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资兴园区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的思考

来源: 时间: 2012-08-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湖南资兴经济开发区是省政府1992年9月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7.2亿元,设江北工业园、罗围食品工业园、东江加工贸易园、资五工业园等四个产业园区。全市紧紧围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效能运转的方针,不断创新机制体制,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进园区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始终坚持以产业集群提升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已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食品、能源、轻工、制造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跻身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考核十强,先后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湖南省第一批新型工业化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一、资兴园区发展基本情况

  (一)园区规模进一步扩大。2011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内已聚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2家,完成工业增加值80.87亿元,同比增长32.1%,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资兴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53.8%,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园区的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也持续提高。2011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295.95亿元,同比增长64%;实现利润18.31亿元,同比增长27%;工业实缴税金3.99亿元,同比增长48.2%。

  (二)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倾力打造项目建设平台,完善了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年内全面完成江北工业园环城北路征地221亩,完成资五产业园资五路后补征地50亩,共投入500余万元完成了食品工业园和江北工业园标志建设及园区美化、亮化工程。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采用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企业自建等形式,建成标准厂房18.7万平方米,新增工业用地450亩,进一步增强了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2011年,园区完成固定资产37.28亿元,同比增长122.5%,其中: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1.22亿元,同比增长137.5%;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5.06亿元,同比增长108.3%。

  (三)招商引资效果显著。资兴园区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工作的第一要务和第一抓手,通过围绕产业链招商和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把环保作为第一门槛,注重项目的产业层次、科技含量和税收贡献,成功引进了动力电池新材料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项目,全市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11年,园区共签约引进项目23个,合同引资额64.28亿元,全年实际到位资金22.2亿元,亿元以上的项目有科创电子、鸿通仓储物流、兴荣新材料、LED、LOW-E玻璃科技环保、中南油茶等9个。

  (四)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资兴园区不断完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搭建促进园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平台,为园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微电子、光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和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上形成了较强的创新能力。2011年底,园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9.43亿元,同比增长189.5%,占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6%,同比提高15.1个百分点。园区企业共获得发明、实用新型等专利近百项,湖南华康新材料有限公司集产、学、研于一体,其开发的《变形镁合金连续挤压方法》已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郴州丰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清洁高效回收锌、铟工艺”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成为一家以综合回收高纯稀贵金属和高纯有色金属为主的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企业。2011年,园区R&D经费投入5.82亿元,同比增长121.1%。

  (五)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2011年底,园区内共有企业318家,园区大量企业的进驻和投产,为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至2011年底,园区工业企业共安置从业人员2.32万人,同比增长27.2%。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规模,安排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资兴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长,经济总量、增量、质量“三量”持续较快提升,园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是,与经济发达园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经济总量偏小。入驻企业数、企业规模、园区经济总量还不大。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70多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没有一家过50亿元的企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企业实缴税金分别只有长沙高新区的24.3%和6.7%,加快发展是开发区未来几年的主要任务。

  (二)产业集中度不高。园区产业涉及有色金属、食品、电子信息、制造、能源、建材、矿冶等7大产业,园区第一大产业有色金属2011年完成工业产值70.1亿元,没有突破100亿元大关,产业规模偏小,主导产业不突出,暂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整体的产业链和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园区产业集中度、链接度有待全面提升。

  (三)创新能力不强。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7家,没有一家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低于省级以上开发区平均水平。企业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研究成果转化率不高,产学研相结合体制机制不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广度和深度有待于提升。

  (四)发展瓶颈突出。目前主要靠银行这条单一渠道解决融资问题,开发成本越来越高,资金压力越来越大。群众对征地拆迁补偿安置期望高,过渡费补偿偏低,征地拆迁安置难度加大。园区可开发利用的国土面积只有3.5平方公里,实际土地需求要远超出这个数,土地制约凸显。开发区地处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郴资桂“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带区域内,环境承载能力十分有限。

  三、发展的基本思路

  新一届资兴市委提出了“大干新三年、冲剌百强县”的战略目标。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制定了“园区大发展、提速过千亿、勇当冲剌百强主力军”的工作目标。力争到2014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长50%;工业总产值超过900亿元,年均增长55%;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年均增长3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年均增长50%;企业实缴税金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40%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走“优势产业集群化、园区建设城市化”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特、做优”优势产业,努力提高园区城市化水平,加速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

  (一)打造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有色金属是资兴经开区优势产业,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1亿元,成为园区第一大主导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和集聚发展的基础。主要将围绕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两个方向,突出抓好传统有色金属行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研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和行业话语权。要克服企业分布零散、行业生产联系和协作配套能力差、产业层次低、产业集聚度不高等问题,把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规划布局在一起,建立专业园区或“园中园”。

