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肆虐我国部分地区的“非典”疫情,给我国社会、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市委、市政府面对突发危机反映敏捷,决策果断,坚持一手抓防治非典型肺炎这件大事,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打好防治“非典”攻坚战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发展经济。但“非典”疫情对我市一些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影响,对经济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一、“非典”对我市经济的影响
非典对我市经济的影响要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它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的实现,如旅游、餐饮、零售、娱乐、交通等服务业受到较大打击,对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其它产业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它也创造和放大了部分消费需求,如医疗诊断器械、中成药、清洁卫生用品、文娱用品、健身器材、健康食品等,从而刺激了相关行业的生产。
(一)“非典”对我市宾馆、旅游业的冲击较大。自4月17日预防“非典”工作全面铺开以来,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各景区游客大幅度下降,游客量仅为往年同期的15-20%,许多景点接待量几乎为零。通道县去年“五一”黄金周接待市外游客3万多人,今年市外游客为零,支撑当地旅游业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市内游客,如通道龙底河漂流只有几个本地游客。为防止“非典”扩散到农村,通道皇都侗文化村自4月28日后禁止对外接待游客。5月2日芷江受降坊只有几个游客,沅陵龙兴讲寺10人,辰溪燕子洞20余人,沅陵黔中郡和二酉山接待游客为零。芷江侗文化城策划已久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斗牛赛”被迫取消,损失12万多元,每日游客量由预计的2000-3000人减少为600余人。沅陵凤凰山森林公园5月2日接待游客138人,而过去旺季在1000人以上。星级宾馆惨淡经营,原来预定的会议、婚宴绝大部分被取消,客房入住率由去年平均65%降为20%左右,餐饮上座率由正常时期的60%降为10-20%。为了控制经营成本,许多宾馆已关闭部分接待设施,如怀荣宾馆和绿源宾馆都关闭了一栋楼,怀化大酒店关闭了5层客房,部分员工放假。由于组团和接团业务停止,全市13家旅行社中12家关门歇业,成为旅游行业损失最大的部门。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到5月底,那么从4月20日至5月30日的40天里,我市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按去年同期的15%计算,收入将减少9350万元(去年同期为1.1亿元)。
(二)“非典”对零售业和餐饮业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将在后期逐步显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增势明显放缓。1-4月累计完成26.64亿元,增长9.6%,其中4月完成5.65亿元,增长7.2%,增幅明显回落。在1-4月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零贸易业完成21.64亿元,增长7.9%,其中4月完成4.68亿元,增长8.1%;餐饮业完成4.02亿元,增长12.1%,其中4月完成0.75亿元,下降0.5%。“非典”对商贸流通业发达、人流量大以及防治任务较重的地方影响较大。如鹤城区4月份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6%,比上月下降31%。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比上月下降33.3%,餐饮业零售额比上月下降28.1%。我市唯一发生一例输入型“非典”患者死亡的芷江县,一季度餐饮业零售额比正常时期的增长速度下降约5个百分点,特别是4月22日以来,所有会议、婚宴几乎全部取消,顾客上座率、营业额较前期下降达50-70%。从4月22日至28日一周营业情况看,绝大多数餐饮企业亏损经营。通道县“五一黄金周”旅游收入由去年1000多万元下滑到50万元,全县商品零售额随之下降一成,餐饮业营业收入下降三成。“非典”对我市第三产业的不利影响预计5月以后将更加突显。
(三)“非典”对当前居民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结构影响较大。居民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非必要尽量减少去超市商场购物,导致各大超市营业额大幅下跌。对鹤城区佳惠、德友、家家福等7家连锁超市4月21日—5月2日的营业额调查显示,除1家营业额与正常时期基本持平外,其余6家下降30-40%,平均下降30%。为加强自身防护和免疫能力,居民对抗生素蛋白、中药、消毒液、清洁剂、口罩、手套、体温计等商品的需求大增。根据对4月26-30日和5月1日-5日零售企业销售额的抽样调查,怀化天地人和连锁有限公司的销售额分别是15万元、7万元,怀化中药材公司的销售额为135万、88万,怀化医药集团分别为30万、27万,比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为了减少外出活动和就餐,居民对食盐、食醋、方便食品、熟食制品、健身器材、影碟、书报杂志的需求增加。有些超市商场由于准备不足,部分商品甚至出现抢购和脱销。出于避免长途旅行感染“非典”的考虑,居民取消和推迟了长线旅游,改为就近休闲、旅游、健身,部分弥补了旅游业的损失。针对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改变,许多企业及时抓住商机,纷纷联系货源,增加储备,转变经营方式,尽量减少“非典”带来的损失。有些厂家还及时开发出新产品,如正好制药推出抗“非典”新药,明城电器推出新型电子消毒器等,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工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受“非典”影响不大。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8 %。1-4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0亿元,增长24.9%;新增固定资产1.26亿元,增长23.1%,工业和投资领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但“非典”对工业和投资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主要是:(1)干扰了工业企业的产供销环节。