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郴州“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收官之年。立足新起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建设国际化现代化开放城市的总目标。未来几年,在重点推进“五大提质”,培育“十大新增长点”的大环境下,高新技术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拟通过简要概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一、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目前,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42家,其中被批准授牌的国家高新企业64家,稀贵金属和LED创新型产业集群被批准为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年度内同时获批两个产业集群全省屈指可数。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270.1亿元,同比增长34.5%;实现增加值397.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6.7%,按照《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0%”的工作目标,实现程度分别达63.5%和91.7%。
(一)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优势明显,现代物流发展加快。2010-2014年,全市新材料和电子信息两大领域新增企业77家,总产值763.3亿元、增加值242.8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75.4%和88.6%,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由2010年的77.3%提高到2014年的83.3%,对该产业发展贡献率也比2010年提高6个百分点,以台达电子、华磊光电为代表的LED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以宇腾化工、金贵银业为代表的稀贵金属产业集群迅速发展起来。另外,高技术服务业中的现代物流业,在全市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下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纳入统计的高技术服务业中有7家现代物流企业,实现增加值9006万元,同比增长1.1倍。
(二)园区发展再创辉煌,高新技术企业引领作用突出。2010年以来,郴州高新区展开了以创建国家高新区、打造“千亿园区”和再造一座“郴州新城”为主要内容的“二次创业”。几年来,园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成功跻身全省一流园区行列,成为推动郴州起飞的强大引擎,“二次创业”目标基本实现。2014年,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35.2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达18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416.4亿元,增加值129.9亿元,分别占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0.1%和71.4%。
(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高新技术改造成效明显。近年来,全市企业创造的井下中深孔爆技术、柿竹园选矿法、稀贵金属回收利用等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宇腾化工、金旺铋业等企业在各自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技术创新上实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2013-2014年,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数从19家增加到27家,总产值从65.6亿元增长到133.5亿元,同比增长1.04倍,增长速度在高新技术产业九大领域中排第一位。
(四)科技项目扶持力度加大,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14年,全市共申报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43项,争取科技项目经费达4000万元。柿竹园“多金属基地资源开发高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斯贝尔“微波陶瓷覆铜板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专项;郴州粮机、帝京环保、鑫旺节能、金旺铋业等企业获得湖南省“百项专利转化实施计划”项目。通过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增强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二、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主创新大型企业不多。近几年来,全市虽然通过每年的科招商洽谈会引入了一些项目,但处于产业链高端的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高新技术项目仍然较少,特别是缺乏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全市总产值达到10亿以上的大企业31家,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2.8%,该类企业中,全年专利申请数10件以上只有 18家,有效发明专利数只有9家过10件,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仅占产业总数的7.4%和3.7%。
(二)产业类别单一结构不优。一直以来,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新材料这一传统优势产业。2014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前10位的企业中,有6家企业属于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的31家企业中就有 18家都属于这个领域,企业总产值占全市总额34.5%。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以消化矿产资源为主,对资源的依赖性高,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受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低迷影响,新材料领域销售收入增长速度较2013年下降 1.5个百分点,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三)企业创新发展基础不牢。一是企业原始性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处于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加工制造环节,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并没有很好地把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结合,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无法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二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缺乏。在与企业的访谈中发现,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复合型和领军人才短缺,企业面临户籍制度限制、人才引进难、流失严重等问题,成为郴州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
(四)政策扶持落实力度不够大。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郴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扶持政策,对引导、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各级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二是企业本身对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利用不足;三是政府有关部门为企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三、促进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培育并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一方面,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拓展高新技术名牌产品,积极培植具有高竞争力的企业,努力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切实解决中小型企业发展资金瓶颈的问题,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扩大企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继续支持鼓励更多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鼓励已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吸纳创新人才、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开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争取升级省级研发机构。
(二)积极引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以提质大转型为契机,调整优化高新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高新技术产业,用先进技术带动传统产业,抓好高新技术行业的产业化,提升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高新技术水平。一是要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开展产业招商,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要围绕有色、化工、电力、建材和旅游等产业,着力引进大型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打造新兴制造业基地。
(三)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抓好创新型人才培育。一是重点建设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及重点实验室,形成由企业技术开发机构、行业技术中心、产业集群创新平台组成的技术创新网络,不断提高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优势。二是加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全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力度,逐步将其打造成为产学研结合多方共赢的合作平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咨询平台和实现科技资源聚集的共享平台。三是深入实施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各类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全市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快解决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技术瓶颈,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廖顺林]
[审稿:刘 雁]
[责编:罗 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