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怀化农民收入增长实证分析

来源: 时间: 2008-04-14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自上世纪末来,怀化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动力显现明显不足,增幅连年减缓,从1998年-2007年9年期间,年平均增长仅4.45%,低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2.88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变化的反映,是在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上出现的新问题。新一届政府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从根本出发,提出未来5年农民纯收入7%的增长目标。本文在分析怀化未来5年农民收入变化趋势,研究其特点和增收潜力、指出影响增收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思路和对策。
 

1998-2007年怀化市农民纯收入表      表一

年份

纯收入绝对额(元)

增加(元)

增长(%

1998

1679

154

10.09

1999

1797

118

7.02

2000

1817

20

1.11

2001

1884

67

3.68

2002

1941

57

3.02

2003

2032

91

4.68

2004

2161

129

6.34

2005

2293

132

6.1

2006

2302

9

0.4

2007

2479

177

7.69


     一、今后5年怀化市农民收入增长主要的制约性因素

    (一)与前几年相比,国家政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不会有太多的增加。近4-5年来,连续的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凸现了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国家对农业、农村、农民倾注了大量的财力,农业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村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仅对农民直接的补贴来说,从农业税收的免除到对种粮和良种进行补贴再到新型合作医疗补贴、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的免除等等,怀化市农民人均从中收益达到200元-300元。今后的5年,不可能再期望国家政策性对农民进行大范围直接补贴而增收。

    (二)农业生产成本还会进一步提高。尽管今年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已经创下了11年来的最高,但是国际原油价格今后几年还会上涨20%左右,电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也较大。,必然会带动上下游产品的价格上涨,特别是对能源消耗较大的农药、化肥等化工行业产品价格上涨在所难免。因而,今后5年,尽管农民总收入在增加,但是由于生产成本的抬高,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受到一定遏止。

    (三)溆浦县2007年采用国家点的数据参加全市汇总可能会对全市今后年份全市总体农民纯收入的增长产生影响。2007年怀化市农民纯收入达到2479元的绝对值和保持7.69%的增幅是采用溆浦县国家点参加汇总的结果。该县农业人口多,占全市的比重高达18.6%,该县农民纯收入每上下浮动5.4元,全市汇总的结果将上下浮动1元,因而溆浦县2007年采用国家点的数据参加全市汇总可能会对全市今后年份全市总体农民纯收入的增长产生影响。

    (四)贫困县对全市农民收入速度产生影响。
 
    

怀化市贫困地区5年来农民收入的变化情况      表二

 

 

2002

2007

发展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国扶县

沅陵

1402

1721

22.79%

4.19%

通道

1281

1567

22.34%

4.12%

省扶县

芷江

1723

2186

26.81%

4.87%

辰溪

1747

21912

25.48%

4.64%

新晃

1291

1615

25.09%

4.58%

麻阳

1370

1884

37.47%

6.57%

省扶比照县

靖州

2299

2997

30.35%

5.44%

会同

2116

2115

-0.003%

-0.0006%

以上地区加权平均数

1641

2018

22.96%

4.22%


     从上表可以看出,5年来怀化市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仅4.22%,而5年来全市农民纯收入总体上只能有5.01%的速度,主要受贫困地区的影响。

    二、今后5年怀化市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增长点和增收潜力分析

    (一)工资性收入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到2007年底,怀化市农民外出务工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了约75万,占农业总人口的比重为18.61%,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达34.09%,外出务工的总收入约33亿元,外出人员人均收入4492元。今后年份,怀化市农民劳务输出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5年后将达到100万左右,即使不考虑因输出质量改善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因素,仅人员增加,到2012年,外出务工的总收入将达到4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2007年的836元增加到1116元,人均增加280元,5年拉动整个农民纯收入增长11.29%,年均拉动农民纯收入增长2.27%。

    (二)农产品的价格增长仍具有一定的空间。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的增长轨迹可以看出,农产品短缺状态下的价格变动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关键性因素。改革初期,农产品价格年年提高,其中1980年、1985年国家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使当年的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分别提高了11.2%、11.6%,加上国家减免税收等政策,使农民收入出现了超常规增长。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国家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和经济发展重心开始向城市转移。国家在农产品收购价格中没有采取较大的动作,而在经济进入调整时期,个别年份的农产品价格甚至低于上年。1994年和1995年,国家又两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提价幅度达到44.1% 和17.2%。这些措施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怀化市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大米、玉米、食用油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而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蔬菜、水果、生猪、牛肉、羊肉、水产品均低与国际市场。受加入世贸的影响和农产品本身市场不对路的原因,今后5年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将继续维持,但是部分品种价格还会上扬。如粮食,非洲国家因战乱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急剧短缺,全球出现地区性失衡;2008年初我国大范围的冻害,柑桔、油料、牲猪等面临重新恢复,市场的供应量较以往会减少。从2002年-2007年前看,价格影响农民增收每年都在3-4个百分点,今后5年价格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幅度还会略高于前5年。

