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着带动作用,园区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郴州产业园区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如何加速推进园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使园区真正成为经济转型的引擎和招商引资的核心,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今后努力的方向。本文就加速推进园区工业经济发展做粗浅思考,供各级各部门决策参考。
一、郴州产业园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概述
(一)园区情况。目前,郴州拥有产业园区13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省级园区10个,市级园区2个。2014年,全市园区规划面积168.3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46.1平方公里;园区企业3469家,其中工业企业1548家;建设标准厂房1304.9万平方米,已出租面积1128.7万平方米;年末从业人员22.8万人,其中工业企业年末从业人员18.6万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72.6亿元,同比增长3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9.3%,招商引资总额同比增长20.6%。
(二)工业情况。2014年,全市园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8家,占园区全部工业企业数的35.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50.1%,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1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1.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的45.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40家,过20亿元的16家,过30亿元的7家,过40亿元的2家,过50亿元的1家;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89.0%,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8.9%,新产品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3.7%。
二、郴州产业园区工业对经济发展作用显著
(一)促进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转换,一大批高新技术工业企业陆续入驻园区,不仅促进了园区经济快速发展,而且拉动了全市经济转型发展。2014年,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4.2个百分点,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快5.3个百分点,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12.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特别是能有效推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的工业化社会的转变,进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促进产业集聚。2009-2014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5.8%、31.4%、35.5%、41.3%、54.2%和71.5%,逐年呈提升趋势,产业集聚度越来越高。随着园区工业企业集聚度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链条不断延伸,企业关联度也越来越高,这有利于资源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有序竞争、提升企业效益、形成支柱产业。集聚在一个园区的企业,由于共享基础设施、中介服务,使企业不需要再投入巨额的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方便了企业运作,降低了企业创业成本。而大量的企业集群又会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园区生产和销售规模在同类产品中一般占有较大份额。同时,由于大量企业的集聚,形成了工业园区鲜明的特色产业,一旦特色产业形成一定规模,就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集群,这种良性循环导致产业集聚度越来越高,促进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招商引资。一般来说,园区招商引资是基于园区定位,依托园区优势,围绕主导产业的上下游产品进行,以更好地延伸产业链条,弥补产业断层,填补产业空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竞争力,实现资源效益和产业发展的最大化。因此,园区内工业经济发展越好,企业生产集约程度就越高,产品市场占有就越大,产业园区影响就越广,在招商引资中对客商的吸引力就越强,从而使得产业园区不仅能在高层次、宽领域的范畴内吸引生产要素的集聚,而且可依靠其优良的软硬环境更好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四)促进“两化”融合。2014年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10.2%,比全市高11.6个百分点,这说明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大部分都是优质企业。这些园区企业实现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2014年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15%,比全市高出0.1个百分点。由于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利较好,信息化投入较大,加之企业集群使得信息共享相对通畅,这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力推进全市“两化”融合进程。
三、郴州产业园区工业发展利弊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一是政策给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支持园区发展,近些年来先后出台了《郴州市“十二五”园区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园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发展环境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从提高项目审批效率、实行封闭式管理、改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治安保障、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工作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条具体措施,进一步明确园区发展目标,加强园区规划引导,突出园区产业发展,完善园区基础平台,进一步促进人力、物力、财力及领导力量向园区集中,资金、资源、政策、项目向园区投放,打造良好的城市、交通、生态、政策等综合环境,推动园区走上持续健康发展轨道。二是区域有利。郴州地处湘、粤、赣三省交接之处,是湖南的“南大门”,粤港澳的“后花园”,是纵向“珠三角-长株潭”和横向“闽三角、海西经济区-大西南”两条经济带交汇腹地,处于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京广高铁,京港澳、厦蓉、平汝、岳临、宜凤高速先后开通,郴资桂为东西向、郴永宜为南北向的“大十字”交通格局等成了市域内“半小时、一小时”经济圈和“长株潭、珠三角”三小时经济圈和“五纵两横”出省快速干线大通道,郴州交通已从“节点”向“枢纽”飞跃,交通优势快速凸显,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中转站和汇集点。三是资源丰富。