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第三产业发展中的不足及对策初探

来源: 时间: 2010-07-12

打印本页 收藏本页

  第三产业发展规模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怀化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不足,如第三产业的总体实力不强、增长速度无加快趋势等。作为后发山区,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中的作用,这对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吸纳就业、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全市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小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怀化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认真剖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把握好第三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怀化市第三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怀化市第三产业呈现出总量逐步扩大、传统行业稳步发展、新兴领域不断拓展、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多、创造的税收持续增加的良好发展态势,使得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断强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但在发展中我们也看到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阻碍着怀化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1、总体实力不强。怀化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86.43 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248.69亿元,虽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增长状态,但由于怀化市为后发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本身基数小,与我省其他13个市州相比,怀化市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在湖南省排名偏后,为第九位,占全省的比重仅为4.7%,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仅相当于全省的60%,比岳阳、常德和郴州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少184.47亿元、202.11亿元和51.91亿元。 

  2、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出现下滑趋势。2003年以来,怀化市三次产业结构一直保持着“三二一”排序的良好态势。但是总体来说,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出现下降趋势。2009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总值的比重为44.5%,虽比上年增长了0.8个百分比,但是与2007年、2006年、2005年、2004年、2003年、2002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4%、3.8%、3.1%、3.9%、2.4%。

  3、增长速度无加快趋势。怀化市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虽在波动中有所发展,但总体看,其增长速度基本在11%左右浮动,无加快趋势,特别是与怀化市增长迅速的第二产业相比,自2003年以来,怀化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一直处在第二产业增长速度的下方,差距明显。2009年,怀化市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改变了往年与怀化市GDP增长速度持平的局面,出现下滑,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出现了慢于GDP增长速度2.2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位居下游的状况。

  4、企业规模不大、服务水平不高。怀化市第三产业企业“低、小、弱、散”,经营项目单一,以零售服务业为主导,路边店居多,中介组织、功能齐全的服务机构和品位较高的大中型中转市场偏少,社会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服务业技术含量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研发、评估、法律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装饰、健康、家政等生活服务业,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低,缺乏现代服务业名牌企业。从限上单位情况看,2009年怀化市服务企业(不包括批零住餐、房地产业)限上单位为157家,实现营业收入81.98亿元,占全省的比重仅为3.6%。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仅有19家,平均每家营业收入1426万元、从业人员108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为14家,平均每家营业收入356万元、从业人员61人。

  5、未能吸纳潜在就业人口。2009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61.15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38.7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93.39万人,三次产业吸纳就业人口构成为54.9:13.2:31.8,为“一三二”的排序,而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15.5:40.1:44.5,为“三二一”排序,三次产业就业人口结构明显与三次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不相称,就业结构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与发达地区相比较,2009年,北京、广东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达75.9%和45.6%,全国达到51.2%,发达国家更在70%左右,相对而言怀化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仍显偏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尚未发挥,发展较落后。

  二、制约怀化市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1、工业总体实力不强,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不足。工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以工业为主的区域经济的形成,将对一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怀化市工业发展落后,工业总体实力不强,使得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偏弱。首先,怀化市工业规模小,2009年怀化市全部工业增加值为196.5亿元,在全省只占 4.1%,相当于岳阳、常德和郴州的33.9%、41.5%和51.8%,在省排名居后,为第十名。其次,2009年怀化市工业化率仅达到35.1%,说明工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使得怀化市经济总体水平不高,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不强。此外,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5%,而郴州工业对该市经济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4.9%,湖南省为50.3%,分别高出怀化市9.9%、5.3%。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怀化市产业结构保持着“三二一”的良好排序,但并不意味怀化市第三产业质量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而要看清由于怀化市工业的总体实力弱,使得第二产业发展落后,造成了第三产业产值比例虚高的现状。

  2、城市化水平较低,弱化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城市是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由于怀化市城市化水平低,大量劳动力被滞留在农村,庞大的农村居民因其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的限制,使得对服务业的需求潜能不足,极大地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09年,怀化市的城市化率为36.2%,分别比岳阳、郴州低10.5%、6.2%,在湖南省排名居后,低于全省7%。另外,怀化市城市面积、人口规模偏小,也制约着怀化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2009年,怀化城区建成面积虽扩展到52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约1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总人口为43.78万人,但株洲市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市区常住总人口达到97.69万,面积和人口都分别是怀化市的两倍,差距明显。

  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抑制了对第三产业扩张的需求。怀化市为后发山区,整体经济发展落后,居民收入水平低,消费需求不足,导致了消费市场发展空间狭小,影响着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收入水平看,2009年怀化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114元,在省排名为倒数第三,比岳阳、常德和郴州分别少4566元、2745元和2613元;怀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905元,在省排名倒数第二,比岳阳、常德和郴州分别少4566元、2745元、2613元,总体看来,怀化市居民整体收入水平明显偏低。再者,受收入水平的限制,怀化市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也相对偏低,特别是农村居民家庭消费仍以食物和衣着等生活用品为主,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大,而对休闲娱乐等服务消费需求十分有限。2009年怀化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535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9%,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580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9.2%,其中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比郴州和岳阳高出19.3%和22.2%。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的源动力不足。从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其所在行业的发展,怀化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层次人才短缺,成为直接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瓶颈”。从学历层次看,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以高中和大专学历为主,2008年,怀化市第三产业中法人单位共计从业人员26.1万人,其中具有高中学历从业人员8.5万人,具有大专学历从业人员9.3万人,分别占32.6%、35.8%,而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各类人才合计只占16.7%。从专业技能职称结构看,2008年,怀化市第三产业中法人单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仅为8069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人员为38724人。

