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来源: 时间: 2012-12-28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此,本文对郴州市近年来的消费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尝试探讨郴州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有效路径。

  一、从宏观消费结构看郴州市消费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

  (一)从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看全市的消费规模。按照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GDP)由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组成。2005年以来,全市最终消费的总量占GDP的比重都在50%以上,消费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份额最大的需求,但2010年以来最终消费总量占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二)从消费率水平看全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称为消费率,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水平。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经济发展要素诸如电力、能源、交通、原材料等瓶颈制约严重,近年来郴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入大量资金开展项目建设,依靠扩大投资规模来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实力扩张,投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从表2数据分析,2005-2008年,全市消费贡献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56.4%、56.7%、55.4%,消费对经济增长释放出较大能量。2009-2011年,随着投入增加,经济发展加快,消费贡献率下降,分别为50.2%、46.1%、44.7%。郴州消费率保持在44.7%-56.7%之间,远低于世界65%左右的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水平,消费水平相对落后。

  (三)从最终消费支出看全市消费的内部结构变化。2005年以来,全市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结构基本徘徊在76%比23%之间,农村居民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5年的占40.3%降到33-32%之间,城镇居民消费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占59.7%上升到67-68%之间。

  (四)从零售市场规模看全市消费的城乡结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从2005-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09年完成349.9亿元,按销售地区分类市级零售额为176.0亿元,县级零售额为74.6亿元,县以下零售额为98.9亿元,比重由2005年的51:22:27调整为50:21:28,县以下的零售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2010年调整城乡划分口径后,2011年城镇零售额为425.0亿元,乡村零售额为57.3亿元,城镇和乡村零售额的占比由2010年的87.2:12.8调整为88.2比11.9,呈现城镇零售规模扩大趋势

  (五)从限上企业占比看全市消费规模的升级。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和个体户发展的规模看,2007年至2011年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到2011年底,全市限上商贸企业 365家,个体户510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和个体户的零售规模达到219.8亿元,占全部零售额的45.6%,比2007年提高了27.98个百分点,限上零售额占比排全省第三位,仅次于长沙、岳阳。

  (六)从行业分类情况看全市消费结构的变化。在消费品零售额中,零售业一直是全市消费的主力,占据63%以上的份额,2006 -2009年保持在64-66%之间,2010-2011年突破70%上升到75%左右。全市住宿餐饮业比例由15.2%上升到2010年的17.4%之后,2011年下降到13.1%。

  二、从微观消费趋势看郴州市消费转型升级的现实条件

  (一)从城镇居民八大类支出看全市消费发展趋势。从2011年消费结构来看,郴州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为食品支出,其次为交通通讯、衣着、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支出;总体来看,食品消费仍为城乡居民的首要需求,但食品消费支出占比重和增长速度都在逐渐降低。在食品类消费中,衣着、居住、交通和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长较快,居民消费结构从以食品、衣着和家庭用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逐渐向以住宅、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医疗保健、旅游消费为主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发展。

  (二)从每百户家庭耐用品拥有量看全市消费发展趋势。2011年购买的主要消费品、耐用消费品中,逐步趋向高端化、智能化、品质化、快捷化,比上年增长较快的是移动电话、家用汽车、家用电脑、摄像机,分别比上年增加29.92、7.14、14.24、4.06台。

  (三)从恩格尔系数变化看消费发展趋势。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4年的48.1,到2011年恩格尔系数降为37.58,下降了10.3个百分点。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可以看出城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

  (四)从商品零售分类占比变化看消费发展趋势。从行业分类看,2007年占比重较大的几类消费品依次是石油及制品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汽车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占全市零售额的8.07%、2.11%、1.24%、1.05%、0.84%。而到2011年占比重较大的几类消费品则依次为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煤炭及制品类、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分别占全市零售额的14.41%、5.96%、6.36%、5.85%、1.59%、1.13%。

  三、当前制约郴州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一)储蓄倾向偏高影响全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居民消费与储蓄也相应增加。但相比之下,居民消费提升的速度远小于储蓄提升的速度。2011年与2010年相比,全市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降低0.6个百分点,而平均储蓄倾向提高8.69个百分点;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长13.1%,而人均储蓄则增长26.57%。2009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年均增长2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6%,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则年均增长26.57%,这充分反映了居民的高储蓄、低消费倾向。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支出所占增加的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会随着收入增加而递减的客观规律相关,另一方面又与投资渠道匮乏,居民的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较差有关。而储蓄和消费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高储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需求的有效启动。

