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郴州经济外向度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12-04-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郴州市委、郴州市政府提出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庄严目标,是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是高瞻远瞩的科学定位,描绘了郴州市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吹响了鼓舞人心的战斗号角。

  最开放城市是一个多元完整的理论体系,包含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其中对外开放度(经济外向度)就是重要的具体衡量指标之一。本文拟从对外开放度(经济外向度)的两个主要方面即外贸依存度外资依存度,结合投资项目、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分析,从统计数据出发研究郴州市经济外向度的实际情况,寻找其与湖南最开放城市目标的差距,并提出工作建议。

  一、郴州市经济外向度的现状

  1、郴州的投资吸引力不断增强

  一是招商引资总额居全省前列。2011年共接待外商来郴考察3700人次,出动小分队招商2600人次,洽谈项目1439个,签订协议合同项目773个,签约金额514.6亿元,履约项目657个,履约率84.5%。成功举办了5次重大招商活动,认真组织了15场次招商座谈会,现场签约项目165个,引进资金361.9亿元人民币。2011年,全市共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88个,完成合同外资4.89亿美元,同比增长57.7%,连续9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实施内联引资项目782个,实际到位内资225.6亿元,同比增长23.9%,连续6年实际到位内资总量排全省第二位。全年共新建成标准厂房203.6万平方米,在建面积91.8万平方米,提前两个月完成市委、市政府180万平方米的目标任务,标准厂房建设总量全省第一,全市已建标准厂房出租率达100%

  二是先行先试的工作成效显著。2009年郴州市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政策,利用“34政策,全市开放平台进一步完善,郴州海关开关,郴州公路口岸开放,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检验检疫监管职能延伸,郴州供港澳农产品验放场加快建设,郴州成为中西部对外开放平台最全、功能最优的口岸城市。

  三是战略投资者纷纷落户郴州。近三年全市新引进转移型企业214户,新引进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96个,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23个,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项目12个,中国建材、五矿集团、华信有色、上海杉杉、深圳中邦等战略投资者先后落户郴州。

  2、郴州外贸经济发展良好

  一是出口增长全省领先。2011年,全市外贸经营权备案登记企业260余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9.79亿美元,同比增长77.4%,进口增幅排全省第二位,是郴州市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93亿美元,增长50.4%,北湖、宜章两县区加工贸易总量进入全省十强。外贸进出口拉动全市GDP增长0.8个百分点。

  二是进出口企业不断增多。2011年底,郴州市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湖南铋业、高斯贝尔等12家企业,这12家企业出口总额达35971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83%。今年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企业不断增加,企业外向度进一步扩大,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意识增强,开展了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达75家之多,比去年同期增加10家。

  三是进出口结构有所改善。2011年来看,全市全年一般贸易出口减少,加工贸易出口大幅增长,全市新增加工贸易备案企业13户,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28亿美元,同比增长88.71%,加工贸易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其中出口8966万美元,同比增长120.9%,增幅居全省第一位。

  四是进出口市场拓展有力。目前郴州市传统的贸易市场有香港、日本、韩国、欧盟、东盟、美国等,新兴市场则有中东、非洲和大洋洲。新兴的中东、非洲和大洋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则较快。2011年对中东出口额为2460万美元,同比增长32.97%;对非洲出口1048万美元,同比增长23.16%;对大洋洲出口34万美元,同比增长56.37%。

  五是出口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在出口产品中,2011年全市高科技产品出口9066.9万美元,同比增长40.16%;卫星通讯设备、手机、液晶电视机和照明灯具等高新技术商品出口仍快速增长,卫星通讯设备出口4959万美元,同比增长1.83%;手机出口811万美元,同比增长624.11%;电视机出口203.44万台,出口金额为4895万美元,同比增长16倍多。机电和高科技产品出口成为郴州市出口增长亮点。

  3、外资企业实力不断壮大

  截止到2011年底,郴州市共有外商投资企业124家,投资总额达16亿美元,实现销售收入59亿元,利润总额9297万元,总体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一是推动了郴州对外贸易的发展。目前,郴州市外商投资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占全市的近1/3,出口总额占1/4,外商投资企业逐步成为推动全市外贸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二是增加了财政收入和社会就业。郴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税收约占全市各项税收总额的6%,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2011年末,全市外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的城镇就业人员超过2.8万人,对解决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三是促进了经济产业层次的提升。以民引外,民外合璧的引资创新之举,不仅是资金的引进,更重要的是先进理念、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广阔市场的引进,有利于部分家族式企业管理模式走向规范化,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技术力量蜕变,从而使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为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郴州与“湖南最开放城市”目标的差距

