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2013年一季度劳动就业形势分析

来源: 时间: 2013-04-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2013年一季度,郴州市各有关部门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大力实施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开展各类活动,就业工作取得较好进展。但由于受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全市就业形势喜忧参半。

  一、劳动就业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基本情况。一季度,全社会从业人员规模继续扩大,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截止3月底,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310万人,同比增长1.93%。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34.02万人,增长6.85%。在城镇非私营单位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0.14万人、13.33万人、20.55万人,分别占全部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比重的0.41%39.18%60.41%;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 36.22万人。其中私营企业1.14万户,从业人员20.52万人,分别增长11.39%9.5%,个体工商户9.51万户,从业人员33.51万人,分别增长10.63%8.73%。全市新增个体私营3174户,吸纳就业人员1.56万人。

  3月底,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1.33%。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0.57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1.88%,就业困难对象就业人数0.25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36.16%。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93.1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2万人。完成职业培训人数2.18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和失业人员登记办理率均保持100%;城镇登记失业率3.96%,控制在4.5%以内。

  (二)主要特点

  1、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明显增加。近年来,郴州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等为农民工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市劳动部门切实加强与在建项目业主的沟通联系,引导和鼓励项目业主和施工单位大量招聘返乡农民工目前已有7万余名返乡农民工在重点工程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中实现了就业。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兴起,也让更多农民愿意自主创业增收提供了便利。据工商部门统计,一季度全市有农民合作社1500户,出资总额167496.92万元,吸纳从业人员20079人,同比分别增长54.32%、89.48%、40.58%

  2、园区企业用工需求大幅增长。春节后,全市园区各企业开工生产,用工需求迅速增长。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数需求量大,达22万人,比上年增长7个百分点。随着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步伐不断加快,市区工业园区企业规模从200多家发展到984家,职工人数达12.5万人。据劳动部门对全市大部分企业监测表明,企业员工返岗率仅为70%,由此造成用工缺口较大,用工需求急遽增长。如台达电子、华录数码、骏峰微电子、格瑞普、炬神电子都存在一定数量的用工缺口。

  3、私营及外商企业用工需求较为旺盛。据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供求监测数据显示,全市一季度私营企业用工需求达1.57万人,占全部企业需求人数的31.16%;在郴港澳台投资以及外商投资企业需求人数占全市总需求人数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8%上升到20%,提高2个百分点。其主要因素:一是全市创业热潮持续升温,各项政策支持私营企业做大做强,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用工需求随之增加;二是郴州加快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开放城市,城市环境、交通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有力地吸引了港澳台及外商入郴投资发展。

  4、产业工人、家政服务及导游成为就业市场宠儿。据劳动部门统计数据表明,1-3月,在全市登记的52435岗位需求中,制造业需求量最大,达10823个岗位,占比重的20.6%。全市今年机械加工工人、家政服务人员、社会和居民服务人员、导游、力工等职业供不应求,求人倍率分别为3.793.142.922.351.61(求人倍率=需求人数/求职人数)。而文秘、出纳、会计等行政财会人员则处于供大于求状态。其主要原因:郴州产业结构主要以电子、冶炼为主,劳动密集型企业偏多,因此对一线操作工的需求相对较大,而岗位劳动强度大、工资待遇偏低的年轻人不愿干,年龄偏大的又干不起,造成求职者相对较少。随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家政、社区服务理念逐渐深入,服务要求不断提高,但受传统观念、服务技能等方面因素限制,家政服务行业用工缺口较大。高铁经济带动下,三创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旅游业发展来势较好,来郴旅游人群大幅增长。如宜章莽山风景区1-3月共接待游客107.71万次,同比增长11%。接待入境游客2.49万人次,同比增长63%;郴州东江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1-2月营业收入达31万元,同比增长2.95倍。旅游业的火爆,大大提高了郴州导游职业的需求度。

  5、住宿餐饮行业就业吸纳力有所减弱。郴州积极响应中央大力倡导的厉行节约号召,全民兴起“光盘行动”,酒店餐馆消费有所减少。据全市一季度住宿餐饮经营状况及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及工资统计报表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住宿餐饮行业营业收入1815.4万元,同比增长13.2 %,比去年增幅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营业额1421.16万元,增长13.6 %,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为3850人,同比下降13.82%。尤其是星级酒店,如雄森一季度营业额减少87万元,同比下降5.6%;华天营业额减少795万元,同比下降35.2%