  (二)居民收入偏低影响全市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消费市场以居民消费为主,居民消费的增长决定了全社会消费的增长,而居民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能力的最直接因素。一方面,郴州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快。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06 元,在全省排第7位,低于长沙、株洲、湘潭、岳阳、衡阳和常德;增长14.1%,增幅在全省排位仅高于益阳、邵阳、张家界和娄底。农民人均纯收入6230元,低于长沙、湘潭、株洲、衡阳、岳阳、益阳和常德;增长19.6%,低于长沙、株洲、怀化和益阳,在全省排第5位。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2011年,我市GDP增长1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1.1%,而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率却分别比GDP低37和31.5个百分点。收入增长长期落后于经济增长,新增财富相当部分用于投资和积累,城乡收入增长缓慢影响居民的消费欲望,使其消费心理趋于保守。

  (三)区域消费不均影响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农村消费品市场由于各种原因,低水平徘徊的局面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改观。从消费能力看,农村消费市场没有足够强大的购买力做支撑,收入水平是制约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直接因素。从人口规模看,我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例达56.7%,但是从市场规模比较,农村零售市场占份额不到12 %,农村市场所占的份额与农村人口严重倒挂。

  (四)商品物价上涨影响消费结构转型升级。2011年,郴州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上涨5.5%,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与长沙、常德、益阳并列全省第二位。消费品价格上涨6.5%,非食品价格上涨3.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8%,工业品价格上涨4.0%。八大类价格全面上涨,消费价格总水平全年高位运行。物价的上涨,直接影响到部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开支,对人们的消费心理造成负面冲击,进而影响消费的持续增长。

  (五)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影响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截至2011年12月末,郴州个人消费贷款比年初增加13.7亿元,但个人消费信贷余额占银行信贷余额的比重仍不到11.25%。郴州的消费信贷发展不平衡。一是地域发展不平衡。消费信贷投放城市多于农村,截止2011年末,个人消费信贷余额5.20亿元,其中市辖区的个人消费贷款总和为 3.45亿元,占比为66.34%,全市另外9个县域的个人消费信贷总和为1.75亿元,只占总额的33.65%。二是消费信贷机会不均等。消费信贷条件根据消费信贷的特征,只能以消费者信用、偿债能力为依据。而目前郴州信用监控制度仍不完善,对不同户籍、职业、年龄等消费者的信用难以长期持续监控,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贷款提供方常常将职业、年龄、户籍等作为消费信贷条件,从而造成不同职业、年龄、户籍的消费者享有的消费信贷机会不同,能取得消费信贷的人数不多。

  (六)商品市场交易不活影响全市消费转型升级。2011年全市亿元以下市场232个,排全省第五位,市场个数少于长沙、株洲、衡阳、永州。亿元市场21个,排全省第六位,亿元市场个数少于长沙、株洲、衡阳、常德、怀化。2011年全市亿元市场成交额658594万元,排全省第10位,仅高于益阳、永州、湘西和张家界。

  四、郴州消费转型升级的前景展望

  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随着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郴州的消费市场将继续呈现适度活跃、平稳发展的态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是从政策因素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消费增长。近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最近召开的党的十八大在部署工作任务时特别提出要建立扩大居民消费尤其是农民消费的有效机制。在这些有利政策的推动下,郴州居民消费水平将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趋势。二是从收入因素看,201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9.6%,分别快于全省0.3和2.8个百分点,收入的稳定增长,为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从消费结构看,以汽车、住房、教育、健康和旅游为代表的城镇居民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以及以家用电器为主的农村居民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将成为较长时间内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四是从消费动力看,新增人口增加与城镇化进程加快,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带来刚性需求。2011年,郴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8‰,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43.3%,每年因人口规模的扩大及结构的变化, 将为消费增长带来刚性需求。农村市场的潜力在逐渐释放。全市有近六成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如果农村人口的大部分能达到一般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那么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是巨大的。据测算,目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大体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5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按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3倍计算,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另外,农民进城打工也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促进部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推动消费增长和消费结构变化。

