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永兴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12-11-1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为有效引导县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永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发展规划、行业扶持政策及信贷投放奖励政策。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促进了县域经济金融协调稳定发展。但由于金融管理体制的原因,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制定分属不同部门,缺乏沟通协调的长效机制,导致金融规划和产业规划出现脱节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亟需增强责任,强化措施,确保金融促进永兴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金融支持永兴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亮点多。1、金融机构增多,金融市场活力增强。永兴县近几年大力推行“金融先行”的发展战略,积极引入各类金融机构,活跃了永兴金融市场,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引进上海农商行作为战略投资者,组建永兴沪农商村镇银行,成为该县存贷款业务增长的亮点。截至20127月底,永兴沪农商村镇银行存款余额2.5亿元、贷款余额950万元,有效的缓解了该县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永兴县银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5288万元,累计发放贷款9426万元。永兴县担保公司累计发生担保业务29笔,累计担保金额12690万元。  

  2、信贷结构优化,支持重点突出。各家金融机构逐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强了对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特别加大对重点行业的支持,力促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力度,20127月底永兴县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28383万元,同比增加34%,其中上半年的新增贷款32560万元,占全县新增贷款的85.12%,一定程度缓解该县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二是加强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今年上半年各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8959万元,占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23.42%,有效的促进了永兴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的发展。三是信贷重点投向到金银冶炼支柱产业,永兴县已经确立五大支柱产业为发展重点,又以金银冶炼支柱产业为主,各家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主动跟进,20126月末,永兴县五大支柱产业信贷余额达156892万元,比去年年底增加35605万元,增幅22.69%,信贷大量的投入,促进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力的支持了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3、尝试金融创新,丰富信贷产品。随着永兴金融机构竞争加剧,近几年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尝试金融创新,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信贷产品,以满足个人和企业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农信社、村镇银行等机构积极尝试金融产品创新,推出了符合县域经济结构特点的信贷产品。例如,永兴信用联社根据当地贵金属冶炼企业多的情况,推出仓储贵金属质押贷款,今年上半年已发放该类贷款1.68亿元,有效的解决了冶炼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县工行推出的商品融资贷款、县中行推出的白银质押贷款、县信用联社推出的增值税周转金贷款、人民银行牵手县人社局推出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贴息贷款等,一方面支持了劳动就业,另一方面支持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4、加强“窗口指导”,协调信贷和产业政策。在当前货币信贷政策整体偏紧的情况下,人民银行永兴支行加大信贷“窗口指导”力度,制定发布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结构的指导意见,定期向金融机构通报各级政府机构的产业政策及动向,以促进地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与国家产业政策保持一致,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改善环境的信贷增长模式。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实体经济贷款及涉农贷款的倾斜,减少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方面的贷款投放,起到了较好的指导效果,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成效大。1、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信贷资金的投入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重要动力之一。“十一五”期间,永兴县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银行存贷款余额增幅较大,促进了永兴经济较快增长。2008-2012年的贷款增速在18%的水平上下波动,同一时期GDP的增长速度基本与贷款增长呈正相关,每年贷款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贷款对经济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在2009年金融危机时,贷款增速达到29.88%,而同期GDP增速达到12.41%的水平。存贷款的持续增加有力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作为经济结构重要的组成部分,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经济结构的优化程度。“十一五”期间永兴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由2008年的16.82%调整为2012年的11%,下降了5.8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特别是第二产业占比由2008年的52.72%上升到2012年的63.98%。工业比重高于全市和全省的水平,永兴经济工业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信贷投向成为促进永兴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紧跟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力的促进了永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速。永兴农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较快。永兴县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该地区农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取得了很好的带动效应。永兴县农业龙头企业由2008年的6家,发展为2012年的17家(2家省级、12家市级和3家县级)。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让龙头企业快速发展,2012年永兴省级和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获得贷款2100万元、2600万元。农林牧渔业信贷投入由5.29亿元增加到12.18亿元,龙头企业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由21.8%上升到38.6%,在信贷资金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永兴县农林牧渔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总产值年均增长13.63%  

  4、新型工业化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已成为永兴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摆脱资源路径依赖的必然选择。永兴通过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五大支柱产业和园区工业,极大促进了永兴工业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冶炼、能源、烟花等五大支柱产业2008年完成增加值51.4亿元,而到2012年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124.9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到63.97%。园区经济爆发式增长,2008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只有6.06亿元,而到2012年园区工业增加值达到3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5.4%。信贷对五大支柱工业和园区工业的投入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促使五大支柱工业和园区工业成为拉动永兴规模工业快速发展的两大“引擎”。  

