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郴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来源: 时间: 2016-05-03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全国经济增速自2010年以来呈持续下行趋势,经济运行呈现出中低速增长的态势,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供需结构错配成为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主要体现在供给侧方面,表现为过剩产能处置缓慢,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供给侧结构调整受到体制机制制约。受供给侧结构性不优的影响,工业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内部结构加速调整和分化。因此,加快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工业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是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举措。

  一、郴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当前,郴州工业经济突出的矛盾就在于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资源型产业产能严重过剩,传统产业产品低端,新兴产业产品质量和品种满足不了消费市场需求,绿色、低碳、品牌、时尚产品严重不足,导致工业产品产销不平,结构不优,创新不强,盈利不多。从工业经济结构来看,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已不能成为新常态下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急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培育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

  (一)增长速度不快亟待供给侧改革。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比2014年低2.4个百分点,比全省低0.6个百分点,在全省居第七位。从分年度情况来看,2009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期增速呈逐年放缓趋势,2015年为最低增速,比2009年低16.9个百分点。从在全省排位来看,2015年呈逐月下降趋势,增速由1-2月的10.8%下降到7.2%,下降3.6个百分点,位次由1-2月的第四位退居全年的第七位。从毗邻地市来看,分别比永州(10.1%)、赣州(9.2%)、清远(7.5%)低2.9个、2.0个、0.3个百分点,位列第四,比湘南地区(7.4%)低0.2个百分点,比韶关(3.0%)、衡阳(7.1%)分别高4.2个、0.1个百分点。工业增长速度持续放缓,凸显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产业结构不优急需供给侧改革。当前,郴州工业经济仍以传统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尤其是矿产资源精深加工不足,生产粗放、产品低值,产业链条短、产业配套差,工业经济容易受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抗风险能力弱。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采矿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6.9%。六大高耗能工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9.6%,连续多年保持在45%以上,比全省平均高近10个百分点,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压力大。新兴产业尽管近几年来发展势头较好,但总量规模不大、龙头企业少、品牌影响力小,对工业经济发展贡献较小。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7.0%,仅比2014年占比提高0.8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支撑作用不明显。

  (三)自主创新不强迫求供给侧改革。企业创新意识不浓,技改投入力度不大,很多工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工艺流程,核心技术竞争力不强,主持制修订的国标、行标、地标不多。尽管有些企业也在引进技术,但不是先进高端技术,而是简单甚至低端技术。据统计,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仅为0.56%,远远低于全国、全省水平。工业企业专利授权量增长率同比增长9.4%,比全省低11.0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0位;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9.0%,比全省低10.5个百分点,在全省排第12位。企业技改力度不大,自主创新不够,导致产品的有效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后劲。

  (四)企业盈利不好倒逼供给侧改革。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影响,近几年来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尤其是有色金属企业,产品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变窄,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因利润下降、效益不好,导致部分企业停产歇业,甚至资不抵债,破产倒闭。据统计2015年全市每月停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都在100家以上,最多时候停产企业达到170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5.1%,全年亏损企业60家,亏损面达5.3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率为99.7%,没有达到100%。在产品过剩,销售不旺的情况下,企业要实现扭亏为盈,提高利润,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市场供给侧结构方面进行彻底改革。

  二、郴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可行

  近年来,郴州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战略,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发展非公经济,努力培育新兴产业,大力促进产业集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发展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成绩,为郴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淘汰落后产能为供给侧改革扫清了“绊脚石”。全市严格执行国家去产能战略部署,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关停、整合了一大批以煤炭开采和有色金属采选为主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市煤炭开采企业由2013年底的174家减少到2015年底的90家。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煤炭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同比下降13.1%、5.0%。规模以上工业采矿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4.7%下降到11.6%,下降3.1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有色金属矿采选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由6.1%、7.5%下降到4.6%、6.0%,均下降1.5个百分点。由于去产能力度加大,导致一些制约郴州工业经济发展的无效供给被“清仓”,为供给侧改革减轻了包袱,使得郴州经济逐渐摆脱资源路径依赖。

  (二)发展非公经济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动力源”。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8.6%,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其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8.0%,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0.8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利润133.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75.2%,非公有制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总投资的76.5%。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产业结构调优和产业竞争力提升,又为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了内生动力,对工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

  (三)培育新兴产业为供给侧改革搭建了“快车道”。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加工度和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工业比重26%和10%。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其中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行业增加值增幅分别为13.5%、71.7%、7.5%。全市新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0.3%,增速同比增长9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共实现产值292.1亿元,同比增长11.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来势较好,大数据、物联网、众创众筹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湖南资兴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充分利用东江湖天然冷水资源,致力于打造全国最节能环保IDC数据中心聚集区和新型经济商圈、大数据技术的产业项目孵化区、互联网应用集中地。新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态,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锋军”。

  (四)加速产业集聚为供给侧改革增添了“助推器”。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是经济转型的引擎。目前,全市有1个国家级产业园区,13个省级产业园区,是全省拥有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最多的市。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6.7%,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二位。其增加值增速同比增长11.0%,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3.8个百分点。随着产业集聚度的不断提高,全程产业链条配套不断完善,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发展的自动化、规模化、集约化不断增强,园区工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作用不断凸显,成为供给侧改革的主阵地。

  三、郴州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是破解当前经济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之举。因此,要严格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着眼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坚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优化升级,积极培育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努力激发工业经济实体的内在活力,着力实现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一)兴产业,优化发展配套。产业是经济的命脉,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当前,郴州工业产业配套不完备,特别是占工业主导的制造业,其原材料本地供给率普遍不及50%,产业配套已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加快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从兴产业着手,从优化产业发展配套着力。要按照产业配套发展的需要,完善产业发展规划,针对产业发展的上下游需求,开展产业招商引资,延伸产业链条,引导扶持现有重点企业向龙头企业迈进,推动产业并进,做大做强产业规模。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着力加强传统优势产业提质改造,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特色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二)强实体,壮大市场主体。实体经济是经济中最大、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是增加有效供给的必由之路,是改善民本民生的根本保障。要出台政策激励,开展精准帮扶,重点扶大、扶强、扶优中小微工业企业,确保存量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要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因地制宜、分类有序淘汰落后产能,妥善处置“僵尸企业”和“空壳公司”出清,促进生产要素从供给老化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要加大企业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原材料、用工、用电、用地、物流等方面的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要素保障。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

  (三)提品质,加快产品升级。品质就是品牌、就是名片、就是效益,品质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决定产业的长远发展。要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构建“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转化,改进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再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增强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要立足郴州特色,突出郴州制造,打造郴州品牌,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有色冶炼、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努力培育郴州工业经济新增长极。要强化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培育精品、打造名牌,填补空白、补齐短板,积极申报名优特新产品评比,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争取有更多的企业和产品进入省长质量奖、中国驰名商标以及国家地理标志保护,提升郴州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真正使“郴州制造”成为誉享全国的名片。

  (四)增实效,放大利润空间。实效就是实实在在的效益,增实效就是要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来促进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人民增收。要狠抓企业生产经营,积极开拓市场,深入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促进企业效益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要加快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抓好亏损企业减亏扭亏工作,推动优质资源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中。要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步伐,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新兴模式,加快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信息的有效融合,架起产销互通的“高速桥”,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做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信息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由大变强。要围绕调优结构、改进质量、防治污染、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等进行技改,加大投入,主动淘汰原材料、能源消耗高的落后工艺和装备,大力引进和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实现在创新发展中扩宽企业盈利空间。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工业科 朱忠雄]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