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郴州市农村中介组织发展情况的思考

来源: 时间: 2015-04-1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近年来全市农村中介组织发展迅速。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农村中介组织发展,了解掌握农村中介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尤其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情况,分析制约农村中介组织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更好发挥农村中介组织的作用,全们从农村中介组织含义、类型、作用、现状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供参考!

  一、农村中介组织的含义与类型

  所谓农村中介组织,是指连接农户与市场、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组织。农村中介组织是沟通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既包括为农民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也包括农民的互助组织。目前,全市农村中介组织主要有六种类型:一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比如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种子站、植保站、土肥站、经营站、兽医站、水管站、林业站、农机站等。这类机构是农村市场中介组织体系的核心力量,它们的经费主要由财政拨给,其服务一般只收取少量成本费。二是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比如农业银行、邮政银行、农商银行等,在农村资金融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是基层供销合作社。它们是农民在流通领域的合作经济组织,在国家与农民、城市与乡村的商品交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四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如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它们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五是各类农业协会。比如养殖业协会、茶叶协会等,它们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组织化的有效途径。六是农村电子商务。它们是农村新兴的商务模式,是解决农业信息畅通和农产品流通问题的有效载体,是确保农民经济效益提高的良好平台,是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农村中介组织的作用

  农村中介组织是沟通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促进“三农”发展上发挥“三器”作用。一是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农村中介组织不仅直接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签约、运输、贮藏、加工、信贷、保险及业务代理等多种新型服务,使农业生产与经营更符合市场贸易惯例,而且还能有效地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如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向农民提供统一运销服务,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利用集体力量更容易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助推农业发展。二是农民增收的加速器。农村中介组织通过有效的合作方式,把农户与市场连接起来,既保持了家庭经营的独立性,又提高了农户经营的规模效益。同时,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链接,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农民的专业组织化程度,使农民的信息更加畅通,农业风险得到减少,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农村和谐的稳压器。农户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与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些联系过程中,农民的利益有可能受到侵犯,需要一个合法体提诉的渠道。否则,矛盾一旦激化,必然损害农民利益,影响社会稳定。此外,随着改革的深入,政府的主要职能转向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而不是直接运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这就造成了农民与政府之间存在一个信息传递和沟通的真空地带,农村中介组织有效弥补了这一缝隙,成为政府与农民之间沟通的话筒,在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业政策、遵守法律法规及规章、反映农民呼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郴州市农村中介组织的状况

  (一)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逐步健全。近些年来,全市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积极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型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1626个,实有在编在岗人员5617人。一些按照上级有关政策要求改革到位的机构,比如乡镇农技站、林管站、动物防疫站等,体制基本理顺、队伍稳定、保障较好、运转正常,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部分尚未完成改革的组织机构,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发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逐渐扩大。随着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业务量激增,基层金融服务机构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邮政储蓄银行基本实现每个乡镇全覆盖;总人口超2万的乡镇基本设置农业银行网点;农村信用社改制步伐加快,目前已完成5个县市区改制;村镇银行覆盖面不断扩大,2014年达11家。截至2014年底,全市以服务“三农”为主的各类基层金融网点509家,平均每个乡镇2.8家;存款总额达858.3亿元,贷款总额达354.6亿元,有效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三)基层供销合作社逐渐恢复。供销合作社历史悠久,曾经为全国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供销合作社作用逐渐下降,发展进入低谷期。自1995年国家下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后,供销合作社迎来发展良机。全市抢抓供销合作社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改革,着力发展基层供销社,取得一定成效。截至2014年底,全市有基层供销社101个、从业人员1675人,覆盖面达54.9%;实现销售收入14.9亿元,比上年增长33.3%;盈利952.84万元,比上年增长39.6%。同时,临武县纳入全省首批11个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的重点县(全省仅4个)。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7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42家;全市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902户,家庭农场179户,注册资金共计47.2亿元,其中2014年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82户,家庭农场61户;30亩以上种粮大户5253户,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生猪养殖户2185家,年出栏5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场336个,年出栏1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达690个,年出笼1万羽的规模家禽养殖场130家。

