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作为一个后发展的内陆山区,尽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步很大,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但是与湖南平均水平以及某些毗邻地区相比,无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序列,都有逐渐下沉的趋势。如何避免“西部塌陷”,实现“西部突围”,充分开发经济增长潜力,实现超常规增长和跨越式发展,市委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指出未来5年里怀化必须实现“四个高于”,即GDP增幅、第二产业增幅、投资增幅、财政收入增幅要高于湖南平均水平,才能迎头赶上湖南发展水平,才能提高怀化在湖南发展中的地位,才能尽快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和谐社会。
一、直面现实——“四项指标”的差距
怀化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的结合部。历史上,怀化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匪患猖獗。新中国建立以后,怀化结束了土匪为患的历史,建立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秩序,揭开了怀化历史发展的新篇章。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虽然几经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的三线建设,国家在怀化境内布局了一批工业企业,拉开了怀化工业化的序幕;20世纪70年代初,湘黔和枝柳铁路相继开通并在怀化交汇,使怀化成为连通西南与华东、华南的交通枢纽;20世纪80年代以后,怀化成为全国山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借此东风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经过5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怀化已经根本告别了物质短缺的局面,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正在建设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迈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怀化仍然属于湖南的“第三世界”,农业社会特征依然明显,经济建设任重道远,“四个高于”的各个指标长期低于湖南平均增幅,“西部塌陷”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从GDP来看
1、增幅明显低于全省,差距逐步缩小。经过“八五”、“九五”、“十五”3个五年计划,湖南GDP总量从1990年的744.4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473.6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5%、9.7%、10.2%。与此同时,怀化GDP总量从49.75亿元增加到295.21亿元,年均分别增长7.6%、8.9%、10.0%,比湖南同期平均增长率分别低2.9、0.8和0.2个百分点,差距在逐步缩小。2001至2005年,湖南和怀化各年GDP增幅分别为9.0%、9.0%、9.6%、12.0%、11.6和8.7%、9.0%、9.8%、10.7%、11.6,5年内有1年(2003年)高于湖南,2年(2002年、2005年)持平。
2、占湖南的比重逐渐下降。怀化GDP占湖南的比重,1978年为7.3%,1990年为6.7%,1995年为6.3%,2000年为5.2%,2001至2005年分别为5.0%、4.9%、4.8%、4.6%和4.5%,呈一路下滑之势。速度与比重走势不协调,反映出怀化经济活动的价格弹性不充分,经济总量增长缓慢,跟不上形势。
3、在14个市州中的排位逐渐下降。怀化GDP总量在湖南14个市州中,1980年排第7位,高于湘潭、益阳、郴州、永州、娄底、自治州、张家界;1985年排第11位,被益阳、湘潭、郴州、永州超越;1990年排第7位,上升了4位,与1980年持平;1995年排第8位,被永州超越;2000年排第10位,被湘潭、邵阳超越;2005年排第11位,被娄底超越,仅高于益阳(294.76亿元)、自治州(123.87亿元)、张家界(110.63亿元),其中仅领先益阳些微。今年上半年,被益阳以143.14亿元超越(怀化为140.86亿元),总量排第12位,增幅排第13位(仅高于自治州)。
4、人均GDP与湖南的差距越来越大。1980年湖南和怀化人均GDP分别是365元和344 元,湖南是怀化的1.06倍;1990年分别是1228元和1110元,湖南是怀化的1.1倍;2000年分别是5639元和4362元,湖南是怀化的1.29倍;2005年分别是10426元和6564元,差距扩大到1.59倍。
(二)、从第二产业增加值来看
