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供应能力结构,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对于调整生产能力布局、提高劳动者技术装备水平、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确保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调整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关键是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投资的合理性、有效性和高效性。
一、“十二五”以来永兴投资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近年来,全县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投资,推动重点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连续快速增长。“十二五”前四年(是指2011年、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下同),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0.3亿元,年均增长32.4%,高出GDP平均增幅19.6个百分点。特别是2014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县建设“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提速见效的重要一年。全县认真开展“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三个重点,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保持投资合理增长。2014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4.2亿元,突破200亿元大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同比增长23.3%,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0.2个百分点,在全市11个县(市、区)中排在第五位;总量也在全市11个县(市、区)中排在第五位,是2010年的3倍多。
(二)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十二五”前四年,全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0.3亿元,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49.1亿元、367.2亿元和224亿元,其中第二产业投资是主体。随着产业投资结构的优化,促进了全县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全县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8.6:52.4:39演变为2014年的9.9:57.2:32.9,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第二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达35.3%,是三次产业投资年均增速最高的产业,投向园区工业和重点金银冶炼企业的资金不断增加,2014年第二产业投资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7.2%,比2010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达26.8%,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投资得到较快发展,2014年第三产业投资比重达32.9%,比2010年回落了6.1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内部结构逐步调整优化。一是从建设性质看,全县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扩大,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趋势明显。“十二五”前四年,在全县投资中,反映内涵扩大再生产的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累计完成258.8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房地产投资,下同)的41.8%,比重由2010年的35.0%上升到2014年的44.5%,提高9.5个百分点。反映外延扩大再生产的新建、扩建投资累计完成360.1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58.2%。二是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主体。“十二五”前四年,全县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累计完成337.6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54.5%;设备购置投资96.5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15.6%。
(四)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二五”前四年,全县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67.2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57.3%,比重比“十一五”高18.2个百分点;年均增速达35.3%,比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快4.1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4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28.2亿元,同比增长23.2%,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57.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促进了全县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投资结构也逐步得到优化。
5、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建设再创新成绩。“十二五”前四年,全县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完成投资159.9亿元,年均增长36.5%,年均增速比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4.1个百分点。围绕着提升城市品位和现代化水平,全县狠抓城市道路、管网、供水、供电、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
二、永兴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十二五”前四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36.3%、35.5%、35.1%和23.3%,投资增速出现持续回落。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市场需求持续低迷,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导致企业投资能力减弱、信心下降,对项目开工建设造成一定影响。今年上半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虽然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逐步放缓,由一季度的26.3%回落到二季度的19.9%,三季度还会进一步回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动力减弱的趋势预计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全县保持投资快速增长的形势不容乐观。
(二)投资项目小型化,缺乏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十二五”前四年,永兴施工项目分别为364个、347个、323个和334个,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7亿元、134.6亿元、181.8亿元和224.2亿元,平均每个施工项目规模为2739万元、3879万元、5628万元和6713万元。2014年施工规模亿元以上项目有4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占全部施工项目的比重分别为13.2%和37.9%,其中施工规模10亿元以上项目仅有3个。这说明,永兴的大型项目比较少,小项目个数相对较多,导致投资项目小型化、趋同化、分散化现象以及低水平重复建设,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增强财力带来不利影响。
(三)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比重依然偏低。虽然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35.0%上升到2014年的44.5%,提高了9.5个百分点,但永兴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占比仍然偏低。“十二五”前四年,全县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平均占比仅为41.8%,这说明永兴固定资产投资尚未实现从“高速度、低效率、规模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严重不足。房地产开发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引擎,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严重不足,由2010年的3.6%下降到2014年的2.2%,下降了1.4个百分点。“十二五”前四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占比只有3.3%,占比不到5%,且“十二五”前四年的占比均末达到5%。
