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怀化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努力保持宏观调控成果,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经济保持加速增长态势,调控效果逐步显现,有效克服和化解了经济生活中的一些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与此同时,怀化市继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大力培育消费需求,扎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市经济实现了健康、平稳、较快增长,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及因素分析
今年以来,在全国和全省经济形势不断趋好的宏观背景下,怀化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协调增长的良好势头。据测算,上半年怀化市完成生产总值(GDP)142.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增幅高于去年同期1个百分点。怀化市经济承继去年快速发展的惯性,连续4个季度实现了10%以上的GDP增长率,标志着怀化市经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增长平台。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42亿元,增长4.4%,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49.95亿元,增长14.1%,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8.89亿元,增长10.6%,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6.5:35.1:48.4。据对全市127家重点行业的企业负责人或中层管理人员的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怀化市各行业总体运行状况良好,重点监测的8大行业首次全部进入景气区间,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持续高位运行。二季度企业综合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16.9%和117.9%,比上年同期分别上升了6.3和3.8个百分点。
(一) 产业因素分析。三次产业均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第二、三产业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
1、第一产业平稳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98亿元,增长5.3%;实现农业增加值23.42亿元,增长4.4%。在中央两个“一号文件”的政策影响下,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支农服务力度加大。全市发放支农贷款25.34亿元,增长78.8%;共获得农机具补贴100万元。农资储备比较充裕。据调查,全市储备调运杂交水稻种子445.7万公斤,调运化肥8889万公斤,调运农膜119.6万公斤,入户率分别达到64.3%、30.9%和37.4%。各县(市、区)还加大了农资打假力度,共查处无证经营农资店43家,没收不合格种子2万多公斤、肥料100多吨。农机推广服务步伐加快。全市共推广耕田机14419台,比去年同期增加1250台;计划推广收割机120台,使全市收割机突破200台。科技支农力度加大。去冬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技术讲座320次,培训农民10.2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62万份。二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粮食产量出现恢复性增长。2004年怀化市粮食总产量171万吨,增长5.3%,扭转了连续三年粮食产量下滑的局面。预计今年粮食总产将达到174万吨左右,比上年有小幅增长;三是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增,有利于粮食稳产和增产。各地通过深入传达贯彻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是“两减免、三补贴”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面积落实进度较快。今年全市落实粮食生产计划509万亩,其中水稻 358.6 万亩,旱粮150.6 万亩,全市指导性计划基本落实。金珠米业、五溪米业等龙头企业已与农户签订优质稻订单52.7万亩,比去年增加8.5万亩。同时涌现了一批种粮大户,全市种植水稻10亩以上的农户达 15.2万户、20亩以上的农户达4.5万户。稻田抛荒现象得到遏制,据对26个乡镇30个村300户的调查,往年抛荒的稻田今年复耕面积在50%左右;四是超级稻发展步伐加快。在去年超级稻示范片的基础上,目前已落实8.7万亩超级稻。麻阳、靖州、会同、洪江市4个100亩超级稻示范片和洪江市、中方、溆浦3个1000亩示范片已全部完成了播种,种苗长势较好。五是畜牧业产量增加较快。猪、牛、羊、禽等主要牧业总肉产比上年同期增长4.9%,其中出栏牲猪197.2万头,出售和自宰的肉用牛4.09万头,出售和自宰的羊18.36万只,出售和自宰的家禽932.9万羽,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8%、9.9%、8.1%和15.2%。
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一是粮经品改继续朝着提高粮经优质率、形成合理的粮经饲三元种植方向发展。优质稻和旱粮种植比重增大,粮食内部结构更趋合理。优质稻比重在2004年提高3个百分点的基础上继续上升,川香优2号、3号、金优117、培两优慈四等高中档优质稻示范推广面积增长较快。杂交玉米、药材、茶叶、烤烟、优质柑桔、金银花等一批高效经济作物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二是畜牧业结构朝着提高生猪品质和壮大牛羊产业方向调整。生猪品改,共完成生猪人工授精9.2万胎次、出栏三元杂交生猪35万头,同比增长8.6%和5.2%。牛羊品改,完成牛羊冷配1.3万胎次,同比增长5.7%;出栏牛6.84万头,出栏羊28.26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57.2%和11.1%。三是以花卉、盆景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步伐较快。全市规模化花卉苗木基地达到3.5万亩,树桩达1.8万株。四是以形成优势产业带为目标的区域化布局调整来势较好,“一线一圈”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一是水利设施得到修复。去冬今春,全市已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3万处,完成2.2万处;完成土石方5010万立方米,完成劳动工日6000万个;完成投资1.47亿元,其中地方及群众自筹0.77亿元;全市完成小型水库大修工程112处。二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退耕还林和造林工作进展顺利。全市共完成造林35.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1.4万亩,岳纸造林8.8万亩。三是农村新能源也有较快发展,今年已新建沼气池1993个。
