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郴州市公众幸福感调查报告

来源: 时间: 2012-11-01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20129月,郴州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全市1500名公众进行了 公众幸福感社会调查。这是继去年之后,第二次开展全市公众幸福感调查。本次调查使用标准问卷,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运用电话随机抽样方式,旨在全面反映全市城乡居民的幸福状况,为市委、市政府加快开放郴州、数字郴州、森林郴州、幸福郴州建设步伐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1、指标简述。公众幸福感是指公众在综合考虑收入、身体健康、家庭和谐、人际关系等主观感受以及对居住地生活、安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交通状况、社会发展信心等客观感受后,对幸福进行的总体评价。本次公众幸福感调查,主要围绕上述主观及客观两个方面挑选总体感觉是否幸福对居住环境是否满意12个指标进行电话问卷调查。

  2、样本构成。本次调查有效成功样本为1500个,以11个县市区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中,既有城镇居民,又有农村居民,既有本地居民,也有外来常住人口,并兼顾了调查对象职业、学历的合理分布,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中男性占55.2%,女性占44.8% 47.9%的受访者受教育水平在高中及以上;43.0%的受访者为农民,11.8%的受访者为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员工;48.9%的受访者月收入介于1000-2000元。

  3、计算方法。首先,根据电话调查结果进行频次分析;其次,按非常幸福100分、比较幸福75分、一般50分、不幸福25分、很不幸福0分进行赋值;再次,计算12个问题的单题分值;最后,按每单题分值占总分值的权重计算出全市公众幸福感百分制得分,亦幸福指数。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郴州市居民主观和客观上对幸福感感受总体评价积极正面,大部分处于良好水平,且与去年相比,公众幸福感满意度总体得分呈上升的良好趋势。从主问卷和背景问卷分析,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从主问卷看。1公众幸福感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从分数上分析,2012年郴州市公众幸福感得分为66.12分,比去年提高2.98个百分点。其中公众幸福感主观感受得分为66.57分、客观感受得分为54.70分,分别比去年提高1.544.22个百分点。1500名被调查对象中,有五成以上选择了比较幸福非常幸福的感受评价。12道公众幸福感主问题,得分最高的是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是否充满信心,为77.62分。评价表明,郴州市总体上是一个让人能够感受到幸福的城市,公众对自身在郴州的生活状态及生活质量都有比较好的评价,幸福感呈上升的良好趋势。

     2012年全市公众幸福感分类得分表

幸福感综合得分

66.12

一、主观感受

66.57

1、总体上感觉幸福吗

67.03

2、对目前的家庭月收入水平是否满意

53.83

3、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满意

67.80

4、感觉家庭生活幸福吗

73.98

5、对自身目前的人际关系和业余生活是否满意

70.18

二、客观感受

54.70

6、对居住地的生活环境(包括住房、绿化、净化、文化等)是否满意

65.20

7、对居住地周边治安状况和社会道德风气是否满意

64.98

8、对目前教育状况是否满意

60.83

9、对当前就业状况(或赚钱机会)是否满意

58.90

10、对当前社会保障状况是否满意

64.72

11、对所在地的交通状况是否满意

68.30

12、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是否充满信心

77.62

   2、公众幸福感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直接关系。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县市区公众对幸福感评价各不相同,公众幸福感指数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并非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县(市、区)公众幸福感较高,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县(市、区)公众幸福感有待提升。 11个县市区幸福感排位依次为安仁县(72.76分)、资兴市(70.92分)、宜章县(68.41分)、临武县(67.31分)、桂东县(66.94分)、桂阳县(66.37分)、永兴县(66.12分)、嘉禾县(65.40分)、汝城县(65.02分)、北湖区(62.20分)、苏仙区(60.45分)。

  3、公众对幸福感的理解主观感受高于客观感受。从调查结果看,全市公众幸福感主观感受得分为66.57分,客观感受得分为54.70分,主观感受高于客观感受11.87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感性认知高于对外部生活环境的认知,幸福感更多的侧重于内心的感觉和情感的感受。