  1、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充分发挥好湖南省新型工业化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用示范基地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研发高纯有色金属材料和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大力支持华信有色与中国诚通金属集团共同研发高纯银项目、建设锌铋合金铅锑合金项目,加快推进华康新材料6万吨变形镁合金铝合金管材项目二期工程,鼓励展泰有色与中南大学合作,研发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支持丰越科技依托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引进建设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有色金属新材料企业,形成一批在我省甚至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强势企业,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高标准规划建设新能源储能产业基地。重点抢抓国家铅蓄电池转型升级的发展机遇,利用园区有色金属产业优势,认真落实好资兴与中国诚通金属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靠科技创新,围绕“有色金属铅—新型铅蓄电池—太阳能风能储能用铅蓄电池—电动汽车储能电池—相关配套产品”的产业链条,按照“基地专业生产、产业集群配套、环保集中处置、基础设施共享、生产生活分离”的原则,在资五工业园规划建设占地4平方公里的新能源储能产业园,打造成为湖南省重要的新型工业化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

  (二)发展壮大“东江湖”标志食品工业。资兴拥有库容81亿立方米、水质达到一级饮用水标准的东江湖,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资源和取之不尽的优质水资源。资兴经开区要依托和利用好这一世界少有的资源,充分发挥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基地的放大效应,以罗围工业区为基地,走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道路,开发生态、绿色、安全、健康食品,重点发展东江湖水系列产品深加工、东江湖鱼产品深加工、酒类饮料、特色食品加工等。一要整合资源,提高准入门槛,规范行业准入行为,对达不到准入条件的企业进行整治、淘汰,扩大单个企业产能规模,改变食品加工“门槛低、企业多、规模小、效益差”的现状,避免走恶性竞争的老路。二要引进一批有品牌、有影响、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食品工业企业,用重大项目和大型企业推动食品工业快速发展壮大。三要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开发以“东江湖”为地理标志的新产品,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新需求。四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进一步提高品牌意识,扶持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强化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引导、鼓励企业争创名牌,加速形成东江湖名牌食品的群体优势。五要发展旅游食品。今年开始,资兴启动3年投资100亿元景区建设工程,把东江湖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著名旅游度假区,食品产业要主动对接旅游大发展,开发一系列能现场吃、带得走、有特色的“东江湖”旅游食品,规划建设参观走廊、旅游购物街和美食体验馆。

  (三)建设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业新城。按照园区即城区、园区建设城市化的发展理念,将园区打造成为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业新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仓储、金融、电子商务、经营咨询、专业市场、商住、休闲、娱乐、教育等。在各产业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配套现代物流平台。在江北工业园规划建设一个占地1平方公里,集办公、商住、金融、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坚持“依山、就势、傍水”和“科技产业园、山水生态城”的理念,开发建设好资五工业园,在东、西面分别依托现有水域建设一个生态公园,在郴永大道以西、资五路以南规划建设商住中心。在罗围食品工业园建设放心食品工业观光旅游接待中心和旅游食品专业市场。大力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和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工程,打造宜业宜居的工业新城。

  四、主要对策措施

  (一)强化规划领引。坚持规划先行,改变过去在园区建设上“边打边象”做法,既要注重园区的建设规划,又要注重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不断强化规划的先导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坚持以产业发展规划为主线,以园区建设规划为蓝图,确保产业定位清晰、规划布局合理、功能配套完善。坚持产城融合,按照“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工业新城”新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注重景观和森林、生态建设,推动产业与城市的联动发展。

  (二)转变招商观念。克服以往“检到篮子都是菜”的做法,加大招商选资力度,重点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型铅蓄电池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大型食品企业等主导产业、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10强或上市公司、龙头企业、“旗舰”项目,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开展园中园招商,用专业园区、“旗舰”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发展。既注重项目数量更注重发展质量,着力引进产业层次高、科技含量大、环保水平高、税收贡献大和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要将项目投入产出比例、土地集约利用、经济社会环境综合效益与项目准入及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挂钩,确实做到宁缺勿滥。

  (三)加强平台建设。以满足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共性需求为导向,以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和公共设施共享为重点,加快技术创新、检验检测、创业孵化、投融资、信息服务、职业技术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行园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和企业化管理,突破制约转型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核心环节。重点建设好新材料研发中心、铅蓄电池技术研究中心、有色金属材料检验检测中心、铅蓄电池材料及电池检验检测中心、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成诚投资有限公司融资能力,创新投融资方式,缓解资金瓶颈,促进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四)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含有价金属工业废物的资源综合利用、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新能源电池、食品、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广CAD/CAE/CAM/CAPP/PDM等技术,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等数字化。支持华信有色、丰越科技、华康新材料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要引进一批高校、科研机构、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来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和提供产品检测服务,深化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完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五)拓展发展空间。“十二五”期间新增土地开发面积10km2,将园区规划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资五产业园向北拓展4平方公里,罗围食品工业园往白溪、下渡拓展2平方公里。在提高现有土地产出效益的前提下,加强园区土地规划调整、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产业集聚和转型发展对用地空间的需求。未来三年园区新增标准厂房面积不低于60万平方米,确保企业生产向多层标准厂房集中,使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在短期内产生良好效益,探索一条通过加强各个管理环节节约用地的新路子,尽可能使用少量土地资源创造最大的产出效应。

[供稿:资兴市统计局刘宗武  何艳]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