  五、推动郴州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

  (一)完善消费政策,扩大城乡居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规模。在目前内需不足的情况下,尽快采取积极的消费政策,尤其是继续培育汽车、住房、教育、信息、健康和旅游等消费热点,扩大热点消费规模,加快热点消费增长,让“钱少者敢消费、有钱者愿消费、富裕者乐消费”是加快消费升级拓展最必要、最得力的调控措施。

  一是完善住房消费政策。在打击投机性购房、限制投资性购房的基础上,针对高、中、低不同收入人群,完善不同层次的购房需求政策,满足“无房者购房、有房者选房、有条件者换房”的住房消费和升级需要。在扩大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供给的基础上,鼓励有经济积累条件的居民改善住房品质,加快住房升级换代,同时加大吸引外地居民来郴购买休闲高档住房和别墅的宣传促销力度,加快推进郴州房地产业的外向度。

  二是完善汽车消费政策。规范汽车市场秩序,简化购车手续,简化新车购买和二手车购买税费,清理车辆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收费,降低汽车消费门槛。简化汽车消费贷款程序,放宽担保条件,降低首付比例,延长换贷期限。加速发展和改造城市交通环境,加强停车场建设和住房车库建设。加快公车改革,取消公车、班车所有制;将交通费补贴到个人,刺激个人购车。可以预见,只要汽车消费政策趋于宽松,同时调整各项不合理的价外税费并使之能让消费者基本接受,我市汽车市场的潜力仍将是巨大的。

  三是完善教育消费政策。充分利用全民族重视教育这一有利条件,加大对适应市场和就业需求的教育投入,满足多层次教育需求;放宽教育市场准入范围,大力发展民办学校和私立学校;切实加大对高校收费和对民办培训机构收费的监管力度,营造良性的社会教育环境;积极发展民间商业教育培训,如女性美容美体培训、育儿家教、舞蹈体育健身培训等,如中老年人琴棋书画培训等。

  四是完善旅游消费政策。继续营造郴州人游郴州的氛围和环境,在景点门票、酒店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方面对郴州市民实行优惠政策,刺激郴州人假日郴州游、节日郴州游、亲朋组团郴州游,并带动影响外地游客和境外游客来郴州休闲旅游和度假。

  (二)改善消费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生存型和小康型消费品质。城乡居民生存型和小康型消费是消费需求占比份额较大且消费稳步增长的主体力量,要积极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确保城乡居民生存型和小康型消费的稳步增长。

  一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要继续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防止价格欺诈行为,使人们能放心大胆地消费;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保障体系、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品牌标识认证体系、社会监督举报体系、质量监管责任体系、质量安全法规体系。凡是在市场出售的商品,都能够通过商标或电子标签,迅速查明该商品的主要信息,以便于消费者监督。要倡导建立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二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大力培训企业、商业部门和一线的服务人员,提高商贸流通业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质量,在微笑服务、热心服务的基础上讲求诚信服务和细节服务,提高消费者在郴州消费过程中的愉悦感和幸福感。要大力发展个性化服务和品牌化服务,在普及化消费服务的基础上建立高端化消费服务的机制和人才队伍。

  三要健全基础设施环境。在城市建设中要注重长远规划、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好方便出行和消费的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如城市停车场、各类商业网点、医疗网点、健身娱乐网点等都要从方便市民的角度进行统筹规划。要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旅游景点直接对接长途汽车站、火车站、高铁车站的交通建设和专线直通车的力度,构筑兼具快捷便捷和品质品位的旅游休闲交通环境。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推进“村村通”公路提档升级,消除电视、通信等信号盲区,让城市和农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进一步融合活跃。

  四要提升商品交易市场档次。针对全市亿元商品交易市场偏少,特别是亿元市场成交额偏少的落后现状,要加大市场建设。一方面要加强商品交易市场基础实施建设和交通建设,方便买卖双方进货出货,方便交易市场商品展销,方便贸易人员生活起居;另一方面要大力度建设专业商品市场,规范商品成行成市,提升商品交易市场的规模和档次。