  二、当前劳动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偏少。据了解,全市今年有应届大中专毕业生4万人左右。其中,湘南学院3386人,职业技术学院1422人,本地中专职业学校1.6万人,在外就读的郴州籍大中专毕业生1.5万人。从有关部门监测显示,截止2月底,在应届毕业生中,已有就业意向的人数仅为10%

  (二)新成长失业青年占比较高。“90新生代劳动力进入人力资源市场,他们注重个性发展、要求高薪待遇、讲究务工环境、渴望到外面闯世界,但又不能吃苦,职业诉求与企业能够提供的职位薪酬有一定的差距,造成这部分就业群体的不稳定性。据调查了解,一季度进入求职市场的新成长失业青年为1.25万人,占全部求职人数的25.86%,同比增长1个百分点。而招聘中达成就业意向的人数却并不理想。

  (三)工矿区下岗人员就业难。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不少工矿企业减产甚至停产破产,一季度,全市停产工矿企业有35家。目前,全市独立工矿区共有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这部分人员一般以40岁以上为主,且基本无专业技术,再就业的难度加大。

  (四)劳动技能型人才缺口大。长期以来,制造业一直是推动郴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新型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据统计,一季度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需求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00人,在其他职业人员需求同比普遍下降的情况下,技术人员需求人数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同时,从技术等级分组监测供需状况看,包括初级技工在内的每一个等级求人倍率均超过1.65,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求人倍率达5.47

  (五)园区企业员工稳定性差。近年来,郴州园区产业发展较快,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能源、建材、化工、有色金属、加工制造等产业集群,用工需求量不断加大。但由于企业之间薪酬、工作环境差异等因素影响,园区内员工,尤其是熟练工及高技术工人经常在企业间非正常流动,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及发展。据调查了解,近期金贵银业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外流到园区内工业性质相近的金旺铋业。类似情况在其他企业间也时有发生。此外,个别企业不得不招用高职院校的实习生来弥补用工缺口。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如果长期循环的话,将对稳工带来很大的影响。

  三、影响一季度劳动力就业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条件

  1、政策落实促进就业。为尽量减弱国内外经济下行大环境压力的影响,郴州结合自身实际,先后下发《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保障园区企业用工的通知》(郴政发[2012]3号)、《关于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郴政办发[2012]15号)、《郴州市促进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实施意见》(郴政办发[2012]50号)、《郴州市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郴政办函[2012]274号)、《关于市本级2012年度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工作的几点意见》、《2013年全市公共就业和公共人才服务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关于举办失业动态监测培训班的通知》等十多个文件通知。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确保就业稳步推进。

  2、多上项目拉动就业。2013年,全市安排重大项目779个,总投资3780亿元,年度投资1031亿元。截止315日,全市新开工重大建设项目155个,开工率50.8%。同时,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企业和项目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项目进产业园区。各类项目的上马大大增加了全市就业岗位。

  3、优质服务扩大就业。一是提供优质服务,激活劳动力市场。建立就业信息员制度,市、县、乡、村(社区)四级配备1—2名就业信息员,每家企业配备1名用工信息员,在人力资源市场开辟求职小超市大力开展春风行动力破节后用工难题。今年2-3月,全市共举办50场现场招聘会,有2000家企业参加,提供近10万个就业岗位,极大地推动就业工作的开展。二是创新服务载体,促进就业信息有效对接。如资兴为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要,投入500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工程,每年培训技能型人才与劳动力1.5万人;永兴采取三个一的工作措施,深入到全县各个村组进行面对面宣传,着力化解企业招工难、求职者找好工作难的问题。三是创新培训方式,破解技能培训难题。鼓励各县市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培训,降低学员培训成本,拓宽就业渠道。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招工、培训、就业三位一体的培训。积极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企业和项目特点,结合院校专业和师资资源,强化对接服务,采取长训、短训、轮训等形式为本地企业培训所需技术、技能人才。四是加强宣传引导,树立正确的求职择业价值观。通过新闻宣传、讲坛讲座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提高新一代务工人员自我认知,树立先就业、后择业行业、职业无贵贱的正确价值观念。

