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怀化市招商引资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 时间: 2008-10-10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对地方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在怀化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在近年的招商项目工作实践中,怀化市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经历了一些深刻的教训。如何进一步提高招商项目工作质量、促进招商项目工作再上台阶已显得尤为重要,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关注与高度重视。

    一、招商引资的主要成效

    (一)上半年招商引资基本情况

    今年上半年,全市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86个,合同引进资金57.4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3.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2%,完成市政府下达考核目标任务的64%。今年新引进的项目中,正式投产20个,新开工项目27个,新签约项目24个。其中农、林、牧、渔业项目占总数3%,工业项目占总数的 47.8% ,三产业项目占总数的49.2%。

    (二)招商引资工作主要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怀化市经济的重要手段,摆上了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招商引资成为长远发展的“动力源”。在今年举行的“沪洽周”活动期间,怀化市“多策并举,强力招商”,合同(协议)引资近300亿元,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共签约46个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的项目有6个, 5-10亿元的项目6个, 1-5亿元的项目有19个。怀化市重点推介工业制造类、文化旅游、林地开发等招商项目126个。其中工业制造类项目共有21个,占到45.6%。怀化市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也在“沪洽周”成了抢手货,引资2亿元的中方县黄溪风景区旅游开发项目、引资1.2亿元的洪江区古商城旅游文化街建设项目等一批旅游商贸项目的成功签约,展示了怀化市旅游业发展的广阔前景,这些项目落户怀化后必将为加快怀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是招商引资成为财税增收的“加速器”。招商引资项目和资金的引进,不仅弥补了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资金的不足,同时也扩大了地方税收,增加了财政收入。从2005年来,怀化市招商引资项目累计上缴税收11.57亿元,增加地方财政收入8.15亿元,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加速器”。大部分县(市、区)招商引资项目税收贡献逐年增长。洪江市2007年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最近5年洪江市托口电站、玉龙岩电站、雪峰山风能发电等招商引资项目将达到80个亿,将给洪江市的财政税收带来大幅增长。辰溪大伏潭电站建成后年发电8.3亿度,可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预计年新增税收1400万元以上;中方的泰格林纸40万吨纸浆厂项目达产达标达效后,每年可实现财政收入近3亿元,将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是招商引资成为社会稳定的“减压阀”。一是引进的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企业收益非常明显,也适合怀化当前的实际,近年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创造了大量的间接税收和社会效益。如怀化市鹤城区仅引进的步步高商业连锁经营店就新增就业岗位1100个,安排下岗职工200余人。二是以企业现有资产为基础,通过市场运作,筹措改制成本,共盘活资产17亿元。如会同县先后完成裕园宾馆、汇森公司、白岩坳金矿、坪村煤矿等六家企业改制,盘活存量资产2.2亿元,改制后的企业发展活力足,财政包袱相应减轻,影响稳定的因素明显减少。

    四是招商引资成为观念更新的“导航标”。通过招商引资,娃哈哈、汇源果汁等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先后在怀化市安家落户,外来资金的引入,不仅加速了怀化市经济与国内市场的融合,加快了经济的市场化进程,引入了竞争机制,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经营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引导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

    虽然怀化市招商引资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由于县市区政府和部门之间对招商引资工作重视程度不一致,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措施的力度不一样,不平衡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到位资金差距也越来越大。1、从上半年签订合同项目看,签约项目在20个以上有鹤城、沅陵两个县区、其中鹤城28个,占全市项目个数15%。沅陵25个,占全市项目个数13.4%;而有4个县市签约项目在10个以下,其中会同县只有4个合同签约项目。2、从到位资金规模来看,在全市上半年63.52亿元到位资金中,市直到位资金16.2亿元,占全市比重25.5%;到位资金5-10亿元有溆浦、鹤城、辰溪三个县区,其中溆浦为9.22亿元,鹤城为7.10亿元,其他10个县市均在5亿元以下,有三个县区到位资金均只有1亿元左右。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上半年到位资金项目中,各大产业的引进项目、到位资金及所占比重依次为:二产业项目84个、到位资金41.18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比重为65%;三产业项目94个、到位资金20.98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比重为33%;一产业项目8个、到位资金1.35亿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比重为2 %。资金规模之比为30:15:1。在招商项目的产业结构中,一产业明显偏低,

    二是产业层次不高。主要体现在“三低”:1、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大项目少,小项目多。据市经协办统计,全市内联引资73个重点项目,合同资金在10亿元以上项目只有6个,比重仅占8%;而合同资金在1亿元以下的项目39个,比重达53%,其中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23个,占全部项目32%;2、产业链衔接程度低,无关联项目多,产业化项目少。在所有项目中,类似通道隆联牧业由种草—养奶牛—生产乳制品—专营店这种既美化生态环境又促进工业发展和满足群众生活需求的农-工-商一体化的项目很少,绝大部分项目没有形成产业链接;3、产业科技创新程度低,劳动密集型、资源耗费型等传统型项目多,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品项目少。在二产业项目中,除汇源果汁和湘维PVA生产线等少数几个技术含量较高外,80%的招商项目属劳动密集型和初级产品加工项目,增长方式粗放,散、小、差问题较突出。其中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下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8个占工业重点项目的四分之一,由于资金投入少,技术力量薄弱,难以达到节能减排要求,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到目前为止,二产业中还没有一个高新技术引进项目。三产业的大部分项目也基本停留在居民住宅和传统型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方面。由于缺少现代商贸物流项目,使得怀化市商贸流通业至今处于“二传手”地位。

