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经济出现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总趋势,我国也从宏观政策上进一步提升了服务业的战略地位。近年来,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升级,为我市服务业加速发展带来契机。偏离份额分析法是国内外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分析中被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客观评价服务业各行业产业结构优劣和产业竞争力,进而确定服务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为各级党委政府制定行业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本文运用该分析方法,一方面以近三年湖南省和郴州市年报统计数据为依据,评价全市服务业各行业在全省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优劣和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与周边四市相比较,评价全市服务业各行业在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劣和产业竞争力。分析结果显示,郴州市服务业存在较多基础较差但发展较快的后发优势行业,尤其是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可以拥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 Shift-share Analysis) 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Daniel( 1942) 和Creamer ( 1943) 相继提出,后经Dunn( 1960) 等学者总结并逐步完善,成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有效的统计方法之一。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大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 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G)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 即份额分量(RS), 结构偏离分量(RS)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S), 以此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竟争力的强弱, 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 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在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影响方面,由于一个地市经济增长率为地市内各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加权平均数,而不同产业部门具有不同的技术特征、供求弹性和生产率增长速度,因此,各部门经济增长率在实际中存在很大的差异。若一个地市的产业结构以快速增长部门为主,则会对该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推进作用,并使该地市的增长率快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则该地市的产业结构为“有利于增长的结构”,反之,则属于“不利于增长的结构”,并使该地市在增长的速度上处于劣势。在区位因素方面,一个地区的地理区位状况直接影响到该地区的要素投入的生产率,是指除产业结构以外的生产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投资规模等因素,一个拥有区位优势的区域,其要素生产率将高于那些处于区位劣势地区的要素生产率。
其中代表该地区第i产业的基期产值,R代表整个区域GDP增长率,代表整个区域第i产业的增长率,代表该地区第i产业的增长率。
若某个地区以快速增长型产业为主,则PS大于0,反之PS小于0;若某个地区竞争力水平高于整个研究区域水平,则DS大于0,反之DS小于0。结构竞争力和地区竞争力之和为部门总体竞争力,即当PS+DS大于0,行业总体竞争力强,当PS+DS小于0,行业总体竞争力弱。需要说明的是,DS只包括了除产业结构以外的其他一切因素的影响,包括生产率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投资规模等各方面因素。

该方法中,份额分量指基期某部门或产业按照全省所有产业的
该方法中,份额分量指基期某部门或产业按照全省所有产业的增长速度发展所增加的量;结构偏离分量指按照该部门或产业的实际增长与全省所有部门或产业增长率的差值发展所增加的量,如果全省i部门的增长超过全省平均增长,该分量就为正;竞争分量,也称为区域分量,指按照特定区域该部门或产业实际增长率与全国该部门或产业实际增长率的差值发展所增加的量。
根据分析表计算数据,绘制偏离份额图,可以使结论更加清晰直观,明确各产业部门属于何种类型。分析图由两条倾斜度为45°的等分线,把坐标系分为八个扇面,然后,标出区域各部门以及总体在坐标系中所处的位置,根据所在扇面,可将其划分为几种类型,判断区域总体结构及竞争力的优劣强弱,确定哪些是具有竞争力的优势部门。同时,还可以用分析图对各区域进行比较,识别各区域结构的优劣与竞争力的高低。
图1 部门优势分析图 图2 部门偏离分量图
(1)部门优势分析图:以区域部门优势PDij(即Pij与Dij之和,反映门j部门总增长优势,为横坐标,以份额分量Nij为纵坐标建立关系。图3-1中的八个扇面(S1,S2,?,S8)反映了在总增量、部门增长优势方面的几种不同类型: A较好部门,指处在第1、2扇面中的部门,为具有部门优势的增长部门。B一般部门,指处于第3、4扇面中的部门,其中处于第3扇面者为虽具有部门优势,但却为衰退部门,处于扇面4为增长部门,却不具有部门优势。C较差部门,指处于第5、6扇面中的部门,这些部门,在总量上都为负增长,扇面5中虽为增长部门,扇面6中虽具部门优势,但都不足以消除因部门优势或全国性衰退造成的负贡献。D最差部门,指处于第7、8扇面中的部门,为既无部门优势,又为衰退部门。
(2)部门偏离分量分析图:以竞争偏离分量Dij为横轴,以结构偏离分量Pij为纵轴,建立坐标系。图2中各扇面代表的含意如下:扇面1:原有基础很好,竞争力较强的好部门;扇面2:竞争力很强,原有基础较好的较好部门;扇面3:基础差但发展快的较好或一般部门;扇面4:基础较好但地位处于下降的较好或一般部门;扇面5:基础较好但竞争力很差的较差部门;扇面6:基础很差但发展很快的较差部门;扇面7、8,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的最差部门。
二、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评价
