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益阳农村经济发展对怀化的启示

来源: 时间: 2009-12-16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怀化与永州、益阳作为省内地缘、地理条件类似,农业人口、耕地面积相近,发展基础、经济结构起步基本相同的三个市,近五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中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和分化,无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增长速度、农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还是其它结构和相关优化性指标,原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怀化,现已落后。为此,本文力求通过对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比较分析,找出差距所在,剖析引起的深层次、结构性成因,借鉴成功的经验,并试图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怀化与永州、益阳农业发展的差距

  2004年至20085年间,永州、益阳的农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态势,不管是总量还是速度都保持了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且在高速上平稳发展。五年中,怀化农村经济总体增长缓慢,在全省14市州的排名有所下降,在三市中目前已无力一争高下,而其它二市正扶摇直上,势难匹敌。形势已非常紧迫,逼人思索,催人奋进。主要差距体现在:

  1、总量差距日益拉大。从2004年到2008年的5年间,益阳农业产值增加97亿,接近翻番;永州增加了120亿,增加了2/3强,怀化增加了35亿,仅增加35%2008年三市总量在全省的排位情况是:益阳前移1位排全省第7、永州持平排全省第4、怀化下降2位排全省第12

  五年间,怀化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与益阳的差距由17.6亿拉大到79.17亿,增加值的差距由11.13亿拉大到54.38亿;与永州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差距由72.87亿拉大到156.99亿,增加值的差距由30.44亿拉大到76.99亿。特别是近三年,这种相对差距加速扩大的趋势尤为明显。

  2、速度差距继续扩大。从2004年到20085年间,益阳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以年均增长71%的速度增长,增速居全省第1位;永州4年以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怀化仅2年以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速度增长,连续多年慢于二市,低于全省平均增速,5年中,怀化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3、农民人均增收低位徘徊。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为4512元,怀化、永州、益阳分别为元26773911元、4526元,怀化比全省低1835元,比益阳低1849元,比永州低1234元。五年平均增速怀化仅为5.5%,远低于益阳的13.6%,永州的12.4%,全省的12.3%。这一差距,综合反应了怀化农村经济总量的不足和效能、效率、效益弱化的双低现状。

  4、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近年来,农业主导产业粮食和生猪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各地都涌现出大批的猪、粮生产大户。2008年益阳、永州、怀化2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分别为7557户、8546户、3337其中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分别为1970户、1165户、149户; 2008益阳、怀化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分别为15367户、 2073户,其中1千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户益阳、永州、怀化分别为367户、926户、67户,益阳的生猪规模养殖数量占饲养总量的58.6%,而怀化仅占10%以上数据表明,怀化在粮食和生猪生产规模化产业化的总量和质量上都明显低于益阳、永州。这些规模户的快速发展和壮大为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和效益。

  2008年,益阳、永州、怀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为8561家、2765家、439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分别为388家、154家、149家。怀化虽然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量上高于永州,但在品牌上都弱于二市,永州有熙可罐头、金浩植物油、天龙大米、银光大米、江永香柚、异蛇酒等加工名品跻身国内外市场;益阳有克明面业、口口香大米、油中王、辣妹子、益华水产、益鑫泰等一批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怀化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的产品几乎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明显偏弱。

  二、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分析

  1、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看,与益阳、永州比怀化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家底相对薄弱。怀化13个县(市、区)中有2个国扶县、4个省扶县、5个民族县;从自然条件看,虽同属于中部丘陵地带,但怀化比其它二市受地理条件限制因素更多,客观上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较弱,中低产农田占现有耕地的比重较大;从资源禀赋看,怀化的林木、水果等农产品在全省虽具有优势,但商品化率较低,综合开发利用不高,尚需大量的资金、技术投入。

  2、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农牧主业发展缓慢。到2008年末,怀化136.8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主要依靠农、牧两业的产值,它们分别占43.7%42.5%,而林业和服务业仅占13.8%。永州、益阳二市中益阳的情况与怀化较为接近,但渔业和蔬菜产业正在不断扩大;永州的情况是农、牧两主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其它各业正在多点位全面开花,尤其是蔬菜产业前景颇为喜人,有望成为第三大主业。值得一提的是,在主业中永州、益阳二市的生猪产业发展特别迅猛,在全省的37个生猪调出大县中,永州有5个、益阳1个、怀化是全省3个市州无生猪调出大县之一。近水楼台先得月,永州、益阳二市的生猪、蔬菜等产业在与长、深、广等大城市的需求对接中,已捷足先登。