    (三)减少农业人口的增收潜力大。
    
    建国初期,全国、湖南以及怀化的城市化率同处于极端落后状态。但是改革开放后,怀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滞后。到2007年底,怀化市的城市化率为33.11%,低与全省个7.34个百分点。随着怀化市的工业化率即将达到和突破30%的临界值(2007年已经达到29.3%),怀化的工业发展必然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较长历史阶段,为城市化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当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工业化率高于城市化率相当的一定距离时),就必然会对加快城市化提出客观要求,反过来推动城市化发展,预计到2012年怀化市的城市化率达到40%。如果达到这一比例,按0.4%人口增长率计算,到2012年,怀化市总人口为512.27万其中:农村人口为307.36万,减少28.58万。这就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民收入会增长9.29%,年均拉动农民收入增长1.79%。如果考虑剩下的农业人口占有资源量的相对增加和由此可能增加的规模效益,则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将会更快。

    (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增收仍具一定潜力。

    目前,在怀市农民收入的构成中,虽然“非农化”收入已经成为农民收入增加的主渠道,但是农民家庭经营来自于农业的收入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因此农业是否增收依然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一定影响。自1982年农村实行大包干以来,农村经济经历几次大的产业结构调整,而首先又是从农业结构调整开始的。1998年12月下旬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后,中央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强化农业结构调整政策。2004年和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依然强调农业结构调整。中央之所以在政策取向上选择农业结构调整,其基本点是农业结构调整能够实现农民增收。

    1、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能够实现农民增收。

    用著名经济学家杨小凯的分工经济发展源泉的理论解释,农业结构调整可以扩大农产品需求空间,从而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规模、带来的是农民出售农产品数量增多、农民销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增长,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下利用二元回归模型来实证分析怀化2000年以来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动变动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相关性。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农业结构划分为种植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四个小行业。
 
    

怀化农民人均农业收入与农业结构变动情况表        表三

年份

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元)

农林牧渔业总 产值(万元)

 

农业结构变动率逐 年累计值

 

 

 

农业产值(万元)

林牧渔业产值(万元)

 

2000

641

458946

257403

201543

 

2001

678

474829

267377

207452

0.22

2002

687

481894

229914

251980

8.82

2003

719

497341

231854

265487

9.91

2004

879

519991

243050

276941

10.03

2005

808

548982

257916

291066

10.27

2006

865

580389

278322

302067

11.67

2007

876

609781

297351

312430

12.08

说明:表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的。


    为了分析和验证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增长的影响,现在通过建立回归模型,以便对表一数据作进一步的量化分析。
   
    由于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增长率与农业结构综合变动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因此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相关性,农业结构的变动有助于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的增长。现以农业结构综合变动率逐年累计值作自变量F,以同期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作因变量Sr,建立回归方程:

    Sr=A+BF
   
    其中:Sr代表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F代表农业结构变动率.

    利用表三数据计算,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与农业结构综合变动率相关回归方程如下:

    Sr=652.76+15.602F

    由此测算,农业结构变动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农民农业人均纯收入增加15.602元。

    2、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对农民收入的拉动势头较猛。

    目前全市6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6家正式技改扩建。凯丰米业3万吨精米加工、五溪米业新增1万吨精米及米糠油生产线、麻阳惠丰油化公司投资4000万元的1万吨糙米生产线、苗家王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的休闲食品生产线;通道惠龙草业有限公司5万吨草粉加工、会同贤胜油业投资100万元的柠檬醛香料油及核桃油加工、麻阳百富置业公司的1万吨柑桔果汁加工等。金珠米业、五溪米业、七优米业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落实中高档优质稻订单60万亩;怀化正大公司落实饲用玉米订单6万亩,会同贤胜油业5万亩油茶低改基地已全面启动;将来的5年,怀化40万吨纸浆厂、汇园果汁等一批大型企业投产营运,怀化市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将显著增强。这些企业规模大,覆盖的农户农户数量极大,且原材料的供应50%来源与怀化本地。

    (五)促进平衡发展的增收潜力大。

    从区域看,不同地区农民收入水平高低悬殊相当大。2007年,最高的洪江区和通道县二者之间的比例为2.38:1。低于全市农民收入平均水平的有辰溪、沅陵县、会同、麻阳、新晃、芷江、通道7个县。

    从农户之间收入情况看,低收入、中低收入、中等收入、中高收入、高收入分别为1160.03元、1796.80元、2332.14元、3015.25元、4663.38元,比列为1:1.55:2.01:2.6:4.02,高低收入户收入差距成倍扩大。解决地区之间、农户之间收入差距问题途径很多,加大扶贫力度是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如果2007年怀化市6个贫困县和两个比照县农民收入都能达到7.69%全市平均增速话,那么2007全市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将达到8.82%。

    对于今后5年怀化市农民收入保持7%的增长速度的目标选择,经过综合分析和判断,完全能够达到,相对于全省、全国而言,这一速度并不高。“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选择既是怀化市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的真实客观的反映,同时也是防止人为压低数据的需要。

