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仙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来源: 时间: 2014-06-1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苏仙区是郴州两城建设的主战场,在郴州城区105平方公里规划中占65平方公里,随着市委、市政府提出“南延东进、东进优先”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城市大提质的深入开展,近年来,苏仙区在巩固提高传统服务业的整体规模和效益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做大做强新兴现代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经济起飞的强大引擎。

  一、苏仙区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从经济总量来看,呈逐年上升趋势。全区服务增加值2008年突破30亿,2010年突破40亿,2011年突破50亿,2013年总量达到65.1亿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近5年年均增长11.5%。从资产规模来看,2013年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达370.2亿元,是2008年的2.6倍,年均增长21.1%。

  (二)从行业发展来看,产业体系逐步优化。近年来,全区不断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大做强新兴现代服务业,服务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逐步形成了“1+4”服务业产业体系,即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和以物流、金融、房地产、旅游为主的新兴服务业产业体系。2009-2013年期间,全区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5%,其中2013年传统服务业增加值为28.9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4.4%,占GDP的12.8%。同时,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2009-2013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比服务业年均增长率高1个百分点,其中2013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36.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5.6%,占GDP的16.1%,超过了传统服务业。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现代服务业年均增长速度均在12%以上,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三)从空间布局来看,特色聚集区逐步形成。随着城市进程加快和功能布局调整,全区基本形成了四大服务业聚集区。一是老城区的商业区,主要以商贸、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为主。二是城东新区,主要以房地产开发,商务会展,总部中心、金融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为主。三是商贸物流园区,以槐万路为主轴,以郴州烟厂异地搬迁、泓广物流园等为依托,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和生活资料物流。四是旅游经济园区,利用“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品牌形象,以许家洞温泉小镇建设为依托,突出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四)从社会效益来看,带动效应逐步明显。一是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不仅吸收了大部分新增劳动力,还吸纳了部分从一产、二产转移出来的劳动力。2013年,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9.3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38.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9年34.1%,上升到2013年的38.9%。二是对税收贡献逐步提高。近年来,第三产业税收收入逐年增加,2013年实现税收收入2.78亿元,是2009年的3.2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由2009年的29.1%上升到2013年的62.2%。

  二、苏仙区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总量不大。2013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总量65.1亿元,在全市排第3位,比同城的北湖区少93.2亿元,比桂阳县少20.8亿元,比湖南省县域经济强县少得更多。全区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82家,占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的单位的17.2%,与北湖区126家相比明显偏少。其中,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44家,占全市的19.7%,比北湖区少41家。

  (二)比重偏低。2013年全区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28.9%,分别低于全国、全省、郴州市平均水平17.2个、11.4个和3.7个百分点。2009年至2013年,苏仙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4.4%、29.6%、28.1%、28%、28.9%,总体呈下降趋势。

  (三)结构不优。现代服务行业发展不优,非赢利性行业依赖性强。2013年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共实现增加值59643万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仅为9.2%,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科研教育文艺广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基本属于非赢利性行业,其增加值构成的70%是劳动者报酬且主要是来自财政拨付,这部分价值的形成凸显对财政依赖,自主发展不足。服务业中的餐饮、旅游、房地产等行业虽得到一定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规模化、集团化程度低。

  (四)竞争力不强。2013年,44家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中,从营业收入来看,收入过亿元的仅6家,只占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13.6%;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有21家,占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47.7%,且户均营业收入只有468万元。从期末资产来看,过亿元的只有10家,只占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22.7%;期末资产在千万元以下的有19家,占全部限上服务业企业个数的43.2%,且户均资产只有487.2万元。从业人员来看,户均从业人员只有87人。大部分限上服务业企业为小微型企业,呈“小、散”状况,整体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有限,抗风险能力弱。

  (五)专业人才不足。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等知识信息密集型服务业高级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高端中介服务人才相对匮乏。

  三、加快苏仙区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当前,苏仙区面临良好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优越的资源,消费结构升级、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机遇,以及大项目、大旅游、大园区、大开放的良好态势,各种有利因素的叠加效应正在形成,具备了加快服务业起飞的条件。

  (一)围绕优化布局,做好规划文章。坚持“统一规划、差异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在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基础上,尽快出台全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形成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子规划,以及总部经济发展等专项规划。根据产业分布,重点打造“一城(飞天新城)、两区(爱莲湖片区、城东新区)、三园(苏仙商贸物流园、苏仙旅游经济园、台湾风情园)、四圈(城东新区商圈、爱莲湖商圈、福地广场商圈、裕后街商圈)、五体(居然之家商业综合体、白水商业综合体、苏仙福地广场商业综合体、朱家组商业综合体、观山洞商业综合体)”,形成错位发展。

  (二)围绕优化结构,做好升级文章。按照巩固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高端服务业的思路,调整好服务业内部结构。一要发展高端服务业。牢牢把握国际高端服务业加快转移的趋势,把数字动漫、IT软件、信息、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高端服务业作为突破口,引领服务业发展。二要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商贸物流园,旅游文化,大力引入各类交易平台、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估机构等金融、泛金融业态,在爱莲湖片区打造一个金融总部机构云集、配套产业链条完善的金融中心。依托市会展中心、市体育馆举办汽车、家电、服装、农副产品等商品展销,做活会展经济。三要发展特色服务业。以特色商圈建设、特色街区培育和专业楼宇打造为抓手,努力推动传统服务业加快升级提档。

  (三)围绕优化载体,做好项目文章。要以招商增项目。坚持以园区为依托,以发展总部经济为抓手,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国内大企业的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入驻,提高苏仙服务业的辐射、带动力。要以转型优项目。积极实施培强做大战略,重点支持生源超市、奥米茄酒店、郴州市高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集团转型发展,培育出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或企业集团,形成一批高知名度、高信誉度、高竞争力的优势品牌群体。要以投资促项目。以苏仙旅游经济园区、苏仙现代商贸物流园、台湾风情园建设为契机,加大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王仙岭生态旅游度假区、飞天新城、太阳城养老中心等项目建设力度

  (四)围绕优化环境,做好服务文章。要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的作用。结合重大项目安排,区财政每年继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带动性强、有突出贡献的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进入,在信贷、土地使用、价格收费、税收等方面给与优惠。要强化人才支持作用。根据服务业企业发展需要,加强与高等院校、专业技术院校的合作,采取定向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高层次、技能型的服务业人才。要强化政务服务的作用。放宽服务业企业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各类资本投资服务业。简化企业登记、许可等行政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切实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供稿:苏仙区统计局 曹小毛]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