1、增幅紧追湖南水平。经过3个五年计划,湖南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90年的249.9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604.57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5%、12.2%、12.7%;与此同时,怀化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2.03亿元增加到91.18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8%、13.1%、14.2%;15年的平均增幅湖南为13.1%,怀化为13.0%,仅差0.1个百分点,呈明显的紧追态势,其中“九五”和“十五”怀化年均增幅还略高于湖南。今年上半年依然是紧追态势,湖南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6.1%,怀化增长16.0%。
2、第二产业比重长期低于湖南水平。湖南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990年为33.6%,1995年为35.9%,2000年为39.6%,2005年为40.2%,突破了40%;怀化同期分别为24.2%、26.0%、26.3%、30.9%,仅突破30%(湖南197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33.6%以上),一直低于湖南9个百分点左右。
3、占湖南的比重不断下降。怀化第二产业占湖南的比重,1990年为4.8%,1995年降为4.5%,2000年只有3.3%,2005年略升为3.5%。这里再次反映出怀化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创新能力弱,产品品种长期单一,对市场反应不灵敏等深层次的问题。
(三)、从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来看
1、增幅长期低于湖南,2000年以来出现高于湖南良好势头。湖南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从1990年的124.1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540.06亿元,“八五”、“九五”、“十五”年均分别增长33.4%、15.3%、19.0%,15年年均增幅达22.3%。与此同时,怀化从7.06亿元增加到85亿元,分别年均增长34.5%、-0.02%、22.3%,15年年均增长18.0%。2000年以来,怀化加大了投资力度,投资的增幅开始提高。2000年至2005年,湖南和怀化的投资增幅分别为11.4%、13.4%、12.1%、14.8%、27.3%、28.2%和17.5%、14.7%、13.9%、21.9%、25.3%、22.3%,6年内有4年的增幅高于湖南,今年上半年怀化投资增长35.9%,高于湖南4.1个百分点。
2、“九五”时期基本处于停顿。由于怀化重大投资项目五强溪水电站于1995年出现投资高峰,并于1996年建成,随后因缺乏重大投资项目跟进,因而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出现严重建少,到2000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8亿元,比1995年的31.11亿元还少0.03亿元,年均下降0.02%。总体上看,“九五”期间是怀化固定资产投资停顿时期。
3、占湖南的比重过低。怀化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湖南的比重,1990年为5.7%,1995年为5.9%,2000年降低到2.9%,2001年至2005年分别为2.9%、3.0%、3.2%、3.1%和3.3%。“十五”时期怀化投资比重在十分低的平台上逐年有所上升,但低于“八五”和“九五”期末,也低于怀化GDP占湖南的比重。这与“十五”时期湖南的投资和产业布局以及招商引资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更主要反映出怀化缺乏重大产业项目,生产要素“洼地”的“洼度”不够,没有适应发展的形势。
4、有被周边地区“重围”之虞。从投资规模来看,2005年怀化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亿元,省内仅高于自治州(69.9亿元)和张家界(47.2亿元),居第12位;与省外6个周边地区比,远远低于桂林(198.74亿元)和柳州(167.30亿元),略低于黔东南州(85.54亿元),略高于恩施州(78.07亿元),明显高于铜仁(69.2亿元),除与县级黔江区(19.7亿元)不可比之外,怀化毫无投资优势可言,已陷入周边地区“重围”,更无“中心城市”之态。
(四)、从地方财政收入来看
1、增长在低的平台上起伏不定。怀化地方财政收入从1990年的3.2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1.00亿元,年均增长8.4%,其中“八五”平均增长13.1%,“九五”增长6.6%,“十五”增长5.8,呈增长减缓趋势。2000年至2005年分别增长-0.3%、3.7%、-2.7%、9.7%、3.7%和15.4%,只有2005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有2年出现下降。
2、与湖南差距不断拉大。湖南地方财政收入从1990年的70.0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86.5亿元,年均增长12.1%,高于怀化3.7个百分点,其中“八五”平均增长9.1%,“九五”增长10.4%,“十五”增长16.9%。2000年至2005年分别增长6.3%、16.0%、12.5%、16.2%、19.3%和20.6%,分别高于怀化6.6、12.3、15.2、6.5、15.6和5.2个百分点。怀化占湖南比重逐年下降,2000年为4.7%,2001年至2005年分别为4.2%、3.6%、3.4%、3.0%和2.8%。
