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2016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来源: 时间: 2016-07-2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今年以来,郴州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扎实推进“五个郴州”建设,努力打造湖南新增长极,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

  (一)增速加快。上半年,全市GDP完成930.05亿元,同比增长7.7%,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0.1、1.0个百分点,列全省第5位。其中,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5.7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453.5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390.8亿元,增长10.9%。一、二、三产业分别比一季度提高0.2、0.3、1.6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5.4亿元,增长17.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收入124.5亿元,增长20.5%,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8.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995.6亿元,增长15.5%,增幅比全省高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6亿元,增长11.5%,增幅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全省并列第4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5.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0.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4个百分点。

  (二)结构趋优。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全市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同期8.5:51.3:40.2调整为9.2:48.8:42,其中第二产业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7.1%,直接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提升,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二是“三去”工作成效明显。从去产能看,全市关停、整合了一批以煤炭开采和有色金属采选为主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上半年,煤炭开采、有色金属采选业产量同比分别下降11.9%和20.2%,其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下降到4.6%和6.0%,使得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6.2%。从去库存看,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4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1.5%,房屋新开工面积259.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2%,房地产企业土地购置面积4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9%;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388.1万平方米,比5月末减少近7万平方米。这一增三减的态势,加速了我市房地产行业的去库存。从去杠杆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4月末下降0.5个百分点。三是“三新”经济来势较好。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 8.7%提高到9.4%,提高 0.7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34.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7.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7.4%,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5.0%,增速分别比全市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28.7个、11.2个、1.4个、9.0个百分点。新业态、新产品增长迅速。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1%和30.9%,比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分别快24.6个和19.4个百分点。网络约车、在线教育等各种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产品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旅游文化、会展经济等新行业增长明显。上半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实现旅游收入分别为2071.4万人和151.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和16.2%;全市共有数字影院26家,影院座位数16000余个。上半年全市电影票房收入3000多万元,同比增长53.8%;观影98万人次,同比增长62%。以国际宝石矿物博览会等会展活动带动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达32.3%。

  (三)保障增强。一是金融稳健运行。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116.4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新增存款177.4亿元,同比增长78.5%;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041.6亿元,同比增长17.4%。二是居民收入增加。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15万人,已完成年度任务的69.2%。全市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914元和5713元,同比分别增长8.7%和9.4%,均高于GDP增速。三是民生投入加强。上半年全市民生类支出增长26.3%,比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高1.2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4.1%;重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全市城市棚户区改造2.02万户,完成年度任务的94.2%;农村危房改造开工8732户,开工率为67%。四是物价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4%,比全国水平低0.7个百分点。上涨的主要是生猪、蔬菜价格,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

  (四)动力提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主体增多,活力增强。随着一系列鼓励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市场主体活力大大激发。据工商部门统计,截止6月底,全市共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9万户,其中企业共登记3960户,同比增长54.1%;个体工商户共登记14133户,同比增长21.7%。此外,创新创业呈现火热态势。据人社部门统计,上半年全市新增创业主体14303家,同比增长16.9%,新增创业担保贷款发放金额20638万元,同比增长1.8倍;农民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截止6月底,全市农民合作社共登记3788户,同比增长56.1%,农民合作社数量达到4352家,总量居全省第二,入社农户18.4万户。二是内需拉动明显,投资和消费给力。从投资看,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5.6亿元,同比增长15.5%,居全省第5位。其中制造业投资287亿元,增长44.4%,同比提高46.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08.1亿元,同比增长16.6%,比固定资产投资快1.1个百分点。从消费看,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5%,增幅比全省高0.1个百分点,居全省并列第4位。尤其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类消费和居民支出在居民总消费中的比例还将继续上升,消费已成为了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指标低于预期,后期增长基础脆弱。上半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的10个主要指标中, 有5个指标低于年初目标。其中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低于目标1.3个、2个、2.5个和1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0.3%,与全年增长10%的目标差距较大。这些经济指标由于基数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增长基础比较薄弱,下半年要想在高基数的基础上再保持增长,难度很大。

  (二)工业经济运行困难,相关指标仍然乏力。一是增长速度不快。虽然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幅有小幅提升,但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评价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运行状况几个重要指标仍处于下降的态势,上半年工业用电量为34.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2.2%,比全省低3.6个百分点;工业增值税同比增长7.1%,比1-5月低6.9个百分点;货运周转量同比仍下降2.4%,在全省排位靠后,工业经济运行的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二是产业结构不优。虽然这些年全市调结构、促转型取得一定成绩,但矿产开采、有色冶炼、化工制造等高耗能产业和烟草制造仍然是全市的主导行业。上半年,六大高耗能产业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50.9%,其增速为5.1%,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0.9个百分点,仅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6个百分点。三是盈利能力不足。市场需求不足、销售困难导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持续下降,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4%,上半年累计下降3.4%(人民银行7月6日公布的最新有色金属价格指数显示,多数主导产品价格仍处低位,钼、钨、铋和锑价格分别为3.69万元/吨、6.11万元/吨、5.52万元/吨和3.93万元/吨,环比分别下降10.87%、6.14%、1.43%和0.81%)。由于市场行情持续低迷,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0.7%(全国和全省分别为增长6.4个和5.5个百分点)。

