有余悸,不敢消费,也影响了消费需求的增长。

  三是收入预期和支出预期的变化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社会改革强调效率引致减负增效,结构调整带来的磨擦性失业,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就业压力,使城乡居民就业稳定性减弱,再就业困难加大。同时社会各阶层收入中工资性收入比重减少,其他收入比重增加。这些使居民可靠的收入预期减少,尽管收入总额增加,但居民不能大胆消费,严重影响居民的即期消费支出。其次,支出预期的变化。目前社会保障体制新旧交替,消费者对新的保障制度的保障程度心存疑虑,加上2010年底以来结构化物价特别是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叠加了居民减收增支的预期,加上我国人民受传统消费心理的影响习惯于收支有余而不习惯于“寅吃卯粮”即超前消费,使得居民储蓄倾向增强。

  三、加快郴州市消费升级转型要多措并举

  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证明,投资的增长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如难以较长时间保持较高的储蓄率、投资的过快增长容易引起通货膨胀、过量的银行贷款会引发金融危机。可见,扩大消费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障居民消费能力

  尽快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低保标准、抚恤标准和养老金发放水平。制定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防止生产大起大落的支持性价格政策,完善涉农价格政策,规范涉农收费行为;清理整顿涉农收费,落实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收费减免政策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制度,整顿规范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检验检疫收费标准。鼓励农民外出务工、本地非农就业和回乡创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继续扩大和完善对农业生产“直补”和社保补贴,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

  (二)创新出台消费政策,培育市场消费热点

  对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旅游、健身以及各种文化休闲娱乐活动等闲暇服务消费,应加大投资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消费水平,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服务消费,并建立准确可靠的服务消费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让消费者能及时便捷地获得旅游、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电影电视、网络信息等服务消费,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三)构建诚信消费环境,提高居民消费意愿

  当前的重点是要抓住“衣食住行”等与广大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领域,完善消费市场的信息系统和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特别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从源头上治理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搞好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保证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同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行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振消费信心,促进安全消费。

  (四)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引导居民理性消费

  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价格秩序,特别是要对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能源资源类等重要商品开展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查处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等价格违法行为。坚决打击价格欺诈,严肃查处串通涨价,要及时化解价格矛盾,稳定市场价格预期,稳定和扩大消费。科学规划和构建现代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降低农村商品物流配送成本,推动连锁经营的现代流通模式向农村延伸,把农民需要的日用消费品和质优价廉的农业生产资料送下乡,进一步活跃农村市场。

  (五)扶持商贸流通企业,打造消费增长极核

  要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户。充分发挥现有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户的龙头作用,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引导其良性发展,为我市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要继续培育一批限额以上企业,形成新的限额以上企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点,力争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要积极引进具有实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参与我市商品市场竞争,增强消费品市场活力,促进我市消费品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六)推进统计制度改革,完善商贸统计方法

  切实按照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统计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将本地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住宿餐饮业,不论其经济成份和类型,全部纳入到统计对象中来,做到应统尽统,不重不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对现有贸易企业进行摸底和排查,弄清基层企业单位基本情况,认真做好数据的衔接与上报工作,指导企业联网直报和“企业一套表”上报工作,切实提高统计报表的数据质量和及时性。

  2012年郴州市消费品市场发展环境及趋势判断

  2012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依然比较复杂,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消费品市场运行也必将受到一定影响。但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目前,郴州市按照以中心城区为龙头、郴资桂和郴永宜城镇群为主轴、县城为骨干、中心镇和新农村为依托,规模等级有序、空间布局合理、功能优势互补、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体系。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各项政策举措重民生、顺民意、合民心,努力把我市郴州建设成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将进一步为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扩大消费需求开辟了广阔空间。

  综合上述因素,在全市宏观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情况下,平稳增长仍将是2012年郴州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趋势。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罗玉辉 李江英]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