  (五)各类农业协会稳定发展。近年来,受与主管部门脱钩、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农业协会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但是依然保持稳定发展,在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与农业有关的各类行业协会176家,涵盖油茶种植、花卉苗木种植、烟叶种植、生猪养殖、家禽养殖、农民用水、农村经纪人、乡村休闲旅游等“三农”的各个方面。

  (六)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随着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商务在农村悄然兴起,并快速向纵深方向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在全市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不错。据初步统计,在全市36家重点电子商务公司中,有11家为农村电子商务公司,占电子商务总数的30.5%,这11家农村电子商务公司专门从事农产品销售,其中有5家农村电子商务公司2014年度农产品交易额超千万元。

  四、全市农村中介组织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机构有待健全。近年来,通过改革、扶持等举措,全市部分行业农村中介组织机构逐步健全完善,尤其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等。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看,全市农村中介组织机构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尤其是那些名存实亡的组织机构难以正常发挥作用。比如目前基层供销社只有101个,还有45%的乡镇未恢复或设置基层供销社;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后仅有法人代表,相应的机构并未组建,难以正常运转,服务“三农”作用大打折扣;有的农业协会因行情不好,组织松散,名存实亡等。

  (二)队伍结构有待优化。因工作条件不好、待遇不高、体制不顺等因素影响,全市农村中介组织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不高、优秀人才缺乏等问题。比如尚未改革到位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知识更新缓慢、推广能力不强等工作人员比重很高,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和掌握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十分稀缺;农业龙头企业留不住优秀人才,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负责人以农民为主,聘请职业经理人很少,普遍存在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等现象。

  (三)经营管理有待规范。相比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基层金融机构、基层供销社,农民合作社、农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经营管理不太规范。比如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但不少均流于形式,相当一部分与成员的利益关系比较松散,内部管理不够规范,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经营机制不够灵活,盈余分配办法不够完善,财务管理缺失,大部分专业合作社的“二次返利”比例较小,很大比例的专业合作社没有盈利,时常出现偏离实际运转的操作现象;农业协会与主管单位脱钩后,受主管单位指导、帮助减少,原本管理不太规范的农业协会更加松散、随意,组织活动困难,经营运作不畅,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下降,行业作用和影响力逐年降低。

  五、加快发展全市农村中介组织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支持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是沟通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农民增收的加速器、农村和谐的调节器。要站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中介组织的作用和加快发展农村中介组织的紧迫性和使命感,重视支持农村中介组织发展。从分析研究农村中介组织的现状、问题入手,给予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和倾斜,尤其是非财政拨款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协会、电子商务等农村中介组织,要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得开展分类指导扶持,促进共同发展。

  (二)加强培训指导,提升管理能力。针对全市农村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要坚持分类培训指导,不断提升农村中介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一是加强业务培训。要根据各类农村中介组织的实际情况,以分片与集中、个体与集中等形式,对农村中介组织的法人代表、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等分批次、分层次开展免费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二是加强服务指导。各级有关主管部门要根据职责职能,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请上来与走下去等方式,及时掌握农村中介组织动态,全面了解农村中介组织存在的困难,加强服务指导,为农村中介组织排忧解难,不断提升农村中介组织自身造血能力。同时,适时组织座谈会、经验介绍、实地观摩等活动,加强互动交流,增进感情,促进共同发展。

  (三)加大宣传推介,营造浓厚氛围。目前,农村中介组织发展的社会氛围还不太浓、发展环境还不太优,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市级主流媒体比如郴州日报、郴州电视台、郴州新闻网等媒介,宣传推介先进典型事迹,提升农村中介组织知晓度和影响力;要创新宣传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展宣传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效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四)加快改革创新,促进健康发展。要抢抓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按照上级改革方案,结合全市实际,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和基层合作社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中介组织中的核心作用;要加快农村金融机构在基层布点,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密度,不断提升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水平;要积极探索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协会等农村中介组织改革试点,比如涉农资金直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等,减少中间环节,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他们积极性;比如降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电子商务门槛,简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协会登记手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繁荣发展等。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邓伶山]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