2、第二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8.83亿元,增长16.4%,同比加快9.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7.89亿元,增长22.3%,同比加快14.5个百分点,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行业;规模以下工业完成增加值10.94亿元,增长3.4%,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加快,经济效益继续好转。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7.89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位于全省第4位。支柱工业增长较快,主要工业品产量有不同幅度的增长:中成药增长119.3%,加工大米增长63.7%,配混合饲料增长27.3%、发电量增长21.4%(其中水电增长22.5%),人造板增长18.4%,水泥增长13.1%,黄金增长9.9%,塑料制品增长6.0%。支柱工业对工业产值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电力生产及供应业、金属冶炼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19.5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0.2%,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5.3%,拉动工业增长19.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多数所有制企业实现盈利: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4921万元,国有企业实现利润889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832万元,股份合作制企业实现利润652万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利润1302万元,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1-6月独立核算规模工业应交增值税1.81亿元,同比增长15.6%;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774万元,同比增长14.7%;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8.86%,累计产销率为100.81%,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5.69和0.7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98亿元,增长20.9%,实现了产值与利税同步增长。1-6月赢利超过1000万元的规模独立核算企业有辰州矿业(2832万元)、双溪煤矿(1671万元)、蟒塘溪电站(1123万元),亏损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云箭集团(-877万元)、洪江纸业(-773万元);全市完成新产品产值2252万元,仅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0.33%。
工业经济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工业投资力度加大。去年怀化市完成工业项目投资15.7亿元,其中电力行业9.52亿元,医药行业1.02亿元,形成了新的生产能力,带来新的工业增长点,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二是今年雨水比较充裕,保证了发电企业的生产需要,五强溪、凤滩等骨干电站的电力生产形势好于去年,水电工业产值增幅较大;三是在水电增长的带动下,有色金属冶炼、医药、化工等行业有较大增长;四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邵怀、怀新等高速公路进入施工高潮以及托口、铜湾、大伏潭等电站相继开工建设,刺激和拉动了煤炭、建材、竹木加工等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五是随着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民间投资信心不断高涨,农民创业积极性逐步提高,一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一批优势企业和名优品牌正在逐步形成和壮大。
3、第三产业发展良好。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19.31亿元,增长11.9%;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创造增加值15.51亿元,增长10.5%;其他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3.37亿元,增长11.1%;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5.07亿元,增长13.1%;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5.63亿元,增长2.1%,6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比年初分别增长9.5%和5.5%。
从产业因素分析来看,第二、第三产业是推动怀化市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第二产业中的规模以上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行业的快速增长,对GDP增长影响很大。
(二)需求因素分析。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增长对怀化市上半年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
1、消费需求在较高位的平台上平稳增长。今年以来,消费品市场呈现逐步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2亿元,增长13.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增长的特点是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同步快速增长。