  当前,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郴州既面临产业转出地政府的本位性阻力,又面临各承接地之间的激烈竞争压力。从周边地市的发展态势来看,赣州着力打造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第一城,承接产业转移咄咄逼人,韶关等粤北的双转移工业园则形成了拦截珠三角产业北上的屏障,省内衡阳等城市也加大了对接央企、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力度,因此发展外向型经济竞争十分激烈,应该重视存在的不足。

  (一)引进外资规模偏小、层次偏低

  近年来,郴州市对外经济贸易虽然呈现出总量扩张、增长加速的良好发展势头,但与全国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仍体现出起步晚、规模小、层次低的差距。十一五期间,郴州市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速在全省居第9位,比长沙低3.2个百分点、比衡阳和永州低1.9个百分点;在周边6个城市居第3位。从总量来看,2010年,郴州市实际利用外资仅相当于长沙的23.6%,比长沙少17.1亿美元;仅相当于赣州的63.3%,比赣州少3.1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仅相当于长沙的16.1%,比长沙少51.1亿美元;仅相当于清远的30%,比清远少27.9亿美元;仅相当于赣州的60.1%,比赣州少6.5亿美元。特别是大项目、好项目不多,还没有一家世界500强生产型企业落户郴州。

  (二)外向型特征不突出、对外开放度偏低

  当前研究区域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国际上通用的办法是通过计算对外开放度来比较,其计算方式是:

  对外开放度 = 外贸依存度 + 外资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 = 外贸总额 / 国内生产总值(GDP

  外资依存度 = 实际利用外资 /国内生产总值(GDP

  对外开放度是从经济层面出发衡量城市开放的最主要指标,其中外贸依存度是外贸额与GDP的比值,主要取决于全市对外贸易的发展水平;外资依存度是实际利用外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郴州市对外开放度与兄弟市州相比较的情况如下表:

  

       注:1、本表数据统计年度为2009年。

         2、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按6.827计算。

  与兄弟城市相比,从外贸依存度来看,郴州市(4.59%)与湘潭(13.19%)、娄底(10.19%)、长沙(7.51%)、株洲(7.66%)还有一定的差距,也不及韶关(14.26%)、赣州(8.77%),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15%),这反映出郴州市外贸经济规模尚小、实力不强的客观现状:郴州市有进出口经营权的200多家企业仅75家有业绩,其中又有60%的企业出口额不足百万美元,可见郴州市外贸经营主体队伍单薄;出口主要由白银、石墨、铋、铅等政策限制类资源型商品支撑的格局没有得到改观;近九成份额集中在香港、日本这一传统亚洲市场的单一格局未能有所突破;顺差大,进口少,进出结构有待平衡优化;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对郴州市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转移的吸引拉动效果还不明显。

  从外资依存度来看,郴州实际利用外资总量连续九年居全省第二位,外资依存度逐步提高并连续多年在省内名列前茅。外资依存度为3.86%,高于邻省的韶关(2.27%),也高于湖南省的长沙(3.71%)、湘潭(3.23%)株洲(2.41%)和全省平均值(2.4%),在湘南三市中居首位,但大大低于江西赣州(6.8%)。

  从上表数据可知,目前郴州市对外开放度(8.45%),居全省第5位,更不及韶关、赣州两市。由较高外资依存度、较低外贸依存度相加而得相对落后的对外开放度,这就是郴州市目前的开放度现状,也体现出我们与发展目标湖南最开放城市之间的现实差距。

  (三)外资企业经营不活、效益不佳

  一是外商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较小。2011年,郴州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811.6亿元中,其中外商投资为 52.9 亿元,仅占总投资的6.5%。二是外商投资产业分布不够合理。外商投资大量集中在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技术水平中下的一般加工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领域,而投向高技术项目以及农业、交通等基础产业和设施的项目偏少,投资增长的速度也比较缓慢,对推进郴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微弱。统计结果显示,从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三类划分看,属于鼓励类的企业个数只占17.5%;从是否为先进技术企业看,属于先进技术企业的只占4.6%。三是外商投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来看,郴州市外商投资企业生产规模依然偏小。在12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规模以上工业19 家,占0.15%,绝大多数为小型企业。四是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状况不佳。2011年,全市124家外商投资企业中实现盈利的只有32家,仅占25.8%;盈亏基本持平的25家,占20.2%;全年亏损的67家,占54%主要的税收贡献仍然来自于华润集团投资的3家企业,3家企业的税收占据了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纳税总额的70 %

  (四)外商投资产业集中度不高、支撑力不强

  据调查,郴州经济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导致产业配套能力低,产业集群效应不高。2011年,郴州市企业的产业配套率最高的只有23%。而郴州引进的大企业、大项目较少,具有行业带动和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更少,目前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和成规模的产业集群,虽然台达电子和金贵银业等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从完整产业链和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方面看,还没有沿海城市的产业集中度高。

  三、提高全市经济外向度的建议

  综上分析,要建设全省最开放城市,就要从提高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入手,促进全市对外贸易发展和扩大招商引资,搞活外资企业,提高外向型企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一)促进对外贸易,提高郴州外贸依存度

