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十二五”人口发展与劳动就业成效显著

来源: 时间: 2016-07-2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全面的人口就业信息是各级政府制定人口就业政策,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参考依据。近年来,郴州积极推进落实各项人口政策,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全民创业创新,“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日趋优化,工资收入持续增长,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

  一、人口保持平稳增长

  (一)人口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口保持平稳增长态势。20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量达528.3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24.2万人,年均增加4.8万人。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达473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14.7万人,年均增加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8.1万人,比2010年增加47.0万人,年均增加9.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50.3%,比2010年上升8.7个百分点。从全市人口总体分布来看,城区人口增长幅度较快,人口的聚焦效应进一步增强。

  (二)人口生育水平保持稳定。2015年全市出生人口为6.4万人,出生率为12.3‰,比2010年下降1.0个千分点,全年自然增长率为6.5%。“十二五”期间,全市人口出生率维持在12.3‰-13.6‰的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维持在6.2‰左右,人口生育稳定在较低水平。全市人口继续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生产方式转变。出生人口性别比维持在正常合理水平。2010年和2015年全市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7.6和108.3。

  (三)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推进城镇化是扩大国内需求,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以“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为主战场和主形态,以产镇融合、城乡统筹为核心内容,以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示范为引领的特色小镇发展新格局”的工作思路为统揽,高起点科学规划,高标准精心建设,高效能精细管理,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与发展。五年来,全市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238.1万人,城镇化率为50.3%,比2010年提高8.6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7个百分点。

  (四)人口老龄化问题凸显。随着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生活、健康水平的提高,尤其是青壮年外出人口的增加,全市人口年龄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约为102.8万人,占21.7%;15-59岁人口约为304.5万人,占64.4%;60岁及以上的人口约为65.7万人,占13.9%。与2010年“六普”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提高了0.2个百分点;15—60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98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2.2个百分点,比联合国规定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到人口总数10%的人口老龄化标准高3.9个百分点。

  二、劳动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就业总量稳步上升。就业稳定,是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2015年末,全市就业人员总量达到334.8万人,比“十一五”末增加35.7万人,年均增加7.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总量由62.2万人增加到91.4万人,年均增加5.9万人;乡村就业人员总量由236.9万人增加到243.4万人,共增加6.5万人。在就业总量稳定增加的同时,就业质量较高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也呈逐年增加态势。“十二五”时期,我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从2010年的27.7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2.3万人,共增加4.7万人,全市的就业质量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为稳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就业人员总量稳步上升的同时,就业结构继续得到改善。

  1.城镇就业比重明显上升。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继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地区转移。“十二五”期间,我市城镇就业人员增长幅度持续快于农村,2015年我市城镇就业人员为91.4万人,比2010年增加29.3万人,增长47.0%;农村就业人员243.4万人,较2010年仅增加6.5万人,增长2.7%,远低于城镇就业人员增长幅度。同时,城镇就业人员占全市就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为27.3%,比2010年提高近6.5个百分点。

  2.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继续提高。随着农业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市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所占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例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基本持平,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呈持续上升走势。从就业人员绝对数量上看,“十二五”期间,第一产业就业人员由2010年的110.2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109.0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从2010年的84.3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94.3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从2010年的104.5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131.5万人。从就业人员的相对比例看,我市三次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由2010年的36.9:28.2:35.0转变为2015年的32.6:28.2:39.3,第一产业下降4.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基本持平;第三产业上升4.3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不仅所占的份额比较大,且上升的幅度也最快,在转型升级初级阶段,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吸纳从业人员的主阵地。

  3.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大幅增加。“十二五”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非常显著。201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就业人员302.5万人,比2010年增加31.1万人,年均增加6.2万人。即五年间非公经济成为我市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成为就业人员增量的绝对主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成为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三)就业目标圆满完成。“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继续把扩大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渠道。五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市政府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扩大就业,同时加强了对失业的调控力度,积极稳妥地应对各种就业矛盾,就业形势保持了整体稳定。“十二五”时期,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6%—4.0%的较低水平,较好地完成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劳动就业目标任务。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达到73.8万人,高质量地完成了65万人预定目标任务,为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和基金规模持续增长,这对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全感,保障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5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54.2万人,比2010年增长31.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2.0万人,比2010年增长5.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2万人,比2010年增长 20.8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46.4万人,比2010年增长49.8%;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36.3万人,比2010年增长2.8%。2015年,全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总征缴额27.6亿元,较2010年增加了12.2亿元,增长79.6%。

  三、“十三五”郴州市人口、就业情况前瞻

  (一)常住人口增速将进一步加快。随着国家“二孩”政策得落实,郴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十三五”期间会有一定的提高,至2015年末郴州市的育龄妇女约为119.0万人,若今后五年郴州市平均人口自然增长为8.0‰,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约有 19.2万人。随着郴州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将逐步缩小,就业机会越来越多,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将会选择在家门口就业,这也成为郴州市常住人口增长的一个因素。郴州坚持把“生态”作为新型城镇化优势,城市的生态、特色、便捷、舒适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彰显,也将吸引区内外的人口到郴州市就业、创业、定居。预计到2020年末,郴州市常住人口将近494.5万人,平均每年增加4.3万人。

  (二)城镇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郴州按照“一化两城三创四大”的总体思路以及“四个走在全省前列”的新要求,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统一了新型城镇化的思路并组织实施,即以城乡统筹为总抓手,以郴州市大十字城镇群为重点,科学合理布局生产力,着力实施城镇扩容提质、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城镇生态环境、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加速全市域新型城镇化进程,助推郴州全面“起飞”。预计郴州市十三五期间城镇人口平均每年约增10.8万人, “十三五”末,全市城镇人口将达292.2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为59.1% 。

  (三)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2010年以来,郴州和全国、全省一样,人口老龄化脚步进一步加快,“十三五”期间同样面临这个社会问题,根据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十三五”期间郴州市的老年人口比“十二五”末将会增加15.1万人。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社会抚养比高、家庭负担重、养老金短缺等问题不容忽视。

  (四)劳动就业形势将更加趋好。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郴州市2010年至2015年间,城镇年新增就业人数连续保持在 6万人左右,累计将近31.7万人。统计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郴州市单位从业人员年均增长2.3 %,2015年全市城镇从业人员总量91.4万人。近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0%以下, 在“十二五”规划 4.5%的控制目标。随着全市经济结构调整趋好,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得到落实全市“十三五”就业总量会进一步扩大,城镇就业人数将达120万人左右,比“十二五”末增长31.3 %。

  (五)工资收入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十三五”期间是实现小康的冲刺阶段。要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是实现小康的重要手段。2016年国家调整了工资政策,各地也建立了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十二五”时期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平均增幅达10.5%。郴州市要在2019年建成小康社会,职工平均工资应有明显的提高,“十三五”期间全市在岗职工年均工资预计每年应保持增长11%以上,2020年在岗职工年均工资达到8万元左右。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