  4、幸福感主观感受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家庭生活。从主观感受的五个问题得分来看,感觉家庭生活幸福的得分最高,为73.98分。其它依次为:对自身目前的人际关系和业余生活是否满意”70.18分、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是否满意”67.80分、总体上感觉幸福吗”67.03分、对目前的家庭月收入水平是否满意”53.83分。从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今社会,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的重视程度更高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

  5、幸福感客观感受中最有动力的是对未来充满信心。从客观感受的7个问题得分情况来看,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是否充满信心一项的得分最高,为77.62分。其它依次为:对所在地交通状况”68.30分、对居住地的生活环境(包括住房、绿化、净化、文化等)是否满意”65.20分、对居住地周边治安状况和社会道德风气是否满意”64.98分、对当前社会保障状况是否满意”64.72分、对目前教育状况是否满意”60.83分、对当前就业状况(或赚钱机会)是否满意”58.90分。这充分体现了公众对市委、市政府发展战略和郴州未来发展给予了较高的认同感,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预期充满信心。

  (二)从背景问卷看。本次公众幸福感背景问卷共设置了8项内容,分别从居住年限、年龄、月平均收入、职业身份、文化程度、性别、居住地域等角度对调查对象进行了分类甄别。从背景问卷回答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1、城镇居民得分高于乡村,增速慢于乡村。城镇居民的幸福感(66.38分)略高于乡村居民(65.91分)。由于政府在房屋租赁、劳动社保、计划生育、教育、公共交通等城市公共资源配置的投入明显多于农村,相比之下城镇居民享受到了更多、更优、更全的公共服务,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城镇居民的幸福感。数据还显示,郴州市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幸福感得分分别比上年提升了3.035.27个百分点,乡村居民幸福感提升速度快于城镇居民2.24个百分点。

  2、男性居民得分高于女性,分值差距加大。男性的幸福感得分为67.11分,高于女性(64.89分),男性与女性幸福感的分值差距由去年的0.61加大到今年的2.22分。这表明,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女性跟男性一样除了面对各种生存压力之外,还要面对和承担来自家庭、抚养孩子等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体会更为敏感,对幸福的追求更为全面。同时,女性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荷显得更为沉重。

  3、不同年龄人群得分不同,呈拱形分布。幸福感,不同年龄段的人给出的答案不同。本次调查数据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幸福感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拱形分布,21-35岁(66.18分)和36-60岁(66.31分)年龄段得分分别高于60岁以上(65.92分)和16-20岁(62.65分)年龄段。青中年群体是社会生活的主力军,收入相对稳定,对来自工作、生活、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幸福感受,在心态上会有更理性、更成熟的理解。因此幸福感分值也比少年、老年年龄段高些。

  4、公职人员幸福感最强,得分提升最快。调查结果显示,不同职业的幸福感分值依次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2.25分、个体私营业主68.12分、农民65.40分、工人及商业服务人员64.85分、专业技术人员(含企业管理人员)63.95分、其他(失业、无业者等)63.0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幸福感最高,比其他(失业、无业者等)高出了9.25分,其提升速度也是不同职业幸福感得分中最快的。分析其原因,这与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优势明显有关,他们的工作、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相对稳定,且容易通过工作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也提升了他们的家庭和婚姻生活的幸福感。

  5、中高学历人群幸福感较强,心理状态良好。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对幸福感的影响依次为:大学69.95分、高中和中专67.81分、初中及以下63.87分、研究生及以上61.61分。结果显示,中高学历人群幸福感分值高于最低学历(初中及以下)和最高学历(研究生及以上)人群,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多层次和合理性。中高学历人群在收入、住房、医疗方面有相对稳定的保障,对幸福感有合理的心理预期。如对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是否充满信心,他们的平均得分为79.46分,感觉家庭生活是否幸福平均得分79.20分,均高于其他学历人群,体现出良好的心理状态。