由此可见,怀化“四个高于”的指标与湖南的差距逐渐拉大,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位次逐渐后移,无情的现实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怀化在湖南经济版图上面临着更加“边缘化”的危险趋势。
二、大智大勇——“四个高于”的可能性
目前,怀化经济发展已经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不是加快发展迎头赶上,就是继续拉大落后的差距。在这历史时期,我们别无选择,市委提出“四个高于”,就是以大勇气、大智慧,在追赶中缩小发展的差距。我们认为,在“十一五”时期,怀化在加快发展上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而且应该乘势而上,努力实现“四个高于”。
——实施追赶战略,“十一五”经济增长目标高于湖南1个百分点。当前怀化进入了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2005年怀化的人均GDP为6564元,按当年美元平均汇率(100美元=819.17人民币)计算为801美元,预计2008年可以突破1000美元。根据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人均GDP达到800至1000美元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会提高较快,进入经济起飞前的加速阶段。因此“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前半段,是怀化经济发展的十分关键的阶段。怀化“十一五”经济增长规划是11%,湖南是10%,就是说,我们是按照追赶的思路安排经济工作的。预计到2010年,全市GDP将达555亿元,人均GDP将达12150元,按现在平均汇率计算约合1480美元。
——通过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对怀化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大大增强,工业增长目标高于湖南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发展根本上靠工业。怀化新型工业化的序幕已经拉开,同时以怀化城区加快道路、物流、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撤乡并镇、加强小城镇建设等为标志的城镇化进程加快,怀化的工业化率和城市化率都在快速逼近30%的临界值,客观上要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促进经济加快发展。根据新型工业化的规划,到2010年,电力、竹木、医药、食品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增加值将达80.3亿元,年均增长22.7%;矿冶、建材、纺织三大传统产业集群增加值达43.8亿元,年均增长22.3%;规模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56亿元,年均增长18%;全部工业增加值将达196亿元,接近200亿元,年均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16亿元,年均增长15.4%,比湖南“十一五”规划年均增长12.8%高2.6个百分点,工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分别达35.4%和38.9%。
——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投资增幅目标高于湖南9个百分点。发改部门初步安排重大项目(即基础设施项目5000万元以上,产业和社会发展项目3500万元以上)182项,投资总额 748亿元,剔出其中渝怀铁路东延(75亿元)、怀化火电厂(46亿元)、药谷建设(12亿元)、包茂高速怀化至通道段(96.6亿元)等属于前期工作的33项重大项目约250亿元投资规模后(此4个项目投资规模合计229.6亿元),“十一五”期间已开工70项及可开工项目79项,合计149项,投资规模达498亿元。再加上可预见的未进入“十一五”规划笼子的非重大建设项目(总规模按100亿元估算),5年投资规模应在600亿元左右,为“十五”累计的2.2倍,年均增长22%,高于湖南规划(年均增长13%)9个百分点。
然而,我们也要充分地看到实现“四个高于”的艰巨性、复杂性:一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难易程度不同,怀化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湖南。我们应该冷静地、理性地看到,“十一五”期间,湖南GDP年均增长10%的规划是留了一定余地的,实际的结果将超过10%,可能达到11-12%;而怀化的规划安排是没留余地的,增长目标是需要高高跳起来才能摘到的果子。二是怀化起跑较慢,差距又有所反弹。作为“十一五”的第一年,2006年一季度湖南和怀化GDP增幅分别为12.0%和10.1%,差距为1.9个百分点;上半年分别为12.2%和10.9%,差距为1.3个百分点;1-8月怀化又回落0.9个百分点,仅增长10%。在新一轮的“竞赛”中,怀化又输在了起跑线上,形势十分逼人。三是怀化产业结构不理想,将使乘数效应难以有效发挥。一方面,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只有26.5%,严重偏低,工业中高技术含量、高收益的产业偏小;另一方面,投资中产业投资比重相对偏低,基础设施投资比重较大,再加上经济微观层面等因素,使得投资的高速增长不一定带来经济可观的增长,经济的快速增长也不一定带来财政收入的同步增长。
三、产业与项目——“四个高于”的可行性