  4、待遇改善稳定就业。一是企业福利待遇提高。一方面工资水平普遍提高,一季度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平均工资达到3027/月,同比增长11.68%。企业一线工人平均工资1500-2500元,相比去年每月平均增加200元。如金贵银业开始实行奖金按月发放制度,薪水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10-20%;嘉禾的锻、铸造企业工资相对较高,基本介于2500—5000元之间。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主动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二是工作时间逐渐规范。大部分企业能够保证员工每天8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每月22天工作的要求。三是用工环境明显改善。55%企业为员工提供生活配套设置,比如华磊光电生活配套设施齐全,还投资200万元,新建职工娱乐中心,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近年来,社会各方也为改善园区企业员工的生活作出较大的努力,新修大量的公寓楼,规划施工纵横交错的柏油马路,开通363738395659等路公交车,使出口加工区与郴州城区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极大地方便了员工出入。

  (二)不利因素

  1、停产企业不断增加。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0的单位有35家,同比增长2.95%。且停产企业大多为矿业公司,这进一步加大了全市40-50年龄段人员就业难度;同时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也有5家企业停业或歇业。

  2、鞭炮行业用工需求减少。鞭炮行业是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市共有规模以上鞭炮制造企业88家,从业人员1.4万人左右。为提高鞭炮行业安全生产系数,今年郴州基本实现全部鞭炮企业机械化装药,大大降低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节省了企业的人工成本,但同时也造成这一行业就业需求下降。

  3、季节性项目用工招工困难。一季度,郴州天气以持续阴雨为主,许多项目因此无法开工,或者开工之后又不得不因天气暂停作业;同时征地拆迁、规划调整等多方面原因也同样影响着项目的顺利推进。而项目建设主要以招聘农民力工为主,灵活性大。一旦工程受阻,临时工都会选择寻找其他就业机会,再开工又要临时招聘,造成了劳动力流动性过大和劳动力资源浪费。

  四、促进郴州劳动就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大岗位开发力度,多措并举助推就业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及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为依托,结合郴州产业大转型功能定位对人力资源的不同需求,搞好人力资源开发配置服务,带动就业增加;依托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实行项目立项时提前介入,项目在建时同步跟进,项目投产后服务到位,促进就业增加;依托服务业大发展,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开发新职业、新岗位,在传统服务业发展中扩大从业人员规模,助推就业增加;依托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优惠政策,拉动就业增加;坚持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提高新增就业人员在城镇单位就业的比重,鼓励企业与员工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加大援助帮扶力度,统筹兼顾促进就业。实施岗位拓展、创业引领、基层岗位锻炼、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发展校企联盟,推进职业培训、创业教育、就业服务进校园,落实三支一扶等项目,对家庭困难大学生实行重点就业援助,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失业人员统一管理;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开展适应性和技能型培训,促进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坚持加快推进家庭服务业发展,推进家政服务网络建设,培育家庭服务品牌,促进家庭服务企业向连锁化、集团化发展,促使家庭服务业成为继建筑业、加工制造业之后的第三大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行业;把促进困难群体就业作为重点,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实施精细化、长效化援助帮扶,畅通公益性岗位进出通道,更好地发挥托底就业的蓄水池作用。

  (三)加大技能培训力度,锻造素质提高就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抓手,以落实培训补贴政策为保障,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调整职业培训成本及市场需求程度目录,提高中、高级工培训补贴标准。完善职业培训平台体系,选择培训能力强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培训中心,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师研修站;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把失业人员和不能及时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组织到职业培训中来,有效延缓这部分人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间,减轻就业压力,提升职业技能水平;指导生产经营困难且组织待岗人员开展技能提升或专业转岗培训,为企业生产发展储备人才;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职业准入,提高技能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四)加大创业带动力度,扩大规模增加就业。充分利用创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的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消除创业壁垒,规范行政执法,优化创业环境,建立创业信息发布平台,设立服务热线。切实贯彻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农村专业合作社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鼓励服务业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担保基金的风险补偿机制,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建立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体系,扩大培训范围,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和创业培训质量,增强创业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建立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各区县要全部建立创业服务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创业融资、创业项目推介等公共服务;鼓励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我市创业带动就业新亮点。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邓坤云]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