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经济主要指采矿行业及其相关矿产品加工制造业,主要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四大制造行业。郴州是一个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活动较多,矿业经济是工业经济的主要支撑,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近些年来,由于矿产开采力度较大,资源开发较多,郴州已逐步进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序列。因此,如何有效整合矿产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矿业经济转型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这是确保矿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努力方向。
一、郴州矿业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资源储存情况。郴州矿产资源丰富,素有 “中国有色金属之乡”、“湖南能源基地”之称,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之一。目前,全市已探明矿物达110多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达1500亿元左右,有色金属探明储量63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占湖南全省总储量的三分之二,其中钨、铋、钼储量居全国第一,锡、锌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位、第四位,煤、水泥用泥岩、饰面大理岩等11种矿产保有储量居全省第二位,石墨储量占全国储量的一半以上,煤炭储量占全省储量的四分之一。经过多年发展,矿业经济已逐步形成了“采矿—精选—加工”的生产格局,培育了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能源、建材等支柱产业。
(二)资源利用情况。2014年,全市1093 户规模工业企业中,从事矿业经济的企业达606户,占比55.4 %。其中采矿类和矿产品加工制造企业分别为287户和319户,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 26.2%和 29.2%;全市以有色金属产业、黑色金属产业、煤炭产业、非金属矿采选及加工为主体的矿业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1725.4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5.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3.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 57.3%。
今年1-2月,规模以上矿业经济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3.9%。其中采矿业和矿产制造业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3.8%和40.1%。在采矿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分别占比为41.0%、3.6%、49.2%、5.1%和1.1%;在矿产制造业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分别占比为17.5%、12.4%和70.1%。从四大行业来看,煤炭采选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0家,实现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为 20.5、20.6、3.4亿元,实现增加值占矿业经济增加值比重为10.5%;黑色金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家,实现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为 26.0、25.3、5.1亿元,实现增加值占矿业经济增加值比重为10.1%;有色金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5家,实现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为 160.4、155.7、10.0亿元,实现增加值占矿业经济增加值比重为64.7%;非金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1家,实现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为 33.2、33.7、2.8亿元,实现增加值占矿业经济增加值比重为14.3%。从产品产量来看,全市矿业经济产品56种,占全部规模以上产品产量的 38.9%,其中原煤199.2万吨,同比下降22.6%;水泥132.9万吨,同比增长10.9%;石墨及炭素制品26.9万吨,同比增长 12.6 %;十种有色金属16.0万吨,同比下降4.0%;铅13.2万吨,同比下降5.7%;锌2.2万吨,同比增长5.8%;锡5097.9吨,同比增长2.2%;白银1171.2吨,同比增长 14.2%;黄金1268.2千克,同比增长18.6%;铋4364.2吨,同比增长13.2%;铸铁件18.7万吨,同比增长8.4%。
二、矿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拉动经济发展。长期以来,矿业经济在郴州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2014年,全市矿业经济分别拉动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和个4.7百分点,对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为29.5%和39.5%。同时,矿业经济为解决社会就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矿产工业企业从业人员为12.0万人,占规模工业从业人数的53.0%。
(二)增加财税收入。矿业经济的税收是全市各级财政收入的重要税源。2014年,全市矿业经济提供的税收为30.3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2.6%。其中煤炭、有色、非金属采选行业提供的税收收入分别为6.6亿元、11.0亿元和3.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分别为2.7%、4.6%和1.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提供的税收收入分别为3.1亿元和8.6亿元,占财政总收入比重分别为1.3%和3.6%。
(三)活跃第三产业。矿业开发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矿业设备制造业、餐饮业、旅游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近1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矿山企业自身建设又带动了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繁荣了县域经济,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城乡居民增收拓宽了路子。
三、郴州矿业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资源枯竭严重。由于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郴州已呈现出资源枯竭的趋势。矿山数量大幅减少,因资源枯竭破产或关闭的矿山企业越来越多,全市煤矿企业由2006年的576家减少至2014年的161家。全市非煤矿山企业由2006年的747家减少至2014年的126家。剩余服务年限急剧缩短,许多目前仍在继续开采的矿山企业,因开采年限过长,资源趋于枯竭,剩余服务年限非常短。煤、锰、锡、铅、锌等郴州主力矿种服务年限仅在8年左右。2010年末郴州市地方煤矿保有资源储量20306万吨,按现有矿井生产能力1200万吨/年,可采储量按保有储量的80%和1.5的备用系数计算,剩余服务年限仅为5年。近几年来,郴州采掘业因资源枯竭,导致企业陆续破产或关闭,正在逐步退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对郴州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2014年,郴州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仅为4.3%。
(二)产业结构粗放。由于过去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粗放,准入门槛较低,采矿企业小、散、差,尤其是小矿山缺乏长远规划,只顾眼前利益,掠夺性开采,往往是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采大弃小,导致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率不高,致使矿产资源浪费严重。近些年来,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矿山整治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全市矿产开采秩序,掠夺性开采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有所提升,但是由于采矿企业的机械化、信息化、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条得不到延伸,导致产品的附加值不高。
(三)生态环境破坏。少数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不按照科学规范开展,不注重环境保护,加上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植被破坏、地表沉陷、河道淤塞、重金属污染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更有少数企业,在矿产采选过程中,只追求高利润,而忽视环境保护,废水、废气没有经过环保达标处理后排放,极大地污染了环境,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甚至引发一些社会纠纷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隐患。
四、郴州矿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资源利用。要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挖掘潜在的资源禀赋,提高矿产储量对矿业经济发展的保障程度。要积极采用和引进节能降耗、降低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要按照资源整合、综合开发、集约利用的要求,大力开发非传统矿产资源,尤其是尾矿资源的整体利用研究与生产,开发利用新型能源、替代能源、新型材料和替代资源。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加大废水、废气、废渣、废品的回收力度,努力实现变废为宝,切实解决节能减排和回收利用的发展瓶颈。
(二)加快产业转型。要加快矿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矿山规模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矿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要加快提升企业生产能力,鼓励矿业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不断提高企业精深加工水平,努力做大做强优势产业。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好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引导战略投资者发展精深加工,千方百计与国内外知名矿业经济集团建立战略性合作关系,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矿业经济。
(三)规范资源管理。要加大依法整治力度,坚决取缔非法开采,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绝不允许非法违法采矿反弹,进一步规范矿业生产秩序。要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坚持安全生产就是生产力,时时刻刻将安全生产摆在首位,确保矿业经济不受安全生产的影响。要切实抓好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复绿与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绿色矿山、生态矿山,实现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要努力搞好企群关系,加强与矿区周边居民的沟通协调,为矿山企业生产经营、技改施工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全市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朱忠雄]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