  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后金融危机时期政府要加强支持引导,帮助企业脱围解困。要在当前出口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紧缩的严峻形势下,减免有关税费征收,市权范围内的行政性收费可考虑予以免除,并建议省政府减免省权相关行政性收费。要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借鉴东莞办法采取财政贴息方式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向中小外贸企业加大放贷力度。这对印染布料、服装、体育器材等加工贸易企业抓住时机进口廉价原料都显得极为重要。要对冶炼、矿产品企业和加工贸易等货物大进大出企业实施物流补贴,针对电子、服装类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成本大增的现状给予相关出口企业劳工就业补贴。

  二是要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产业。要充分利用商务部、海关总署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实行差别化的优惠政策,以商务部、海关总署把郴州确定为全国9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基地之一和湖南省委、省政府支持把郴州作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对引进加工贸易产业项目先行先试,谋划好、组织好、承接好加工贸易转移。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分发挥郴州市出口加工区国家级品牌优势、湘南国际物流园和湖南省供港澳农产品集中验放场等流通优势,有色金属、电子、光伏等产业优势,制定切实有效的承接沿海加工贸易专项发展规划,实现可持续、突破式发展。

  三是要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一是要培育新兴拳头产品。大力培养新兴非资源类拳头产品,提升金属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优化郴州市出口商品结构,是郴州市出口经济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新的一年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内郴州市外贸经营者和主管部门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二是要做强商品品牌。郴州市金旺、金贵、高斯贝尔已相继获得湖南省出口名牌荣誉。要继续利用相关政策、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育和扶持郴州市出口企业争创湖南省出口名牌和国家级出口品牌,增强出口商品的品牌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三是要增强商品技术含量。从粗加工的郴州制造升级为高科技的郴州创造,实现科技兴贸。四是以湘南国际物流园设立湖南省供港澳及出口农产品集中验放场为契机,出台惠农政策措施。大力建设出口果蔬、水产品等生产、加工基地,承接珠三角供港澳及出口菜地北迁,发展外向型农业。

  四是要积极开拓新兴出口市场。金融危机给美、欧发达国家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对其他国家尤其是金融关联度较低的新兴市场,冲击相对较小。郴州市企业可对中东、拉美、非洲等市场尤其是产油国、产矿国市场加大开拓力度,以新的市场增量填补原有市场存量,保持出口的持续、稳定发展。外贸管理部门要积极帮助企业申请获取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指导企业用好用足这一政策,发挥最大效益。要引导、组织出口企业参加境外会务活动,通过国际会展这一快捷平台,迅速在新兴市场找到买家,开拓新渠道,构筑新网络。

  (二)扩大招商引资,提高郴州外资依存度

  一是抢抓机遇,先行先试。按照建设两城要求,用好、用活、用足省委、省政府赋予的结合郴州市实际制定的34条先行先试优惠政策。着力破解融资难、企业税负重、物流效率低、环境不优等难点和瓶颈,努力形成更特更优的政策洼地。各级各部门要勇于先行先试、支持先行先试、宽容先行先试,不争议、不设障、不告状,为先行先试营造宽松的环境,提高郴州作为最开放城市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

  二是创新求效,招大引强。牢固树立招大商、引大项目的理念,紧密跟踪产业转移的新动向,主攻珠三角,拓展长三角,放眼闽三角和港、台、日等地。不断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抓好行业(产业)小分队招商,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委托代理和以商招商;认真组织参加 港洽周珠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

  三是发挥优势,注重质量。积极拓展外商投资新领域。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更多地引进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项目,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确保外资投入的质量和水平,避免低水平、低档次、高污染、低效益的外资项目引入。加强产业导向,拓展外商投资领域,鼓励外商向多领域投资开发,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在继续吸引外商投资于水泥、有色、服装、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逐步扩大医药、生物、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等行业和领域的外商投资。

  (三)优化经营环境,提高郴州外资企业活力

  一是不断优化外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要优化政务环境,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把服务企业放在工作首位,建立和完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体系,坚决贯彻两集中、两到位,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要优化发展环境,严禁向企业乱摊派,乱罚款。要优化施工环境,坚决查处严重干扰、破坏外商投资项目建设的人和事。

  二是切实解决外资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为外来投资企业服务的活动,创办外来投资企业沙龙,开展优惠政策宣讲、经济形势分析等活动;加强涉外部门与外资企业的联系,不定期举行市长接待日活动,开辟市领导与外来投资企业沟通的绿色通道,切实为外来投资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良好的安商、稳商、扶商的浓厚氛围。要合理调配郴州资源,积极解决外商投资企业在用地、用电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搭建好融资平台,解决中小外商投资企业融资难问题。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罗玉辉 李江英]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