从居民消费看,怀化市居民消费支出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特别是服务性消费支出增速明显。分城乡看,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均大幅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92元,增长17.6%。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支出为1031元,增长21.1%,增幅比去年同期上升12.1个百分点。从城市消费构成看,各项消费支出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一是人均食品支出1203元,同比增长19.0%。城市居民人均在外饮食消费191元,增长37%;二是人均衣着消费414元,增长19.6%;三是人均交通与通信支出238元,增长12.0%。每百户城市居民拥有手机98部,增长18.3%;每百户拥有电脑22台,增长45.8%;人均通信消费172元,增长28.5%。每百人旅游人次7次,每百人旅游消费4209元;四是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155元,增长16.6%;五是人均居住消费224元,增长252.3%;六是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53元,增长12.0%;七是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37元,增长13.0%。
从政府消费看,1-6月份全市一般预算支出13.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同比加快10.9个百分点。27个支出项目中,21个支出项目是增长的。重点支出普遍增幅较高,确保了机关的正常运转和重点支出项目资金的到位。
上半年消费品市场的特点:一是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快速增长。1-5月份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共实现零售额18.7亿元,增长42.0%。其中飞达、丽都两家企业零售额为1254万元、604万元,分别增长66.4%、75.8%。同时,石油价格上涨拉动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长,怀化市成品油类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增长66.9%。二是餐饮市场大幅增长。1-5月全市餐饮业零售额为6.27亿万元,增长13.7%。市场份额达15.4%,拉动零售额增长2个百分点。三是商品丰富多彩、市场购销两旺。怀化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食品、饮料、烟酒类销售均比上年同期增长。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64.3%,其中服装类销售增长90.6%;化妆品增长14.8%;金银珠宝类增长123.2%;体育用品类增长765.2%。四是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异军突起,新兴业态发展迅速,超市、连锁店、专卖店和配送中心等不断涌现。怀化市连锁零售、餐饮业企业6个,连锁零售、餐饮业门店发展到86个,增加41个;累计实现销售总额3.1亿元,增长25.1 %,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9%上升到3.2%。
2、投资需求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2.37亿元,增长22.0%。全市施工项目408个,本年投产项目8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19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23个。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28亿元,增长11.7%。其中,更新改造投资8.33亿元,增长12.1%;房地产开发投资4.46亿元,增长6.0%。
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21个,共完成投资9.06亿元,占城镇投资的52.8%。其中,怀新高速公路完成投资3.45亿元,凤滩扩机工程完成3327万元,芷江机场完成1000万元,会同若水电站完成1127万元,洪江电站完成3000万元,金大地水泥扩大生产线工程完成6933万元,怀化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完成1658万元。今年新开工的项目来势较好,其中泰格纸业项目完成1500万元,芷江县乡公路改造完成6100万元,芷江城东新区开发完成6300万元,长泥坪电站完成3860万元。计划总投资5000万至1亿元的项目18个,完成投资额1.72亿元。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继续向工业倾斜。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项目投资8.21亿元,占47.9%;交通项目投资4.15亿元,占24.2%;房地产开发投资2.58亿元,占15%;建筑业投资0.82亿元,占4.8%;其他投资2.32亿元,占13.5%。在工业投资中,电力投资3.81亿元,占46.4%;非金属矿制品投资1.31亿元,占15.9%;冶炼业投资0.5亿元,占6%;食品加工0.77亿元,占9.4%。
但县市区投资完成不平衡。1-6月城镇投资完成中,除市本级增长2.5%之外,增长较快的县市区有中方(167.5%)、芷江(90.9%)、洪江区(78.6%)、辰溪(73.5%)、新晃(40.9%)、靖州(19.8%)、鹤城区(17.7%),还有会同(-61.5%)、沅陵(-48.6%)、通道(-45.9)、溆浦(-35.1%)、麻阳(-19.4%)、洪江市(-18.5%)等6个县市下降。
招商引资来势良好。1-6月,怀化市合同利用外资2402万美元,增长189.0%;实际利用外资1114万美元,增长219.2%;利用内资实际到位资金26.5亿元,增长83.0%。在5月31日—6月3日举行的“港洽周”期间,怀化市签订合同(协议)项目22个,其中怀化市投资会签约18个,项目共引进资金1.98亿美元,其中1.2亿美元为境外资金,占63%。怀化市招商引资工作出现新的特点:一是外商投资规模扩大。新批准的项目平均规模为400万美元,增加282万美元,增长2.4倍。其中,规模最大的为湖南洪江美乐喜国际安养货物服务有限公司(1200万美元),占怀化市合同利用外资总额的50%;其余依次为怀化湘果果品有限公司(50万美元)、怀化市天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86万美元)、中方县黄粉虫养殖有限责任公司(20万美元)、洪江科多陶瓷有限公司(127万美元)、怀化大商通经贸咨商有限公司(3万美元)。二是利用内资项目较为集中。房地产业、制造业、采掘业、水电业合同利用内资分别为11.45亿元、6.69亿元、3.6亿元、2.01亿元,分别占全年合同引资总额的40.6%、23.7%、12.8%、7.1%,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4.98亿元,5.09亿元、3.75亿元、1.31亿元,分别占实际到位外资总额的27.1%、27.7%、20.4%、7.1%。三是利用内资来源较为集中。怀化市利用内资60%以上的项目和资金来自广东、福建、浙江等三省。
