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市委市政府秉承“以民为本,民生为重”的工作宗旨,在2004年以来实施为民办八件实事的基础上,从2011年起通过连续两年大力推进“民生100工程”建设,全市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进一步彰显了民生事业在政府工作的重要地位。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卓有成效地推进为民办实事工作,本文拟简要分析近两年来“民生100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工作建议,供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一、近两年全市“民生100工程”取得的主要成效
“民生100工程”是2011年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部署的重要工作,也即从2011年开始,用1-2年时间,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扶贫、移民、住房、环保等民生领域,总投资超过100亿元,实施100多项民生项目建设。2011年在省定32项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市里增加考核指标77项,共109项为民办实事考核指标任务;2012年在省定项目17项为民办实事的基础上,市里增加考核指标83项,共100项为民办实事考核指标任务。通过这两年的努力,主要取得十个大的方面成效。
(一)交通水利大建设。2011-2012年,全市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完成农村公路和建设干线公路1960.85公里,改造危桥和渡改桥54座,创造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郴州速度”;开展“水利建设年”,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7座,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个,城市防护工程12个;河流水渠绿化599公里,大中型水库绿化1.5万亩。
(二)农村环境大变样。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两年解决41.9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改造行政村配电网290个,农网改造升级13万户;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村208个,建设新农村示范村40个;创绿化示范镇62个、示范镇村216个。两年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工程6143套,新建农村沼气池9097口;完成移民避险安置搬迁1078人。两年新增通电话自然村287个,新增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317个。
(三)城市基础大提质。两年来,全市新建、改造公园(游园)47个,市中心城区绿城攻坚植树320.9万株;开展“点亮郴州”行动,城区路灯安装率100%、亮灯率达98%;完成改造背街小巷40条,实施城中村改造30个,拆除违法建(构)筑物90万平方米;建成封闭式垃圾站74个,公厕102座。2011-2012年,全市完成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7%、城镇污水处理率85%、污水管网疏浚206.5公里;新建中心城区路外停车场12000平方米,路内停车场871个,货运停车场1个,逐步缓解停车难问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四)数字郴州大发展。2011-2012年,全市新建WIFI热点覆盖650个,县处级政府单位及中省驻郴企业全部实现信息化,198个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新建农村3G站100个,新增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40个,新建城市光纤小区200个,光纤入户7.5万户,完成2012年TD-SCDMA扩容工程100个;安装城市治安电子监控系统377个,数字城管步伐加快。
(五)义务教育大加强。两年来,全市创建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88所,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43所、完成校舍安全工程项目100个,完成中小学校舍防雷工程64所;完成师范生公费定向培养558名、完成2138名学生资助工作,大幅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
(六)文体设施大投入。2011-2012年,全市建成2122家农家书屋,提质改造10个县级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393个乡村文化站,所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均向群众免费开放,为城乡居民免费放映电影74224场,送戏下乡1658场;建成全民健身工程项目39个,全民健身路径项目21个。
(七)社会保障大提高。2012年,全市统筹地区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76.44%,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社会养老实现全覆盖、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达100%。农村五保户对象在县乡级新农合定点机构住院实行基本医疗费全免。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229.49元和100.27元。两年来为贫困残疾人免费装配假肢309例,贫困残疾人无障碍实施改造464户。100%完成农户住房和灾后基本生活救助统一保险,完成慈善“十百千工程”2183人。对城区低收入群体生活实施一次性价格补贴覆盖面达100%。两年新增居家养老试点社区24个,改扩建乡镇敬老院59所。两年共开工建设廉租住房30249套、公共租赁住房17416套,农村危旧房改造42498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8000户。
(八)便民条件大改善。2011-2012年,全市完成尾矿库治理37个,建设城郊治安岗亭33处,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中心12个;建设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35个,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903件。全市两年建设规范化价格服务站点81个;全面完成所有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建设任务;所有乡镇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全市202个乡镇全部建成食品药品监管站,完成乡镇(街道)“政务小超市”建设,建设标准化农家店1420个,完成城区农贸市场提质改造23个。
(九)城镇居民就业大增加。积极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下发了《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保障园区企业用的意见》(郴政发【2012】3号),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两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28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达100%,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8850万元,新添置公交车50台。