由于各地加强预防和治理措施,影响了交通运输的畅通,也给采购销售人员出行造成不便,那些原料和销售市场依赖于外地特别是疫区的企业将会受到较大影响。(2)逐渐回落的市场需求抑制了企业的生产。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幅逐渐下降,使得部分企业存货增加,资金回笼困难,企业所受的压力有增无减。(3)部分出口企业面临困难。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我国为疫情重灾区,已经有113个国家限制中国人组团入境,并对我国出口商品特别是食品加强检疫措施,使我市部分粮油食品企业出口面临困境。(4)招商引资可能受到障碍。前四月我市利用内外资形势良好,有效扩大了我市投资规模,主要是履行以往所签合同,新签合同增加不多。如果疫情短期无法解除,将会影响我市投资环境。但“非典”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刺激了我市医药产业的发展,如正清制药1-4月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1.1%,其中4月销售产值同比增长59.3%;正好药剂1-4月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4.4%,其中4月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0.3%。
(五)“非典”间接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目前我市农村尚未发现“非典”病例,农业和农村经济仅仅受到间接影响。一是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到广东等疫区打工,其工资性收入可能减少;二是控制疫区民工回乡,可能影响农业生产、农村建房及其他经济活动。
二、有关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建议
市委市政府面对突发危机反映敏捷,决策果断,努力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为了应对“非典”对我市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我们建议:
(一)帮助旅游、餐饮、宾馆、交通、零售、出租等受损行业度过难关。第三产业是我市的主导产业,占去年全市GDP的47.6%,占单位从业人员数的70%,是吸纳新增就业人口、缓解就业压力的主要渠道,也是“非典”影响的重灾区。国务院日前出台紧急措施,从5月1日至9月30日对相关受损行业实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适当财税优惠政策等措施给予必要的扶持。我市应该结合本地实际,尽快出台相应政策,帮助相关行业度过难关,以免企业破产或裁员而把危机转嫁给社会。
(二)建立健全危机预警和控制机制,防止重大突发事件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这次“非典”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必须建立一套完善、高效的机制预防各种灾害性事故,全程预警、监督、控制灾害事故的发生,争取在成灾之前将它消灭在萌芽阶段,或者尽量将灾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近年来我市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如中方县农金会集资和泸阳电解锰厂污染事件因没有及时妥善处理,矛盾不断激化几乎不可收拾,后来不得不付出很大代价才得到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和集团的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摩擦和争端不断发生。同时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环境系统变得愈来愈脆弱,自然灾害变得愈来愈频繁,各种天灾人祸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准备袭击我们,因而有必要建立危机预警和管理机制。
(三)继续改善消费和投资环境,扩大消费和投资需求。“非典”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据测算将会影响我市GDP潜在增长率0.5-1个百分点。在我市投资、消费、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中,投资的增长潜力最大,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为了最大程度挽回经济损失,应大力优化投资环境,增强客商投资信心和提高投资效率,加紧实施投资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推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年”活动。同时继续抓好“非典”防治工作,恢复和鼓励居民的消费信心,使暂时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从长期来看,疫情持续时间和投资者信心两大因素使我市的宏观经济前景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必须进一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重新挽回境内外投资者的信心。
(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抓紧出台汽车消费政策,进一步扩大普通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供给。规范和改善电信、互联网业务的消费环境,推动扩大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上文化娱乐及全民健身等方面的消费。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景区规划,提高旅游接待设施的档次和容量,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市的又一主导产业。长期而言,应加快工业化、现代化、信息化进程,实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减少对服务业的过度依赖,降低突发事件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怀化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