未来5年,怀化的发展规划已经作出了追赶型的部署,工业、投资以及GDP增长的目标都高于湖南的规划,现在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切实保障规划的落实,并在工作中力争超过预期发展目标,确保实现主要发展指标的最终增长高于湖南实际水平,而不是目标跟目标比。为此,选择一条科学的、符合怀化实际的发展路径,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战略,并锲而不舍地贯彻不渝,成为怀化第二次创业的关键,成为实现“四个高于”的前提。
(一)、将工业和商贸物流业确立为承载怀化经济起飞的产业“两翼”,作为实现“四个高于”的产业载体
从历史的经验、现实的基础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来看,怀化应该在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发展“两翼”,即工业和现代商贸物流业,从而以“工业突破”引领“西部突围”,以“双翼齐飞”实现“四个高于”,以“经济隆起”打造“西部崛起”。1990年至2005年,全市工业年均增长13.7%,商贸物流业年均增长10.4%,比GDP年均增幅分别高4.9个2.7个百分点;工业和商贸物流业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分别为31.6%和23%,两者合计为54.6%,影响力超过50%;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占GDP的比重由35.6%提高到47.1%。简而言之:工商兴则怀化兴,应战略上同时突出工业和现代商贸物流业两大产业优先发展。
(二)、切实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各项措施
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经阶段。从各地来看,无论长沙、株洲、湘潭、岳阳、郴州、常德等省内发达地区,还是娄底、邵阳、益阳等发展水平相近地区以及桂林、柳州等毗邻地区,虽然它们的情况千差万别,但有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全力发展工业,才取得今天的经济成就。长株潭、岳阳、常德地区主要发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电子、医药、食品、石化、卷烟等,郴州、娄底、邵阳、益阳等地区主要发展有色金属、钢铁、食品等,柳州、桂林主要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制造、钢铁、电子、医药等。它们抓住自己的“主营业务”不放,集中精力把这些产业做大做强,给财税、就业等带来了滚滚而来的“真金白银”,收到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目前,加快怀化工业发展,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已经成为全市的共识,而且来势很好。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42.76亿元,同比增长17.1%,列湖南第6。怀化工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未来更具有大电量、大交通、大市场的良好条件。随着一批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和投产,怀化工业必将出现高速增长的局面,成为全市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四个高于”最现实、最有力的发动机。
(三)、切实加强项目工作,提高项目经营管理的水平
项目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投资的规模、发展的后劲、结构的调整。怀化的项目争取工作有一定的水平,但在项目的策划、设计以及项目库的跟踪、管理等环节还相当落后。2005年省委监测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之初,怀化上报的项目为60个,被淘汰了部分临时拼凑、包装粗糙的项目后,6月份只有58个进入了监测,9月份进一步淘汰了36个项目,最终只有22个列入监测,投资规模从286.8亿元缩减为126.7亿元,缩减项目63.3%,缩减投资规模55.8%,项目工作水平之低可见一斑。
“十一五”规划也反映出了项目经营上的不足。“十一五”怀化固定资产投资安排有600亿元规模,年均增长将达22%,高于湖南13%的计划。但认真分析来看,列入规划的498亿元重大项目中,鱼龙混杂,水分较多,真正能够实施的大约在400亿元左右,其原因既有出于县市区之间平衡的考虑,更有不少属于拼凑起来的,缺乏科学的评估。这就致使规划的指导作用和投资的拉动作用大打折扣,可能造成投资增幅达不到预期,从而造成经济工作全局被动。
因此,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加强项目工作,落实好各项重大投资项目,提高项目经营管理水平。一是要落实好省委监测的33个重大工业项目,在建的项目要抓工期,已竣工的项目要抓达产。怀化纳入省委监测的33个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含11个湘西开发项目)总投资规模为168亿元,结转到“十一五”的投资规模达107.7亿元,不仅形成期内的投资,而且投产后将形成可观的工业生产能力。二是要认真做好项目的准备,提高项目经营管理水平。形成策划出一批、包装好一批、引进来一批、实施中一批、建设成一批的项目经营格局,确保优质项目的可持续性,全程做好跟踪管理和服务。必须把“十一五”规划的600亿元投资规模及项目做扎实,还要力争实现650亿元以上的规模,以工作的最大主动性和较大把握性,确保投资最终增幅高于湖南的实际水平。