  (三)民间投资持续放缓,后期下滑压力很大。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666.8亿元,同比增长2.1%,同比回落12.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67%,同比回落8.7个百分点,增长也低于全国民间投资0.7个百分点,增速呈现逐步放缓态势。一是民间投资项目减少。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1616个,同比减少68个,其中计划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民间投资556个,同比减少406个。二是采矿、建筑等民间投资集中领域投资下降明显。上半年,全市采矿业投资完成58.6亿元,同比下降0.7%;建筑业完成投资11.6亿元,同比下降14.8%;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58.2亿元,同比下降1.6%。三是民间投资要素制约仍然较多。从融资看,上半年全市贷款资金80.3亿元,民间投资仅占7.4%。从土地看,据发改部门调查,仍有221个亿元项目因土地问题难以及时开工;据园区统计报表反映,园区有超过三成的项目的土地手续还没有完成。从成本看,原料、用工等投资成本仍然较高。

  (四)外贸出口持续减少,短期难以企稳回升。受国际市场疲软和商务部、海关总署调整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政策影响,加之全市外贸转型动力不足,高科技电子信息、高端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产品进出口速度减缓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8亿美元,同比下降40.3%,其中出口下降29%,比一季度下滑9.4个百分点。

  三、下一阶段的工作建议

  受英国脱欧等因素的影响,外汇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世界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区域发展继续分化;国内经济继续向“L”型换档,短期不排除呈现“W”波折,郴州经济基本平稳,但基础仍然不牢。下半年要想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完成目标尚需艰苦努力。

  (一)强化经济增长支撑。农业在稳固,工业在调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第三产业(服务业)是重要的抓手,从当前郴州的实际情况看,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服务业企业。上半年,全市纳入联网直报的规模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企业)合计336家,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88家,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总体呈现增速加快态势,但县市区发展不平衡,从全市规模服务业营业收入来看,苏仙、北湖、桂东和资兴占比分别为47.9%、34.9%、6.2%和5%,其他7个县占比都在1.5%以下。从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来看,只有苏仙、北湖和桂东3个县区占比高于10%,其他9个县市各占比不到2%。对此,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必须重视培育和发展服务业产业,重点扶持发展年度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或者从业人数50人以上的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并从政策保障、要素供给、产业引导等方面,支持它们做大做强。此外,还亟需加快 “四上”企业培育。没有“四上”企业,就没有经济增长的支撑。建议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认真梳理本地、本行业企业情况,分类整理“准四上企业”,建立档案库,加快推进“个转企”,加大扶持,促进快速壮大,力争早日达到“四上企业”标准,确保如实反映经济发展业绩。

  (二)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一是狠抓改革落实,缓解转型阵痛。即要落实好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关政策,扎实做好“三去一降一补”工作;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主动淘汰一些矿产开采、化工制造、建材生产等落后产能,尽快度过产业转型的阵痛期。二是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突出抓好宇腾有色、金旺铋业、银星有色、银泰新能源、华磊光电、国盛生物能源、源鸿科技、郴州烟厂等重点企业, 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破瓶颈、补短板。当前重点要解决郴州烟厂因生产计划调减对全市工业增加值的影响问题。因受国内烟草市场萎缩等因素影响,湖南中烟集团将对郴州烟厂产值调减30%,比年初计划调减20亿元产值。调减后,烟厂增加值全年同比大幅下降(-29%),将影响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下降1.3个百分点。建议加强与湖南中烟集团衔接汇报,争取减少调减产量,增加一类芙蓉王卷烟产值,减轻对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影响。

  (三)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一是降低门槛。放宽投资领域,坚决“非禁即准”原则,放宽经营范围限制,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外,其他均不作为前置审批项目。二是加强引导。重点引导我市民间投资集中的矿产企业加快整合,鼓励和促进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现代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扩量增效。三是营造环境。为民间投资建立“绿色通道”,在招商、审批、项目推进和建设等各个环节提供快速、便捷、高效服务。

  (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是积极对接珠三角。打造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综合信息平台,加快与珠三角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对接,推进资源共享,互惠互利。二是加快对外平台建设。推进外贸综合体入驻省级产业园区,加快公路口岸、铁路口岸提质扩容,发展郴州水果口岸及跨境电子口岸项目,努力打造一流的外贸物流平台。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开展产业链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以乡招商、网络招商等形式的招商活动,特别要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发展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四是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提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强化品牌战略,培育和扶持名牌产品,从整体上提高我市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供稿:郴州市统计局 黄胜发 胡平金 张杰 罗熹]

  [审核:刘雁]

  [责编: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