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郴州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两城”建设为总揽,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加快建设“四个郴州”,奋力开放崛起,着力转型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新郴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一、郴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回顾
2011年郴州全面小康进程实现程度为78.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监测结果显示:在6大方面中,社会和谐与民主法制实现程度达90%以上,生活质量和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80%以上,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70%以上,经济发展实现程度近60%。在监测的23项指标中,实现程度已达到全面小康的有8项指标,90%以上的有4项,80%-90%的有3项,70%-80%的有2项,60%-70%的有1项,低于60%的有5项。
11个县市区全面小康进程实现程度达80%以上的有资兴、北湖、苏仙,70%—80%的有永兴、桂阳、嘉禾、临武、宜章,60%—70%的有安仁、桂东、汝城。
(一)经济发展实现程度为59.8%,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全市上下克服宏观经济环境偏紧、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1346.4亿元,同比增长14.3%。人均GDP29305元(现价),比上年增加5290元,实现程度为55.4%,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比重43.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72.2%,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实现程度100%。
(二)社会和谐实现程度为91.1%,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突出统筹发展,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共享化。城乡居民收入比2.83,实现程度为10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基尼系数0.403,实现程度为99.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59.7%,实现程度为100%,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71.1%,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79%,比上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三)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84.6%,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坚持民生优先,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住房条件有效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39元,比上年增加913元;实现程度为56.3%,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44.6%,实现程度为89.8%,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人均住房使用面积36.8平方米,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76‰,平均预期寿命为75岁,实现程度均为100%。
(四)民主法制实现程度为96%,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推进开放型政府建设,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全民各尽其能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政府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82%,实现程度为91.1%,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社会安全指数101.2%,实现程度为100%,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五)文化教育实现程度为77.9%,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取得长足进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和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205个、农家书屋2310家、村级文化活动室854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80%,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9年,实现程度为85.7%,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六)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83.1%,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区域流域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循环经济加快发展,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单位GDP能耗实现程度为53.4%,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耕地面积指数105.4%,实现程度为100%。环境质量指数97.3%,实现程度为97.3%,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二、郴州市实现全面小康存在的困难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均GDP29305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523元,在“一点一线”城市中,仅高于衡阳(24401元),分别比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少50225 元、11116元、11930 元和5353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 2011年郴州占比为31.3%,比全国(43.1%)低11.8个百分点;比全省(35.6%)低4.3个百分点;比相邻的永州、衡阳分别低5.7个和3.1个百分点。
(二)城乡居民收入不高。2011年郴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6元,比全国(21810元)平均水平低4204元,比全省(18844元)平均水平低12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30元,比全国(6977元)平均水平低747元,比全省(6567元)平均水平低337元。
(三)城市化水平较低。2011年郴州城镇化率为43.3%,比全国(51.3%)低8个百分点,比全省(45.1%)低1.8个百分点,比毗邻的衡阳、韶关、清远分别低3.7、9.5、4.4个百分点。
(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2011年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130.2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9.7%。R&D经费支出4.95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0.37%,与2.5%的目标相差甚远。规模工业企业研发人员4373人,仅占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1%。
(五)节能减排压力较大。郴州矿业经济占主导,工业增长过于依赖高耗能行业。2011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六大行业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57.7%,却消耗了全市工业49.1%的能源。
(六)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文化产业在综合经济实力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增强地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尤为紧迫。2011年郴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与5%的目标值仍有较大差距。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7.72%,较上年下降1.31个百分点,实现程度为48.2%,还不到50%。
三、加快推进郴州市全面小康建设的建议
由于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郴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发挥优势,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确保按期或者提前实现全面小康。
(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工业升级“六千三百工程”,着力培育大企业、大产业、大集群、大园区、大品牌,把有色金属打造成千亿产业,把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化工、建材、锻铸造、现代烟草、粮油等打造成百亿产业,把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打造成千亿园区。建设创新型郴州,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原动力。
(二)坚持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以中心城区为依托,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加快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格局,促进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加快郴永等城际大道建设,推进郴资桂、郴永宜公共交通互联互通,促进永兴、宜章融城发展,把郴资桂、郴永宜城镇群打造成功能完善、产业互补、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镇群。支持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增强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管理社区化。落实好国家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加快推进桂东、汝城、宜章、安仁等罗霄山脉连片扶贫开发区建设,确保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坚持开放发展,加快融入国际化步伐。围绕建设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实施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以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宽阔的胸襟,从理念、战略、市场、产业、机制、环境等方面与世界加快接轨,在更广的领域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与竞争,不断提高郴州的国际化水平。继续推进以铁路、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为主骨架,农村公路、站场、水路为网络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市域内半小时和1小时交通经济圈。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跨国公司、企业总部和行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外包,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上开创承接产业转移新局面。
(四)坚持绿色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大力实施“两型”项目,加快建立“两型”产业体系,率先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机制,率先积累开放崛起、转型发展的新经验,率先打造“两型”产业聚集区、改革开放先导区、生态文明实践区,带动和促进全市“两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实施“气化郴州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抓好环东江湖生态功能区建设,强化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和重金属污染治理,推进中心城市重点排污企业“退二进三”。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乡村”创建活动,推进“三年城乡绿化攻坚”,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碳汇功能。
(五)坚持和谐发展,加快民生民本改善。坚持民生优先,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推进全民创业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共享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筑牢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加快建设“法治郴州”、“平安郴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群众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新机制。推进开放型政府建设,保障人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全民各尽其能而又和谐相处的生动局面,创造惠及全民、尊严体面的美好生活。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张杰]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