  3、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2008年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怀化23.41亿元、五年累计完成86.13亿元,永州142.46亿元、五年累计完成298.23亿元,益阳64.4亿元、五年累计完成197.31亿元,怀化五年累计分别比永州、益阳少212.1亿元、111.18亿元。从投资结构上来看,第一产业投入占比偏低,五年累计怀化仅14.32%、永州为28.37%、益阳为25.98%

  三、几点主要启示

  1、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不能放松农、牧主业生产。怀化市农村经济涉及面很广,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基本上仍以传统的分散经营农牧业为主,农牧业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高达80%以上,其中粮食和生猪产业仍占整个农村经济的主导地位,要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必须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加快畜牧养殖业生产。近10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畜牧业生产呈现出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畜牧养殖户比重逐年减少、专业的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多的发展趋势,扶持、扩大畜牧养殖专业生产是加快畜牧发展的有效途径,各级政府和畜牧主管局要及时、全面地把握中央、省政府有关发展畜牧产业的政策,多方争取如生猪调出大县粮食生产大县等有政策补贴的畜牧、粮食产业发展的机遇,带动区域畜牧、粮食生产的发展,形成良性巡环,促进农、牧业持续高速发展。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必须狠抓本地优势产品。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充分利用本地自然优势和传统产业基础,大力扶持本地优势产品、挖掘生产潜力是增强农村经济实力的有效补充。怀化可以在水果特别是柑橘、林木、油茶、优质稻等优势产品的生产上加大力度,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总量快速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要因地制宜着力在充分发挥怀化的资源优势上下功夫,开发优势资源,构建支柱产业,才有可能带来持续、长久的快速发展动力。

  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要采取综合措施,全面提高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一是加强检查督促,确保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落到实处,加快怀化市农业产业化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努力为龙头企业营造最佳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筛选重点企业,集中全力,重点扶持,促其做大。如粮油产业重点扶持金珠、五溪米业、贤胜油业;畜牧产业重点扶持和翔鸭业、芷江唐人神和惠龙草业;果蔬茶产业重点扶持汇源果汁、怀化百富麻阳果业、沅陵碣滩有机茶公司、官庄茶业有限公司,通过几年的努力,尽快形成一批产值过亿元至5亿元的龙头企业。三是探索制订一套鼓励龙头企业改革经营管理体制的导向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加强横向联合,组建企业集团。

  4坚持投资拉动,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力度,鼓励全社会投资,千方百计确保投资持续强劲增长。一是地方财政资金,要加大支农资金的转移支付力度,要保证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幅度,地方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的财政周转金,重点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基地、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多次循环使用,发挥催化剂的作用;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用足、用活四大优惠政策(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湖南省湘西大开发政策、国家扶贫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要不失时机的利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契机,重点引进和优先引进那些对怀化山区优势资源可资大面积开发利用的大型企业,积极引进外地各类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对怀化市农业、山区开发和农产品加工的投入;三是要加大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力度,市政府可以制定企业目录,对那些产品适销对路、经济效益好、信誉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请各银行给予重点支持。农业银行和信用社要在防范农村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农民贷款的手续,将急需的生产资金及时送到农民手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农民办实事,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四是要鼓励全社会对农业的投资,简化手续,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措施和激励措施,鼓励在外务工的人员回到农村去创业投资。

  5、加大政府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力度。根据《中共怀化市委关于加强乡()村工作的若干意见》(怀发[2008]18)文件精神,2009年起对全市287个乡镇、3855个村(不包括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建立考评制度。对乡(镇)考核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村级考核村集体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评,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排队,并对十强乡镇十快乡镇百强村实行表彰奖励。市委和政府虽然已经出台了这些加快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关键是抓落实,乡镇及各级涉农部门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制定发展农村经济的具体目标,建立长效的考核机制,并实行严格的考核,以确保怀化市农村经济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实现怀化市提出的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目标。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 徐宗美]
[
审核:张映欣]
[
责编: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