3、出口需求稳中趋旺。外贸进出口形势良好。1-6月,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1874万美元,同比增长23.0%;其中进口总额81万美元,同比增长636.4%;出口总额1793万美元,同比增长18.6%。其中出口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是:洪江市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湘维有限公司、怀化市新兴置业有限公司、芷江春电冶炼有限公司、洪江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以上5家企业进出口总额为1313万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1.3%,其中洪江市锰业有限责任公司801万美元、湖南湘维有限公司274万美元)。主要出口商品为电解锰、金属硅、陶瓷、纺织品、机电产品、农产品、药品等。
从需求因素分析,投资需求对怀化市上半年经济增长起主要拉动作用,消费需求对怀化市经济的影响比较平稳,外贸出口需求稳中趋旺。
(三)资金供给因素分析。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70.27亿元,比年初增加24.69亿元,增长9.5%。存款余额的增加,为资金的充分供给创造了有利条件。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41.06亿元,增长5.5%。其中工业贷款余额10.88亿元,增长3.9%;商业贷款余额18.77亿元,增长19.4%;中长期贷款余额65.37亿元,增长15.6%;消费信贷贷款余额9.99亿元,增长2.1%。
今年金融运行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存款继续减少,减幅为近三年之最,其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电力、铁路等企业存款都有减少;二是储蓄存款稳定增长,银行存款依然为居民首选的金融资产;三是财政存款超常增长,财政资金集中趋势更加明显;四是各项贷款继续增长,其中短期贷款大幅减少,中长期贷款大幅上升;五是金融机构亏损增加,经营效益有所下降。
(四)经济增长质量分析。前6个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8.76亿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22.3%,高于GDP增长幅度11.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9亿元,增长17.7%;上划“两税”2.3亿元,增长24.4%。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低于财政总收入增幅4.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减征农业税和免征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可喜的是,怀化市国税收入首次实现增收过亿元,其中企业应交增值税为1.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0.5%,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改善,财税增收基础得到巩固。全市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重点税源企业形势持续向好,特别是烟草系统结构调整使得企业效益持续增长、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以及汇算清缴工作的开展,都是企业所得税大幅度增长的因素之一。电力行业中发电企业由于今年雨水充足保证了发电需要,供电企业供电量大增,整个电力行业形势看好,全市电力增值税入库增加3263万元,增长29.6%。房地产业累计入库税款1270万元,同比增收964万元,增长46.8%。
居民消费水平继续提高。一方面物价走势比较平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2%,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上涨4.7%,零售物价指数上涨1.8%,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3元,同比增长14.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11元,同比增长13.6%。由此可见,怀化市经济增长的成果不仅单纯表现在GDP增长速度上,还实实在在体现在企业效益明显好转、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等方面,说明怀化市经济发展使得国家、企业和个人同时受益,经济增长质量确实在提高。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怀化市GDP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多种有利因素促成的,比较明显的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共同推动,以及投资拉动,资金供给增加的促动等。
二、怀化市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支持农业政策的短期效应已经释放,长效机制有待建立,农民增收前景不容乐观。2004年中央扶持“三农”的政策力度很大,如三年内减免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中央财政增加转移支付;在全国实施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对农民购置大型农机进行补贴政策;补贴化肥企业,以稳定化肥价格;执行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保护粮农利益等等。此外,由中央财政安排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贫资金,以及由各部委安排的农产品加工业专项资金和乡村道路建设资金都有明显增加。上述诸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立杆见影的好处。同时我们注意到,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在调动地方积极性方面,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中央财政将根据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商品粮调出量等因素,对粮食生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补助。但怀化不是粮食主产区,也不是粮食调出区,受益十分有限。2005年“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出将国家重大支农政策法制化、制度化,积极探索建立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如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加大水利产权制度改革,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抓紧制订农村金融改革方案等。但是这些政策措施的制订、出台和落实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另一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并影响农民的收入。尽管政府利用各种手段限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比如给化肥企业补贴,严格监督和控制化肥价格上涨。但从目前的农村市场看,化肥、农膜和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还是上涨了。据调查,复混肥每吨上涨478元,涨幅达30.3%;尿素每吨上涨380元,涨幅达25.3%;碳铵每吨涨160元,涨幅达42%;涨幅最大的是钾肥,每吨上涨640元,涨幅达51%。玉米、小麦等良种价格也向上涨,其它农资也有不同程度的涨价。尤为值得关注的是4月份以来,青黄不接时期粮食价格不涨反而持续回落。