    (三)缺乏统一、科学的招商引资长远规划

    从全市发展角度来看,各县(市、区)招商引资工作计划比较散乱,整体目标和定位不明确,缺少统一规划。一是各县(市、区)招商引资项目产业布局滞后,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和资金引进随机性强,针对性不够,与“十一五”规划中的整体布局不配套。如鹤中洪芷中心经济区作为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核心地带,以电力、林产、医药、仪器等优势产业发展为主,但这些行业基本没有大项目的引进;会靖通生态经济带以发展生态产业、旅游、水电、医药、竹木、仪器等重点产业为主,但大的旅游和医药项目几乎为零;麻新特色经济带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点区、示范区,引进的项目离生态型、观光型农业有不小距离。二是项目开发机制不完善,项目库的建设缺乏统一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一些对外发布的招商引资项目内容重复,没有进行跨县(市、区)的资源整合。项目资料不完备,客商感兴趣的项目很难拿出具有实际效用的项目建议书,项目开发工作在领导机制、人员、经费等方面也缺乏有效保障。

     (四)投资环境亟待完善

    近年来,怀化市的投资环境虽然有一定的改善,但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体制性障碍。表现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不规范。企业改制面虽达98%,但多数企业改制后的尚未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良资产难以引进资金,规模得不到提升。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能力弱,中小企业贷款难。二是仍有乱收乱罚现象。如洪江区工业园一台商投资企业从浙江购置了一套设备并由设备供应商进行安装,有关部门以设备未备案为由要罚款20万元,后经当地部门协调罚了5万元。企业认为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应以罚为主,而应以整改正为主,即使处罚也应得当。新晃县反映,市直某单位对该县铬系列生产生产线项目收取3000元/台的巷车费,投资商抱怨,这种未开工先收费的怪现象还是第一次遇见。三是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些政策由于制定时间较早,与国家、省现行相关规定有冲突,导致部分条款无法执行,急需进行修改。如一牌一证一卡因与省现行政策相悖无法执行;规划区内的商贸物流项目用水用电与工业企业同网同价的政策不落实。四是招商引资经费不足,用于招商引资奖励的经费得不到保障,一定程度影响了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五)招商引资统计工作欠规范

    主要是少数县市招商部门的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部分招商统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没有按省里要求上报相应资料,遇到不愿配合的投资商时没有做好工作,致使一些项目资料不全,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如今年1-4月怀化市上报74个省外资金项目,省里仅认定24个,排名最后。

    三、推进怀化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建议

    招商引资既是市场行为,更是政府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深入调查研究,使招商引资工作在思路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我们认为,改进怀化市招商引资工作,当前亟需采取强力措施解决问题有:

    (一)解放思想,强化招商意识。树立招商引资新理念。一是强化“招商”意识。要牢固树立“大招商、招大商”的观念和“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不怕丢面子、不怕遭失败”的招商精神,各级各部门要克服部门利益,领导要身先仕卒,形成“领导带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全民招商格局。创造条件挂大靠强,实现互利双赢。二是强化“知商”意识。招商实践证明,知商才是招商成功的基础和前提。既要知商情,掌握客商信息,熟悉客商情况;又要知商机,关注商情动态,研究商机变化;更要知商思,了解客商在项目和投资上的兴趣点、着力点,及时调整招商引资的工作思路和对策措施。三是强化“亲商”意识。加强与客商的感情联络,广交朋友,广结人缘,用个人的品行和人格力量赢得投资者的信任。还要积极主动地为客商排忧解难,与客商建立起真诚持久的友谊关系,为招商项目工作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四是强化“强商”意识。满腔热情地帮助新引进的客商把项目做好,同时千方百计帮助原来引进的客商把产业做大做强,以实现“客商好,我更好”的“双赢”功效。

    (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完善招商规划和项目库建设。招商引资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足,很大程度是由于招商规划不完善、项目库不健全引起的。因此,完善招商规划和健全项目库对当前和长远都十分必要。在规划完善中,要坚持立足宏观,突出特色,全市一盘棋;要研究好产业基础和资源基础,合理布局,避免重复;要注重产业招商,注重产业链建设,注重高新技术引进;要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重点,立足招大商,提升招商质量,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在项目库建设中,要分析客商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要研透每个项目的优势和特色;要突出重点项目的包装,要按照国际招商惯例做好项目资料整理。从而确保项目库的项目满足客商的要求。
     
    (三)加快经济开发园区建设,打造招商引资平台。开发园区是扩大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龙头,招商引资的平台。近几年来,怀化市高度重视发挥各类园区的主阵地作用,以园区为载体扩大招商引资,形成集聚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全市经济发展和示范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其他市州相比,怀化市的园区经济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经济开发园区建设。首先,应围绕各经济开发园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搞好规划,坚持产业兴园的原则,科学选择开发区产业,打造特色明显的产业平台,实现“产业招商”。其次,根据当前县区招商引资的新情况,建议市政府给予各县区的经济开发园区享有同市开发区一样的优惠政策;出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回报机制,主要在土地收益上向县区倾斜,让各县区把特色开发园区办得更好,为招商引资发挥更大作用,使之真正成为企业的孵化器和区域经济增长的推进器。第三,对经济开发园区的建设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园林化环境、物业化管理”的原则,不断提升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的发展品味,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加快新型工业化和商贸物流现代化进程。

    (四)创造良好环境。提高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强力推动招商引资,更要强力优化经济环境。首先要在改善硬环境上下功夫,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加大道路、水、电、能源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改善环境,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尽快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其次要在软环境上下功夫,从解决影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大力破除思想障碍,净化社会风气,提高行政效能,健全长效机制,营造干事、创业、为民的大环境。严肃查处干扰和破坏环境的案件,为全市招商引资创建优良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 李松玲 唐飞山]
[责编:袁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