(一)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评价——相对于全省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选取了2009-2012年郴州和湖南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各行业产值等数据,以2009年为基期,2012年为末期,代入到数学模型中,计算得出郴州三次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N为份额分量,P为结构分量,D为竞争分量,G=N+P+D为经济总增长量,PD=N+D为总竞争力偏离。若P大于0,表示郴州市此行业内以快速增长型产业为主,行业结构较优;反之,行业结构不优。若D大于0,表示郴州市此行业地区竞争力高于全省水平,反之则相反。若P+D大于0,表示行业总体竞争力强,反之则弱。对于P<0同时D>0的行业,行业内部结构不优,通过适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可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拥有良好发展前景。
(二)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评价—相对于周边地市
在上节,运用偏离份额法评价了郴州服务业各行业在全省范围内的产业结构优劣和产业竞争力。本节运用此方法,以2009和2012年郴州周边四市的各行业增加值数据为依据,评价郴州服务业行业在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劣和产业竞争力。模型结果整理如下表,P>0,表示相对于周边市,郴州部门产业结构较优,以行业内快速增长型产业较多,反之则少;D>0,表示相对于周边市,郴州此行业地区竞争力较高,反之则低。若P+D大于0,表示行业总体竞争力强,反之则弱。
三、分析结果评价
(一)郴州服务业发展优势
1、郴州经济发展在全省具有结构优势和竞争优势,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2009-2012年,郴州GDP增长快于全省,总偏离(GDP增长量-全省GDP增长量)为86.81亿元,其中产业结构优势带来的增长量为14.40亿元,竞争优势引起的增长量为72.41亿元。郴州GDP增长量比全省高10.29个百分点,其中产业结构的贡献为1.71个百分点,竞争力的贡献为8.59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是一个普遍认可的规律,经济发展水平在全省居于较高水平,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条件。
2、三个服务业行业总体竞争力强。一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结构优、竞争力强、基础好的强行业。结构偏离P=1.24>0,竞争偏离D=3.42>0,说明过去的三年,郴州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全省比较,结构优,有竞争优势;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此行业处于S2扇面,为总体竞争力强的好行业;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1扇面,为基础好竞争力强的行业。二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结构优竞争力强的行业。结构偏离P=2.49>0,竞争偏离D=-1.26<0,说明过去的三年,郴州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与全省比较,结构优,区域优势弱;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此行业处于S2扇面,P+D=1.23>0,为总体竞争力强的好行业;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4扇面,基础好竞争力强,但竞争优势有下降迹象的行业。三是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为结构优竞争力强的行业。结构偏离P=14.79>0,竞争偏离D=-12.97<0,说明过去的三年,郴州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与全省比较,结构优,区域优势弱;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此行业处于S2扇面,P+D=1.82>0,为总体竞争力强的好行业;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4扇面,基础好竞争力强,但竞争优势有下降迹象的行业。
3、五个服务业行业发展速度快。一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为发展较快需调结构的发展前景良好行业。结构偏离P=-6.47<0,竞争偏离D=0.46>0,说明与全省比较,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结构欠优,有竞争优势;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 P+D=-6.01<0,此行业处于S4扇面,为总体竞争力不强,由于结构欠优影响了整体竞争力,通过适当的结构调整,可以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6扇面,为基础较差发展较快行业。二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为结构欠优发展快的后发优势行业。结构偏离P=-0.41<0,竞争偏离D=0.59>0,说明与全省比较,结构欠优,有竞争优势;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此行业处于S2扇面,虽然结构不优影响了增长速度,但P+D=0.18>0,总体竞争力强,通过产业升级可进一步增强竞争力;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3扇面,为基础较差发展较快,有后发优势的行业。三是房地产和卫生业为发展较快需调结构的发展前景良好行业。结构偏离P=-5.51<0,竞争偏离D=2.33>0,说明与全省比较,结构欠优,有区域优势;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 P+D=-3.18<0,此行业处于S4扇面,为总体竞争力不强,结构欠优,影响了整体竞争力,通过适当的结构调整,可以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6扇面,为基础较差发展较快行业。四是住宿餐饮为结构不优竞争力较差发展较快的行业。结构偏离P=-4.67<0,竞争偏离D=0.09<0,说明与全省比较,结构欠优,无竞争优势;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此行业处于S4扇面,属增长部门,但总体竞争力较弱;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6扇面,为基础较差发展较快的行业。五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为发展较快需调结构的发展前景良好行业。结构偏离P=-0.31<0,竞争偏离D=0.28>0,说明与全省比较,结构欠优,有区域优势;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 P+D=-0.03<0,此行业处于S4扇面,为总体竞争力不强,结构欠优,影响了整体竞争力,通过适当的结构调整,可以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6扇面,为基础较差发展较快行业。
