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市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四化两型”,“两个加快”,“两个率先”和开放崛起,转型发展,着眼国际化,建设新郴州的战略部署,加速“两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全市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
一、全市服务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服务业总量增加,占比提高。2012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81.3亿元,比上年增加60.1亿元,增长12.3%。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1.7%,占比提高0.4个百分点。
(二)限额以上服务业稳步增长。2012年,全市448家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43.28亿元,比上年增加35.98亿元,增长17.4%。吸纳从业人员6.83万人,同比增加0.12万人,增长1.8%。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收入37.79亿元,同比增加5.05亿元,增长15.4%。实现营业税6.61亿元,同比增加1.47亿元,增长28.6%。
(三)交通运输和邮电业持续增长。2012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7549.6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77.08公里,比上年增长2.8倍。全市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2.3亿吨,比上年增长20.4 %,货物周转量362.9亿吨公里,增长29.5 %。客运周转量34.5亿人公里,增长7.8 %。2012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61.57万户。全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6.4万户,同比增长10.9%。全市互联网用户33.42万户,同比增长21.5%。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51亿元,同比增长16.1%,完成电信业务26.27亿元,同比增长14.0%。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增长。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4.6亿元,增长15.1%。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92.1亿元和162.5亿元,分别增长16.2%和12.4%。石油制品、金银珠宝、化妆品、家电、建材、家具类零售额分别增长4.6%、37.4%、19.7%、16.1%、29.5%和37.2%;汽车类零售额28.7亿元、增长1.5%。全年“家电下乡”累计销售家电39.1万件,销售金额11.1亿元,发放补贴资金1.2亿元。
(五)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强劲增长。2012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7.8亿美元,增长80.2%。其中,出口14.3亿美元,增长71.4%;进口13.5亿美元,增长90.5%。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6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8家。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348.7万人次,增长1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4.5亿元,增长19.5%。
(六)财政金融与保险较快增长。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9.7亿元,增长26.0%;上划中央收入51.4亿元,增长11.0%;上划省级收入11亿元,增长16.7%。2012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314.4亿元,比年初增长17.2%。其中,单位存款余额402.1亿元,增长17.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79亿元,增长16.0%。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68.2亿元,比年初增长22.9%,比年初增加105.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34.8亿元,增长22.2%;中长期贷款余额328.7亿元,增长22.3%。2012年末全市共有25家保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5.4亿元,增长0.9%。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8.3亿元,下降3.6%;财产险保费收入7.1亿元,增长14.4%。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4.2亿元,增长33.5%。其中,人身险赔款0.7亿元,增长18.6%;财产险赔款3.5亿元,增长37.0%。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欣欣向荣。2012年,全市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07所,中心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0.6万个。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9%,毕业生升学率9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99%,在校学生辍学率0.1%。全市普通高校2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0.7万人,在校生2.1万人,毕业生0.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3万人,在校生3.4万人,毕业生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1万人,在校生5.6万人,毕业生1.8万人。初中招生5.8万人,在校生15.5万人,毕业生4.9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4万人,在校生44.2万人,毕业生6.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1万人,在校生0.0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6万人。各类民办学校593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0.9万人。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6.9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33.9%。全市取得各类科技成果53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8项。全年专利申请1529件,增长28.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52件,下降4.6%。专利授权748件,增长37.0%。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蓬勃发展。2012年,全市新建成776家农家书屋、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送戏下乡862场。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博物馆4个,纪念馆2个。全市电视台1座,广播电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9个,调频转播发射台1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数54.5万户。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6.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0%,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38.2%,提高5.4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卫生机构996个,其中医院83个、卫生院25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8万人,注册护士0.9万人。2012年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20个,体育馆17座,运动场2002个,游泳池11个,各种训练房60个。全民健身活动继续蓬勃开展,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21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07万人,120个行政村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市服务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服务业总量占比较低。郴州服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总量在逐年增加,但服务业总体比重仍然很低。总量由2005年的168.46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481.3亿元,7年来总量增加312.84亿元,增长1.85倍。但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9年的37.3%下降到2012年的31.7%,比全省的39.0%低7.3个百分点;比相邻的永州、衡阳分别低5.6个和8.7个百分点。
(二)各县市区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一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发展不平衡。比重高的超过50%,而低的只占22.0%。从2012年的情况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有7个,分别是北湖区、桂东县、临武县、汝城县、安仁县、嘉禾县、桂阳县,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9.1%、49.8%、38.7%、38.7%、36.5%、34.2%、33.0%。低于全市的有4个县市区,分别是资兴市、宜章县、苏仙区、永兴县,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2.0%、25.8%、28.0%、30.2%。二是重点服务业单位发展不平衡。经济发达的市区多,偏僻落后的县少。北湖区42个,苏仙区21个,资兴市13个,宜章县8个,嘉禾县6个,桂阳县5个,永兴县3个,安仁县3个,汝城县2个,临武县1个,桂东县没有。各县市区发展重点服务业任重道远。
(三)服务业投入偏少。2012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098.39亿元。其中农业投资83.79亿元,同比增长46.3%,占全部投资额的7.6%;工业投资548.22亿元,同比增长45.2%,占49.9%;服务业投资466.39亿元,同比增长23.6%,其增幅最低。
三、推进服务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抓紧服务业整体规划。要加快发展郴州的服务业,必须因地制宜做好整体规划和战略布局,需要发展什么、适宜发展什么、应达到什么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等,事先都要进行通盘考虑,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避免产业雷同和资源浪费。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服务业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功能,实现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加大服务业投入。服务业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投入不足是长期存在并制约郴州服务业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切实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一是在政府投入中提高服务业投资份额。各级政府在安排投资规划时,要特别保证服务业投资比重的有效提高,以投资拉动服务业较快发展。二是积极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除了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外,还要为扩大民间投资范围提供必需的规则保障和制度环境,特别要引导民间投资投向新兴服务业,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三)加强服务业政策扶持。目前,郴州的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对服务业较少。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土地、财税、信贷、价格等各个方面给予服务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如在水、电、气使用方面给予优惠。同时,为鼓励做大做强,对注册为法人企业(公司)的应给予比个体经营户更多的优惠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为郴州的服务业加大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从而加速推进郴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周炳盛]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