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郴州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社会物流需求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增加。2012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为300.8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83%。2012年底,全市限额以上物流企业发展到47家,物流产业增加值为83.40亿元,同比增长12.9 %。
(一)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逐年下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经济的迅猛发展,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一年比一年增加,2009年为171.91亿元,2012年达到300.83亿元,四年增加128.9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5%。社会物流总额虽然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但是由于近几年郴州开展了交通大建设、城市大提质等系列活动,全市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特别是生产性服务设施、交通运输和通讯服务网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促使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呈现逐年下降的良好势头,2009年至2012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分别为20.39%、20.13%、19.95%和19.83%。2012年全市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比全省的21.7%低1.87个百分点,比全国的18.1%高1.73个百分点。
(二)物流企业和园区不断壮大。2012年,全市有限额以上交通运输邮政企业47个,其中铁路运输1家,道路运输36家,水上运输1家,管道运输1家,装卸搬运和运输代理业2家,仓储业4家,邮政业2家。2012年全市41家限额以上运输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66亿元,同比增长13.1%,其中营业收入超1000万元的23家,营业收入过1亿元的3家。湖南郴州汽车运输集团、郴州市公共汽车公司、郴州宏发物流公司、郴州锦运物流公司、郴州佳运来物流公司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湘南国际物流园已经成长为湖南省“八大省级重点物流园”之一,总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
(三)物流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发展是物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全市开展交通大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做大做强物流业奠定了坚定基础。2010和2011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分别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1.68亿元和68.67亿元。2012年跨区高速公路完成投资53.17亿元,其中郴宁高速、衡桂高速、桂武高速、炎汝高速分别完成15.55、4.53、12.93、20.16亿元。全市境内铁路营业里程达289公里,其中武广高铁90公里。2012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754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6068公里,高速公路577.08公里,等级公路比例较“十五”末增长277.0%,公路密度从“十五”末的35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61公里/百平方公里。内河航道里程663公里。
(四)物流需求快速增加。实业发展是物流业发展的根基,发展经济和搞好物流业相辅相成。2003-2011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从264.16亿元增长到2496.34亿元,平均增长32.4%。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平均增长11.6%;工业品物流总额平均增长40.0%;进口物流总额平均增长57.7%;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关的再生资源总额平均增长17.0%;用邮政业务总量估算的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额平均增长4.1%。从2008年起,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加快,2011年增长达60.37%;从物流业需求结构看,工业物流总额占全社会物流总额占比增加,农业物流总额占比相对下降,全市进口和社会消费品零售对物流需求增长较快。
(五)物流信息化管理条件基本具备。2012年,全市共有19家交通运输邮政业重点服务业企业,其中有18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计算机,17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使用互联网,5家企业有专职从事信息技术的工作人员,12个单位使用网上银行。在物流配送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有3家,在客户关系管理中使用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有4家,有6家企业通过互联网提供客户服务,有8家企业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或即时消息,有8家企业通过互联网了解商品和服务信息,还有3家企业建立了网站。我市物流信息网作为用户交流平台,包括了物流公司、零担专线、货源信息、车源信息等栏目。
(六)第三方物流方兴未艾。我国电子商务特别是网络购物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尤其是民营快递。物流是电子商务的核心实体环节,以“四通一达”为代表的民营快递蓬勃发展,也支撑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据市邮政管理局统计,2013年全市快递企业已达30多家。
二、郴州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一)现代物流欠发达且管理水平低。目前,全市社会物流基本以传统物流模式为主,虽然有号称为湖南省“八大省级重点物流园”之一的湘南国际物流园,但是还没打造成为大规模的现代物流园区,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一是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偏低。2012年全市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50%,而发达国家(如美日法韩)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三成。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增加值占GDP比例为3.7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6个百分点;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增加值占三产增加值比例为12.0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52个百分点。二是社会经济运行所需物流成本较高。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18.1%,而发达国家一般只占8%-10%。且我市平均每吨每公里的运输保管费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同样的货物运输量我市需要耗费比全国平均水平更多的物流费用。物流费用分为运输、保管、管理三项费用,从全市限额以上物流单位经营来看,物流企业营业利润为负数,主要是由于营业成本中的劳动力成本、税收和销售费用增加。
(二)物流总量急剧增长与我市现有物流能力之间矛盾突出。表现在工农商贸业总产值水平高于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水平。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占全省比例为5.33%,低于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全省比例为5.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8.4%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2%的水平。
(三)全省物流业发展呈现出向长株潭“3+5”城市群集聚态势。郴州交通网络相比欠优,根据《湖南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资料介绍,物流企业和设施等要素逐步向长株潭综合交通枢纽汇集的趋势愈加明显。因此,郴州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进则退的危险。2011年,全市公路长度16991千米,比衡阳少3577千米;公路长度占全省公路总长度的7.32%,比货运量占全省总货运量比例低4.24个百分点,比货物周转量占全省总货物周转量比例低1.06个百分点。以上情况说明我市快速增长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对交通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铁路运输水平低于发达地区,全市境内铁路营业里程289公里,比衡阳少94公里,其中高铁90公里,比衡阳少48公里。
