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面对国内外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郴州市主动适应新常态,认真落实各项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民间投资和企业经营发展环境,营造大众创业的良好氛围,加快非公经济转型升级,全市非公经济呈现总体平稳增长的发展态势。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5年,全市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1411.9亿元,增长8.7%,占GDP的比重为70.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较2010年占比提高6.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54.1亿元,非公占比27.4%,同比增长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961.5亿元,非公占比87.4%,同比增长7.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396.4亿元,非公占比55.4%,同比增长13.8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三次产业占比分别为3.8:68.1:28.1,呈现出“二、三、一”格局。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呈现优化升级态势。目前,非公有制经济从一般加工制造等传统领域向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扩展,发展领域遍布几十个行业。2015年,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均超过75%,分别占本门类的89.4%、78.8%、96.8%、79.6%和95.2%,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这些门类发展的主体和重要力量。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44.9亿元,总量占全市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6.6%,同比增长11.6%。非公有制工业完成投资额706.1亿元,占比为83.5%。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全社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销售额1573.8亿元,同比增长12.4%。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吸纳二、三产业从业人员204.9万人,比2014年多吸纳3.8万人,同比增长1.9%。
(二)存在问题
1、企业规模偏小。郴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规模普遍较小。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为例,2015年产值过50亿的没有,过20亿、10-20亿、5-10亿的分别是13家、32家、127家,分别占全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的1.3%、3.1%、12.4%。由于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企业盈利空间不大,有的甚至处于非正常生产状态。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6%。
2、管理模式粗放。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水平,没有形成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处于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在生产经营决策上存在随意性、盲目性,导致决策造成封闭性、短期性和低效性。另外,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仍属于家族式经营,董事长、总经理、核心部门负责人都是“自己人”,导致一些优秀的“外来人”无法进入企业管理层,这使企业无法引进优秀人才。这种粗放型传统产权运作模式,是造成优秀企业家供给短缺的制度障碍,也难以把个体企业主塑造成高层次、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制约着非公有制企业做强做大。
3、发展相对滞后。从郴州非公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在全省排位情况来看,很多指标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明显靠后。2015年,郴州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8.7%)在全省排第13位,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8.0%)在全省排第10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际完成投资增速(11.6%)在全省排第11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4.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全社会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速(13.1%)在全省排第10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缴税金增速(-7.2%)在全省排第13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4个百分点。
二、有利与不利因素
(一)有利因素
1、落实扶持政策促利好释放。一是提供政策支持。郴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对非公经济的服务、协调和管理,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二是落实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实行商事主体年度报告和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实行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17.6万户,较2013年底增长4.2万户,增幅达到31.1%,注册资本和经营资金1833.5亿元,较2013年底增加894.8亿元,增幅达到95.3%。全市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共新登记市场主体6.4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数量1.5万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量4.9万户。
2、开展招商引资促实力壮大。一是突出重点产业。近年来,全市始终坚持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突出围绕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重点产业,完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及考核办法,着力引进了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财税贡献多的大项目、好项目。二是资金到位较好。2015年,全市利用外资完成13.5亿美元,增长15%。到位内资414.1亿元,同比增长17%。引进了广东长鹿、北京顺峰、宁波世茂铜业等一批战略投资者,争取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湘政办发〔2015〕71号)。
3、实施全民创业促发展加速。一是着力大众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全市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若干意见》、《郴州市扶持大学生在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暂行办法》等文件,打出了一系列政策优惠组合拳。同时,在郴州日报开设“众创时空”、郴州电视台开设“众创视界”专栏,在全市形成了人人想创业、人人敢创业、人人能创业的浓厚氛围。二是大力支持创新,助推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湖南省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和郴州市创新创业园区“1555”工作计划,目前全市已启动建设创新创业园区11家、总面积16.4平方公里,郴州高新区成功升格国家级高新区,资兴经济开发区、永兴经济开发区被省政府授予省创新创业示范区。
(二)不利因素
1、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但从走势上看,受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结构性问题制约以及经济转型等多种因素影响,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呈现持续回落态势。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速由2010年的18.0%逐步回落到2015年的8.7%,其中非公工业增加值增速由2010年的26.3%逐步回落到2015年的7.4%。2015年,全市非公经济实缴税金74.1亿元,比2014年的79.9亿元少5.8亿元,同比下降7.3%;非公经济实缴税金占全部税金比重为67.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未来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需要引起重视。
2、行业投资来势不好。当前,全市非公有制投资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房地产等竞争性较强的行业,大多数非公企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大,对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差的非公企业而言,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使其生产经营困难逐步加剧,导致其投资能力下降,投资积极性不高,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2015年,全市非公经济投资增速低于全市投资平均增速7.9个百分点,且比上年回落25.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71.4%下降到66.6%,下降4.8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实际完成工业投资额增速低于全市工业投资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87.2%下降到83.5%,下降3.7个百分点。
3、企业融资困难重重。一方面,企业融资渠道受限。现行融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融资门槛较高,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融资外,企业信用担保融资、民间借贷与小额贷款公司运作等融资渠道尚不成熟,在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融资的门槛又过高,导致非公企业融资渠道“遭堵”。另一方面,银企合作不畅。由于非公有制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生产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够健全、抗风险能力较差等原因,从而造成银行贷款普遍向大型企业,尤其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倾斜。因此,银行与非公有制企业之间难以建立完善的伙伴关系与信息桥梁,非公有制企业融资的难度始终较大。 从非公有制分行业发展情况看,属于资金密集型建筑业等行业发展明显放缓,2015年,建筑业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幅7.9%,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占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比重同比下降了0.1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一)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减轻企业负担。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最大限度的创造宽松、开放的政策环境,推动非公经济跨越发展。在创业扶持、市场准入、工商登记、技术创新、出口创汇等方面对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二是推进职能转变。切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公开透明的“阳光型政府”和为民亲商的“服务型政府”,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为非公经济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为全市非公经济发展再上台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着力加快产业调整。一是依托资源优势,继续扩大招商引资的成果,重点发展本市传统特色产业,选择已经成为龙头企业和支柱的大型企业,充分发挥其“波及效应”和“扩散效应”,推进非公经济的聚集化进程。二是选择极具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外向型和科技型企业作为重点企业进行培植,如: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为重点,支持发展出口创汇产品、高精尖技术产品,提升非公经济的科学技术含量,极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充分利用郴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优势,选择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二、三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做大做强非公经济。
(三)着力开拓消费市场。一是不断开拓市场。非公企业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变动,能够预测市场需求变动的趋势,在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加强市场营销。加强与老客户交流,在稳定老客群体基础上,要积极主动在市场中发展具有潜在消费能力的新客户,加强与经销商合作交流,努力增加销售渠道,拓展新市场。二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要建立完善自身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切实加大媒体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企业、产品、服务等方面知名度。
(四)着力加大金融支持。一是完善信贷体系。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服务小型微型企业的专营机构或部门,完善小型微型企业信贷考核体系,提高小企业贷款呆账核销效率,健全信贷人员尽职免责机制。二是支持企业上市。加快非公有制企业上市培育力度,优先支持高科技、高成长非公企业进入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享受各级政府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的优惠政策。要充分发挥民间资金作用,积极支持与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实体经济、支持非公企业发展。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朱忠雄 欧阳丽]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