(十)农村致富增收能力大增强。2011-2012年,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9个、现代农业示范区17个、“菜篮子”基地建设26个、专业菜地6200亩,创建粮食高产区12个,建设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33个。两年共派出4952名科技人员下基层开展科技指导,切实增强了群众致富增收能力增强。完成移民培训6530人次,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437人,实用技术培训5093人。
二、当前实施“民生100工程”需要高度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民生实际需求仍远大于计划。尽管全市“民生100工程”实施两年在宽领域多方面惠及百姓,但是民生领域一些涉及老百姓吃、穿、住、行项目的改善需求远远大于计划。如据交通部门反映,前两年已经实施的通乡通村公路项目,全市还有98个村没有通水泥路,且通乡公路存在许多断头路,不少通村公路没有通达人口密集处,通达深度不够。据气象部门反映,中小学校舍防雷工程项目,2012年安排55所学校,但实际还有很多学校没有安装,其中还有很多学校曾经受过雷击,该项目继续纳入且加大力度很有必要。随着人民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强烈,我市居民对相关企业单位“煤改气”、“煤改电”等反映仍很强烈。
(二)工程类项目报批程序仍需简化。2012年,全市“民生100工程”有相当部分是安排工程类项目,大部分工程类项目反映施工审批程序繁杂而影响工程。如市教育局的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项目,从选址、规划到招标,即使一路畅通也要4个多月,极大制约工程进度。又如联通公司的基站建设项目,由于电力引入和施工爆破等审批程序繁杂,给工程进度造成较大影响。
(三)部分项目计划下达迟、资金到位慢。部分项目计划下达迟,等细化目标到县区,时间过了一半。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当年7月才下达计划,经过一系列招标准备及招标程序,到9月底才能开工。大部分“民生100工程”项目是省、市、县几级配套的,我市贫困县较多,经济发展不平衡,新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高,往往因配套资金到位慢,导致项目进度跟不上和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特别是桂东、汝城等国扶县,实事项目上级配套资金占比大,资金到位慢很大程度影响目推进力度和工程质量。据两区中心城区幼儿园建设和市本级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建设这几个项目反映,上级配套很少,资金缺口很大。空白乡镇邮政所建设也存在资金到位慢,不少乡镇新建邮政所没有完全达到《湖南空白乡镇邮政支局所补建设计方案》标准。
(四)项目环境不优影响工程推进。大部分工程类项目征地拆迁难度较大,不同程度存在阻工和敲诈勒索现象。比如中小学校合格校舍建设、保障性住房和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新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对行政征地拆迁行为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相应增加了项目启动难度,从而影响工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存在配合程度不够,对实事项目的收费没有开设“緑色通道”。有的需要多个部门支持配合的项目没有完全形成合力而导致延误时间和增加建设成本。
(五)人才支撑不够影响项目效益。很多政策类实事项目完成之后,马上需要相应的专业队伍推进实施才能发挥效益,但相应专业队伍的稳定机制和素质提高有些滞后。比如农家书屋的管理,县市区图书馆和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经营,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执法能力。这些稳定在乡村一级专业人才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实事效益的发挥和延续。
(六)项目后续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随着民本民生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有些建设项目后续管理难度较大。如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完成之后,解决了农村五保对象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但敬老院的管理人员均由各乡镇聘请,没有正式编制,未列入财政供养,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感得不到保障。农村沼气项目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比例,但目前管护人员少、队伍不稳定,如不积极采取措施,那么极有可能出现建好的沼气池因管理不善而闲置。
三、继续推进“民生100工程”的工作建议
(一)项目申报要务实。收入不断提高、居住不断改善和就业不断提升始终是民生之本,出行便利、饮食卫生和有病能医始终是民生所依,产业升级、生态环保和社会文明始终是民生所向!在2013年省定21项实事项目的基础上部门申报实事项目,要结合部门的行业特点,立足群众最需要、最紧迫、最直接的问题立项,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为百姓办成事、办好事、办实事。
(二)工程质量要过硬。以质量定时间,确保民生项目工程质量既达到上级施工要求,又经得起时间检验,要坚决杜绝出现豆腐渣工程。以实效定项目,注重现实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坚决杜绝没有实际效益的“应付和交差”工程。
(三)部门配合要紧密。一是工程类项目的审批程序尽力达到规范简练。做到既符合办理程序,又有简化办理手续;二是对同一实事的收费标准要统一和公开。涉及退费的工作程序尽量简单快捷,可采取少收或免征的方式让承办部门减少成本和减少环节;三是在“民生100工程”中涉及实事项目多的部门要加大领导和协调的力度。如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涉及80%实事的立项审批和资金拨付,必须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和强化效率。
(四)后续管理要完善。一要落实工程类项目的资金扫尾和质量监管。避免实事项目成为烂尾工程和豆腐渣工程;二要落实管理类项目的机构、人员、技术和经费等具体问题。确保办好的实事可持续让群众受益;三要加大实事公开公示力度。确保“民生100工程”的受益面公平公正。
(五)政策宣传要到位。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民生100工程”的宣传力度。要重点加大对工程类项目宣传力度,优化施工环境;要加大对政策类实事项目宣传力度,让群众最大程度感受和享受政策实惠;要加大对实事承办单位干部职工宣传力度,增强推进“民生100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徐建萍]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