  二、金融支持永兴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融资渠道较狭窄。调查显示,县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比较传统和狭窄,缺乏必要的创新,外部融资偏好银行。约13%的企业反映融资难度很大,57%的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其中45%的企业是缺乏有效担保。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厂房、设备简陋,且大都分布在农村,土地多是以租赁方式取得,其可作为有效抵押担保的资产和财产相对有限,抵押担保不足,抵押物变现性差,难以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由于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发展滞后,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专门机构少,永兴县担保公司受制于注册资本小,目前尚未与县内银行确定担保合作关系。企业因无法落实担保而被拒贷的比例相当高,造成银行资金闲置。2011年末,永兴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76.53亿元,贷款余额仅25.57亿元,存贷比只有33.41%  

  (二)金融服务不配套。永兴县目前还没有构建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存在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方式落后和融资渠道过窄等问题,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产品还停留在传统的银行信贷产品,永兴金融机构还未能为本地企业提供信托融资、融资租赁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创新型金融产品,使得一批有项目、有技术和有市场前景的企业难以融资最后错失发展机遇。金融服务方式还比较落后,金融机构还只提供存款、取款、贷款和出售理财产品等常规服务,还不能为优质企业提供投资融资一站式的服务出现,难以适应高端客户高端服务的新要求。融资渠道还是集中在银行贷款,受资本市场规模和制度的约束,加之本土企业缺少现代资本运作的理念,永兴企业融资结构呈现信贷融资比重过高和直接融资比重过低的特征。永兴还没有一家上市企业,也还没有一家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融资。  

  三、加大金融支持我县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协调配合,实现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统筹兼顾。金融政策跟不上产业政策调整的步伐,缺少金融支持的产业政策容易陷入有项目无资金的困境,最后影响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强两类政策的配合协调极为重要。一是充分发挥 “窗口指导”作用。地方人民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者和反馈者,肩负着地方金融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可以利用所掌握的金融信息资源,为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出台提供参考意见。通过运用召开金融机构行长联席会议、金融形势分析会和开展信贷政策导向评估等手段,加强对辖内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与信贷政策相匹配的个性化信贷计划,加大信贷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建立政策协调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一个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委员会,组成部门有发改局、经信局等产业管理部门,有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等金融部门,还有各龙头企业代表。使政策委员会成为银政企三方沟通协调的平台,让金融部门及时了解产业变化,也让产业部门及时了解金融变化,最终形成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服务体系,增强企业融资能力。一是完善信用服务机构。鼓励发展信用调查征集、资信评级、信用担保等信用服务结构,形成结构种类齐、业务多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尽快完善人民银行的企业征信系统,为商业银行和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减少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银企融资成本。二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本土金融机构偏少偏弱的现状,除了继续引入外埠金融机构外,还要加快培植发展本土金融机构和准金融机构。探索建立城商行和社区银行、新兴产业政策性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县农村信用联社改制步伐,把更多的金融资源服务于地方发展,提升永兴金融层次,并有效提高存贷比,为永兴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做大做强融资性担保公司。针对永兴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的情况,一方面鼓励现有的担保公司增资扩股,增加资本规模进而增加担保规模;另一方面成立一批政府控股的公益性的担保公司,力争成立一家15亿元注册资本的担保公司,为县内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担保服务,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融资便利。  

  (三)加强融资产品创新,支持地方经济稳健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丰富金融信贷产品,建立银、信、证、保相结合的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商业银行根据企业的特点,积极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文化创意产业版权质押等信贷新产品,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创新信贷产品和信贷服务方式,突破企业融资瓶颈,建立以“永兴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仓储质押贷款和稀贵金属交易所为基础的投融资服务平台,实行差别化利率或贷款贴息,降低融资成本。商业银行为企业提供授信支持的同时,利用银行的资源优势向企业推荐优质的投资机构,为企业引入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应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优秀企业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增强企业短期融资的灵活性和便利性,提高资金运作效率。建立永兴县股权交易托管中心,为企业投资者进行股权估值、股权融资、股权转让等提供交易平台。同时要创造条件让本地龙头企业到境内外进行股票和债券融资,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供稿:永兴县统计局] 
[审稿:陈思]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