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报告

来源: 时间: 2007-07-05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一、基本情况与特点

    2006年,怀化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60.93亿元,比2005年增长15.0%,增速加快3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48.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实交税金9.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提高10.5个百分点;占全市税收的54.2%,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17.65万人,比上年增长1.2%,占全市就业人数的43.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6亿元,比上年增长42.9%,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6.6%。实际利用外资189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 %。实际利用内资70.99亿元,比上年增长34%。一年来,怀化市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较强的发展态势,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一)总量规模越来越大。2006年,怀化市非公有制经济已涵盖20多个行业,有个体工商户7.37万户,比上年增加5704户,增长8.4%;注册资金32.69亿元,比上年增长8.89亿元,增长37.3%;总产值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3亿元,增长14.1%。私营企业3810户,比上年增加603户,增长18.8%,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注册资本71.45亿元,增长25.1%;总产值190.18亿元,比上年增加41.4 亿元。全市注册资金100-500万元的547户,比上年增加85户,增长18.49%,500-1000万元的243户,增加60户,增长32.84%,1000-1亿元的180户,增长53户,增长41.7%,1亿元以上的4户,与上年持平。

    (二)发展速度越来越快。2006年,怀化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0.93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8.2%,对GDP的贡献率达46.7%,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公有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7.6亿元,同比增长28.9 %;实现利税6.4 亿元,同比增长35 %;非公有制企业增长速度和利润总额均高于国有、集体及国有控股企业,构成了怀化市最具发展活力的企业群体。

    (三)经济效益越来越优。2006年,怀化市生产产值和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21家,金石矿业、金大地水泥、宏大钒业、四海棉业、恒光化工、恒裕实业、万发钒业、绿兴源糖业和溆浦有色金属冶炼等生产大户,总产值增幅达30%,拉动全市规模工业生产增长8.3 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盈利额利润前20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有17家,占75%。 金大地水泥、武陵城房产、佳惠百货、东星建设、金石矿业、蓝伯化工、正清制药等8家盈利大户缴税金达1000万元以上,为怀化市经济发展和投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社会贡献越来越大。一是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2006年全市工商登记的国有集体企业689家,比上年减少15家;2006年新注册登记的股份制有限公司等企业21 家,绝大多数改制后的企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二是上缴税收逐年递增,有力地促进了财政税收,2006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上交税金9.91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4.2%。三是成为安置下岗人员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2006年,全市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90%以上。四是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市级15家非公有制企业捐款1100多万元硬化背街小巷,提升了怀化的整体形象。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坚持放手发展,着力营造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氛围。2006年,怀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希望在民间、活力在民营、发展靠民力、稳定靠民富”的发展思路,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实施“西部突围”,加快富民强市的重要生力军。一是政策上“引”。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加快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文件,出台了28条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二是声势上“造”。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表彰暨工商联成立十周年大会,表彰了一批“优秀建设者”、“优秀光彩人物”、“优秀非公有制企业”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单位”。三是领导上“促”。市委、市政府通过层层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非公有制重点企业制度,鼓励领导干部帮助企业引项目、跑资金、解难题。从而促进了怀化民营经济、民间投资、民力事业大发展、大提高。

    (二)创新工作思路、着力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体系。一是开展金融服务。市委、市政府通过举办“银企项目对接”、“银企合作洽谈”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银企关系和谐发展,市各家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二是开展培训服务。市委、市政府有计划地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学习科技、管理和法律知识,举办了“民营企业家实现第二次创业”论坛和“企业危机管理”等多期培训班。三是开展维权服务。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声势浩大的优化经济环境评议活动,加大了案件查处力度,从源头上制止了“五乱”行为,维护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开展信息服务,开通了怀化信息网,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政策文件、招商引资、产品供求等各类信息服务。

    (三)确立主体地位,着力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思路。市委、市政府进一步确立了“依托优势、突出特色、注重科技、做大做强”的发展思路,狠抓了“四个一批”:一是扩大招商引资,引进新上一批。依托怀化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及劳动力比较优势,以资源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2006年,通过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和上门招商,引进373个市外项目落户怀化。二是加快产权改革,产权转变一批。按照“国退民进”的改革思路,强力推进以国有工业、商贸企业为重点的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向非公有制企业的转变。三是强化产业支持,壮大提升一批。围绕壮大木业、电力、医药、食品、矿业、建材、轻纺产业集群,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金大地水泥成为全国免检产品,生产能力扩大到150万吨,实现产值2.69亿元,税收3353万元。四是加快园区建设,吸引聚集一批。目前,市生态工业园初具规模,40万吨纸浆等16个项目入园,泰格林纸集团等20余家骨干非公有制企业聚集与此,成为怀化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窗口。

    三、存在问题与差距

    (一)企业规模不够大。在怀化市的非公有制企业中,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不到10%,中型以上的不到1%,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只有三家,目前没有一家企业的综合实力进入全国500强行列,没有一家企业缴税额超过5000万元,进入全省前20位。

    (二)产品档次不够高。非公有制企业大部分集中在商贸零售和餐饮服务业,大路产品、粗加工产品、低附加值产品多,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产品少,全市3810家私营企业中,对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有50家,而且多数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创新能力不够强。非公有制企业还停留在家族式管理阶段,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吸纳人才,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各类专业人才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仅为6.8%,难以适应现代大生产、大流通的要求,严重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

    (四)融资渠道不够畅。2006年,怀化市金融机构存差高达159.93亿元,金融机构虽然加大了对非公有制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但由于信贷评估标准无重大改进,信贷支持要集中在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而特别需要信贷支持的、处于初期和发展壮大阶段的非公有制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

    四、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体系。要强化服务方法,创新服务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初步构建创业辅导、科技支持、信用评估、人才培训、信息交通和市场开拓等六大服务平台。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工商联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管理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手作用,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协会、商会及其它行业协会的引导,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服务。

    (二)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务中心的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减少审批项目,减化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改进服务方式;二是建立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信息平台。以现有的怀化市信息网为基础,设立怀化市非公有制经济信息网,经常向社会发布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法规、外经外贸、技术创新、交流合作、中介服务、项目推荐等各种信息。三是建立人才引进的平台。根据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要求,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帮助引进紧缺人才;同时,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挂职锻炼,鼓励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辞职从事非公有制经济。

    (三)进一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创新能力。一是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优势,拓展产业发展的领域,加速产业转型;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投资新型工业、商贸物流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经营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和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动支持非公有制企业投资现代物流、旅游、金融、信息服务、市场中介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二是推进市场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运用市场机制配合资源的能力,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引进来、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推进发展模式创新。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企业集约化和规模化水平,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联动、社会化协作、集群化发展的路子。

    (四)进一步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融资渠道。市政府和金融部门要大力推进信用服务业的发展,把银行的资金转化为再生产资金,要制定有关优惠政策,设立和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和信用服务机构,推进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等信用服务业的发展。要积极搭建银行和中小企业对接“金融平台”,通过举办银政企座谈会、贷款营销洽谈会、银企资金供需见面会和签约会,促进非公有制企业项目与资金的衔接。要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投资方面的服务支持,帮助非公有制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金融证券办要力争今明两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零的突破。

[怀化市统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