  (三)更新消费观念,改善城乡居民服务型消费环境。服务性消费支出是人们用于支付社会提供的各种文化和生活方面的非商品性服务费用,服务性消费水平的高低既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又反映了人们对社会性服务的需求程度以及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服务性消费均超过商品性消费。营造氛围,引导我市城乡居民更新消费观念,提升服务性消费占商品性消费比重是促进居民消费潜力发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要丰富餐饮消费,促进饮食消费大众化和品质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引导全市餐饮企业适应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饮食习惯的变化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进一步丰富餐饮经营,打造郴州特色餐饮文化。要注重餐饮消费品牌和品质建设,提升公务、商务餐饮接待的品质。要善于扩大餐饮消费影响力,做活做大喜庆喜宴餐饮消费规模。

  二是提升居住消费品质。适应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环境和美化亮化绿化宜居的需求,大力发展建设小区配套的教育文化、休闲娱乐实施,大力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和安全保卫,要大力发展装饰装修业、保洁业、绿化业和相关配套消费设施,提升郴州各类生活小区宜居环境品质。

  三是促进文化体育服务消费。近年来我市提出要建设文化大市和体育强市,要加快把文化和体育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的步伐,要以政策促动、活动推动、载体联动等形式,营造文化体育消费环境和加大我市文化体育消费份额,推动我市向文化产业强市和体育产业强市迈进。

  四是加快生产性服务消费的步伐。随着全市新型工业化的大力推进和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适应生产性服务的物流、金融、保险、营销、广告、会计、统计等行业服务消费有着极大的需求和潜力,要积极促进行业发展和行业规范,推动和拓展生产性消费服务。

  (四)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慢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慢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是长期以来影响消费升级的主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是扩大消费需求和加快消费转型升级的直接动力。

  一是努力扩大就业和积极鼓励创业。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困难群体再就业援助制度,促进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要继续积极鼓励创业,大力弘扬创业精神,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全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收入,加大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投入力度,以农产品质量化、品牌化为重点提高农民种植收入,以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为核心推进农业化现代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非农收入水平。

  二要合理调整分配格局和加快税制改革。在收入初次分配环节提高个人收入比例,再分配环节明显提升用于公益性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比例;加大税收调节力度,通过合理确定起征点,对高收入人群体提高所得税征收税率,对中低收入群体实行减免税等手段调整收入差距;

  三是建立收入增长机制和完善各类补贴机制。加强对企业职工工资的管理,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严格监督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或给予城乡低收入家庭物价补贴。

  四是加强垄断监管,促进行业有序竞争。放宽一些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引入竞争机制,逐步消除行业垄断,促进资本在行业之间的合理流动和有序竞争,以及行业之间平均利润的形成。

  (五)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强城镇化对消费升级的拉动力。城镇居民的消费普遍高于农村居民的消费,城镇化率对消费增长的拉动力也被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大力发展城镇化是全市消费升级的重要拉动力。

  一是中长期规划和当前建设有效结合,有序推进城市扩容提质。要注重把全市2020年规划和2010年规划与“十二五”发展规划有效结合起来,加快开发建设力度,拉开城市骨架,加大产业园区和新城区“五通一平”的步伐,为加快推进城市化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注重规划次中心区和小城镇建设,形成梯度城镇群发展的态势。释放次中心区和小城镇的消费潜力是当前全市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要高度重视次中心区和小城镇的基础实施、居住环境、教育文化等消费环境建设,为农村居民向乡镇、县城乃至郴州市区购房、就业、求学、经商等提供良好居住环境。

  (六)加快产业转型,推动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对消费结构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高科技的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从而不断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就会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应该合理引导消费需求,提高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的比重,并把消费需求引导到优化消费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方向上。

  一是必须特别重视发展农业,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要在稳定粮食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水果、蔬菜生产,大力发展饲料生产,促进畜牧业、水产业的发展;要加速发展畜牧业,着力调整其内部结构;要大力发展牛羊草食动物,发展禽类生产;要加速发展水产业,满足水产品营养价值高的食物消费需要。

  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合理调整工业内部结构。要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加速发展食品加工业,促进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饲料业的发展,促进整个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在考虑吃、穿、用物品消费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和外贸出口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日用品工业,促进轻工业结构调整;要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适应居民生产生活消费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的需求。

  三是顺应人们消费需求变化趋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是提高全民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基础;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提高全市第三产业竞争力的抓手;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产业,是提高全市亲和力的载体;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提高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消费效果,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要稳定发展房地产业,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罗玉辉 徐建萍]

  [审核:陈思]

  [责编:周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