  6、中等收入群体最幸福,幸福感与收入水平无绝对关系。不同家庭月平均收入人群的幸福感得分依次为6000-800073.01分、4000-600070.36分、2000-400068.07分、8000-1000067.78分、10000-1500065.46分、20000元以上63.89分、1000-200063.40分、15000-2000056.25分。上述得分情况显示,幸福感与收入水平并未呈完全正相关关系。这反映出经济收入是幸福感的重要基础,但不是决定因素,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会遵循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有所减弱。有较为丰厚且稳定收入的中收入人群,更易感受到幸福;高收入群体,或许有更多收入之外的因素困扰,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期望值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幸福感的进一步提高;而低收入人群因处于社会较低层次容易产生较多的负面情感,因而幸福感也是处于较低水平。

  三、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

  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中,排在前四位依次为:健康状况、经济收入、亲情状况、失业就业。从得分情况看,得分最低的三个因素为:对目前家庭月收入水平是否满意(53.83分)、对当前就业状况或赚钱机会是否满意(58.9分)、对目前教育状况是否满意(60.83分)。

  1、健康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最大。近六成的被调查者在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中首选了健康状况。数据说明,生理和心理是否健康与幸福感水平高低呈极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健康是影响公众总体幸福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2、亲情状况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可忽视。三成被调查者认为亲情状况是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之一。这说明稳定的亲情状况、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利于身心健康,可提高人们主观幸福感受。而亲情状况不良或缺失,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不可忽视。

  3、收入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最直接。尽管收入水平与幸福感并不完全正相关,但相对于不断上涨的物价和高昂的房价,公众收入增长显得过于缓慢。人们对于幸福的体验,基本的物质享受还是无法回避的,对物质生活有着最直接的期待。调查中有401人对当前收入状况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达到26.7%

  4、就业和教育对幸福感的影响仍很突出。在当前宏观经济仍未完全走出低谷的大形势下,就业的总量性和结构性矛盾均较为突出,大学生就业难、农民工找工作难、失业率高等问题仍然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调查中有299人对当前就业状况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19.9%。同时对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育收费管理、改进教育方法等方面,公众仍有较高的期待和较强的关注。调查中有257人对当前教育状况感到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占调查人数的比重为17.1%

  四、对策及建议

  1、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在富民强市中提升幸福指数。影响幸福指数的因素固然很多,但经济发展水平无疑是最核心的因素之一,没有物质财富的积累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谈不上居民的幸福感。郴州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成绩斐然,但与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城市相比还有距离。要缩小差距,争当新一轮科学发展排头兵,唯有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才能不断提升综合实力。同时,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重点与一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切实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确保经济总量与人民收入同步攀升,在富民强市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2、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在全民共享中形成发展动力。郴州市近几年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发展很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市民满意度还有提升空间。为此,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是稳定物价,体恤百姓基本生活。二是优化资源,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加大投入,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四是关注养老,扩大养老机构规模。五是完善体系,提供就业创业平台。

  3、强化依法行政管理,在良性互动中凝聚各方合力。一是依法治理力度不能弱。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强化公务员责任意识。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提高执法效能,强化执法监督;二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健全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公众参与等制度,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制度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推动公民有序广泛参与社会事务,通过官方微博等现代沟通平台,创新交流方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4、加大文化教育投入,在文明创新中提升城市品味。倡导以主流文化、先进文化为引导,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整体推进,促进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当前应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为全体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各种休闲设施,营造良好的社区及社会文化氛围。打造特色城市品牌,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品位。

  5、积极引导公众心理,在和谐心态中形成健康幸福观。幸福感脱胎于心理学中关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和研究,引导市民确立符合实际的个人内在价值目标,积极主动地去应对环境的挑战,悦纳自己,形成助人、亲和等良好性格,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内在因素。绝对财富的鸿沟以及职业的差异无法填平,但关注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心理感受,就可以花费最小的代价增加全社会的幸福感。新闻媒体和文化教育部门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教育常态化,引导市民形成科学健康的幸福观。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曾艳]
[审核:陈思]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