4、与周边市州比较,具有竞争力的行业较多。一方面有总体竞争力较强的行业。从模型结果看,由PD>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是5市最强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综合竞争力强于韶关、赣州,而比衡阳、永州弱。另一方面有地区竞争力较强的行业。由D>0,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地区竞争力是5市最强的。地区竞争力排第2位的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6个行业。
(二)郴州服务业发展问题
1、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具有竞争优势,第一三产业缺乏竞争优势。由表格结果可知,2009-2012年,郴州市发展第二产业与全省相比较具有竞争优势,其差别偏离为103.21亿元。但是第一、第三产业缺乏竞争优势,第一、三产业的增长率低于全省第一、三产业的增长率。郴州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长量在总增长量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16%、68.10%、24.74%。
2、郴州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快速增长型的产业占比少。从分析结果看,郴州市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分量为-30.38亿元,负值代表郴州第三产业体系中,快速增长型的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少,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全省第三产业行业增加值增速居前5位的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勘查业,除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2.9%,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2012年郴州另4个行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依次为2.5%、4.0%、7.0%、5.1%、1.7%,分别比全省相应占比低1.4、0.3、2.1、1.5、0.7个百分点。
3、部分行业结构不优竞争乏力。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金融等3个行业为结构不优竞争乏力行业。结构偏离P=-7.41<0,竞争偏离D=-2.39<0,说明与全省比较,结构欠优,无竞争优势;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此行业处于S4扇面,属增长部门,但总体竞争力较弱;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8扇面,为基础较差缺乏竞争力的行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结构不优无竞争优势的待发展行业。结构偏离P=-0.05<0,竞争偏离D=-12.08<0,说明与全省比较,结构欠优,无竞争优势;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此行业处于S4扇面,总体竞争力较弱;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7扇面,为基础较差缺乏竞争力的行业。教育为结构不优无竞争优势的行业。结构偏离P=-1.5<0,竞争偏离D=-4.32<0,说明与全省比较,结构欠优,无竞争优势;从行业优势分析图看,此行业处于S4扇面,总体竞争力较弱;从行业偏离分析图看,此行业位于S7扇面,为基础较差缺乏竞争力的行业。
4、与周边市州比较,大部分行业内部结构不优。即行业内部快速增长型产业较少。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外,其他行业与周边市州比教,行业结构均不占优。行业内部结构不优影响了服务业总体竞争优势,通过适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可以进一步增强竞争力,拥有良好发展前景。
四、提升郴州服务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制定规划,引领服务业健康发展。借鉴服务业发达地区成功经验,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地区间的产业分工,郴州实际条件,在编制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同事,分别编制各重点行业的专项规划。以规划为引领,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2、明确重点,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一要把高增长行业份额做大。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勘查业。二要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稳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调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产业结构,提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竞争力。
3、增加投入,增强服务业竞争力。一是增加财政投入。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服务业项目建设。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投入。服务业大多为中小企业,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应服务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建立符合中小服务企业特点的评级和授信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股票上市、证券发行、股权置换等途径融资。三是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和教育文化养老等公益事业领域。
参考文献:
[1]谈文琦,全国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中国东西部合作研究,2004(1)
[2]渠爱雪,基于SSA的江苏服务业行业竞争力分析,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3]杨向阳、陈超,江苏服务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分析—兼评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应用,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15)
[4]卢斌、曹娜娜,基于DSSM的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13(27)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王署利 周炳盛 文飞]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