    三、确保目标的几点建议

    (一)要切实做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引导。
   
    从战略定位上,要把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减少农民、增加市民作为怀化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来抓。从操作层面上讲,主要是落实好中央有关政策,加强对怀化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提高政府有组织的培训输出和中介组织的输出在整个农民劳务输出的比重,减少输出盲目性。在继续扩大输出的规模的同时,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只有农业人口的减少和劳务输出规模达到前面所述的期望值,每年才能够为农民收入增长提供3-4个百分点的支持。

    (二)继续抓好结构调整。

    自1982年农村改革以来,虽然怀化农业结构得到一定的调整,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需求相比,却总是相对滞后,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变,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已从供给总量不足的数量问题转变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应而形成的结构问题。今后5年,为了确保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怀化农业生产结构由过来的以种植业为主到目前的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全面发展态势,再逐步演变为林业、牧业、渔业为主,到2012年怀化的农业产值占整个农林牧鱼的比重由2007年的48.76%下降到40%左右;种植业结构调整总体上要围绕缩粮扩油、扩菜、扩特来展开。

    (三)确保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围绕农民增收,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是要搞好对现有龙头企业的培育和扶持。要把农产品生产、加工、经销的各类企业当作农业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扩大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等企业和组织;在加大农业投入的过程中,要把这部分企业和组织作为农业投入对象的一部分,帮助支持他们扩大和提高生产经营规模和能力,发挥好他们在促进农民增收中的引领作用。如:列入湖南西部地区大开发的6个涉农企业的财政贴息的兑现和融资困难等问题都要妥善加以解决;中央一号文件所要求的金融部门新增贷款的发放30%用于农业,这部分信贷资金对龙头企业应予以重点考虑;要把发现、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生产、经销流通企业、组织以及个人列为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加以重点保护,使之健康发展。各级政府部门要突出做好政策指导,以及信息服务、利益协调、改善投资环境等工作;重点支持和保护那些与农民生产联系密切、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企业,确保这些企业在生产、销售、运输各个环节不出纰漏。如:泰格陵纸的原材料的供应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二是还要进一步发展新的增长点。即便是有了泰格陵纸、汇园果汁、海联果蔬等象样的农业企业,但从体上怀化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非常低,尚属起步阶段。今后5年,要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通过外力,逐步解决好目前怀化农产品加工技术瓶颈这一难点问题;同时,制定相应政策积极鼓励本地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农业开发。

    (四)根据不同类型区域,进行分类指导。

    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按照市场导向与农业区划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全市民的增收进行分类指导。各个区域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方面都各具特征和明显的不足。要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综合发展。

    1、工业经济带。包括鹤城、中方、洪江市、洪江区、芷江新型工业化经济带和沅陵、辰溪、溆浦工业区。该地区人口较为密集,工业园区集中,经济基础较好,该区农民收入要实现增长,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乡镇企业,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方面直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增加农民在本地的劳务收入;另一方面,以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强对全市农民增收的辐射。三是要抓住城郊农业面向城市、面向市场的特点,狠抓“菜篮子”工程,大力发展蔬菜、新鲜水果、花卉、特种养殖和休闲农业项目,重点培育一批精品名牌农特产品。利用城郊邻近城市,信息灵敏、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经办二、三产业,走多业发展的道路。包括发展依托服务城市为中心的运输业、饮食业、服务业。四是要利用小城镇建设基础较好的条件,加快减少农业人口。五是积极开发水能资源,发展以小水电为主体的小能源工业
  
    2、特色经济带。包括麻阳和新晃两县。该区是怀化市少数民族聚集地,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有:是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以柑桔、茶叶、油茶、油桐、烟草、药材为主体的经济作物与林特产品,重点建设一批名菜、名果、药材等名特优产品基地。三是在继续发展牲猪生产的基础上,利用本区牧草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发展以牛、羊、兔为主体的草食性牲畜,利用山区蜜源丰富的条件养蜂,利用山塘、水库养鱼。四是积极发展省际边境贸易,搞活商品流通,提高商品率。五是搞好劳务输出,引导剩余劳动力跨地区的有序转移和流动,增加农民外出从业的收入。

    3、生态经济带。该区指地理位置上处于南部的通道、靖州、会同三县。该区不仅是少数民族聚集地,而且绝对贫困线和低收入人群也相对集中,植被保持较好,森林覆盖率高。该区农民收入要实现增长,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立足山区优势开发资源,大兴山林之利,建设全省最大的用材林基地;充分利用林牧产品资源,重点发展药材、山货等山区土特产;发展以旅游服务为中心的农村二、三产业。包括发展民族工艺品以及独具特色的山区果品、果茶系列产品,搞好旅游、吃、住、行、玩、乐的综合服务。继续抓好扶贫,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数量。

    (五)加强对县市上报数据的评估和调控。

    今后的5年,全市农民收入要确保年均7%的增速,必须要排除非正常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想法是,在每年的下半年市级统计部门对全年农民增收的形势和情况做一次专门的调研和分析以及判断。

[怀化市统计局 曾军 龙开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