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结构变动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和经济的发展,个体经济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成为市场经济和居民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各项政策措施的鼓励下,怀化个体经济更是飞速发展。
从怀化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来看,到2004年底,怀化市个体户总户数达到139089户,比1988年增长56.0%,平均年增长2.8%;从业人员221436人,比1988年增长110.7%,平均年增长4.8%;营业收入141.7亿元,上缴税费3.9亿,实现增加值41.4亿,占二、三产业经济普查GDP的27.1%,个体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个体经济的增长速度要远远快于怀化市其他国有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国民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
一、个体经济对怀化的贡献
第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怀化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来看,怀化市个体户总户数139089个,营业收入141.7亿元,上缴税费3.9亿,实现增加值49.2亿,占二、三产业经济普查GDP的25.0%。按行业分布看,个体工业20452户,实现增加值8.0亿;个体建筑业744户,实现增加值0.5亿;个体房地产业18户,实现增加值0.03亿;个体批发零售贸易业51196户,实现增加值13.8亿;住宿餐饮业8957户,实现增加值1.3亿;交通运输业26746户,实现增加值11.4亿;其余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4.0亿。其中个体批发零售贸易业占全部批发零售贸易业的88.9%,个体住宿餐饮业占整个住宿餐饮业的22.2%。
第二,对就业的贡献。个体经济分布面广,技术简单,劳动密集度高,吸纳了大量简单劳动力,包括从传统农业中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新增劳动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失业问题和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1990年,怀化市个体经济共吸纳社会劳动力6.5万人,到了2004年吸纳劳动力增至22.1万人,平均每年递增 9.1%,远高于同期全社会从业人员的平均增长率。2004年怀化市全社会就业总数为273.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就业人员 21.8 万人,占全社会的 8.0%;个体经济从业人员22.1万人,占到全社从业人员的 8.1%,比国有单位吸纳从业人员高出0.3万人,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劳动力流向了个体经济部门。目前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个体私营企业里工作。最近几年,个体经济提供的就业岗位平均占新增就业岗位的一半左右。个体经济不仅对繁荣市场,尤其对社会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三,对财政税收的贡献。个体经济在自身获得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财政提供了大量税收收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的支出压力。怀化市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底个体工商户缴纳税费38845万元,户均缴纳税费0.28万元。个体经济缴纳税费占全市地方财政收入的40.5%。
第四,个体经济对部门的贡献。个体经济以其规模较小、经营灵活、适应面广的特点广泛分布在国有经济和大型企业不太愿意进入但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特别是服务业领域。
从上表怀化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怀化市个体经济所覆盖的行业有: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电信业、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福利业、居民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其他服务业、私有住房出租。怀化市个体经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领域:
1、个体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商业是个体经济分布的传统领域,也市怀化市个体经营户最多的行业。改革开放以后,怀化市个体商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事关居民日常生活的零售商业中发挥主要作用,并形成了以个体商业为主体的小商品交易或专业交易中心。城乡集贸市场发展迅速,也极大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方便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从怀化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看,怀化市个体零售业经营户共44946户,从业人员62857人,雇员报酬达10427万元,是怀化市个体经营户最集中的行业。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体经营户的实力也越来越强,从事批发来的经营户也越来越多。2004年末,怀化市个体批发经营户共6250户,从业人员13303人,雇员报酬6756万元。
2、个体交通运输业。改革以前,怀化市交通运输业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坐车难、运输难问题随处可见。这给改革开放以后个体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2004年怀化市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看,目前,已形成了运输工具多层次的个体运输体系,大小客运汽车、摩托车、轿车、出租车、机动船,城镇乡村、陆地水上一应俱全。。2004年底,怀化市交通运输业个体经营户共26746户,从业人员32025人,缴纳税费15932万元。
3、个体工业。2004年末,怀化市个体工业共20452户,从业人员48923人,上缴税费5379万元。
4、个体餐饮业。餐饮业是个体经济分布的又一传统领域。个体饭店、个体酒馆、饮食摊、铺、茶馆、咖啡屋、冷饮店、面馆广泛分布于城镇的大街小巷,极大方便了居民的生活。2004年末,怀化市个体餐饮业8157户,从业人员19059人,缴纳税费2441万元。
从总体上看,怀化市个体经济绝大多数分布在第三产业,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占总户数的84.8 %。
二、怀化市个体经济的迅猛发展有以下原因:
第一,政策、法律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拓展了越来越大的生存空间。保护、促进个体及私营经济发展的法规、法律相继颁布实施。这些法律、法规文件都为个体经济发展撑起了有力的保护伞。
第二,居民生活的迫切需要为个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具有分散化、小规模、个性化等特点,政府难以顾及,大型企业难以涉足,而个体经济正好具有这方面的比较优势。
第三,就业问题日趋严峻是个体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谋求工作岗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及其他国有部门的吸纳能力却十分有限,结果形成了大量失业人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失业青年。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之所以在改革初期纷纷出台,一个基本原因就是当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个体经济被当作吸纳待业人口的一个重要渠道。
三、个体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怀化市的个体工商户发展迅猛,但是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比较来看,繁荣的背后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值得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和思考。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束缚尚未完全解除。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方面,与江浙个体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最大的差距仍是在思想观念上。虽然怀化市各地、各部门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有了新的认识,并着重解决了一些思想观念上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仍没有真正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没有将其真正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一些人的思想深处还存在疑虑和偏见,甚至出现“怨私”情绪,重治理、轻引导,对各种所有制实施政策不平等,一些个体私营小企业无法获得行业指导、投资指导、技术服务、信息支持和专业培训等多项服务。
二是落实政策待遇存在“梗阻”。尽管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落实不到位,致使管卡多、税费重、融资难等几大突出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这将会导致怀化市一些个体私营企业资金、人才外流。
三是部分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特别是经营者的素质低,使生产经营存在很大盲目性,增长方式仍以量的扩张为主,质的提高不明显,制约了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个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
应当建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私营个体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研究、协调解决私营个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梳理本部门的职能,消除不适应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简化审批程序,同时根据有关文件,制定本部门支持和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在全系统贯彻。
2、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影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几个突出问题。
(1)融资问题。一要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要发挥现有金融体系的作用,协调各银行调整好市场定位,对个体私营经济,只要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就应与国有、集体企业一视同仁,积极予以支持;逐步建立个体私营企业信贷评估、审批和贷款制度,改进对个体私营企业的信贷工作方法;积极研究开发适合个体私营经济的信贷品种;二要积极帮助个体私营经济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三要支持建立个体私营经济的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各有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个体私营经济社会化中介服务体系;四要借鉴浙江一带经验,鼓励私人合股。
(2)治理乱收费问题。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各种收费,应实行统一标准,统一收费。各级物价、监察等部门要对向个体私营企业收费的情况经常性地进行专项检查,清费治乱,减轻个体私营企业的不合理负担。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收费大厅,对个体私营企业实行集中办证、集中收费、集中登记,实施一条龙服务。
(3)财税政策问题。个体私营经济在原始积累过程中,需要给予一定的扶持。各级财政可把财政贴息政策用于个体私营经济。还可从个体私营经济上交税收中拿出一块,奖励对国家贡献大、符合一定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使其在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再展身手。
3、创造有利于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各级人民政府和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私营个体经济的宣传,努力创造有利于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对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表彰和奖励。
4、卫生环境
良好的卫生环境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而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又与经济的发达程度密不可分,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卫生环境大家有可能认为这是个小事,但正因为这点儿小事,使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怀化市统计局 曾邵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