(五)投资来源不断拓宽,但是对银行贷款利用不足,民间投资的潜力尚未充分激活。“十二五”以来,随着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增强,以及大范围资源重组格局的基本形成,全县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资金来源呈现多渠道。虽然投资主体发生积极变化,但是相对于银行贷款、民间投资的巨大潜力而言,投资的资金来源结构仍然有待优化。2014年,银行贷款投资只有13亿元,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仅为5.8%,然而同期银行存款余额为122.42亿元,贷款余额为46.93亿元,存贷差为75.49亿元,银行贷款形成的投资只占可利用贷款很小的一部分。从民间投资看,房地产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采掘业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是主要投资行业,2014年的投资额分别为3.9亿元、3.1亿元、16.2亿元和62.5亿元,这四个行业的投资额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38.2%。而通信、交通和保险等有较好市场前景和可观收益的行业,还存在行业垄断障碍,民间投资很少能够进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邮政业等民间投资介入程度更低。但是,这些领域都是投资需求更大的领域,因此,民间投资还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有待于进一步激活。
(六)高耗能行业投资所占比重较大。先进制造业投资相对少,高新技术投资相对弱,粗放型的投资发展方式仍未根本改变,产业层次较低,发展的环境、资源成本在增大。“十二五”前四年,永兴6大高能耗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2亿元、38.8亿元、57.6亿元和62.5亿元,年均增长33.9%,高于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1.5个百分点,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达29.4%。
三、优化永兴投资的几点建议
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用更大的力度来推进,用更强的举措来保证。
(一)强化领导推行。在现有的体制下,工作还是要靠领导力量来推动,领导重视不重视,抓的力度大不大,效果完全不一样。要以敢于担责的态度抓调整、扩投入。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的责任,经常深入项目建设一线,亲力亲为地抓。要本着对永兴未来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牢固树立低碳的理念,增强调整投资结构的自觉性,不能只要是项目就上、只要是投资就抓,一定要有方向性和选择性。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调整、扩投入。抓投入就是抓发展,抓投入就是抓民生,抓投入就是抓未来。现在全县仍是投资拉动型经济,没有投入,发展就没有支撑,只有抓投入,工作才有抓手,发展才有前途。只要我们抓好了现在的投资工作,就等于抓住了永兴发展的将来。要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抓调整、扩投入,把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体现在抓调整、扩投入的行动上,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要以全民动员的谋略抓调整、扩投入。要像防汛打仗一样,采取人海战术,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为抓项目的人撑腰壮胆,让抓到项目的人经济上有待遇,政治上有地位,激发全市上下上项目、争投入的热潮。
(二)拓宽投资渠道。要坚持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并举,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一是向上级争资金。国家投资是目前全县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要认真分析研究国家和省里的投资政策,加大向上争资力度。二是向银行借资金。银行贷款的规模直接影响到全县投资的规模和效果。一方面要继续巩固和保持好政府与各金融机构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稳固的政银企合作平台,确保银行新增贷款维持合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商业银行,只要外地银行在永兴设立分支机构,就必定会在永兴投放贷款,有利于搞活资金流通。三是向社会引资金。中央投资要依靠,但不能完全依赖,要激活民间投资,有效缓解资金瓶颈。要有效的刺激民间资本进入投资市场,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和激活民间投资,并消除民间投资发展的体制障碍,对民间资金开放垄断行业,使民间资本有更多的资金出路,充分发挥投资主体作用。
(三)加快项目推进。要抢抓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机遇,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气推进项目建设。一是抓好项目策划。项目策划是调整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的基础,项目策划的水平决定了投资收益的大小和投资质量的高低。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突出基础设施、民生民本、低碳经济、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超前开发储备一批带动强、效益好、后劲足的重大项目。二是抓好项目争取。就是要争取有更多的项目挤入国家和省里的规划笼子。三是抓好项目建设。要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经常调度,反复研究,认真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快地让项目投资产生效益。对年初计划竣工的项目要强化各责任单位的责任,坚决确保年内竣工;对在建项目要加快推进速度,尽早完工;对意向性项目要紧盯不放,发扬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把项目抓落脚。同时,要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突出加大对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敲诈勒索、阻挠施工、哄抢施工材料设备等严重损害经济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四)加强投资管理。一定要强化对投资的有效管理,通过强化管理来调整投资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一是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加强投资建设管理。避免无效的重复建设,着力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既要考虑项目的经济效益,又要考虑项目的社会效益,同时,要有前瞻性、先进性,严格控制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高耗能的项目上马。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二要制定适当的宏观政策,适度引导和控制房地产投资,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既确保重点行业,重点工程的资金投入,又有利于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三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管理。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监测预测系统,及时把握投资结构的基本走势;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建立固定资产投资有效调控系统,把宏观投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搞好项目储备。
(五)优化环境建设。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使投资者节约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从而吸纳投资、提供就业、促进发展。投资环境的好坏,是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直接关系到能否引进资金,关系到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坚持软硬环境同治,自始至终贯彻执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根据自身优势,提升主要投资环境要素质量,形成有特色的投资环境。
(六)严格督促考核。一是科学制定考核指标。严格按照国家投资政策制定科学的硬性考核指标,强化投资对环境影响的评价,对投资的考核不仅要考核速度,更要考核质量,重在质量;不仅要考核规模,更要考核效益,重在效益。要通过考核指标的转向,引导投资结构的转向。二是加强督促检查。要经常对各个地方的投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重点看是否符合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特别是对检查中发现的“两高一剩”项目和落后产能项目,要坚决叫停。三是坚决兑现奖惩。要严格按照考核打分排位置、论高低,对调结构、扩投入做得好的单位要给予奖励;对因投资粗放造成重大影响的,应该像中央一样采取算总帐的办法,实行问责。
[供稿:永兴县统计局李祖兵 罗伟]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