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郴州市坚持“产业主导,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五个郴州’”总战略,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强力推进四个“四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湖南新的增长极,全市经济总体呈现平稳发展、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特点
(一)产业发展平稳。一是农业平稳发展。预计上半年全市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全市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略增,早中稻播种面积149.9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5%;烤烟种植面积28.0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2%。预计油菜籽产量8.53万吨,同比下降0.9%;蔬菜产量144.5万吨,比上年增长4.1%。养殖业生产形势较好,养殖业产品价格高位运行,养殖收入可观。二是工业有所增长。1-5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比1-4月提高0.1个百分点,在全省排8位,比1-4月前移1位。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水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增速为3.5%、6.5%和0.1%,增长最快的制造业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0.7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高达91.9%,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5.3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发展较快。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36家,其中营利性服务业企业91家,金融保险联网直报企业48家,电子商务联网直报企业7家。据联网直报平台数据,1-5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73.5亿元,增长25.0%,比1-4月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完成41.7亿元,同比增长32.4%,比1-4月加快11.3个百分点。
(二)结构调整加快。一是工业结构优化。1-5月,全市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增长8%、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7.5%,增幅分别比规模工业高2.2和1.7个百分点。电视机顶盒、智能电视、商用制冷空调设备、铸造机械、多色印刷品、光电子器件、电子元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39.5%、121.3%、52.4%、42.7%、27.6%、12.5%和8.3%。二是投资结构改善。1-5月,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7.7亿元,同比增长10.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31.8亿元,同比增长26.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7.3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市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同期7.4:39.4:53.2调整为7.2:41.6:51.2。工业投资325.7亿元,增长31.6%,同比提高2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231.9亿元,增长46.3%,同比提高41.6个百分点;而采矿业投资48.2亿元,下降1.6%。三是消费结构升级。1-5月,限额以上法人批发零售业中,日用品类增长19.8%,粮油食品类增长19.4%,服装类增长31.7%;珠宝类、家具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分别增长68.1%、81.1%、60.6%和48.6%,均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接待旅游人数、实现旅游收入分别为1619.4万人和11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6.0%。
(三)内需拉动有力。一是投资稳中见快。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96.9亿元,同比增长16.9%,增幅比全省高1.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比1-4月提高1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投资情况看,1-5月全市民间投资541.8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部投资的68%,成为当前投资增长的主力军。但民间投资增速在放缓。由于融资难度加大、成本增高等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7个百分点。从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民生工程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325.7亿元、58亿元、135.9亿元和61.5亿元,同比增长31.6%、20.7%、18.8%和18.1%,增幅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14.7个、3.8个、1.9个和1.2个百分点。从项目类型看,1-5月全市共有投资项目226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05个,完成投资33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8%和63.7%。二是消费持续活跃。郴州市成功举办全国第四届矿博会。1-5月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6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居全省并列第4位,消费市场呈现企稳向好态势。全市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2%、10.8%、21.4%和19.1%。三是房产销售提速。1-5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1.5亿元,同比增长18.1%,总量居全省第3位;商品房销售面积14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6%,增幅同比回升28.2个百分点,销售量居全省第4位,销售增幅居全省第5位,销售金额53.4亿元,其中市城区销售面积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1%。全市商品房库存减少74.1万平方米,库存总量比年初下降21.8%,商品房去库存成效明显。
(四)运行质量提高。一是财政较快增长。1-5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3亿元,增长22.8%,居全省第3位,比1-4月提高11.6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0亿元,增长21.7%,居全省第3位,比1-4月提高14.1个百分点。1-5月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9.4%,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财政八项支出增幅30.8%,比1-4月提高15.4个百分点。二是金融稳健运行。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072.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长18.6%,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比年初新增133.4亿元,同比多增65.6亿元,增长96.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27.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长18.1%。三是保险较快发展。5月末,全市实现保费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26.2%,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19.8亿元,增长31.9%,财产险保费收入6.4亿元,增长11.2%。全市赔款支出8.8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人身险6.1亿元,增长51.7%。财产险2.6亿元,增长28.6%。四是引资来势向好。1-5月,全市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同比增长9.4%;实际到位内资80.2亿元,同比增长15.8%。