(四)、加快振兴怀化现代商贸物流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对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和驱动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三化”进程。而现实的情况是,怀化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出现了放缓的趋势,商贸物流业领先经济增长的优势不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也有明显的下降。“八五”和“九五”时期,全市商贸物流业增长速度每年都高于GDP,而在“十五”时期出现了两个年头(2003年和2005年)的增长速度低于GDP;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22.4%下降为2005年的20.6%;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也由1991年的58.5%迅速降低到2005年的20%,其中,商贸业的影响力由46.1%降低到7.9%,物流业由12.4%降低到12.1%。因此,在战略上振兴现代商贸物流业极具现实意义,刻不容缓。
1、科学制定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并与修编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构建区域现代物流中心战略一定要着眼于大西南市场,确保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含量,切忌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物流园区(中心)的布局要科学合理,既满足大进大出,又方便城市配送;既适应道路交通发展规划,又与城市发展规划相衔接。目前河西的物流中心建设规划规模还太小,将很快就被城市的发展所掣肘,所以,应在合适的地方再规划5至10平方公里的物流园区(中心),缜密设计,加紧建设。同时做好县城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信息互联共享、物流通畅不息的网络。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匹配,并依法重新修编城市发展规划。在划定的城市主要商贸区内,政府部门应主动、有序地让出空间,不与商争地。科学整合现有的专业市场体系,加强诚信和市场秩序管理,鼓励进行信息化改造,孵化一批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的专业市场。力争到2010年,有5至6家批发市场进入湖南30强,4至5家零售市场进入湖南30强;商贸业年均增长14.3%,占GDP比重由7.8%提高到8.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物流业年均增长15.1%,占GDP比重由12.7%提高到1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
2、积极引导和着力扶持改造传统商贸业,促进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加强引导传统商贸企业进行现代公司制改造,积极引进商界有实力、有影响的战略投资者,扶持各类型、各行业新型商贸业态的发展,鼓励本土的连销、超市、现代百货、便利店、星级宾馆等业态的扩张发展、做大做强,规划好商业板块的集群集聚发展,规范个体工商户和集贸市场秩序。积极发展以金融保险、信息传媒、商务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商贸业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市新型业态占全部商贸销售额的比重突破30%;现代商贸服务业年均增长16.7%,占GDP的比重由5.1%提高到6%,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9%。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抓好城市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要突出路网结构合理、功能区分布科学、供排水系统完善而超前,同时要加强城市管理。道路建设既要加紧动脉干道的建设,更要注重县际、通乡、通村路网建设,形成良好的区域内交通循环体系,实现农村居民进城方便、农副产品运输畅通、乡村商品配送便捷、市县之间物流活跃。力争在2010年,县际之间全部实现高等级公路连接,通乡公路全部实现通畅,95%的村通公路,其中通畅率85%以上。
4、实施“引狼”战术,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与本地工业的对接。针对怀化商贸业停滞放缓的现状,有必要引进有实力的商家,使本土商贸企业激发创新、竞争的活力,犹如在沉睡的羊群中投入一匹狼,能够使羊群迸发生命力,是为“引狼”战术。近期,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来到怀化考察洽谈项目,我们要尽力促成,以引进更多的战略投资者来怀兴建投资上10亿元、年交易额过100亿元的“旗舰型”商贸和物流项目。同时,依托怀化商贸流通优势,把更多的怀化工业产品推向周边、推向全国。力争到2010年,怀化工业产品占市场销售额的比重从20%提高到30%。
[怀化市统计局 综合研究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