郴州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南方重点林区”、“湖南能源基地”之称,系联合国农工发“小水电”基地。全市已探明各种金属矿物7类70多种,有色金属储量占湖南全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钨、铋、钼储量居全国第一,锡、锌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此外,郴州旅游资源尤为丰富,集奇、险、秀、美、幽于一体,汇山、水、洞、穴、热于一市,有着“中国温泉之乡”、“第二西双版纳”、“南国洞庭”、“天下第十八福地”等美誉和著名景观。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要素供给,而且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客商和投资者来郴州兴办企业、兴办工厂,为郴州的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不利因素。一是规划用地有限。2014年,全市园区工业用地面积仅占园区规划用地面积的25.0%,占园区已开发面积的51.8%,用地指标不足,“有项目没用地”的状况在全市园区普遍存在。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导致一些园区招商引资优势减弱,一些企业无法引进,已成为全市今后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问题,严重制约了园区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技术人才匮乏。虽然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由于技师、技工等专业型人才严重缺乏,导致部分企业长期存在招工难和用工荒,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据统计,2014年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同比仅提高4.4%,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仅为0.11%。三是龙头企业不多。园区工业企业个体规模不大,2014年主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40亿元、30亿元、20亿元、10亿元企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0.1 %、0.2%、0.6%、1.5%、3.7%,过百亿企业目前还没有。特别是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企业个体规模普遍偏小,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企业仅4家,占该行业全部企业个数的7%,占比较低且总体规模偏小,不具有行业带动作用。
四、郴州产业园区工业发展对策建议探讨
(一)科学规划园区布局。要坚持优化布局、错位发展、产业集聚、区区联动,推进园区资源有效整合,建设特色园区、专业园区,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形成“一区一主导产业、一园一特色产业”的格局。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郴州经济开发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全力建设成为集高科技企业、企业总部和现代服务业商业三位一体的经济高地;资兴经济开发区要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为主导,加快建设科技创业园,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桂阳工业园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集约,努力培育以矿产品精深加工、轻工制造、能源化工、食品加工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永兴经济开发区要以白银产业优势为依托,做大做强做精稀贵金属产业,发展壮大循环经济;宜章经济开发区要着力打造产业承接示范园,对接电子信息产业;嘉禾经济开发区要着重发展锻造、铸造、机械装备制造业;其他园区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努力做强特色产业。
(二)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要充分发挥郴州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作用,架起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脊梁”,立足优势资源,突出资源招商,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特别是要加快培养支持过百亿的企业和过千亿的产业,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创新创业。要着力引进大项目,并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技术优势,将其生产经营领域向上下游的产业延伸,积极培育自己的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努力构建现代产业集群体系,积聚雄厚的产业基础。要加大与外企、央企、省企的对接力度,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建设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数字视讯产业基地等五大基地。
(三)大力推进产城融合。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城融合是园区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国内外园区发展的主要模式。要坚持产业支撑,推动产业向园区集中,学习借鉴先进产业园区理念,树立综合统筹发展理念,形成统一规划体系,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促进产业体系与城市体系的高效融合,实现产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定位好符合区域持续发展的产业、城市规划及城市功能配套,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加大传统产业转型力度。要坚持把园区作为城区来建设的理念,全面加强园区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建设,提供园区应有的城市公共服务,同时推动园区向城区融合,实现城市道路、供水、信息等基础设施网络与城区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要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努力促进城市与经济发展、产业与就业有机融合,努力实现城市功能更完善、群众生活更便利的和谐发展。
(四)切实强化发展保障。要强化工业用地保障,统筹合理安排全市用地指标,新增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园区用地,重大项目用地要特事特办。要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各类投融资平台要重点支持园区建设发展,各级各部门要支持园区建设独立的投融资平台,整合运营各类资产,鼓励企业通过上市、债券、私募股权、集合信托、产权交易等方式融资,支持园区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要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加大财政对园区用工的补贴力度,鼓励本市劳动力特别是市内职业院校毕业生优先在本地园区企业就业,引导各职业培训机构在园区建立实训基地和园区企业在职业培训机构设立专业培训班,加强用工对接。要建立全市范围内的用工信息网络和人力资源市场,强化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管理和引导。要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工业发展的硬环境,优化工业发展的软环境,努力为企业生产经营解难题、破瓶颈、做好事、办实事,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为企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谷坊生 朱忠雄 欧阳丽 谢志惠 朱海英]
[审核:刘雁]
[责编: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