(二)价格传导机制的梗阻将会影响怀化市工业生产和企业利润。在各类价格的变化过程中,生产资料价格是先导指标,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通过成本推动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推升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目前加工工业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决定了上游价格向下游价格传导难度加大。2003年初以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持续了19个月。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为生产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得企业成本急剧上升,而在目前的买方市场中价格竞争极为激烈,企业提价的空间非常有限,无法通过出厂价格的提升来消化成本上涨因素,购进与出厂价格的倒挂使得价格传导机制出现梗阻。2004年怀化市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7%,工业品出产价格比上年上涨8.0%,涨幅倒挂1.7个百分点。今年1-5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11.5%,工业品出厂价格只上涨6.4%,涨幅倒挂扩大到5.1个百分点。当然,怀化市出现这种价格涨幅倒挂,与怀化市工业产品结构密切相关,但其倒挂继续扩大,必将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值得密切关注。
(三)投资后劲不足,项目资本金筹措难度大,部分项目进展缓慢。虽然目前怀化市投资形势较好,但也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隐患。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建项目大部分规模偏小。今年施工项目中,投资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283个,占88%。二是招商项目签约率低,存在项目质量不高、市场论证不充分等问题。“港洽会”期间怀化市投放项目710个,签约(包括协议)的只有22个,签约率只有3.1%。三是合同项目的资金实际到位率低。四是项目开工率低,报批环节滞留时间长。截止5月末,怀化市60个省重点监测工业项目,已开工项目26个,占43%;正在报批的项目12个,占20%;尚在洽谈的项目13个,占21%。影响怀化市项目开工率低、开工进展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资金筹措困难。湘西地区开发项目已有52个产业项目正式立项,投资总额147.6亿元,截止5月底,完成项目投资15.8亿元,占计划的10.2%(不包括水电项目则为19.1%),其中企业自筹资金到位12.8亿元,银行贷款到位8.3亿元,资金到位情况不太理想。由于怀化市财政实力有限,许多项目要求的地方配套资金无法按计划进度和承担的资金比例按时足额拨付到位,既影响了在建项目的工程进度,又影响新的项目资金的争取。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的影响,1-6月银行工业贷款余额只比年初增长3.9%。
(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影响了怀化市的经济增长。最近几年怀化市最终消费率一般在75%左右,而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都在8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近年来怀化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扣除价格因素不到10%,与同期GDP增长率大体持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潜力。影响怀化市消费增长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收入增长的预期信心下降。今年上半年怀化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虽然可望增长15.2%,但主要是由财产收入、经营收入、转移收入等非稳定收入高速增长带动的,1-5月工资性收入2884元,仅增长0.9%,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下降9.5个百分点。同时公务员政策性加薪普遍没有得到落实,与省内其他市州的工资差距在不断拉大。二是社会保障覆盖率、就业率、失业率存在“一高两低”现象,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等大额支出项目预期支出增加,以致储蓄意愿居高不下,消费意愿徘徊不前。三是消费环境有待改善,主要是商业布局不太合理,受城市组团功能规划的影响,城东、城南、城北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明显偏少;商家诚信意识有待提高,各种商业欺诈、商业陷阱层出不穷,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较为普遍,社会消费信心低落。四是消费结构有待升级,消费热点没有转换。怀化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左右,已进入小康消费水平,目前消费热点集中在饮食、衣着、电脑、手机、家电、旅游、保健等方面,住房、汽车等消费领域没有形成热点。同时,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采取降温的措施,更加影响了居民的购房意愿,相应影响了装修、建材、家具、涂料、地板、电器等消费领域的增长。
三、全年经济走势预期及后期经济工作建议