(五)民生保障有力。一是新增就业平稳增加。1-5月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已完成年度任务的56%。二是民生投入继续加强。1-5月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增长26%,快于全部财政支出增速2个百分点;占全部支出的比重达75.1%,比去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保障房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城市棚户区改造1.7万户,完成年度任务的79.89%;农村危房改造开工6125户,开工率为47%。三是消费价格总体温和。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比全国水平低0.2个百分点;比4月份低0.5个百分点。1-5月累计上涨1.5%。5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7%,比4月份低0.3个百分点,1-5月累计下降3.6%,比1-4月低0.2个百分点。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工业困难较大。郴州是全省去产能、去库存的重要地区,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阵痛明显。 1-5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5.8%,比全省低0.6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1个百分点。究其因,一是停产企业较多。5月,全市共有8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这些企业分布在煤炭开采、有色金属采选、有色冶炼、化工生产、皮革制造等行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9%。二是重点企业影响。受生产计划安排影响,1-5月郴州烟厂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4%,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2个百分点;受广东用电市场影响,华润电力仍然无法满负荷生产。1-5月全市火力发电量同比下降15.1%,导致全市电力生产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2.1%,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1个百分点。三是工业效益下滑。1-5月郴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2165万元,同比下降0.7%,比1-4月降幅收窄1.5个百分点;5月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8.3%,比4月当月同比降低18.3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短期要实现利润快速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二)外贸需求减弱。受国际市场疲软和商务部、海关总署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政策影响,加之我市外贸转型动力不足,高科技电子信息、高端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产品进出口速度减缓等因素影响,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6.6亿美元,同比下降36.9%,仅完成年度目标的20.1%,其中出口下降24.8%,短期内难以实现企稳回升。
(三)民间投资放缓。1-5月全市民间投资541.8亿元,占全部投资的68%,同比增长6.2%,民间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0.7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
三、发展前景预测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美元加息、英国脱欧,外汇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世界贸易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调结构、转方式、促增长任务仍然艰巨,但机遇和挑战共存,“一路一带”对外战略有利于扩大外需,受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的影响,今年国内成品油出现“三连涨”,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增速有所抬高。建筑、房地产、金融和生活性服务业四大行业营改增,阶段性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费率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通过债转股增加企业资本金,有利于调动和激活企业的积极性;大力开展精准扶贫有助于于增强投资拉动作用。5月份以来,有色金属价格继续呈上扬趋势,钨、铝环比分别增长5.4%和24%,锑、铋、白银价格稳中有升,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将助推工业经济增长。经过多年发展建设,郴州市城市基础设施提质、产业基础壮大、发展氛围浓厚,为下阶段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综合分析,全市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上半年及全年经济有望平稳向好运行。
四、下步工作建议
坚持产业主导、协调发展,把产业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四个“四年行动计划”为总抓手,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致力于“三去一降一补”,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不断提升郴州综合实力。
(一)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有色、化工、建材、锻铸造、食品烟草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推进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壮大LED、矿物宝石、生物医药、大数据等新兴产业。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世界500强、重点央企、知名民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产业承接和企业联大靠强。强化签约项目跟踪落实,提高招商引资实效。
(三)引导消费需求升级。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积极扩大信息消费。以举办首届美丽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节为载体,加快旅游休闲消费升级,提升文体教育消费,促进健康养老养生和家政消费。
(四)狠抓清查申报入统。“四上”企业清查申报是发掘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手段。坚持上下联动,群策群力,认真开展“四上企业”清查申报、“个转企”和5000万以上投资项目的清查,确保将符合条件的企业、个体户和投资项目纳入统计名录库,确保应统尽统,全面客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实情。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胡平金 张杰]
[审核:刘雁]
[责编: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