  5、资金投入不足,第三产业发展后劲薄弱。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形态。在资本有机构成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到某产业资本的多少,就决定了该产业的生产规模大小和发展速度的快慢。由于怀化市经济基础薄弱,财政紧张,使可投入的资金较少,第三产业的投入亦不足,制约着怀化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量的情况看,2009年湖南省第三产业完成投资为3904亿元,而怀化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24亿元,仅占全省的比重为3.2%。从比重结构看,怀化市第三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9%,分别低于全省2.8%、全国2%。总体来说,怀化市第三产业的投入量仍不足,投入力度仍需加大。

  三、发展怀化市第三产业的对策

  1、提高对发展第三产业紧迫性的认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一项事业发展的快与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人们对其重要性和作用的认识程度。第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商品经济中的历史地位已在全社会展现,谁把握先机,谁就占领制高点,事业就兴旺发达,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形态转型就有了保障。但怀化市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认识仍不足 ,科学的规划和引导还不够,存在着顺其自然发展的模式,存在着企业规模小,经营项目单一,服务层次低、弱、小、散的经营方式,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跟不上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成了刻不容缓的任务,一是必须转变第三产业是福利型、公益型、事业型的传统观念,树立第三产业是经营型、大产业的新观念;二是改变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扶持的做法,加快市场化进程,推动原来由财政负担的事业型、福利性服务单位转向企业化、产业化;三是抓住“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 怀化城市化直线式推进的良好时机,以重点建设商贸物流为契机,壮大第三产业的规模和实力,实现第三产业的总量扩张和比重提高,加快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逐步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第三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

  2、加快推进工业化是增强第三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第三产业的较快发展,从本质上说取决于总体经济的较快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因为工业的发展既能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又能加快各种要素的聚集,是生成各种要素有效汇集的“助推剂”。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必须充分认识第一、二、三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工业化。我们要始终坚持怀化市以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商贸物流业为龙头的发展方针,集中开展好“工业年”活动,做实工业发展平台,加强县(市、区)工业园的规划指导、报批争取工作,确保在国家启动工业园审批后怀化市主要工业县(市、区)工业园得到省政府的审定批复。

  3、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拓宽第三产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城市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最佳载体,城市化过程就是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三产业提供的服务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只有生产要素和人口聚集到相当规模,产生对生产生活服务强大的市场需求,才足以支撑服务行业不断产生和独立化。而城市具有经济聚集和人口聚集的特征,带来基础设施的共享,产品和服务的辐射,因此能给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商机,吸纳更多的投资者,为第三产业提供发展的环境,利于第三产业形成规模经济。再者,随着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的空间将不断扩大。近年来,怀化市城市化率基本上是以2个百分点的速度匀速上升,我们要抓住“大干新三年”的有利时机,继续保持该发展趋势,加大力度推进怀化市城市化进程。如着力加强市政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中心城市紫东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区铁路桥改造、舞水河综合治理、迎丰路改造、城中村改造等16个重点项目;突出抓好县城和建制镇道路、垃圾与污水处理、供电通讯、园林绿化、科教文卫等项目建设,不断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4、壮大民营经济是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由于第三产业领域垄断经营、体制障碍和行业壁垒等问题突出,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降低第三产业门槛,积极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产业化、市场化,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增加第三产业发展资金,从根本上解决发展第三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继续坚持法律保护、政策鼓励、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原则,放手发展个体和私营等民营经济,鼓励社会力量从事第三产业,如积极扶持金大地水泥、大康牧业等有潜质的企业上市融资。同时,注重制定更为优惠的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小城镇和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主体多元化。

  5、加快人才培养是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必要保障。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须看到,劳动人员的素质偏低仍然困扰当前怀化市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的行业。因此,要加快发展怀化市第三产业,必须拥有大批专业人员和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要根据第三产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培养专门人才。我们要坚持依靠人才振兴第三产业,立足自身力量,加强企业岗位职业培训和大专院校的专业培养,充分发挥怀化市有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的培训平台功能,如目前怀化市劳动部门的“扶贫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培训”等,努力造就一支具有专业知识、职业素质较高的第三产业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为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6、增强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度是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快速通道。随着第三产业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就越大,能积聚更多的生产要素,汲取更先进的发展理念,且能带来更多的商机、引进更多的外来投入资金,缓解怀化市当前第三产业资金不足问题。因此,我们要推进对外开放,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加大劳务和技术输出力度,注意对国际先进要素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打造自有服务品牌,提升怀化市第三产业国际竞争力。目前,怀化市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已成功引进新加坡陆道公司、香港大光集团、中国建筑集团、中国建材集团、北京东方雨虹集团、凤凰古城旅游公司、贵州青酒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和知名企业,成功举办湘商寻祖洪江古商城经贸合作洽谈会,一批有实力的湘商开始关注投资怀化,我们要保持这一良好趋势。

[供稿:怀化市统计局 杨浏熹]
[审核:张映欣]
[责编:袁 野]