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我们认为,今年怀化市经济增长速度与去年基本持平,预计GDP将增长10.5%左右。通过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回落到适度快速增长的区间,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20%左右。由于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消费需求也将基本保持稳定,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出口经过连续几年的快速增长,基数不断抬高,出口需求仍将继续增长,预计出口总额增长20%左右。为了进一步搞好下半年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势头,完成今年经济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相结合。培植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在加强“一线一圈”建设,以示范促增收的同时,各县市区要积极扶持本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形成一个覆盖当地、各具特色、经营规模适当、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群体,成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从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政府要注重农村的农业、气象、防疫检疫服务体系建设,农业部门要做好病虫害监测、预报和控制工作,水文、气象部门要做好水情、雨情的预测预报工作,防疫检疫部门要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密度和耳标挂标率达到规定要求,新建标准化生产服务体系;二是农民要组建和完善各种协会,专业合作社、社区合作社及股份合作社,提高自我服务和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维护农民的利益;三是社会层面要建立健全生资供应、市场信息、农产品运销等服务机构和经营主体。
(二)继续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提高工业整体经济效益。一是要继续抓好扭亏增盈工作。要继续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拓展产品销路,增强应变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继续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增强企业发展后劲。要抓住国家继续发行国债,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精心筛选一批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项目,争取国家重点专项和技改贴息的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同时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招商引资和吸引民间投资的力度,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工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三是要加强分工协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主动进入大企业的发展体系,使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形成协作配套关系,从而既保证中小企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又可使中小企业从大企业那里获得技术、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四是建立企业价格预警和价格补贴机制,帮助中小企业消化由于能源、原材料等上游产业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在价格传导机制暂时失灵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走出“上游涨价,下游跌价”的困境,防止纺织、化纤等轻工企业陷入大面积亏损。
(三)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怀化市投资总量只占全省2.8%,排在全省第11位;增长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2个百分点,排名全省第11位。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投资快速增长。一是要加强综合协调服务,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对一些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要积极主动做好项目援建工作,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确保工程顺利进行。通过加大对项目程序、现场、进度、质量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二要加强对项目的调度。当务之急是抓紧开工一批新的重点项目。各级政府要督促重点项目单位和相关部门提高办事效率,抓紧做好项目开工的筹备工作,争取早日开工。要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在建工程建设。三要优化施工环境。要严格执行征地拆迁有关政策补偿标准,及时足额补偿并妥善安置好拆迁户的生产生活,同时,要坚决制止高喊乱要和违章建筑,打击以地霸工、强行参工参运和无理阻工行为,要以铁的手腕动真格、来硬的,努力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四是进一步抓好湘西地区开发项目的启动实施和调度考核,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和跟踪服务。
(四)着力发展现代商贸,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医疗、养老保险,住房、再就业、弱势群体帮扶等制度改革,降低居民预期消费,增加即期消费。二是加快商贸基础设施尤其是服务业设施规划及建设步伐,提高第三产业整体水平,增强消费吸引力,努力形成辐射五省周边地区的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消费服务中心。三是培育旅游消费热点。怀化市旅游资源虽不十分突出,但旅游景点的开发潜力以及旅游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很大。因此我们要大做旅游文章,扩大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完善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及服务水平,改善旅游环境,增强吸引力,以此推动消费增长进而推动经济增长。四是采取措施,推动信贷消费,直接增加居民家庭的消费资金。
[怀化市统计局综研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