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郴州市消费品市场发展充满挑战的一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向复杂,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郴州市按照“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总体要求和“一化两城三创四大”的总体思路,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挖掘消费潜力,活跃消费氛围,促进了消费品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2年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特点
(一)零售总额创新高,四季度呈回暖趋势。2012年,郴州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6亿元,同比增长15.1 %,总额是07年的2.3倍,比09年增长58.7%,继2010年突破400亿元后跨入500亿元行列。分季度看,四个季度累计增速分别为16.3%、15.6%、14.8%、15.1%,同比分别回落0.3、0.6、1.1和1.3个百分点。进入三季度后,消费品市场逐步趋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从一季度增长16.3%下降到二季度的15.6%;但在9月份之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从三季度的14.8%,上升到四季度的15.1%。全年消费品市场呈现出上半年“稳中趋缓”,四季度则呈“缓中回升”的运行特征。
(二)城乡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区域消费协调发展,。2012年,郴州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92.1亿元,同比增长15.2%,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63.5亿元,同比增长14.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比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呈现出城乡市场发展差距缩小的态势,城乡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快。郴州市11个县市区的消费品市场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增幅保持在15.1%~16.0%之间,增幅最高与最低差距由上年同期的4.2个百分点缩小到0.9个百分点,区域消费协调发展。郴资桂和郴永宜两大区域支撑明显,2012年这两区域共实现零售额484.4亿元,同比增长15.0%,占郴州市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7.3%,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三)促消费政策效应凸显,文化消费快速增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消费理念不断更新,消费层次也在不断提升。金银首饰、高端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化妆品、高档服装等商品销售继续成为消费市场的热点。2012年,全市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长37.4%;化妆品类零增长23.5%;汽车类增长29.2%。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会各层面积极构筑文化发展的环境和平台,居民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提升。2012年,全市书报杂志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和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幅分别为37.7% 、22.2%和31.1%。
(四)限额以上单位增势强劲,引领市场发展。2012年,全市纳入限额以上统计的商贸单位达955家,比去年末增加51家。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占郴州市零售总额的47.3%,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有力地推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5亿元,增长32.9%;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15.5亿元,增长18.2%;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5.8亿元,增长19.9%。限额以上单位的大幅强劲增长有力支撑了郴州市消费品市场的平稳发展。
二、2012年郴州市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环境复杂依然制约消费。作为再生产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消费的发展情况必然受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前郴州市经济在被动影响和主动调控的共同作用下呈现增速回调的状态,加之前期消费政策影响刺激下部分消费提前释放,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2012年虽然物价涨幅明显回落,但价格总水平并没有下降,对中低收入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影响比较大,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抑制作用。从长期看,物价上涨的累积效应,加大了居民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家庭保障性支出方面的压力,导致消费意愿降低,即期消费下降,最终将抑制广大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降低消费需求。
(二)石油制品类重要领域消费回落。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分类情况看,受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政策的退出以及成品油价格波动和中石油郴州分公司大客户锐减等因素影响,石油制品类商品消费降温明显。2012年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累计零售额为72.4亿元,同比增长4.6%,低于郴州市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拉低郴州市2012年零售额增幅0.4个百分点。
(三)消费热点商品升级趋缓。近年来,在消费升级、政策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家用电器、汽车、金银珠宝等商品的零售额都曾快速增长,成为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的活跃剂。2012年,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商品中,增速超过30%的仅有5类,超过20%的也只有9类,消费品市场缺乏快速增长、带动力强的热点商品。从居民消费结构来看,城镇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已趋于饱和,进入更新换代消费阶段;广大农村在家电、汽摩下乡政策助推下,已得到较快增长,有消费能力家庭对消费升级的需求逐渐完成,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有所放缓。
(四)网购对传统消费模式增长造成冲击。近年来,网络购物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足不出户完成各种购物迅速在年轻人中普及流行,甚至影响并传播到一些中青年购物群体,网上购物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分流了相当一部分消费群体。由于购物方式和购物场所地理位置的改变,对传统的进店销售模式产生极大的冲击,部分购买力外流对网络交易发展相对落后的郴州市消费品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全市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幅较上年分别回落3.2个和10.3个百分点。
三、2013年郴州市消费品市场运行预测
展望2013年的消费形势,党的十八大和各级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将加大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提升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一系列宏观政策取向,无疑将为进一步激活郴州市消费提供更为有力的政策环境。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企稳回升,国家提升中低收入者收入的利好影响,以及郴州市一系列的扩大消费政策的助力,必将继续提振郴州市消费者消费信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2013年郴州市消费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趋势。
四、进一步促进消费品市场增长的建议
(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一方面可以带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消费需求,为内需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着力完善城市布局和形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城区为依托,促进城镇的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郴州的地理优势,大力构筑流通产业平台,下大力气建设与郴州经济社会发展规模、层次和功能相匹配的市场网络,当前尤其要加快推进万华岩农产品批发市场、郴州汽车市场、废旧物资回收交易市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钢材市场等5个大型专业市场的建设,加快槐树下、白露塘、高壁等3个综合大市场和步步高(郴州)中心城、罗家井、东风、武广、白水、东河等6个市级商业综合体的建设,从而形成与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相协调的增值率高、辐射面广、开放度高的市场网络。
(二)培育重点企业,不断扩大限上单位市场规模。要继续做大、做强现有限额以上单位,充分发挥现有限额以上企业(个体)的龙头作用,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引导其规模发展,为郴州市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持续增长提供保障;要重点培育一批限额以上企业,形成新的规模零售额增长点,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要积极引进信誉好、实力强的知名企业和品牌企业,参与郴州市市场竞争,提升消费品位。
(三)大力发展服务业,扩大旅游文化服务领域消费。随着郴州市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居民具备扩大服务性消费的休闲时间和支付能力,应采取措施切实扩大服务性消费。要积极开发郴州市旅游资源,认真落实文化产业扶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和产业扶持引导相关产业发展,为居民扩大旅游和文化消费提供丰富多样的供给保障。要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推进旅游“五个一”工程和“十大旅游精品”建设,打造旅游强市。餐饮消费是郴州市消费需求市场中发展较快的行业,在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等方面的拉动作用逐年加大,要精心做好郴州土菜这篇文章,着力打造餐饮经济产业链并逐步推进与湘菜产业的大融合,增强郴州餐饮企业的总体竞争力,从而引导和带动郴州市餐饮消费市场快速增长。要进一步促进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引导电子商务普及运用,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要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信用体系,进一步探索建立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数据库与信息发布平台。
(四)改善居民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努力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要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健全现代消费品营销体系,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的便利性。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消费、安全消费。要继续加大市城区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力度,农贸市场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菜篮子工程”、“市长工程”、“民生工程”和“就业工程”。要加大投入,逐步达到农贸市场净菜化、净菜市场超市化、所有市场标准化的发展要求,同时还要在居住人口比较集中的生活小区,建设一批生活超市,直接近距离服务广大市民。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李江英]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