(四)各项成本上升致使物流业企业发展困难。2012年,全市47家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企业总营业利润为-1518.1万元,同比多亏275万元,亏损加重22.12%。企业营业利润的下降不是由于需求的减少,而是由于成本的上升。2012年,限额以上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企业营业成本10.66亿元,同比增长12.7%,比营业收入增长幅度高0.7个百分点。营业税金及附加2866万,同比增长12%;销售费用2764万元,同比增长24.4%;本年应付职工薪酬4.31亿元,同比增长15.9%。劳动力成本上升,油价上涨,运营成本增加,导致企业发展困难。
(五)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不高。从2009年开始,具有资金实力的大型电商企业,如淘宝、京东、当当等网商都开始把自建物流体系作为企业的战略重点。其原因是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人员总体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低,服务单一,信息化程度低,无法满足电商行业的需求。且由于收发货物量少,民营快递业在郴州尚无总部,从网上购买的物品从广州发出经过长沙,再到郴州。全市快递行业收费不一,无统一收费标准,市场不规范。
三、加快发展郴州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积极引导现代物流业发展
1、突破条块分割管理体制。成立全市统一的发展物流业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协调。同时建立包括政商学界人员参加的专门机构,配置专门人员,承担规划、协调、监督等职能,负责研究解决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2、加强物流业统计。政策的制定需要统计信息作为参考,政策执行的效果依靠统计及时监测,依靠统计信息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物流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二)切实加大物流业投入力度
1、积极争取立项。依据“物流业调整和振兴专项投资管理法规”,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分步组织实施物流业八项重点工程。《湖南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大重点工程。我市必须围绕国家和湖南省物流政策,积极争取立项。
2、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支持物流业发展,纳入财政预算,并制定资金对项目支持的标准。
3、鼓励信贷投入。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动适合物流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探索抵押或质押等多种贷款担保方式,进一步提高对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
4、引导民间投入。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投资、贴息、担保、奖励、补贴等手段,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物流业关键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投入。为民营物流企业创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民营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三)努力提高行业技术含量
1、加快物流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区位条件已不再是物流产业和经济开发布局的唯一重要决定因素,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专业化要素已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鼓励物流企业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物流设备,提高物流能力与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保证物流服务质量。支持物流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扶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联动,提高物流服务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
2、加大优秀物流人才的培育力度。我市限上交通运输仓储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为6.5%,比全行业比重低12.6个百分点。要针对未来物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着重从三方面加强人才培育。一是培养宏观管理层次人才。如政府机构制定政策、规划人才,包括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人才,以提高政府物流管理水平。二是培养物流企业管理人才。这是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三是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培养方法可以多样化,可以是高校培养,可以是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也可以是委托办学,将高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制度和多元化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有关高等院校也要适应物流产业化发展的需要,为物流现代化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四)大力培育和引进物流服务企业
1、规范发展中小物流企业。引导运输、仓储、货代、快递等中小物流企业整合功能,集聚发展,加快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大型现代化物流企业,拓展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
2、搭建制造业、商贸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一体化合作平台。鼓励和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紧盯大型制造、商贸企业设立经营网点,建立服务网络,扩大辐射半径,提供从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综合物流服务。统筹规划和发展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扩大物流需求,促进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等共享共用。
3、实行物流税收扶持。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的计税基数,允许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统一缴纳所得税,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过路过桥收费,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
(五)抓紧规划物流基础设施与建设
1、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设施等硬件水平,打造立体式的交通网络。
2、统一规划物流设施。统筹规划和发展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扩大物流需求,推动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等共享共用。
3、整合物流设施资源。整合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物流设施,避免重复建设。
(六)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
物流业专业性和规模经济的行业特点决定了自营物流并不是行业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才是发展方向之一。但并不排除电商企业的物流部门做大做强后独立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因此,必须提高民营物流的服务质量,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业的规范化管理,防止恶性竞争。要鼓励大型制造、商贸企业整体剥离物流业务或自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供应链的可靠性,实现物流一体化运作。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王署利 周炳盛 文飞]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